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盐母”传说的历史与细节

 

                 “盐母”传说的历史与细节

原创 2017-03-19 刘振江 

   

本文转自2015年1月3日《滨海时报》,原作者刘振江,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近年来,毗邻汉沽地区的南堡、乐亭等沿海区域先后兴起的盐母雕像,延续和彰显了天津滨海盐业历史文化的影响。2009年,南堡经济开发区和乐亭的长芦大清河盐场,先后模拟历史上芦台和汉沽盐母娘娘的原型,塑造了15米高的巨大盐母娘娘雕像,并使之成为了地区的精神文化象征。

  “盐母娘娘”,是天津滨海先民历经千年风雨,创造并培育出来的独特地方女神。在中国历史上,天津滨海盐母娘娘文化的诞生及其设庙,照比北宋末年福建莆田湄洲岛的“妈祖”诞生,还要早上一百五十多年。  

  盐母娘娘始于滨海先民崇拜

  追溯历史,盐母娘娘的诞生,是滨海历史的真实反映与民间神话的双重演变。

  据《长芦盐法志》、《宁河县志》和《汉沽区志》记载,自元、明、清三代,芦台与汉沽的“盐母娘娘庙”曾进行了多次的重修或复建。其中,历代庙志碑文详实地记载了天津滨海盐业历史的实况和神话的传奇。

  天津滨海地区自西汉时期,已是中国煮海熬盐的重点规模地区。后唐五代末期,地方军阀刘仁恭与其子刘守光先后割据幽州地区。其父子均是荒淫无道、残忍成性的暴君。穷兵黩武扩张割据疆土,丧心病狂搜刮民脂民膏。地区乡民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丁,都被刻字纹面驱赶上战场。年轻的女人,也被贩卖为奴,成为刘氏暴政的聚财资源。侥幸存活下来的乡民,挣扎在人间地狱之中。现天津全境,当时均属幽州渔阳和河间府沧州,可百姓守着大海却无盐吃。犹如闹了一场地区瘟疫,人人头晕乏力、胸闷气短、面色焦黄、气喘不已,家家户户都有猝死而亡的人。这时,突然来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她告诉人们,沿海碱滩的卤土,可以浇土淋卤,转化卤水熬煮成盐。那时,中国北方的制盐技术,还停留在汲取海水,煮海熬盐阶段。海水煮盐,时间长、成本高、工序复杂,贫苦的沿海民众,根本没有这种条件和能力。

  受到卤土熬盐的点拨,沿海乡民欣喜若狂。冒着抓住就是死罪的危险,偷偷藏到沿海碱滩的苇荡之中,刮卤埋锅熬煮私盐。虽然像地老鼠一样地提心吊胆,虽然产能极低盐质也差,但垂死挣扎的生活也有了转机。然而,几日后,神奇的老妇人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沿海乡民心中,这是上苍普渡众生、特派盐母娘娘下凡拯救黎明百姓的神迹。

  公元913年,刘仁恭父子被后唐剿灭后,葛沽、咸水沽、芦台等沿海地区民间的刮卤熬盐私煮私买,已在悄然成风。公元925年,赵德均进驻芦台后,敏锐地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商机。于是,赵德均以地方军队组织的形式,在芦台以南十里之处退海盐碱荒滩上(现滨海新区汉沽区域),建起了芦台军盐场。沿海私盐灶户,都被赵德均收拢编置,按每户煮盐产量给付其“工值”。并划拨沿海高岗荒地,作为灶户与盐丁的“口粮地”,使其能够安居其业。天津北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芦台不仅成为了军事上的海防重镇,制盐、漕运、渔猎、民间贸易等各项经济产业竞相发展,并带动了鲍丘水(蓟运河)上游地区的兴旺。至契丹进驻接管幽州的初期,公元953年6月间,仅芦台与汉沽的沿海灶户已有千余户,男女老少7000余众。为缅怀圣母之功德,当地乡民在芦台镇以西的鲍丘水(现蓟运河)之侧,自发建起了“兴宝圣母庙”和“德君祠”。

  “德君祠”,是歌颂祭奠赵德均开创芦台军盐场造福乡里功绩的。但是,终因赵德均父子投顺契丹的历史劣迹,而祭奠断续祠堂倒塌,沉没消失于历史的烟雨中。可是,“兴宝圣母庙”,俗称“盐母娘娘庙”,却延续千年香火,始终鼎盛不衰,与滨海乡民共同经历了历史的凄风苦雨。虽经多次改朝换代,屡遭战乱之灾,但该庙损坏即修,甚至多次不惜重金重建,恢复原庙历史景观。直至解放前夕改造为芦台镇学校,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被毁。该庙的遗址,就坐落在芦台镇中大街路北的临河一侧。

  纵观盐母文化的发展,融入和折射了滨海地区历史的跌宕起伏和战乱煎熬,以及滨海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四次重修凝聚历史变迁

  盐母庙的始建,恰是五代末期滨海先民反抗暴政、铤而造反、刮卤私煮制盐的真实结果。其后,历史上的多次重修,虽然具有碑文记载的仅有四次,但这四次,无一不凝聚着滨海地区的重大历史变革和民间社会的精神风貌。

  辽(契丹)和金(女真)王朝,都尊“白衣观音”为家神。为奴役幽州地区汉人,都曾疯狂地大兴佛事,都曾泛滥成灾地建造佛堂庙宇。但是,唯独对于滨海盐民创造的地方盐母女神,却采取了冷漠和损毁的态度。至元(蒙古)王朝灭了金朝和南宋后,最初曾对汉人采取了屠戮的灭绝政策,以期实现消灭人居、退变为草原的企图。于是,滨海民众纷纷逃亡,沿海灶户更是十室九空。至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制止这种惨绝人寰荒唐绝顶的治国方略时,天津滨海盐业又一次遭遇地狱之灾。芦台盐场全面破败,盐丁灶户非死即逃,昔日辉煌的盐母庙也是墙倒庙塌一片废墟。于是,公元1266年(元至元二年),中都路转运使倪德政、税使司提领丹珠尔、宝坻盐使崔彦臣等,为恢复芦台盐场的生产,重新召集和安抚滨海地区的灶户与盐丁,由宝坻盐司拨款,用了将近一年时间,重建了“兴宝圣母庙”。并邀请元翰林院直学士、礼部尚书高鸣,为“兴宝圣母庙”的重修作了碑文。倪德政由于恢复滨海地区盐业有功,随后,被元世祖调任常德安抚使(总管)。六年后,又升迁为两淮都运使。倪德政的仁惠安抚政策,在常熟也曾被当地民众传为佳话。离任后,当地人为其立石碑,取名“惠爱”。异曲同工,倪德政也成为了地方的爱神。

  公元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平州路廉访使赵铸,领防芦台场事,并再次重修了该庙。还在《重修芦台兴宝圣母庙记》中,详实地记载了创建盐母庙的历史背景与显灵的神奇:“昔五代时南北各据,限以疆界,幽燕之地盐绝者岁余,百姓病之。忽有姥语人曰:‘此地可煮土成盐。’遂教以煮之之法,不数日,俄失所在,居人神之,圣母之号实自此始。由是公私饶足,祈祠下者皆如所请。铸因祷之,黎明有告者曰:‘台南十里,皎白如春雪者十数顷,其厚寸余。’迫而视之,则盐也。” 于是,民众争相收盐,一时传为瑞盐之歌。其实,至元大德年间,天津滨海盐业已呈处处开花、灶棚林立的局面。芦台、汉沽至军粮城,三岔河口、葛沽、咸水沽至沧州,沿天津滨海区域已陆续建起了7处规模较大的盐场。发展掠夺天津滨海的盐利,已经成为了元朝的国宝大政。赵铸修庙,不过是顺应形势、取悦朝廷、歌功颂德、锦上添花,为其捞取政治资本而已。

  延至明代,燕王朱棣起兵攻打南京。因沧州、津南沿海一带盐民顽强抵抗,朱棣官兵采取了疯狂报复的“焦土政策”,滨海盐业又遭受了毁灭之灾。盐丁灶户非死即逃,盐母庙也遭荒败零落,断垣残壁形成废墟。此时,滨海地区又传开了新的“盐母娘娘”神话传奇,其中以“凤凰落地”一说最为普遍。即:海边有一逃难老母,见一凤凰落在滨海荒滩上,而凤凰落下的碱地上,竟然闪烁白亮亮的银土。老母收起凤凰着落的银土,让老汉进京献宝。谁知,老汉竟被皇上以欺君之罪杀死。后来,皇上的厨师偶然发现了老汉献来的土是盐宝。皇上追悔莫及,派人找寻老母,然而老母已悄然神遁。但是,天津滨海“凤凰落地”,遍地为宝的神话,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开来。 

  “盐母凤凰”的传说,也是历史真实与民间神奇的完美结合。明代,由山东、山西等地,向河北、天津沿海地区大量移民。凤凰落地、盐母献宝神话的口口相传,代表了这些移民对于滨海地区的向往与追求。公元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长芦盐运司青州分司同知——陈九功,查访芦台盐场战后的恢复情况,见到盐母庙已是一片废墟。为招揽移民,恢复盐业生产,于是在“凤凰传说”的光环下,又重建了该庙,并刻写了《修复兴宝祠记》:“工既讫,为文以祭于祠”,结果又现奇象——当天大雨浸灌盐池,转日天晴,“池水皆凝为盐”。盐户商家们视为神异,惊奇地跑来相告:“往时雨后则无盐,而今之盐不知何来?”盐母显灵,不仅寄托了滨海灶户与后期移民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同时也是对于战乱与迁移逃难之后的憧憬和希望。而且,这个碑志也间接地反映出,汉沽一带的盐场,制盐技术已由刮卤改进为“滩晒”。民间的盐商富甲、资本汇集,已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群体规模。

  明初,汉沽的盐灶户与当地盐商,曾在寨上庄建起了“三官庙”,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别于芦台庄的盐母庙。可是,依旧抵挡不住盐母娘娘在人民心目中的影响和崇敬。满清入关后,滨海地区又面临了一次改朝换代。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由汉沽盐商李斗宾等人倡议,在寨上镇的“三官庙”旁,又建起了第二座盐母娘娘庙,统称为“盐母三官庙”。基本建筑格局为:左侧盐母庙,右侧三官庙,后面观音殿。前有殿堂大厦,内有禅室和配房。占地规模巨大,十分宏伟壮观。这是对盐母文化的深化与光大。至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芦台场大使金承诏又发动汉沽的盐商和乡民,对该庙进行了彻底的重修,并刻写了碑记。于是,盐母三官庙成为了滨海历史与民俗文化的一处辉煌的景观,香火缭绕、日益鼎沸、影响弥远。然而,这处宏大壮观的庙宇建筑,解放后也改为了学校。唐山大地震中,也随之震毁。其遗址,则是现在的汉沽职工电大学校。

  无论是盐母庙,还是灶离庙,都曾有过香火繁盛的岁月,每年四月十六庙会,是远近盐民灶户的盛大节日。人们蜂拥而至庙堂,焚香朝拜,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盐业丰收、生活富足。清代诗人樊彬曾在《津门小令》中写到沿海民众对于盐姥的崇拜:“津门好,祀典纪辉煌。万灶牢盆传圣姥,百年俎豆报贤王,风日祭河旁。”并注:“圣姥不知姓名,始教津人晒盐之神,海滨有庙。”煮盐的器具,汉代称为牢盆,牢盆成为了中国盐业历史的象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随行
【江苏淮安 陈文】原创//唐太宗东征蚕沙口
天津市,下午3点47分,天津滨海新区汉沽
【漫游曹妃甸】曹妃甸女神
【枉言 | 摄影】汉沽盐场,仙女的化妆盒,明年的打卡地
长汀县地母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