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兄难弟——高血压和糖尿病

前言

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常常同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甚至再加上冠心病。据调查,与非糖尿病病人相比,糖尿病病人发生高血压的比率要高出1.5~2倍,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早10年出现。糖尿病高血压对心、脑、肾损害程度远大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或单纯糖尿病患者,且更易发生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及外周血管病,并加速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存只是偶然现象?还是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过去,医生们常把高血压称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但这个并发症却常常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确诊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了。既然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就应该是糖尿病的后果,理应出现在糖尿病之后啊?

研究还发现,有效的高血压治疗大大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却未能明显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于是,糖尿病学者与心血管病专家走到了一起,他们终于发现,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血糖水平比血压正常人群高,血浆胰岛素水平也较后者高。胰岛素本来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可为什么血糖水平还高呢?说明在这些人中胰岛素降血糖的能力出现了问题,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胰岛素抵抗”,即这些人的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真正的“病魔”—— 胰岛素抵抗

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医学家们发现自己过去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实际上,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冠心病和脑卒中这一组疾病都有其内在的联系——胰岛素抵抗,这组疾病也就称作“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几种疾病之间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组成了“大象”身体的各个部分,但过去医生们却将这些本来血肉相连的统一体,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孤立地、彼此分割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现在知道,遗传因素或后天不利因素如肥胖等,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在某些人群中被削弱,即这些人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而为了维持一个较正常的血糖水平,其机体自我调节机制迫使胰岛β细胞分泌较正常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造成了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确实能使这些人的血糖在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维持在不是太高的水平,但有得必有失。

高胰岛素血症危害

高胰岛素血症危害多多,使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水钠储留、影响膜离子运转、影响血管顺应性致外周阻力增高、促进肝脏合成和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并产生高甘油三酯血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抑制纤溶过程……最终高血压、高脂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高尿酸血症接踵而至,胰岛在长期高负荷的重压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逐渐减弱以至衰竭,使血糖急剧升高,从而又出现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脂肪代谢紊乱、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又无一不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于是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文摘自徐浩主编《医学博士漫话:高血压》科学出版社,2005,第1版。

专 家 简 介

徐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西苑医院心血管一科主任,兼任世界中联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等职务。入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荣获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早搏、心动过缓、阵发房颤、心肌炎后遗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斑块、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失眠、头痛、眩晕、咳喘、胃痛、便秘、自汗盗汗等内科杂病症及亚健康状态的中药调理。

出诊时间:中国中医科学院 西苑医院

  •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注:特需门诊可通过徐浩大夫网站//drxuhao.haodf.com申请预约加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百科】什么是代谢综合征?危害大吗?该怎样预防?
关注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疑岛素
糖尿病弹响机体损害“三重奏”(转贴) - 糖尿病并发症
现代文明病——代谢综合症
糖尿病友如何防并发症?答案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