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六书》 > 伤寒琐言卷之一 伤寒言证不言病

伤寒言证不言病

夫伤寒言证不言病者,厥有旨哉!证之一字,有明证、见证、对证之义存焉。如妇以证奸,赃以证盗,刃以证杀,不容辞而无所逃其情矣。且人之心、肝、脾、肺、肾在人身中,藏而不见者。

若夫口、鼻、舌、耳、目则露而共见者也,五脏受病,人焉能知之?盖有诸中,必形诸外。肝有病则目不能视,心有病则舌不能言,脾有病则口不知味,肺有病则鼻不闻香,肾有病则耳不听声,以此言之,则证亦亲切矣。况风寒之中人,受之必有经络部分,一或伤之,本经之证见矣。更能以脉参之,庶无差忒矣。吾故曰伤寒言证耳。如太阳伤寒,为表之表,其经行身之后,从头下至足,则头项痛,腰脊强之证见于项背也。恶寒证亦在表。盖伤寒恶寒,伤风恶风。太阳为寒水之经,凡见恶寒便为在表,最为的当。传至阳明之经,则不恶寒,便不宜发表。如有一毫头痛恶寒,尚在太阳,便是表证未罢,不可攻里。故戒曰∶发表不开,不可攻里。此事不明,杀人至速。又曰∶凡呕者,不可下。经曰∶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攻之为逆。心下硬者,不可下。切宜仔细。阳明经为表之里,其经行身之前,夹鼻络于目,故目痛,鼻干不眠。少阳经行身之侧,为半表半里,始于目锐 ,循胁络于耳,交于膻中两乳正中,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病之易见,盖如此盒饭诊脉以参之。若太阳经则有二证,一为伤寒,一为伤风。脉浮紧,恶寒无汗,为伤寒。脉浮为在表,紧为有寒。表受寒邪而未入里,宜麻黄汤辛甘温之剂以发之。(冬用正药,三时用羌活汤。)此皆有恶寒头痛,为在太阳之表,尚未传入里,通宜发而散之。若在阳明则脉微洪而长,按之皮肤之下,肌肉之间,此非表非里而为在经。或渴,用葛根汤以解肌。少阳经则脉弦数,不浮不沉,在乎半表半里之间,宜小柴胡汤以和之。(有加减法。)此二经者,不从标本从乎中治也。中之下即肌肉之下,筋骨之间也。脉按之沉数有力,则为热入阳明之本,宜大柴胡汤、三承气汤,看燥结微甚而下之。前之所云恶寒头痛俱通治。脉不浮而沉实有力,此为表证罢而里证具,宜泄去其胃中实热而愈矣。若老弱产虚,或带表证必须下者,皆用大柴胡汤。脉若沉迟,微弱无力,则又为阴证也,宜温而不宜下也,谨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 恶寒的鉴别
《伤寒论》条辩二九零: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低烧月余,一剂退热(柴桂各半汤)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3条)
麻黄汤、桂枝汤(火神派范中林医案)
夜读伤寒-16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