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有人说老子是阴谋家,源自这几句话

作者:杨本枢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系列文章之四十八

生活中经常有人使用老子的“将欲翕之,必固张之”来形容欲擒故纵之术,老子也因为这几句经典的语言表述被冠上“阴谋家”的称谓。老子的粉丝们在注解老子的同时也自发地形成两大阵营,认为老子是阴谋家的搜寻各种历史资料以及这几句话在当代被使用的经典案例加以佐证,反对这种称谓的粉丝们更是进行有力地反击,从贯穿《道德经》思想的天道观、无为而治的人道观以及柔弱胜刚强的处世观开始论证,更是增补无数的道家名人事例进行辩驳,以此说明老子所说的“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只是将道学思想具体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是上一章“执大象”的具体表现。我在上章已经说过,大象是大道的表现形式,大道是抽象的概念,无法使用“执行”的动作,通过“执大象”来完成“执大道”的使命。同样的道理,“执大象”也是原则性的表述,如何“执大象”?要执行哪些大象?老子在上章并没有具体说明,那么,本章的四组“将欲 ,必固 ”就非常详细、具体地说明了应该执行哪些大象。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翕”是象形字,本义指鸟的翅膀和躯体合拢,引申为合拢、聚集的意思。此句大意是如果想把物体合拢,必须先将物体张开。这句话表达了几层含义,

一是事物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鸟儿飞翔的时候,翅膀只有充分的一开一合,才能够飞得更远。如果只保持着张开的姿势,鸟儿能够飞得远吗?显然不能。张与翕两者互为条件,互为结果。

二是将道学思想渗透在里面。老子的道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无为胜有为,以柔弱胜刚强,以低洼胜高峰,以无私胜自私,以小胜大等方面。如果把此句话变换位置即“将欲张之,必固翕之”,其所体现的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人们想要的是张开,是积极主动作为的东西,而不是内敛、低调的合拢。所以,人们做人做事是将欲翕还是将欲张,既决定了你的行为方式,又决定了你的追求目标。

三是体现老子的辩证思想。《道德经》包含着一定的辩证思想,但是,这种辩证思想不同于黑格尔的辩证法。辩证法是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是黑格尔从具体的事物发展变化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法则和体系。老子的辩证思想只是散见于一些具体的章节,并不成体系。确切地说,是事物发展中呈现出来的一体两面的对待、转化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运动形成事物完整性和成熟性。

翕动与展开是鸟儿在飞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动作,两个动作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飞行过程,用力地张开,张开到极致,带着强劲的风力实施与身体的合拢,促使身体飞翔。一旦实现与身体的完全合拢,又需要立即展开,完成下一次的飞行动作。就这样循环往复,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前进,最终实现了飞行目标。这确实体现了黑格尔辩证法所说的在对立中实现统一,在质量的互换中产生变化。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如果想削弱物体,必须先强壮物体。老子说,“物壮则老”,《易经》说,“阳极而阴”,现代社会经常说,“盛极而衰”,这些语言都包含同样的意思,事情发展的步伐一旦站在制高点上,就会走下坡路。人生的经历也和事情发展是一样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鼎盛阶段,智慧的人可能会想尽办法使鼎盛期更加长久一些,明道的人会选择功成身退,只有聪明的糊涂人才会不明智的选择坚守。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啦!范蠡辅佐越王句践打败仇敌吴王夫差,越王任命范蠡为辅政首相,范蠡认为不可久居功名,于是就退隐经商,成为名扬天下的富商陶朱公。韩信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史名人,韩信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帮助汉高祖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封为淮阴侯,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韩信不懂得功成身退,仗着自己功勋卓著,以为能够圆满一生,最终死于刘邦之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如果想废弃物体,必须先举荐物体。废弃与举荐本身并不存在对立关系,不管是人还是事情,不想用抛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先推举再废弃。一个人如果非常有能力,得到大人物的鼎力举荐,他会借助这样的平台腾飞起来,这时候,即便想废弃也不可能。有句话说得好,“尾大不掉”就是这个意思。总体感觉四组词语里,此组词语运用得并太好,有些勉强。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如果想取得物体,必须先给予物体。这句话在现实社会中运用的比较普遍。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常会把这个原理运用在各种激励措施中,企业制定物质激励措施,精神激励措施以此激励需要的人员并留住人员。企业招聘的时候针对企业需要的人才开出高工资,甚至给予期权等丰厚的物质条件希望得到需要的员工,这些方法都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具体运用。

王弼认为这八句话是除暴安良的最好计策,因为其采取的是按照事物本来属性去行为,不借助于外力,自然可以达到目的。

“是谓微明”。“微明”表达的是上述四组句子虽然渗透有老子的道学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充分地阐述出大道的原理,老子其他的表述如第3章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非常具体、详细的阐述了人道观。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列举出车毂、埏埴和户牖等物体的虚空性,具体分析出道在生活中运用的特性。

需要注意《道德经》有四个描述道的相近词语,“微明”、“袭明”、“袭常”和“玄德”。虽然都是写道的词语,但其深浅程度不同。“明”和“常”都是“道”。“微明”是道学思想已经有些显露,只是处于萌发状态。“袭明”、“袭常”和“玄德”则表明道学思想完全显露出来,天下万物都在沿着“大道”前行。一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微明”状态,另一个是敢以真面目示人的“袭明”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老子不是阴谋家
老子的道学,是形而上学?还是辩证法?
老子《道德经》微明章第三六
木心为什么说《道德经》不能浅读,不然会变成阴谋家?
道商范蠡:道家思想成就千古商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断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