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基督教视角理解人工智能


从基督教的视角理解人工智能
最近的人机大战再次激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而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既有期待,也有担心。如何从基督教视角进行回应?笔者不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所以表达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尽管如此,本文只想尝试在一般意义上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以及基督教的“人观”这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工智能的出现、功用以及与人的未来关系。
首先,从科学和宗教的关系来看
人工智能当然是人类科学发展中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科学研究飞跃性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来说,宗教(包括基督教)尊重科学的发展和研究,但不会接受科学主义(scientism)这一主张,因为后者相信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人类所面对的难题。
宗教学研究的目标、对象和方法与科学研究是不一致的,混淆二者难免带来冲突。概括来说,宗教探求存在的意义并对事物做出价值判断,而科学旨在认识和解释自然和客观事物存在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知道,一般对科学有客观认识的人都承认,科学一方面并不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具有客观性和中立性,(正如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范式转移所证明的);另一方面某些前沿的科学理论和实验常会把人带到科学解释力的极限,如人们努力要去预测“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甚至担心人工智能最终将取代人类,或二者最终会成为一种存在。这些只是些没有得到验证的预测,其准确性和科学性显然不高。
对人工智能和人类本质的思考,就避免不了与形而上学以及宗教学中的“人观”进行对话。一般来说,宗教尊重科学发展的创造力和开放性。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人们努力探求上帝创造的奥秘并积极参与到上帝持续创造的过程,为的是彰显上帝的荣耀,并带给人各种益处。

但需要注意的是,工智能这类的科学成果只是一种科技工具,如何运用这样的工具则与人们的祸福甚至生死密不可分。就如能够得到良好控制的核能可以成为一种经济能源,但用于军事上的核能也能把全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置于毁灭的阴影之下。如siri这样运用在手机上的智能会给一些人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据说siri也可以保存人问过它的隐私问题,这或许就会给一些人的生活带来困扰。

所以,发明人工智能是科学的进步,或许它将来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种崭新的模式,就像几百年前工业文明超越了农业文明给人们带来巨大改变一样。但对于人工智能的使用始终必须遵循价值理性的考量。为此,科学需要与探讨人类生活规范和存在意义的伦理学和宗教学进行对话,免得最终真的造出了给人类带来无穷危害的“弗兰肯斯坦”,让人的存在和实现自我的空间受到威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基督教的创造观念让人们可以用归纳和经验的方法来认识这个美好的世界,现代科学也由此而生。科学和宗教都是曾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的两大力量,因此二者在当下继续进行持久、有益的对话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其次,人工智能是否会令人强大到可以否认自身有限性的地步?
我想不会。《圣经》上说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基督教的神学历史告诉我们,人们曾对上帝的形象做出不同的解读。在一般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上帝的形象意味着人与上帝存在着某种相似性,但又不全然相同——至少上帝在本体意义上是一切受造之物存在的源头。

上帝在创造人时,不仅运用了自己的理性,这体现在上帝三个位格内在的神圣对话:“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创1:26-27),也运用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即上帝独立做出了创造人的决定。不但如此,之后上帝看所造的一些甚好。这不仅蕴含着一种善的价值判断,更包含了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满足。

相形之下,我们可以把人具有的上帝形象理解为指向能够让人实现生命超越的理性认知与自由选择能力,这意味着人在一定程度上分有了上帝的创造性,并且有能力参与到上帝持续的创造过程中,让上帝的荣美得到彰显,让人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体现。

在遵照上帝的命令去管理看守这个世界同时也是人类实现自我超越的进程,人的科学创新和发明创造如果与上帝创造的终极意义保持一致,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而且人们也会从中得到审美的满足。据此,被合理运用的人工智能或许可以成为人参与上帝创造的有力工具。

与此同时,《圣经》也提醒我们,人是尘土和灵(精神)的共构,因为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又藉圣灵把生命的气息赋予人。人具有来自圣灵的生命气息,即灵或精神。

精神自由是激发人运用理性来实现创造力的重要前提,而创造力的发挥则是人实现自我、追求超越的基本路径。当人运用理性和自由进行新的创造与发明时,就参与到了上帝持续的创造过程中,就是在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与上帝相似的创造力能够让人实现生命的超越,然而这种超越却不是没有限度的。

尘土指向人存在的物质性,人具有了物质性的身体自然就具有了有限性,这也体现出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本质差别。这样,人在超越自我的同时也无法摆脱以物质性身体所表征的有限。

这不仅表现在人受造的生命自身是具有依存性的,并不像上帝那样是自在的和必然的,更表现在仅仅从物质性身体的视角,很难将人真正带到精神上的超越和永恒。因此,从现实主义的立场来看,人并不能借着生命的超越来否认自身的受造性,而任何试图借着人的成就来对人自身进行神化的尝试也从来没有成功过。

据此,由有限之人研发的“人工智能”自然也摆脱不了有限性。尽管它可能超强地对人使它所掌握的数字化信息进行不断的复制和重组,但它的视域或许只能局限在物质性存在而没有人所具有的自我超越之灵。这样,这一由有限之人造出来的、同样具有有限性的智能也自然无法助人实现不朽,更不能挑战造物主的主权和大能。
第三,人工智能无法和人一样成为“位格性的存在”
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说,人所创造的智能虽然能与创造它的人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许是一种存在性类比(analogia entis),但它可能无法成为和人一样的位格性存在。

一个整全的人具有来自上帝的位格性,这意味着人具有理性、情感、意志和自我决断力,又存在于与上帝和其它受造的具体关系中。

“阿尔法狗”虽然能够打败围棋高手,但“阿尔法狗”的围棋知识来自人所设定的、或许远超过人能承受的超强度训练所累积的、数字化的信息,因此它的反应可能还无法完全摆脱一定程度上的机械性,毕竟人工智能是脱胎于人原初所设定的各种复杂程序。

更重要的是,人们目前无法知道人工智能是否能具有理性的元认知。除此之外,目前人们也很难知道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能拥有清楚的自我意识及自由意志,从而使它可以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赋予意义或承担道德责任。因此,人工智能虽然能够模拟人的理性认知和价值判断,却无法成为完全像人一样具有原生性的、完整的位格性体现的存在。
乐观地说,如果人们能够善用人工智能,或许它会成为一个出现在人类新历史舞台上的、由人来执导的生活剧中的角色。尽管其演出的台词和基本动作已被限定,但仍然可以自由地表现自我。
结论:

本文以基督教的视角,试着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以及基督教“人观”这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工智能,旨在说明人工智能体现了人的创造力;至于人们当如何使用这一工具,则至少需要与能帮助人类做出价值判断的伦理学和宗教学进行对话。

与此同时,本文也想说明,出自人之手的人工智能也自然地继承了作为受造者的人的有限性。当前人们既无法知道人工智能是否具有元认知,也无法检验人工智能是否具有自我意识以致能为自己的行动赋予意义并承担道德责任。因此,人工智能可能最终无法取代有位格性的人,也不会建立与人的完全同一。
文革 牧师
 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 教师
 南京圣保罗基督教堂 牧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国家剔除《进化论》教育,是否意味着进化论彻底被推翻?
牛顿晚年研究神学是堕落?布鲁诺被烧死是宗教对科学迫害?想多了
关于文化哲学视野下西方文明精神的生成
是神造了人,还是人造了神
没有错的信仰只有你的信仰
笔记 哲人谈宗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