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点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2.1-2.2)知识讲解 例题分析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是厚厚的大气,大气不仅供给了动植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气体,也是地球生物不可缺少的保护层。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有关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配合例题去去理解,才会更好的学习。
地球上的大气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这点经常考!)
【例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
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2. 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B. 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D.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读图回答3题
3, 上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A B B C C D D
【keys】ACD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温度差异。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过程:受热不均----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水平运动----环流
5、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6.解释方法:空气运动图、等压线解释图
【例题】
4 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把①②③④⑤五点按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②A、B两地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
③比较A、B两地的温度
④若此时为夏季,A和B为陆地的是
⑤若A为陆地,此时为昼还是夜
⑥画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5 下列途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下图中的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回答10—11题
6 由甲图可知乙图出现时间为( )
A 6时---18时
B 18时---次日6时
C 8时---16时
D 16时---次日8时
7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季节变化不同
B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
C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D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右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 甲—乙—丙—丁—甲
B. 乙—甲—丙—丁—乙
C. 丁—丙—甲—乙—丁
D. 乙—甲,丙—丁
9 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乙甲丙丁
D.甲乙丁丙
10若乙地气温为10 ℃,3 000米高空的c处气温为-6 ℃,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①近地面空气对流加强
②近地面空气上升受阻
③污染物容易扩散,加快空气的净化
④污染物不易扩散,污染加重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keys】4(③>②=④=⑤>①)(A上升B下沉)(A>B)(A)(昼) 5--10 B CB CCB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特点: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 (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
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
【例题】
11 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12 图乙是图甲中A、B、C、D四点对应的四种等压面的画法,正确的是( )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3-14题。
13 上面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
A.1004 B.1006 C. 1009 D. 1010
14 若据此预报海浪,6个小时后,浪高明显增强的是( )
A. 黄海海域
B. 杭州湾
C. 渤海海域
D. 台湾海峡
读图回答15-16题
15 M处的气压值可能为( )
A 1020 、1021.5
B 1017.5、1020
C 1017.5/1015
D 1015、1012.5
16 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的是( )
A 南风
B 西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keys】11-16 C C B D C D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P34)
2、成因
①.赤道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叫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型)。
②上升气流在赤道地区上空聚集,气压升高,大气向两极点运动,在北半球,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气流不断堆积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半球同样也形成了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型)。
③在北半球,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北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南的气流偏转成东北风,向北的气流偏转成西南风。
④北极及附近地区,由于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型)。北极大气向南流出,偏转形成东北风,它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从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归线。这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比秋分时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时南移10°左右。例如,赤道低气压带这时已南移至赤道与南纬10°之间,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一直吹送到赤道,并有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所以在南北纬5°—15°、35°—45°、60°—70°之间的地带便成为风带的过渡地带。
【例题】
17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正确的是( C )
18.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赤道和极地间的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
B.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C.各环流的位置是常年不动的
D.大气环流又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
19.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就南半球而育,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发生季节移动,而其他气压带与风带均不移动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0.东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有( C )
A.太阳辐射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地形差异
【keys】19--20 C B D C
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季风环流)
1、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2、气压中心(北半球):
亚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3、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比较项目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性质
暖湿
湿热
源地
太平洋
印度洋
强弱
(较冬季风)弱
(较冬季风)强
风向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性质
干冷
干暖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亚洲内陆
强弱
(较夏季风)强
(较夏季风)弱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读“世界某局部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回答19~21
19.图示等压线分布状况出现在( )
A.1月 B.7月 C.4月 D.10月
14.图中四点的海平面气压值大小关系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20.气压中心④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洋比大陆气温高,形成的热低压
B.海洋比大陆气温低,形成的冷高压
C.近地面南北气流辐合上升
D.高空南北气流辐合下沉
21.此季节①处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多雨 D.寒冷干燥
22.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keys】BCCA
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2、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地区
气候类型
所处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特征
南北纬10o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赤道低气压带
终年高温多雨,长夏无冬
南北纬40o-60o的
大陆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中纬西风带
终年温和湿润,气温降水
季节变化小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地区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南北纬10o-20o的
大陆中西部
冬季:低纬信风带
夏季:赤道低气压带
冬季:暖热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有明显干湿季节变化。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30o-40o的
大陆西部
冬季:中纬西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少雨。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地中海气候
4、气候类型总结: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o之间
主要赤道低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o-20o
主要赤道低压、
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o-25o大陆内部、
大陆东岸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
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
全年高温、
干湿季交替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o-30o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或信风
控制
全年高温
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o-35o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形成的冬夏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o-40o大陆西岸
夏季副热带高压与
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o-50o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形成的冬夏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o-60o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夏热冬寒、
干旱少雨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4~5题
4 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
B.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乙
C.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丁
5 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
型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如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6-8
6 丙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7 甲乙气候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异是
A. 甲在大陆东岸乙在大陆两岸
B. 甲在亚热带大陆西岸乙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 甲在内陆乙在沿海
D. 甲、乙同处于湿带大陆东岸
8 甲气候类型区盛产的作物是
A. 棉花 B. 甜菜 C. 葡萄 D. 甘蔗
【keys】AACB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考试必备!)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三大因素,决定了全球气候基本格局
世界气候类型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概括-天天高中学习网www.ttxuexi.com
自然地理 | 大气运动与全球性大气环流测试卷(标注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