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拉摩斯公寓到北川公寓
四川北路底的复兴中学对面有一幢近代公寓,现在叫做“北川公寓”,以前叫做“拉摩斯公寓”,英文名字“Ramos Apartments”,而20世纪后的虹口有一位叫做“雷玛斯”的西班牙人,是上海乃至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开创者,他的西文名字也叫做Ramos,这“拉摩斯公寓”和“雷玛斯”先生有什么关系吗?

《虹口区地名志》:
北川公寓 位于本区中部,四川北路多伦路北端转角处,因地处四川北路,取名“北川公寓”。有4个门牌:四川北路2081、2087、2093、2099号,前3个门牌系双开间,后一个门牌系单开间。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系钢筋混凝土4层公寓;1976年加建1层,现为5层,共计建筑面积5675平方米,使用面积3400平方米。抗战前,曾称拉摩斯公寓,上海沦陷期间称白川公寓,解放后改为现名。鲁迅先生从1930年5月起至1933年4月曾在2093号4室居住,并在此会见陈赓同志;冯雪峰也曾在公寓的地下室居住过。
四川北路旧名“北四川路”,以四川路(四川中路)在苏州河北岸的延长线而得名。租界时期,公共租界的北面界线在老靶子路(武进路)偏北一点,所以,老靶子路以南的北四川路在租界里,以北则在“华界”,也就是“中国地界”,但是,北段的北四川路是租界当局为了接通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建设的,是租界当局在租界以外的地方建设的马路,史称“越界筑路”,于是,中国政府与租界当局为了争取“越界筑路”的警权、管理权争论不休,所以,北四川路的门牌号十分混乱,一直到1945年后,租界时期已经结束,对四川北路的门牌号重新调整,大致上就是现在四川北路的门牌号。

▲ 租界时期,公共租界与华界的分界线在老靶子路(武进路)偏北一点
雷玛斯与拉摩斯公寓
以前,英商字林洋行每年或每隔几年会出版一册《China Hong List》,就是《中国行名录》,其中,上海的内容占了最大的比重,在《Shanghai Street Directory》(《上海街道名录》)中可以找到,坐落在北四川路底的192-5B、193A、194、194A就是“Ramos Apartments Building”,也就是“拉摩斯公寓”的英文名字。在1947年出版的《上海行名录》,在四川北路2081、2087、2093、2099号,明确地标明“Ramos(公寓)”。

▲ 北四川路2079-2099号的英文名称叫做“Romo”,即拉摩斯公寓

▲ 北四川路拉摩斯公寓登记的住户

Ramos是旧上海与虹口最有缘分的侨民之一,他的全名是Antonio Ramos,西班牙人,早期被汉译为雷玛斯、拉摩斯、拉摩等。众所周知,菲律宾最早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连“菲律宾”的国家名称Philippines也是以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的。1898年,美国为了争夺对菲律宾的控制权向西班牙发动“西美战争”,战争以西班牙战败而告结束,旅居菲律宾的西班牙人日子不好过,于是纷纷离开菲律宾。

▲ 雷玛斯

1903年,雷玛斯(1875-1944)离开菲律宾到了上海,随身带了几台电影放映机和电影胶片,举目无亲的雷玛斯借公共租界四马路(福州路)的茶馆放映电影,喜欢“轧闹茻”的上海人立即被这新鲜玩意吸引,雷玛斯的生意不错,于是他又向海外订购放映机和电影胶片。1907年,他选择居住人口密集而地价偏低的虹口搭建了一个可以同时容纳250人的简易电影放映院,无意之中成了上海乃至全国的第一家电影院,雷玛斯也成了中国电影放映的开创者、祖师爷,此后,雷玛斯在虹口以及其他地方相继创办了维多利亚(Victoria)、夏令配克(Formerly Olympic)、万国(China)等多家电影院,雷玛斯也被人们尊为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巨头”、“托拉斯”,当然,雷玛斯在上海有自建的住宅,以及其他产业。

▲ 虹口大戏院,开创于1907年,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院。1922年重建,邬达克设计。已拆除

▲ 海宁路北四川路转角的维多利亚大戏院,后来改名为新中央大戏院

▲ 维多利亚影戏园广告,1914年

▲ 新中央大戏院即原来的维多利亚大戏院,拍摄于1929年

1931年6月8日《申报》刊载《经营剧场业拉摩回国·六大影戏院盘与华商》,文曰:
大美晚报云:西班牙人拉摩在沪经营剧场几二十年,现回西京(即西班牙首都)玛德里(马德里)故里,从事旧业。其经营之夏令配克、维多利亚、恩派亚、卡得、中国、中山六大影戏院,业于昨日(二十六)出盘与华商资本团。又,其北四川路之西式公寓,亦一并出售,共价八十万两云。

▲ 1931.6.8《申报》公寓雷玛斯回国的报道

1931年北四川路的公寓不少,基本上可以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由南向北有:四川北路18号Riverside Apartments(瑞康公寓),四川北路85号Bridge House Building(大桥大楼),四川北路920号Hongkew Apartments虹口公寓,四川北路1914-1932号Dixwell Apartments狄思威公寓(今溧阳公寓),四川北路1954-1982号North End Apartments北端公寓(今长春公寓),这些公寓均是著名的沙逊洋行投资建设的产业;四川北路1274号的四行公寓则是四行储蓄会投资建设的公寓。如此看来,北四川路底的“拉摩斯公寓”就是西班牙人雷玛斯的产业,据说,拉摩斯公寓转入沙逊洋行名下。

▲ 北四川路底拉摩斯公寓的西侧,西侧相邻的住宅就是“雷马斯别墅”,即今所谓的“白公馆”

▲ 拉摩斯公寓位于四川北路2079-2099号,白公馆位于多伦路210号,图片来自东方网

▲ 四川北路山阴路右侧就拉摩斯公寓,左侧是复兴中学。市民排队乘电车。摄于1949年5月

鲁迅先生与拉摩斯公寓
鲁迅先生在迁居大陆新村前曾经居住在拉摩斯公寓,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出版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等;在这里,他会见过陈赓,掩护瞿秋白夫妇,鲁迅先生入住后,冯雪峰也迁居拉摩斯公寓,与鲁迅先生一起编辑出版《前哨》杂志,纪念“左联”五烈士。

▲ 四川北路底的“拉摩斯公寓”,摄于1930年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湖南自修大学学习,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就读上海大学,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大队,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特务营营长,同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起,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负责中共中央和上海党组织的安全保卫工作,任中央特科情报科长。由于组织系统出现了问题,1931年9月,陈赓调赴鄂豫皖苏区,先后担任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1932年因伤来上海治病。当时,陈赓希望把在苏区的所见所闻和红军英勇作战的事迹写成小说或报告文学,宣传红军战士英勇抗敌的精神和丰功伟绩,中共中央宣传部希望鲁迅先生担此重任,陈赓将小说的素材油印成文本,由冯雪峰转交给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没有拒绝。据冯雪峰回忆:“几天后,鲁迅先生还请许广平先生预备了许多菜由我约了陈赓和朱镜我同志到北四川路底的他的家里,请陈赓同志谈了一个下午。我们吃了晚饭才走”。不过,由于种种原因,鲁迅先生并没有完成小说或报告文学。这个发生在北四川路底拉摩斯公寓的故事,成为鲁迅先生与陈赓同志的一段佳话和红色故事。

▲ 北四川路底拉摩斯公寓,是四层公寓,1976年加建一层

2004年,拉摩斯公寓被虹口区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把拉摩斯公寓的历史交代清楚是一种责任,拉摩斯公寓应该成为一个亮点,一个记忆历史、缅怀先烈的风景点。 

▲ 2022年北川公寓局部修缮,图片来自上海虹口

薛理勇

194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83年大学毕业后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筹建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六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等。

更多上海往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沪语悦读】从拉摩斯公寓到北川公寓
忍不住多看一眼!四川北路上的这些老公寓里,住的可是上海的“前世今生”
​上海经典公寓(38)——拉摩斯公寓
本市的保护建筑之五(虹口)
四川北路歷史建築【圖文】
鲁迅曾说过:“我有一支笔,名曰金不换。”在虹口,一条鲁迅小道书写红色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