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一闻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的爱国深情     ▲一闻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扬州慢》是他的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

扬州在长江北岸,跟南岸的镇江遥遥相对。自隋朝开凿大运河通航后,扬州一直是南北交通的枢纽……

尤其是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扬州成了十分繁华的都市。然而,到了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依然一味屈膝投降,金兵屡屡南下 烧杀掳掠,使扬州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宋高宗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金兵十万陷扬州,从此扬州一片废墟,成了空城。时过1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姜夔路经扬州,目睹了劫后的惨状,抚今追昔,不胜感慨,满腔悲愤地写了下面这首词并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前的序,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作词的起因,并借千岩老人加以评论。

淳熙”是宋孝宗的年号;“丙申”指丙申年,即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至日”指冬至那天;“”自称代词“我”;“维扬”即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序的首句是说,孝宗丙申年的冬至那天,我路过扬州。雪初霁”,下雪后刚晴;“”,雨雪停止,云散放晴;“荠麦”,原是两种植物,即荠菜(一种野生的草,可食用)和麦子,这儿当野草讲;弥望”当满眼讲。

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夜间下过雪,天刚晴,满眼见到的只是野草。入其城”,即进入扬州城内;“则四顾萧条”却四处所见寂寥、荒凉的样子;“寒水自碧”,冰凉的河水变得深绿。“”在这里用作动词“变绿”讲;“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意思是说,天色逐渐晚下来了,军营中的号角悲鸣起来。“戍角”,这儿指军中的号角;“悲吟”,是悲哀地鸣响的意思。以上一句是写进入扬州城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着意描述了满目凄凉的情景。

予怀怆然”,意思是说,我怀着悲伤的心情;“感慨今昔”,是面对着今天的荒凉想到了过去的繁华而感慨的意思;因自度此曲”,意为因而自己写下了这首词。“”,动词,当写作讲;“”,即指这首《扬州慢》。因当时有谱能唱,所以称”。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的意思是说:千岩老人认为它有“黍离”诗那样的悲痛。

“千岩老人”,是指当时的诗人萧德藻,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向他学诗;“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篇名,首句是彼黍离离”,作者用当时著名诗人“千岩老人”萧德藻引《诗经·黍离》篇来评自己写的这首《扬州慢》所表达的对国家社稷昔盛今衰落的痛惜和悲伤,更增添了信度。

以上,是词前的序,是词人对写作这首词的说明和交待。

扬州慢”是词牌名,姜夔自己创作的词调。

全词上、下两阕:上阕写目睹之景,下阕抒悲愤之情。

上阕共四句,首句先点明题意,从过去,从缘由写起。

淮左名都”,是介绍扬州的地理位置,它在淮河的东边。“”,即淮河;“”,古人坐北朝南,左边为东;因其昔日之繁华,故称“名都。这是点明题意所写的对象是扬州。竹西佳处”,是唐代诗人杜牧当年称誉扬州著名景观竹西”的诗句,遗址在扬州城北门外,“佳处”,是好地方的意思。“解鞍少驻初程”,即卸下马鞍休息,意为路过当年风景胜地“竹西”投宿,交待了缘由是“少驻初程

是副词,表程度稍微”的意思;“”,休息;“初程”,即作者长途旅行的第一段路程。

姜夔写这首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山河沦落和昔日的名都遭凌辱被毁的感慨……

但诗人却并从眼前的满目荒凉、凄惨景象写起,而是引用杜牧盛赞扬州繁华的诗句,这是为什么?

且看下面第二句: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原来,词人运用了比照的艺术手法,为了反衬眼前扬州尽荠麦青青”的荒凉、凄惨景象……

从全词的立意来看,这一句是体现黍离之忧”最突出之处,也是理解这首词的关键之句。

在表达方法上,是受了《黍离》的启迪。

据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镐京(旧址在现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目睹了故都的宗庙、宫殿被毁,成了一片废墟,昔日的豪华之地长满了禾黍不胜感慨,便作了《黍离》这首诗,以对国家社稷昔盛今衰的深深痛惜。

镐京的被毁是由于外族犬戎的入侵,而犬戎之所以能入侵镐京,是周幽王的残暴无道,内部的政治腐败招致了外敌的入侵。这是历史的规律,古今一也。当年杜牧笔下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胜景,正如犬戎入侵前西周豪华的故都镐京;如今扬州的尽荠麦青青”,无异于镐京之“彼黍离离”。两相比较,深刻的寓意岂不清楚?

春风十里”,即照应了上句之“竹西佳处”,又与“尽荠麦青青”形成强烈的对照,使人不胜今昔感慨。

第三句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写金兵攻陷扬州后,使名都”成了一片废墟,而当政的投降派统治者们,却仍然沉湎于纸醉金迷之中,厌烦谈论抗金用兵的大事。

胡马”,指金兵,当时人们把北方少数民族都称“”,金兵善骑,所以将他们称做“胡马”;“窥江”,是窥视长江,这里则指金兵南下,进犯长江流域,即绍兴三十年金兵攻陷扬州,后又复渡淮河南侵;去后”,是离开以后的意思,即金兵撤离扬州后;“废池乔木”的“”,原是个一般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池”和“乔木废”;“”,为护城河;“乔木”,是高大的树木,在这个句子中是借代用法,借指扬州城的建筑和自然景观都被金兵毁坏(”);“犹厌言兵”,是主语的省略形式,主语应该是当政的投降派。意思是说,面对祖国大好的河山遭到如此破坏,朝廷的主和派们还在做着和平的美梦,他们苟且偷生,厌恶主战派要求出兵征讨金兵收复失地。”,是“还”的意思;“”,是动词谈论、提议;“”,这里作动词,是指用兵作战。

这一句既是对外敌的控诉,又是对南宋投降派的谴责。

第四句写古都扬州在黄昏中的荒凉景象: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黄昏”是指临近黄昏的时候。”为副词,当“临近”讲;“清角”,凄凉的号角(声);“吹寒”,是倒装句式,即“寒吹”,“”是指“寒风”,“”是“吹起”,在前边还省略了一个介词“”。“渐黄昏清角吹寒”的意思是说,在临黄昏的时候,寒风中吹响了军营中凄清的号角声。“都在空城”,即扬州古都还在,但已被金兵洗劫一空,成了一座荒凉的城市。这一句诗人从听觉上黄昏”和“吹寒”来加以渲染,突出了入侵者给昔日春风十里”的“淮左名都”扬州造成的灾难。

以上是词的上阕,通过目睹之景控诉了金兵入侵扬州,使当年繁华的名都遭到毁坏而变为空城”的暴行。

在写作上,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抑扬法,即开篇先引用杜牧盛赞昔日扬州之繁华,后写金兵入侵后遭到毁坏的名都”满目荒凉,一片凄惨的景象。在一扬一抑的比照中,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这种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不仅可使文笔波澜曲折、跌宕有致,而且通过反衬能产生出激发人们无限悲愤的艺术力量。

下阕也是四句,进一步运用对比来抒情。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土,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这两句在结构上都各自独立,但内容上写的是一件事。意思是说,纵使是具有艺术天才的杜牧,能写出豆蔻稍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样精巧而脍炙人口的佳句,料想如今重游扬州也一定会触目惊心,难以表达他那风流缠绵的情怀。

杜郎”,即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是对他的尊称;“俊赏”,本来是指很高的鉴赏能力,这里引申为具有艺术天才;”,当“料想”讲,带推测性;“而今”,是“如今”的意思;“重到”,就是“重游(扬州)”之意;“”,副词,当“会”或“应该”讲;“”,是“吃惊”的意思;“”是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关联词——“即使”、“纵然”;“豆蔻”、“青楼好梦”,都是指杜牧诗中的句子,前者是他《赠别》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之句,后者是《遣怀》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两首诗都是题咏扬州事并为后世所传诵,作者引这两首中的诗句旨在说明杜牧的艺术天才。词工”,指杜牧作诗用词十分讲究;“”,作动词“做诗”讲;“深情”,指风流缠绵的情怀。

以上两句,把杜牧作为扬州昔日繁华的见证人,借他的诗句进一步作今昔扬州的对比,抒发了怀古伤今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是跟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的。

接着,通过联想再引出第三句写扬州名胜——二十四桥的夜景: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扬州桥多,而二十四桥”最为著名,每一座桥下都能映出一轮明月,设计精巧无与伦比。

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女在皓月当空之夜在此桥上吹箫,故有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然而,曾经是游人如织的二十四桥”,如今却冷冷清清,桥下泛着的水波如在低声饮泣,凄凉的月光默默无语地照在水面上。于是,诗人将视线移向了桥边,在结句中向大自然发问: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当“想”讲;“红药”,即“芍药”,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花,与牡丹相似,大型、美丽,有红、白等色,“二十四桥”边遍生的是红芍药故谓之红药”;“知为谁生”的意思是,诗人向“红药”发问:(你)知否是在为谁生长(呀)?诗人虽没有给出答案,但意思自明:倘若无人欣赏,岂非开了也枉然!

下阕以问句戛然煞尾,含蓄凝炼,涵蕴了诗人无限的忧伤和感喟而催人泪下。

以上是下阕,抒发了悲愤之情。

纵观《扬州慢》,诗人以名都”扬州今昔之变,既揭露了入侵之敌的暴行,又抨击了朝廷上投降派的祸国殃民,表达了姜夔“黍离之忧”的爱国深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词笔记(4):姜夔的“感慨时事”之作
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教案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扬州慢》:曾经的扬州很美,宋朝时被金兵洗劫后只剩遗憾
南宋姜夔的《扬州慢》,是史上最荒凉的一首词,读过的人个个赞不绝口,美到心醉(文内还有杜牧《李扬州韩绰判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