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恕俭的成长给教师的启发

 各位老师,下午好!

感谢教科处给了我一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我心中很不安,工作多年,却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可谈。我就借花献佛,向大家介绍我所知的一位名师——角色教育研究专家梁恕俭,并结合他的成长经历,谈谈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点体会。我的交流标题是:

一位名师的专业成长给我的启发

——从角色教育研究专家梁恕俭谈起

甘肃酒泉  王兴邦

十年前,“教育在线”有两条点击率很高的文章:《每课一诗:谁见过如此奇特的语文教师》《孤魂苦旅:一个不务正业老师的内心独白》。文章吸引了许多语文同行的目光,也引起了我的关注。它的作者就是角色教育研究专家——梁恕俭。我从六个方面谈起:推荐理由、梁恕俭其人、他的教育理念、学生眼中的梁恕俭、别具特色的教学艺术、我的启发和体会。原本设计了一些幻灯片,由于条件有限,就不展示了。

一、推荐理由

1.到他乡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梁恕俭昨天走的路和在座的许多老师的今天的选择是一样的。

2.在实施新课改、推进活力课堂进程中,梁恕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会给我们的教学有许多启发。

二、梁恕俭其人

梁恕俭,属牛,山东郯城人,1991年站讲台,多功能教师,博爱型班主任,实力派写手。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优秀研究员。著有《角色教育》和《每课一诗》。2005年开始北漂,现供职于《中国教师报》。

他的人生经历,1991年中师毕业,1995年专科函授毕业,1999年本科自考毕业(这一点,我和他有点相似),他还做过保安,教过数学;乡镇中学、县直中学、改制学校、股份制高中、私立贵族学校、海淀完中……一路走来,从县城到省会再到首都,从教学到撰稿再到编辑,从招生宣传到网站供稿,从三尺讲台到兼职家教,从年级主任到公司副总……两次失业,几欲下海。

2010年以来,他的角色也有了多重转换。从海淀完中的语文教师,到传媒公司的业务副总;从角色教育研究专家,到中国教师报的记者编辑,到担任“课改中国行”授课教师。

三、他的教育理念

1.教育理念。教育即人学,目的追求幸福。不是“解惑”是“解放”,不是“学会”是“会学”。既非“鱼”也非“渔”,是学会“做人”和“学习”。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真正的人。

他在《教育诉状与理想教育》中描绘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求真,务实,和谐,博爱,民主,尊重,竞技,强身,协作,谦逊。

2.“角色课堂”。他师法杜郎口高效课堂,提出角色入境学习法。强调由“师中心”向“生中心”的角色转换。角色课堂的内涵就是学习内容角色化,学习方式角色化,自我展示角色化。使学生会用,会创新,再为用而学,学以致用。

现摘录几条他的高效课堂的标准和标语,来一窥他的角色课堂,并进一步领会他的教育理念:

①展示最为关键,总结才能提高,学习要靠读书,做题只是开始。

课前做好报告,课堂展示风采,能把别人教会,自己才算真会。

②让学生享受学习权利、学习自由、学习快乐,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梁恕俭语:享受学习进课堂,焕发活力激情扬。多重关注化督促,想要走神亦聚光。)

③课堂应该使学生精神得以升华、心灵得到放飞、人格到的健全、价值得以实现、尊严得以体现、生命得以狂欢。(梁恕俭语:课堂效果看笑容,投入身心乐其中。废寝忘食兴趣在,冥思苦想厌歇工。)

④学习的天堂,展现的舞台。(梁恕俭语:传统课堂被打乱,老师常作壁上观。学生自信多专注,展示心得有板眼。)

⑤学生:明辨是非,崇尚文明。教师:通情达理,有所作为。领导:品味高雅,创造奇迹。校园:一尘不染,规范有序。(梁恕俭语:别具一格校训明,乱而有序显神灵。活泼严肃两相应,恰是慎独修养成。)

⑥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竞争中协作,在写作中竞争。(梁恕俭语:合作学习促风流,取长补短共丰收。兵团作战竞争际,智慧灵光映自由。

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受到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梁恕俭语:传授知识何所急,激发情感诱灵犀。倘能唤醒沉睡梦,无限潜能育神奇。)

⑧他还设计了“学案课堂导与学八字方针”“学案课堂导与学流程图”(具体内容可以看他的博客)

以上教育理念和角色课堂与我校大力倡导的激情课堂的思路理念应该是一致的。

3.他的教学评价观:以学生的学评价老师的教

好教师要具有较高的“道德和人格”、正确的“观念和方法”、良好的“技术与技能”。教师必然懂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实也就是“三个学”,即学情、学法和学习目标。

他认为高水平教学有如下特征:内容上,目标定位精准;时间上,机会把握精明;位置上,结构安排精巧;方法上,手段选择精致;感受上,配合对位精确。高水平教学应能够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唯其如此,学生才能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由“痛苦学”,变成“快乐学”;由“孤独学”,变成“合作学”;由“单一学”,变成“全面学”。

四、别人眼中的梁恕俭

摘录学生作文中对梁恕俭的几段描述:

初来乍到,梁老师就充分展现出其优越的文采。我班44人,而梁老师竟将我们的名字梳理成一首四句七言小诗,真令人拍案叫绝。我心中猛然生起一丝敬畏之情。(于芳洲)

新来的语文老师身高八尺,形貌还算昳丽。用赵本山的话说,很有才。第一节课,梁老师先写了他的大名,稍做简介,然后得意地对我们说,“能叫出全班同学的名字”。这话一出口,全班就像炸了锅……我也不信一个新老师可以叫出44位同学的名字,这也是我当了九年的学生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然而,梁老师不但准确无误地点了出来,而且记忆方法非常有意思……(佚名)

梁老师除了风趣、幽默、才华横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严厉。他要求铃声落地后必须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否则第一次鞠躬致歉,第二次要写出“书面说明”,第三次就要站着听课了……(吕铮)

“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仅凭这句开场白,你就会知道梁老师是多么的敬业乐业,我对这位具有戏剧性色彩的老师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梁老师上课十分投入,课下与同学增进友谊,对学生要求严格,又能谈笑风生有幽默感,我认为他是现代教师的模范。(陆九阳)

再看多方评价梁恕俭,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精明强干,身手不凡,深受领导倚重。

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赢得同事钦佩。

每课一诗,多才多艺,广获学生好评。

热情厚道,擅长沟通,众多家长信赖。

五、别具特色的教学艺术

他的教学艺术,可以从课业评语、每课一诗、特色班会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课业评语,是梁恕俭师生沟通的另一扇门

梁老师充分发挥了课业评语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他利用改作业、批日记、阅总结、赠良言、写操行评语等机会对学生的思想波动、学习状况、生活表现进行开导、点拨或评价,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们是这样评价他的课业评语的功效的:

白纸黑字,让赞美更加直观

殷期切盼,让希望牢记心间

切中肯綮,让批评击中要害

慷慨陈词,让鼓励促进登攀

潜移默化,让智慧启发灵感

(二)说他标新立异的每课一诗

梁恕俭的一课一诗,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阶段。什么事情,去做,不是很难,如果坚持下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我经常看他的博客,除了佩服他的才华,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坚持精神。以下摘录他的三首每课一诗:

蜀道难(李白)

蜀道高危立九天,难与秦塞通人烟。

猿猱欲度愁无路,黄鹤想飞泣有山。

百步九折绝壁挡,一闻三叹子规怜。

劝君还是莫西去,趁早回家免冒险。

琵琶行并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宦途遭遇左迁痛,船外恰逢同病惜。

巧借琵琶浇块垒,暗因舞女话凉凄。

江州司马满衫泪,句句哭人实泣己。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马嵬(其二)

白诗孺妇能听懂,锦瑟专家难搞明。

典丽精工对仗巧,高深绵密修辞灵。

人生多舛马嵬变,富贵少安宠妇惊。

借慰卢家莫愁女,漫嘲皇室若浮萍。

我也曾经向他学习,坚持创作过一学期的“一课一诗”,实在缺乏他那样的坚持精神,就半途而废了,当然也是我天赋不足吧。

(三)再说说他效果绝佳的班会课。(他的一节主题班会课实录)

主题:为父母减负。程序:①集体学习学生文章《为父母减负》和梁恕俭的《知恩报恩》的诗。②分组讨论:如何为父母减负?③小组选代表发言(你平时是怎样为父母减负的)。④班主任发言:为父母减负就是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的具体表现。⑤会后每个同学写一份对本次班会的感想。

知恩 报恩(梁恕俭)

养育之恩深似海,舐犊真情为至爱。

栽花容易树人难,育子艰辛子欠乖。

十月怀胎还堪受,一朝分娩死活来。

畏寒畏热含在口,把屎把尿捧在怀。

望眼欲穿盼儿长,日夜祈祷孩免灾;

碰上感冒发点烧,忧心如焚不惜财。

吃穿住行拉撒睡,样样操心力用衰。

望子成龙身作马,盼女为凤心期待。

可怜天下父母心,疼儿不让儿明白。

叹惜孝心难常有,打爹骂娘人仍在。

山恩不报理难全,扪心自问实不该!

我等虽无此严重,轻辱漫待少理解。

熟视无睹父流汗,心安理得享母爱。

只知索取少奉献,冷漠无情让人哀。

回家应先问声好,力所能及要勤快;

拖地洗衣如全揽,母乐父喜皆开怀;

再能体贴暖人心,双向交流爱河开。

以心换心减重负,知恩报恩传宗代。

专为此报写此诗,用心良苦无须猜。

为父母减负(学生文章)

为中小学“减负”的呼吁正在落到实处,可父母们的负担是不是越来越重呢?我认为,作为中小学生,在要求别人为自己“减负”的同时,应该想到为自己的父母“减负”。

首先是为父母的精神“减负”。普天下的父母辛苦一生,图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我们应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变成实际行动。具体地讲:就是在成长中制定目标,端正态度,认真细致,坚持不懈去努力学习和锻炼;不但要学文化,还要学做人,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其次是为父母的经济“减负”。众所周知,父母前半生的积蓄几乎全部用于我们的教育支出。他们在下岗、竞争、发不了工资的情况下,情愿自己受遍人间罪,也不让在校的孩子吃一点儿的苦。所以我们这些独生子女们,一要懂得理解父母;二要学会勤俭节约;三要学着去勤工俭学。由此,让父母们看到我们是希望,使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第三是为父母的体力“减负”。父母在工作、学习、事业、社会的沉重压力下,还要承担起所有家务和责任。我们应当多抽出些时间来,为父母分担些家务,分担些忧愁,更重要的是学会自理、自立,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让父母体会到我们的一片爱心,这样,我们才能让父母过得越来越轻松。

通过如上程序和内容的展示,梁恕俭的班会课实效性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梁恕俭还参与《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在全国各地进行新课改的实践与指导,新浪网对此有深度报道,请大家关注。

六、梁恕俭给我的启发和体会

纵观梁恕俭老师20多年的专业成长之路,可谓艰辛与不易,这应该是许多老师所必须经历的成长之路;他的从小学到高中到参加“课改中国行”的传道活动,经历了一个教师由探索到成熟的漫长过程。他的语文教育经验理念和人格魅力,不止是对语文老师,对新课标的其他各门学科老师都有所启发。我就与各位分享我的5点体会。

1.当老师,就敢于自我超越,要勇于展示自己战胜自己。

梁恕俭的起点不是很高,但他在工作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大专、本科的进修;他没有固步自封,他在20多年工作生涯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经历了十多次的岗位变化。固然其中有多次失败,由于自己不懈的追求,他最终还是成功了。他的成功使我想起了我校的教育理念,其中这样一句话:跳一跳摘桃子。目标高一点,你就会为之努力,你就容易成功。

确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满足,固步自封。对此我有切身体会,2009年初,学校安排我代表酒泉市参加年底的全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竞赛。自己确实有点发愁,好在有半年准备时间,我就勉强接受了任务。11月底去兰州时,学校对此非常重视:校长派周建方组长和马振声主任做指导,在天津学习的王校长(现在的王局长)打电话和我交流他的比赛经验,谈了大概20分钟。有领导支持,有高手指导,比赛居然获得了二等奖。这次虽然顺利完成了任务,但在我来说还是比较被动的,当初我是想方设法推脱任务的。这次活动的体会是:放在全省40多名选手中间,我名次居中,我比上不足,比下还有优势。我的不足就是缺乏自信心。

我的反思是:超越和战胜自己的勇气对你的成功很重要。

2.当老师,就意味着坚持,既安身立命也快乐自己。

梁恕俭的成功在于对工作的执着与坚持,他在每个学校的工作时间不是很长,他坚持课堂有新意,坚持与学生交流,坚持写教学随笔,坚持一课一诗。从他的博客看,他平时的应酬很多,但每天都能坚持写教学反思。就成为名师而言,他的成长周期不是很长,他既要上课,又要搞创作,他的成功来自他的坚持。

读梁恕俭的文章,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执着和快乐。他与他的老师,与他的学生,关系融洽,以文会友,以诗会友,是那么的循循善诱,如坐春风。当然我们的许多老师都是学生的良师益友,QQ、博客,都是师生交往的平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快乐历久弥新。

今年春节,我接到一个山西太原打来的电话,是我十五前所带初中班的班长。她告诉我,她现在是一四星级酒店的老总,年薪30万,她完全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她还说,自己15年没有回家,她惭愧的是初中毕业没有再上学,和所有的同学老师失去了联系;她自豪的是她没有学坏,没有给父母和家人丢脸。她还提到我给她的毕业留言:“将来你步入社会,会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她说没有让班主任失望。确实,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也是当老师的快乐!这种快乐我体会到了,我想大家也已经体会到了吧!

教师是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对于大多教师而言,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我的体会是:教师职业确实清贫,如果不能重新选择,那就把它当作一种享受吧!

3.当老师,要有满腔热情,热爱工作才能热爱生活。

梁恕俭说“做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是我的教学追求;富有思想,则是我一生的追求”。梁恕俭的一节宋词欣赏课上,有两学生玩耍,他没有批评,而是随口一首《西江月》,既教育了学生,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他的教学艺术,和我校提倡活力课堂应该是一致的。我校的高伟峰、李军武、杜志明等许多老师都是我们这方面的榜样,他们的课堂热情四射、风趣幽默,很受学生欢迎。名师启示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课堂上的思维活动,要有自己的课堂智慧,要能自如应对课堂变化,才是成功的教师。

当然,在座的各位都年轻,有朝气,有热情,这就是你们最大的资本。我相信,金中的课堂也会向你们一样活力四射,富有生命力。我也相信,一批大雅之师、大德之师、大气之师不久就会在咱们之间产生了!

4.当老师,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有个性和独立精神。

梁恕俭是奇特的,他的课堂奇特,他的文章奇特。他爱好很多,音乐、绘画、书法、摄影。他的人生之路不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他始终不断探索,坚持走着属于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个性和独立人格。这使他在教师这个群体中脱颖而出。

这样的例子不少,大家熟知的酒泉中学的霍军老师,我和他有过一面之交。08年我陪周老师去酒中上课,课后与酒中老师进行座谈,霍军老师谈吐不俗,出口成章,他对周老师高度评价,称赞周老师的课“有板有眼,功力扎实,学生练习,说8分钟,就8分钟,绝不打扰,课堂严谨,颇具特色”。他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他的书画作品。他的一篇长文《酒泉赋》曾经在《光明日报》发表,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也轰动了酒泉。打开新浪网霍军博客,他桃李满天下,粉丝也满天下,博客点击率非常高。

梁恕俭、霍军的成功,源于他的善于思考,独立人格和独创精神。

5.当老师,就要勤于反思,相信付出就有回报。

《中国教育报》曾经做过一项“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学历、职称、获奖都与读书相关。梁恕俭的起点很低,15年内他辗转于十几所不同的学校,但他勤学习,善读书,会思考,“每日一博”,每天1000字博文,笔耕不辍,他博客能有五万人关注,正所谓天道酬勤。

我也有过这样的体验,08年高三复习,结合诗歌鉴赏复习,我随手写了《诗歌鉴赏中的衬字》一篇教学反思,放在我的博客上。高考后,我发现两个月前广西《传承》杂志的一封邮件,编辑姓刘,她说是我的文章适合他们刊物,征求我发表意见,如需发表,让我认真修改发出。我半信半疑地修改了一番,加工到近3000字,发了出去。又过了两个月后,居然收到两份样刊,和200元稿费。当时的激动心情不言而喻。

这件纯属意外的个案告诉我: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以上感悟体会,仅代表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将一副对联送给大家,与各位年轻朋友们共勉。

上联是:一粒种,千滴汗,春播秋收,盼今朝五谷丰登;

下联是:万卷书,百回读,谈文论理,喜来年桃李满园。

横批是:天道酬勤。

占用了大家的宝贵的学习时间,再次谢谢!

 

此文出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a8671b0101mhvc.html

 

相关链接

此文作者王兴邦老师的博客          谁见过如此奇特的语文老师

           效果绝佳的班会课:为父母减负      遇见,只为心中美好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牢记守正创新 减负提质增效
一节好课须五“精”
我校在减负增效背景下探索有效教学构建有效课堂实施的总结
课外预习及练习走进课堂,减负就不是梦想
把减负增效工作做到教学与教研上
初中数学“轻负担、高质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