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教我们识读人体(中)
一、“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同时,对大家来说,一定也是非常生僻甚至很难理解。第一讲我提到过,在大学第一学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当时不是十分理解和相信中医理论。自己在笔记上标注旁白,用自然辩证法批判这些中医理论,说来是我少不更事,同时也说明这些理论深奥难懂。但是,所有中医治疗和一切养生保健方法都是来源于这些基础理论,我力求能深入浅出,将这些问题和大家阐释清楚,如果各位对其中哪部分理解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这一讲需要大家花些时间消化理解,也欢迎大家讨论交流,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可以跨越中医养生保健的门槛。我们中医院校的学生大学期间有几十门功课,需要五年的学习生涯。对这些基础理论我每学一遍都会有更新的理解和领悟。今天即使把毕业二十多年的昔日同学聚在一起,肯定不是所有人能完全理解掌握其中精要,并能熟练应用于临床。学习是一种修炼,让我们一起加油!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这也是中华文化核心理论。在哲学领域,也有人将这些思想定义为“朴素辩证法”和“机械唯物论”。中医发展到今天,依旧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革命性进步的原因,就是这些基础理论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没有很好地与自然科学结合,导致几千年来一直在自己的理论体系内进行自我阐释和封闭式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和自然辩证法是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和方法论,中医很多理论不被自然科学所认同(比如“气”)。西方医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科学技术支持自我发展。但人体自然精妙,随着科学发展进步也印证了中医理论过去被错误批判的表述。中医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尤其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利用现代医学知识阐释中医理论和方法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什么是“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华文化最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基本含义可以理解成太阳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引申为气候的“冷暖”、方向的“上下和左右”、运动状态的“动和静”变化,也可以理解为“正和负”能量场。古人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的两仪指的就是“阴阳”,四象是“太阴、太阳、少阴和少阳”四种状态,八卦指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种属性和变化。这里不能展开,阴阳学说博大精深,来源于“万经之经”的《易经》,讲太多容易把大家绕晕。
1.阴阳对立统一:大家可以先理解记忆把这些代表阴阳含义的词汇,我归纳总结一下,代表方向的“上下和左右”;代表运动的“出入、升降和动静”;代表自然的“天地、日月和昼夜”;代表程度的“大小、高低和明暗”。这些大家非常熟悉的词汇都是代表阴阳不同属性的,阴阳无处不在。每组词的第一个字是“阳”,第二个字是“阴”。
还有几组常见词汇,代表位置的“内外和前后”,代表温度的“寒热和冷暖”,“内外有别,前后倒置,寒热颠倒,冷暖倒错”就是为了方便记忆, “内外、前后和寒热、冷暖”这四组词汇是“阴”在前,“阳”在后。阴阳互相对立,对立的阴阳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阴阳互相依存: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大就没有小,依此类推。阴阳作为一对矛盾,既是对立又是相互依存。
3.阴阳消长平衡:以四季为例,四季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都是在消长中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4.阴阳互根转化:阴阳互相转化,万物物极必反,“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彼此互根互用,可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深奥的阴阳理论学说,化生出许多精妙的病因病机和理法方药。这一部分大家能看懂就看,看不懂就略过,有兴趣者慢慢研读,这里面可以衍生很多实用的理论和方法。
什么是“五行学说”
古人认为大自然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元素”组成,个人用“物质元素”是想解释五行是抽象概念是五类物质,并非具体五种物资。木火土金水的特性、含义和引申意义大家可以看附表的注释。也可以只简单记忆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
五行的特性和含义
五行五行特性五行释义引申含义
木木曰曲直指的是木的生长状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引申为木的特性为生长、升发和条达的作用或性质
火火曰炎上指的是火具有温热和上升的特性引申为火的特性为温热和升腾作用
土土曰稼穑指的是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土的特性为生化、承载和受纳作用的事物
金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
水水曰润下指的是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和向下运行的事物
“整体观”指出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大自然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组成,古人用五行学说精妙地定义人体脏腑器官,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之间是动态的关系,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记忆,我个人用“顺序相生,间隔相克”来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
“顺序相生”指的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按顺序循环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间隔相克”指的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有间隔的两者之间循环相克:木和土之间间隔火,所以“木克土”;土和水之间间隔金,所以“土克水”;水和火之间间隔木,所以“水克火”;火和金之间间隔土,所以“火克金”;金和木之间间隔水,所以“金克木”。这些相生和相克关系,可以用来解释脏腑之间发病的病理机制和关联关系,利用这种关联关系也可以来指导调养和治疗脏腑疾病。
二、五行和大自然
五行和大自然
五色五味五方五行五季五化五气
青酸东木春生风
赤苦南火夏长暑
黄甘中土长夏化湿
白辛西金秋收燥
黑咸北水冬藏寒
大自然中的五种颜色是“青、赤、黄、白、黑”;五种味道是“酸、苦、甘、辛、咸”;五个方位是“东、南、中、西、北”;五种变化是“生、长、化、收、藏”;五种气候是“风、暑、湿、燥、寒”。这些自然现象都和五行是一一对应的。古人用五行的特性解析和定义自然现象。大家或许疑惑本来四季,哪来的五季,四季之外古人增加了一个长夏,这个季节相当于农历的伏天,这个季节是庄稼作物长成的季节,伏天也特别的潮湿和闷热。这些从表中横向对应中还能发现更多的古人归纳总结的自然现象。
大自然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气候特征,春天多风,夏天炎热、长夏湿热、秋天干燥,冬天寒冷和五行特征非常契合。古人用五行诠释了大自然的不同变化和特征。从饮食特征上有一顺口溜“南甜北咸,西辣东酸”,说明了不同地区的各自的饮食特点。物竞天择,这也是大自然和人体交互影响的结果。也说明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中总结的智慧。
三、五行和人体
五行和人体
五官五脏五志五行五体五腑五声
目肝怒木筋胆呼
舌心喜火脉小肠笑
口脾思土肉胃歌
鼻肺忧金皮毛大肠哭
耳肾恐水骨膀胱呻
五行和大自然具有对应关系,古人取类比象,也用五行学说对人体进行了解析。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五府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对应脏腑之间肝与胆、心与小肠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其中,心与小肠和肺与大肠相表里大家会觉得难于理解。人体以五行为纲纪,表述脏腑、情志和五官等互为关联,互相影响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我相信现代医学会逐渐地解析出关联关系客观基础。学习过程中,大家也需要时间消化,需要在生活中慢慢体验。“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讲的是情志过度会伤及五脏。二十世纪中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精神健康补充到健康定义之中,指出健康是指“身体、精神和社会关系处在良好的状态”。古人几千年前已经系统阐述了情志致病的机理和调治方法。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清代乾隆年间名医叶天士遇到一个病人是苏北一位新知县,因为他的官位不是考上的,是花钱买来的。到任当日升堂问案想抖抖威风。谁知拍下惊堂木后,喝问“堂下何人?”,自己的眼前一片昏蒙什么也看不见了。听闻苏州名医叶天士从京城回来路过本地在客栈,赶紧派人去请。叶天士收下师爷带来的礼品和名帖,告诉师爷转告县太爷,请他看病起码要办一桌像样的酒席,并派乐队敲敲打打才肯去看病。县太爷忍气吐声按要求置办了酒席,席间叶天士又对师爷说道,我今天不高兴,需要让县太爷太太艳妆打扮来我这里,我才肯去。师爷说,你别不识抬举,如果我告诉县太爷你的要求,一定会治你的罪。叶天士道,别的我不管,县太爷太太不来,你就让他做个瞎子县太爷吧。师爷回禀县太爷,县太爷气的七窍生烟,暴跳如雷。命令衙役立即抓捕叶天士。突然间他发现自己眼睛能看见眼前人了,这时门卫禀报叶天士拿名帖在外等着恭贺县太爷痊愈。县太爷急忙请叶天士进来,求教为何不治而愈。叶先生答道,老爷头天升堂,惊喜过度,肝火上冲,肝开窍于目故而失明。此因情志致病,非药石能治疗,我两次激怒你,肝火再次上冲,故而复明。这个故事就是利用五行学说,利用情志调治疾病的典型案例。大家上网可以看到许多名医叶天士神奇医案。
四、五行和五脏
人体五脏对五行,取类比象,每个脏器有着自己独自的功能特点,五脏有机配合,形成了精妙的人体。时至今日,人体尚有太多太多未解之谜,中医学以它庞大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独树一帜地用理论概括了脏腑的功能,西医用解剖和各种分析手段解析未知的人体。中医的理论推导,为西医客观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西医的发展和发现也帮助我们更真实地领会中医理论体系的精妙。中医侧重临床实践,西医侧重研究探索,两者都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相信东西方医学的交融互进,必将推进医学进步。中医需要走出理论窠臼,熟练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并对中医进行深入的研究,解析中医理论实质,依据客观化指标进行研判,找到即可简便掌握,又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方可带动中医全面发展。
五脏的主体功能在表中进行了介绍,读者大多是非医专业,在研读中慢慢理解,不理解可以交流讨论,不愿研习也可以浅尝辄止。知识无止境,反之,大智若愚,聪明不代表智慧,请各位各随所便,了解学习这些知识。大家如果遇到不解,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如果大家一眼就看懂这么深奥的医学知识,让我们这样花了十余年时光读完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连续从事中医几十年,还仅仅在中医门槛的中医学子们情何以堪。
为了方便不同程度的群友学习了解,我将五脏的主要功能用下表进行了简要概括。
五行和五脏功能
五行五脏主体功能(主字的含义为做主)
木肝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主藏魂
火心心主血脉心主神志
土脾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统血
金肺肺主气 司呼吸
肺主 宣发肃降肺主 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水肾肾藏精肾主水主纳气
五脏和机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五脏除了在五行学说中已经讲述对应的五府相表里外,在五志方面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并且五脏在肢体、在体液、其华(健康表现)和开窍这些对应关系,在临床和养生保健等方面都非常具有实用价值,以后将在介绍具体养生方法,详加解读。
五脏和机体的关系
五脏在志在液在体其华开窍
肝怒泪筋爪目
心喜汗脉面舌
脾思涎肌肉四肢唇口
肺忧涕皮汗毛鼻
肾恐唾骨 骨髓发耳 二阴
情志致病是最常见的病因,也是最难控制的致病因素。熟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可以用来解释积习难改。同时,也从反面印证了情志调养是最高级别的自我修炼。
每个人最佳状态需要保持五脏冲和,不急不怒,不悲不喜,不思不虑,不惧不忧这种状态随着人生的修炼在晚年渐入佳境。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做为圣人,他的生活态度也是随着岁月增长而日趋成熟和练达。这里面也蕴含着一个事实,岁月为生命进行洗礼,除了留下记忆,时光也给我们留下了伤痕。许许多多的不良情绪和生活的辛酸苦辣在持续加持我们的机体。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平日里勤加学习和实践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养生保健方法,善莫大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干支属性及关系生克害型等(三)
中医要旨——赵洪钧临床带教答问选刊
如何认识中医中药
中医的根本理论
日积月累话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
脏象小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