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笔记(4):姜夔的“感慨时事”之作

 夏承焘先生依姜夔词的内容,将其八十多首存词分为“感慨时事、抒写身世之感”、“山水纪游、节序咏怀”、“交游酬赠”、“怀念合肥妓女”和“咏物之作”。其中“感慨时事”之作有十四五首,特别值得我们关注。清人宋翔凤认为:“词家之有姜石帚,犹诗家之有杜少陵。继往开来,文中关键。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託比兴于长短句寄之。如《齐天乐》,伤二帝北狩也;《扬州慢》,惜无意恢复也;《暗香》、《疏影》,恨偏安也。”(《乐府馀论》)清人张祥龄《词论》也说“姜尧章,杜少陵也”。把姜夔词和杜甫诗相提并论,可见人们对其感慨时事之词的重视,特别那首著名的《扬州慢》,更是脍炙人口,甚至成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必选篇目。

《扬州慢》是姜夔词中明著写作时间中最早的,创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从时间上看,应当是姜夔初入江湖的作品。作为一名江湖游士,他没有机会像辛弃疾、陆游一样,去直接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一腔热血,展示自己的报国热情,而是在词中体现出独特的抒情视角: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创作这首词的时候,姜夔刚刚二十岁出头,前此一年客居汉阳,此时正沿江东下经过扬州。词的小序中说“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千岩老人”即萧德藻。词创作于淳熙三年(1176),姜夔结识萧德藻是在淳熙十三年(1186),因此词的小序是后来加上去的。扬州是我国东南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初筑邗城,一直到南朝刘宋时,扬州已成为东南一繁华都市。在刘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的内战中,扬州被夷为废墟,文学家鲍照为此曾写了一篇传颂千古的名作《芜城赋》。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非常看重姜夔的这首《扬州慢》,他认为“参军(即鲍照)芜城之赋不得专美于前矣。”因为运河的开凿,扬州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隋唐时期迅速发展,再次成为东南繁华之都,当时民谚甚至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即天下最富庶繁盛之地,扬州为第一,四川为第二。“春风十里”一句,就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虽然五代战乱对扬州有一定的破坏,但是经过北宋一百多年的发展,扬州又再度成为东南商业和文化重镇。不过这一切随着北宋灭亡、金人南侵而成为历史,在金人1129年和1161年两次南侵过程中,扬州城遭到严重破坏。姜夔这首词创作时间距扬州最近一次遭难只过了十几年,这正是词中所云“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背景。

萧德藻认为这首词有《黍离》之悲,姜夔也颇自诩于此。作者在冷静的叙述中,体现出浓郁的家国悲慨,颇得骚雅之致,将满腔悲愤,化作凄美而精致的句子,娓娓道来。和大部分两宋之交饱尝亡国之痛的词人不同,姜夔并没有那种直接的情感爆发,他是通过自己别具匠心的意象安排,通过语码间的独特组合,使“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关于《扬州慢》的欣赏、解读,八百年来可谓汗牛充栋,笔者在此只想提出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一,“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解释历来不同,钟振振先生特别强调“犹厌言兵”者应为“废池乔木”,而不是指扬州那些身历战争的百姓。姜夔在这里赋予了那些曾经见证了扬州的辉煌繁华,也见证了扬州的兵燹浩劫的“废池乔木”以感发之力,连这些无生命的事物都不愿谈及兵事,而那些幸存者更何以堪呢?其二,扬州在历代诗人的描绘下,不仅是一个车水马龙、肩摩毂击的商业城市,更是一个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爱情之都,特别是姜夔引用了杜牧的诗句,更加强了这方面的意象联想,这也符合姜夔江湖游士的抒情视角。“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就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面对兵燹后的残垣断壁,到哪里在去找到“楚腰纤细掌中轻”的钟情女子,如何能再次书写出那些美妙的爱情诗词呢?即使是悲怆于国破家亡这样的大主题,姜夔更善于从细微处获得感发,一个昔日的爱情之都,如今连安排风月词笔的去处都没有,对于一个江湖诗人来说,这难道不会引起更深沉的悲哀吗?第三个问题,是词的最后一句的标点,或者读法。虽然目前通行的版本都标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但是钟振振和叶嘉莹都主张“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如果这样的话,这一句的节奏变成“三——四——四”三个停顿,音节更加摇曳,平添一份悠然。更重要的是,“红药”与“年年”并读,强调了红药的主体性,类似于前面“废池乔木”的写法,抒情之“我”悄然隐退,“红药”被赋予感性的生命,使整篇更加余味无穷。

   由于生活境遇的不同,姜夔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家国之慨与辛弃疾的一览无余完全不同,他在唯美情调中体现出一种清空、骚雅的词美追求。张炎《辞源》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赵晓岚认为“从‘清空’的内涵而言,‘野云孤飞’当指‘清’,孤飞的野云,是脱离了陈俗之气的孤高不群的象征;‘去留无迹’当指‘空’,云卷云舒,随所变灭,空灵一气。”叶嘉莹认为“清空”就是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骚雅”语也出张炎的《词源》,他说姜夔《暗香》、《疏影》、《扬州慢》等曲子“不惟清空,而且骚雅”,叶嘉莹先生说“词里边要表达的是你内心中最幽深最含蓄的一种哀怨的感情,你‘幽约怨悱’却没有办法说出来,这就叫做‘骚’”;而“跌宕往复、充满活力”、“本来有很丰富的内涵,却只表现出一点点来,而读者从这一点可以窥见很多东西”,这是所谓的“雅”。《扬州慢》确实具有“清空”、“骚雅”之特点。不过,姜夔词中也偶露峥嵘,刘熙载《艺概》“稼轩之体,白石尝效之矣,集中如《永遇乐》、《汉宫春》诸阕,均次稼轩韵,其吐属气味,皆若祕响相通”。其中特别著名的是那首“次稼轩北固楼词韵”《永遇乐》,“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云云,与辛弃疾原词风格十分相似,也能看出江湖书生铁血丹心、气吞山河的一面。另外,如《翠楼吟》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满江红》对“湖神仙姥”武功进行夸张描述,然后“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阿瞒”,讽刺了南宋当局文恬武嬉、上下偷安的现状,特别是词最后一句“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就词境而言,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别有开拓,同时,也起到极强的反讽作用。这也是我们在阅读姜夔“感慨时事”之词时所应该把握的。

 

                                           ——转载自《姜夔词选》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姜夔一首《扬州慢》见残景而伤世,词清空又雅淡,写尽千古兴亡
走近姜夔《扬州慢》(获奖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扬州慢》《望海潮》实录(二)课件请加底部微信索取
《扬州慢》教案
姜夔:一曲《扬州慢》,薄祭如烟岁月
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