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煲汤注意9要素 做出好喝养生汤
userphoto

2013.02.25

关注

煲汤注意9要素 做出好喝养生汤

2013-02-25 10:03:02

    要使喝汤真正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在汤的制作和饮用时有一定的科学原则要遵循,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一起来看看煲汤的9大要素,让你在春季煲出一碗既好喝,又健康养生的美味汤。

    1、选料要得当

    这是制好鲜汤的关键所在。用于制汤的原料,通常为动物性原料,如鸡肉、鸭肉、猪瘦肉、猪肘子、猪骨、火腿、板鸭、鱼类等。采购时应注意必须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这类食品含有丰富蛋白质和核苷酸等,家禽肉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是汤鲜味的主要来源。

    2、食品要新鲜

    新鲜并不是传统的“肉吃鲜杀,鱼吃跳”的时鲜。现在所说的鲜,是指鱼、畜、禽杀死后3小时~5小时,此时鱼、畜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人体易于吸收的氨基酸、脂肪酸,味道也最好。

    3、炊具要选择

    制鲜汤以陈年瓦罐煨煮效果最佳。煨制鲜汤时,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分溶出得越多,汤的滋味越鲜醇,食品质地越酥烂。

    4、火候要适当

    煨汤火候的要诀是大火烧沸,小火慢煨。只有用小火长时间慢炖,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浓醇。

    5、配水要合理

    水既是鲜香食品的溶剂,又是传热的介质。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对汤的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用水量通常是煨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时应使食品与冷水一起受热,即不直接用沸水煨汤,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的营养物质缓慢地溢出,最终达到汤色清澈的效果。

    6、搭配要适宜

    许多食物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即餐桌上的黄金搭配。如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到组合效应,这在日本的长寿地区是很风行的长寿食品。为使汤的口味纯正,一般不用多种动物食品同煨。

    注意调味用料投放顺序,特别注意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盐会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通常60℃~80℃温度易引起部分维生素破坏,而煲汤使食物温度长时间维持在85℃~100℃。故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破坏。汤中适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使其别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的原味。

    7、喝汤时间有讲究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有一定的道理。吃饭前,先喝汤,等于给胃肠加润滑剂,中途不时喝点汤水,有助食物稀释和搅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同时,吃饭前先喝汤,让胃部分充盈,可减少主食的摄入,避免过多摄入能量。而饭后喝汤,容易引起营养过剩。

    8、应该加多少水?

    这可是煲汤的关键。研究发现,原料与水分别按1∶1、1∶1.5、1∶2等不同的比例煲汤,汤的色泽、香气、味道大有不同,结果以1∶1.5时最佳。对汤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此时汤中氨态氮(该成分可代表氨基酸)的含量也最高,甚至高于用水较少时。但是,汤中钙、铁的含量以原料与水1:1的比例时为最高。

    9、煲汤时间越长越没营养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煲汤时间越长,汤就越有营养”。对此,同济大学医学院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选择了蹄膀煲、草鸡煲、老鸭煲,通过检测发现:蹄膀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明显增高,之后逐渐降低;草鸡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0.5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脂肪加热0.75小时可达到最大值;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值。长时间煲汤并没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使这三种汤中的营养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鸡煲和老鸭煲,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

    专家提醒,长时间加热会破坏煲类菜肴中的维生素;加热1~1.5小时,可获得比较理想的营养价值。

心脑血管病患者日常要注意保健

2013-02-22 10:02:31

    本报记者   黎家璇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梗死、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脑卒中等。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的特点。

    王天松副院长说,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春节假期将近尾声,经过一个春节期间的高温、高油、高脂,兴奋状态,生活很难保持规律,这对这些患者来说是很不利的。王天松提醒,春节过后,心脑血管病患者要注意日常保健,淡定从容防病治病。

    心脑血管病的症状及预防

    了解心脑血管各疾病的发病症状,有助于预防和及时治疗,对身体的康复有重大意义。王天松介绍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之前的症状主要有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冒冷汗、言语不清,腿脚不灵等。他强调,一旦有这些情况中的几种,患者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心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节制。不熬夜,要午睡,不要打乱生活习惯;不过饱,不油腻,不抽烟,不要过度饮酒。特别是不要吃动物内脏,肥肉,动物脂肪,尤鱼、沙拉酱,少吃盐。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多进行有氧运动,游泳,骑车,散步等运动比较适合,只要运动过后感觉全身轻松,不腰酸腿痛全身乏力就是适当。总之,心脑血管病人要“管住嘴、迈开腿、不抽烟、少饮酒、控制体重。”

    年轻人也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病

    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据我国人群监测表明,心脑血管病发病年龄平均提前10余岁。王天松说,他接诊过最年轻的患者只有28岁,本地人,因为抽烟过多诱发急性心梗,所幸及时救治恢复了健康。这种急性心梗如不及时治疗,10%的人会死亡,没有死亡的,也会有心衰,各功能器官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

    为什么吸烟造成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呢?王天松说烟真的是百害无一利,他曾做过实验,正常血压的人,抽一根烟,血压马上就上升,不抽,又马上回复正常。他认为,抽烟使血脂异常,使好胆固醇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缓慢,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脑血管病。

    王天松说,心脑血管病增多与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人们摄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过多和体力活动减少、吸烟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特别是中青年人,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常以透支健康来应付生活及工作压力,使这一病症趋于年轻化。因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做到饮食荤素及粗细粮搭配得当,实现均衡营养,并坚持适度运动锻炼,是预防与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做好9件事 感冒快速痊愈

2013-02-18 10:22:28

    第一步:找一张床。感冒后,最好给自己找张舒服点的床躺下来。专家说,睡觉就是“最好的感冒药”,每天一定要保证8小时睡眠。

    第二步:补点维生素C。不管是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还是吃点富含维C的水果,比如枣、柳丁、猕猴桃、橘子、柚子等,都能起到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

    第三步:吃块黑巧克力。它不仅能补充抗氧化剂,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还显示,其中所含的可哥碱有止咳功效。

    第四步:打开加湿器。冬春季节干燥的空气会让呼吸道感到不适,在床边或沙发边放置加湿器,可以让你呼吸更顺畅。

    第五步:吃流质食物。热汤和热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几百年来都流传着鸡汤治感冒的说法,英国学者发现这是有道理的,因为鸡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减少咳嗽,而且热汤和热粥的蒸汽也有助于缓解鼻塞。

    第六步:换个大水杯。保证每天喝2000毫升水,其中有一部分最好是电解质饮料。

    第七步:远离乳制品。专家表示,乳酪等较难消化的乳制品,感冒时最好别吃,但是可以适当喝些牛奶。

    第八步:服用非处方药。布洛芬、扑热息痛或止咳糖浆等非处方药都能减轻感冒的症状。

    第九步:耐心等它过去。你的病需要7天左右才会自行消失。但如果症状一直持续或急剧恶化,最好去医院请医生诊断。       种食物 最适宜冬季食用

2013-01-28 10:44:20

    板栗

    果实中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板栗的药用价值颇高,祖国医学认为,栗子能养胃健脾、壮腰补肾、活血止血。栗子粥、炒板栗都是好食品,尤其是栗子粥,老少咸宜尤其适合老年人机能退化所致的胃纳不佳者。

    芹菜

    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并含较多的钙、磷、铁、维生素A原、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烟酸等。芹菜具有健胃、利尿、镇静、降血压、净血调经等作用,也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佳蔬。

    萝卜

    含有较多的水分、维生素C,一定量的钙、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质、铁及其他维生素,还含有木质素、胆碱、氧化酶素、苷酶、触酶、淀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中医对其医疗和保健功效推崇备至。

    白菜

    白菜含维生素C、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也比较丰富,有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毒醒酒、利大小便等功效。

    大蒜

    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B和C以及钙、磷、铁等物质,适量食用对抗流感病毒、葡萄球菌、伤寒、痢疾等杆菌及霍乱、白喉等病菌均有杀灭作用。

    葱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A原、维生素B和C以及矿物质钙、镁、铁等。经常吃葱的人,虽有体胖者,但胆固醇并无过高,且体质强健。

    红薯

    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

    芋头

    质地细软,容易消化,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结核病和正处恢复期的病人食用。

    莲藕

    具有多种营养素,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生食能凉血散瘀、熟食则补心益胃,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与红枣同食则可补血养血,煨肉食可治脾胃之虚。

    土豆

       

几个致癌饮食习惯 九成人会中招

2013-01-28 10:44:20

    饮食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癌症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实生活中自己是否存在导致癌症的不良习惯。

    喜欢吃非常热的食物  容易得消化系统癌症

    临床中,医生发现很多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特别是食管癌、胃癌患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非常热的食物,每顿饭都恨不得吃那些刚出锅的东西。咨询一位被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饮食情况,发现他平日不但喜欢吃烫嘴的饭菜,还非常喜欢喝热茶,就是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他中年发病。

    近年来,国内外的报道也不断证明着,饮热茶会破坏食管的“黏膜屏障”。据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食管癌患者中有很大比例的人,喜好热饮、硬食、快食或饮酒。

    动物实验也证明:饮酒、吃滚烫的食物、吃饭狼吞虎咽等都对食道黏膜有一定的灼伤和腐蚀作用,当黏膜细胞出现增生性病变后,就有可能进一步发生癌变。

    吃东西快容易得胃癌

    吃东西狼吞虎咽仿佛成为这个时代上班族的一个通病,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上班族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吃饭好像只是为了简单的身体需要,所以,吃饭速度非常快。实际上这样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吃饭快,食物的咀嚼不细,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另外,吃饭快,食物团块的体积大,易对食道和贲门等消化道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久之会引起消化道损伤甚至癌变。

    张先生就是这样的患者,从参加工作起,因为工作太忙,所以练就了快速吃饭的本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参加工作10年后他得了胃癌。

    我们的先辈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吃得过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黄帝内经》里面说了句非常经典的话:“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一次吃很多东西,首先损伤的是我们自己的肠胃。

    中医古书《济生方》也指出:“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症瘕。”从古人的经验看,饮食过量就会使肠胃功能失调,时间久了,生病得癌也无法避免。

    经常在外吃饭容易吃到更多的致癌物质

    许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经常在外应酬,其实,这样的饮食方式对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一方面,由于经常在外吃饭,造成了饮食无定时,时间一久必然使自身的脾胃功能受到损害,进入一种“癌状态”中。另一方面,外面售卖的食物,为了追求色香味,通常会使用高温油炸的方法,或者加入大量调味剂,比起家庭烹饪的食物,它们含有更多的致癌物质。

    过量饮酒容易招致癌症

    适量饮酒对人体有益处。但是,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过量饮酒则对健康有害无益。研究表明:直接喝烈性酒,或一天喝4两以上白酒,大口喝啤酒等,都是容易招致癌症的饮酒方式。

    值得提出的是,要避免空腹饮酒。空腹饮酒时,由于胃中没有食物,酒精经胃黏膜快速吸收,直接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急剧升高,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因此在饮酒前应先吃些食物,尤以碳水化合物为佳,因其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可供肝脏“燃烧”酒精之用。

    膳食不平衡增加患癌风险

    膳食讲究平衡,蔬菜水果是我们日常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果平时只爱吃肉,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就增加了患癌的风险性。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C与纤维素的最好供给源,一直被认为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研究显示:胡萝卜、西红柿、葱、大蒜、萝卜、橘类水果等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尤其是对口腔、食道、胃、结肠、肺等部位的肿瘤作用更强。  

养生的三大法宝

2013-01-28 10:44:20

   本报记者 黎家璇 杨 洋 实习生 林 婷

    被访专家:三亚市中医院院长、国家“特贴”专家刘德喜

    从本期起,《健康养生》版主打本地原素,介绍本地的医疗保健相关信息、健康养生的方法做法。主要开设的栏目有:专家支招,健康故事,美食养生,药膳保健,运动健身,健康说法,寻医问药等。如您有健康宝典或养生秘笈,请致电13518827076或348820446@QQ.com(本版编辑)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相应、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亚市中医院院长、国家“特贴”专家刘德喜认为,养生有三大法宝:心态平和、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一要心态平和。刘德喜用100分当标准。保持心态平和身体健康60分。我国最早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记载:“精神内伤,身必败之”。还特别强调“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一切对人体不利的因素中,最使人短命的就是不良情绪。良好的情绪是人体一种最有助健康的力量,因为当人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因此,不仅食欲好,睡眠好,而且头脑敏锐,精力充沛。而长期情绪郁抑,恐惧悲伤,嫉妒贪求,愤怒激昂或情绪紧张的人比精神状态稳定、心态平和的人容易患一些不治之症。很多病都是心情郁抑引起的,心情郁抑,气血受阻,身体容易出毛病。如女性乳腺癌就是和心情好坏,压力大小有比较大的关系。刘德喜说,时间和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要想健康颐养天年,就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要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达观心情,轻轻松松过好每一天。

    二要合理饮食。合理饮食身体健康25分。不能暴饮暴食,要讲究营养搭配,荤素搭配;要遵循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原则。刘德喜说他在海南行医20年,发现包括三亚在内的海南许多人多发性患有胃、肝、消化道等疾病,这是因为海南本地人习惯于早上吃稀饭等比较清淡的早餐,这些营养不能满足一个上午的工作学习,久而久之,胃和肝都受到影响。而晚上又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这些食物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又进入梦乡。“长期以往,什么脂肪肝、高血脂呀都出来了。”

    三要适当锻炼。适当锻炼身体健康15分。人们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现代人健康意识提高了,都知道锻炼身体好。可是刘德喜说锻炼不是越多越好,锻炼身体要适当。不能太过度,太过度锻炼反而会损害身体,不管是年轻人年纪大的人。“就像超负荷的车,经常超负荷运载,肯定不到使用年限就提前报废了。人也一样,经常过度锻炼,会损坏身体的各个零部件,人很容易就累垮掉了。”所谓适当锻炼,是每次锻炼时身体不感觉到累,第二天起床后全身不酸痛,不觉得全身无力。

    刘德喜说,人是小宇宙,大自然是大宇宙,人的养生要道法自然,尽量做到有规律。比如身体各器官都有相应的养护时间,在这些相应的时间里人们要好好休养才能生息。比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时不同又有不同的养生方法。要做到天人相应,顺自然而为,养好身体,开开心心健健康康过好每一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冬补冬,药补不如食补!专家告诉你这么吃喝最养生
对食:饮食中的养生法(四)
【中山葛洪】乳腺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5点
有高血压的人和孕妇补叶酸的同时,主食这样吃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你注意了吗?
角膜炎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