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六书》 >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呕吐 干呕

呕吐

呕者,声物俱出者也。吐者,无声而但出物者也。故仲景复言干以别之,则呕为有物明矣。干,犹空也,但空呕而无所出耳。然呕吐俱有物出,较之轻重,则呕甚于吐。盖表邪传里,里气上逆,故呕吐而水谷不下也。有胃热,脉弦数,口舌烦渴。有胃寒,脉弦迟,逆冷不食,小便利。有水气,先渴后呕,膈间怔忡。有脓血,喉中腥,奔逆上冲,不须治之,呕脓尽自愈。是四者,不可不辩。大抵邪半在表,半在里,则多呕吐。及其里热而呕吐者,亦有之。

故经曰∶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为其气逆未收敛为实也。设或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惟热而见厥者,难治,以其虚寒甚也。

太阳少阳合病,自利而呕,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太阳阳明合病,当自利;若不利,但呕,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胸中热,胃中有邪气,腹痛,气逆欲呕吐者,黄连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心下烦郁,痞硬不利,呕吐,大柴胡汤。

三阳发热而呕逆,小柴胡汤,呕而渴者,猪苓汤、五苓散。

先呕后渴,此为欲解,宜与水解。先渴后呕而水停心下,赤茯苓汤。

少阴病,又吐,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小便色白,四逆汤加生姜

少气,或咳或悸,身痛自利,真武汤去附子,加生姜。膈上寒饮,干呕,吐涎沫,四逆汤。

若吐利,手足厥冷,烦躁甚者,吴茱萸汤。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上同。得汤反剧者,属上焦,橘皮汤,小柴胡汤。似呕,似哕,似喘,心下愦愦,大橘皮汤。

汗下后关脉迟缓而吐,为胃寒,理中丸。瘥后虚烦呕吐,竹叶石膏汤加生姜汁。屡经汗下,寒气膈塞,食入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汗后水药不入口者,四逆、半夏茯苓汤。《金匮要略》曰∶诸呕吐,谷不下,半夏汤。呕吐,脉滑数,或洪,发热,茅根汤。

 

干呕

干呕者,呕而无物出也。大抵热在胃脘,与谷气并,热气上熏,心下痞结,则有此证。太阳汗出干呕,桂枝汤,主自汗也。少阴下利干呕,姜附汤,主下利也。厥阴吐沫干呕,吴茱萸汤,主涎沫也。邪去,则吐自止矣。若有水气二证,又当以表里别之。

伤寒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干呕,身热微喘,或自利,小青龙汤主之。

不发热,不恶寒,肋痛,咳而利,干呕者,十枣汤下之。

自汗头痛,干呕,桂枝汤。

少阴下利干呕,脉微,白通汤;下利不止,干呕而烦,厥逆无脉,白通加猪胆汁汤。

恶寒外热,脉微欲绝,干呕,通脉四逆汤。

膈上有寒饮,干呕,亦属少阴,四逆汤。

干呕,吐痰沫,头痛,吴茱萸汤。得此汤反剧者,与小柴胡汤。干呕自利,黄芩汤、半夏生姜汤。

太阳中风,阳浮阴弱,自汗恶风寒,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理清《伤寒论》的“呕吐”证治
​二十七、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呕)〔噫〕食臭(噫同嗳,即嗳气带有食臭味。),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形容腹肠间的响声。)下利者,宜生姜泻心汤〔主之〕。原文157
灵兰诵读52 | 生姜泻心汤解析
远怀说伤寒(31)——伤寒有方圆
《伤寒论》阳明篇葛根汤加半夏汤证
《伤寒发微》太阳篇031~03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