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创造教师的“第二重生命”?

以下文章来源于垦读者 ,作者方娇艳

本期编辑:张翠琴

(本文分两部分:一是何为生命叙事;二是如何撰写生命叙事。

本文为作者2023年1月新网师“云端共读”的分享稿,共读文章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郑楚楚博士的《教育叙事如何走出困局?——将叙事作为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

各位团队伙伴、新网师学友们:

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于生命叙事的思考。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生命叙事——创造教师的第二重生命。

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道:

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智者声音,传诵千年。今天当我们在撰写和谈论生命叙事时,就是在过一种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一种省察的人生,让人生蓬勃而有价值。

今晚我的分享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何为生命叙事?二是如何撰写生命叙事,部分与周老师重合的部分会略过,而着重从十佳生命叙事,以及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那么,当我们在谈生命叙事时,我们究竟在谈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我们所谈论的概念。

这里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是教育叙事,一个是生命叙事。刚才周老师就教育叙事已经讲述得非常详尽了,在此,我以一个图示来对比二者的异同点。

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叙事和生命叙事,都包含了对教育事件地讲述和认知。而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叙事,无论是随笔、德育文章,都是就教育看教育,从教育现象、情境出发来研究教育规律。而生命叙事,更多的是关注教师作为完整的人的生命体验,既包含教育事件,更包含教师自身的存在性思考。因此在叙事中,一定包含自我批判和审辩思考。

朱永新老师在《2022新教育年度主报告》中,就生命叙事如此阐释道:

新教育写作强调生命叙事,但是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式地记录和罗列,而是通过充满感情、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生命成长循环往复、螺旋攀登的曲折历程。新教育写作倡导审辩性思维,强调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育和成长,自我审视、自我批判,不惧自己的成长困境;强调写作与思考的深度结合。深刻的反思并不否定表达的丰富与感性,更不意味着文字的干瘪无趣。新教育认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写作就要深情地描述这些体验,让写作所呈现的文字富有一种真诚自然的美感。

这段话鞭辟入里,其中反复提及了教师的审辩性思维、对教育和成长自我审视和批判以及深刻的生命体验。

如果我们把生命叙事放在新教育教师成长理论模型中,我们会发现,教师成长有两翼,一翼是职业认同,一翼是专业发展,而生命叙事直接指向了职业认同。在新教育的语境中,生命叙事是提升职业认同、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师寻找自我生命“原型”、让生命“去蔽”、让生命价值显现的重要方式。

理解了生命叙事,但如何才能撰写好生命叙事?这或许是老师们更关心的问题。如何写是写作之“术”,而事实上,了解生命叙事之“道”,才能突破“术”的瓶颈。

接下来,我将摘选四篇网师历年的十佳生命叙事,分享我对生命叙事撰写的个人思考。

第一篇是何刚老师在2020年度的生命叙事 《选择滚烫的人生》。限于篇幅,我摘录了这样一部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心一直在撕裂,深深地体会到危机就是当一串祥和的鞭炮在噼里啪啦地释放时,一不留神,溅一个在你身上,随着“啪”的一声,你就要用无数的长夜去舔舐痛苦的伤口,你的身体、生活、精神将不再属于自己。”“危机毫无征兆地打破了我原先生活的平衡,生活连续性被中断,生命遭遇上帝之口,滑出了运行的轨道。”“这是不是第二次生命呢?一定是!他在成长的路上,我缺位了,以致于他失去了保护自己的能力与方法,儿子的生命里必须有一种叫父亲的力量来引领,要教会他把生活的节奏保持与云起云落……

在这个部分中,何老师讲述了自己的儿子遭受意外,饱受身体痛苦的经历,给了他极大的震荡和打击。这样一个生命遭遇,成了他2020年的一次危机,完全打破了他的生活平衡。

在选段中,我们看到了心的撕裂、痛苦的伤口、对自己作为父亲角色缺位的批判。读来无不令人动容。读后郝晓东老师这样点评道:“滚烫:生命炽热,学习火热,工作热腾,学习与工作、生活完美融为一体,酿造了温暖、饱满、芬芳,也有触痛的一年。”他还从何老师的叙事中,找到了新网师学员中生命唤醒后的深度卷入者的共性:

  • 一、学习勇猛精进
  • 二、灵魂内在觉醒
  • 三、行动自觉主动
  • 四、认知审辨反思

无疑,何老师的叙事中,就呈现了这样一种姿态。我们发现,打动人的生命叙事,往往呈现深刻的生命体验,因此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第二篇叙事,选取了崔俊莲老师2021年度十佳生命叙事:《挑战》。在这段叙事中,她讲述自己与班级的故事。虽然做了很多,但是却未收获理想状态,反而遭遇了无情的阻碍。为此,她辗转反侧、痛苦地反思自己的焦虑纠结、急功近利的心态。虽然依然相信种子和岁月,却不得不忍受漫长且痛苦的等待。

尽管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也想了很多办法,可最终的成效却远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孩子们对手机和游戏的痴迷替代了所有的梦想和活动;那个寒冬腊月宁愿睡在别人家的楼道而不愿回家的逃课男孩依然如故;那个面对母亲的眼泪冷漠麻木没有一点感恩之心的孩子也没有多大改变;那几个一下课就往外跑不愿在教室多呆一会儿的男孩们的成绩在一路下滑。最初的热情和理想在现实面前遇到了无情的阻碍。深夜醒来,常常难以入睡,不知该如何改变现状……我不得不承认,在这个过程中我是焦虑的,纠结的,急功近利的,缺少了足够的耐心和理性。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岁月是需要等待的。对我而言,这个等待是漫长且痛苦的。

这样的叙事读来,深感心有戚戚焉。因为这常常也是我们所经历的故事。正如冯美娣老师点评道的,教育正是一份让人煎熬的事业,而这煎熬缘于崔老师对教育的执念。在失败中带着勇气继续坚持,这样的叙事怎能不打动人心?可见,打动人的生命叙事,往往回溯教育者的心路历程。

第三篇叙事,选取了马增信老师2019年的十佳生命叙事:《没有方向,所有的行动都是逆风飞翔》。在这篇叙事中,最抓人眼球的,是马老师的“清单学习”行动,这也曾在当时掀起了网师学习的热潮。在这段叙述中,生命的20000天、0.5%、111天和一连串的阅读书目,让人无不对这位即将退休却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长者心生敬意,读者的心是被感染的、唤醒的。是的,打动人的生命叙事,正是展现网师人学习的勇猛精进。离开了学习,新网师人的成长,将是无缘之木。

22日这一天,恰逢我“清单学习”使用的第111天。我的人生旅途已经走过了近20000天,这111天,只能占这生命当中的0.5%。但是,这111天对于我的人生而言,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111天,我真正养成了学习的习惯,找到了读书的乐趣;这111天里,聆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体味到了成长的感觉;这111天,虽然没有得到任何奖赏,但我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和方向。盘点过去的111天,我一共读了《杜威画传》《伟大的思想家--杜威》《平民主义与教育》《约翰·杜威》《偷师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幸福的方法》《儿童的人格教育》《杜威在华讲演》《杜威传》《读懂一本书》共11本书,目前正在读的是《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西方教师教育思想--从苏格拉底到杜威》等书。这111天,我主持了五次“追随杜威的脚步”共读部落的分享活动。

最后一篇,是我18年初入网师的十佳生命叙事:《我选择了那条路,无问西东》 。时至今日,每年撰写生命叙事时,我都会回顾以前的叙事,而这篇叙事今日读来,依然深受触动。因为在这篇叙事中,我回顾了职业的至暗时刻,和面对放弃的学生与家长的绝望和无助,尔后遭遇新网师,在新网师的读写加持下,在课堂中改进实践的故事。彼时的我,被恐惧挟持,但在新网师洗练下,我重塑了认知、获得了行动的勇气,从而转变为“一个止于抱怨,而敢于行动的人,一个直面困难,而勇于突破的人。”

我叩问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怎样的教师?你的价值是什么?又能为学生带来什么?最重要的是,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此前对于毁灭的恐惧依旧萦绕,但它已经逐渐变成了充分调动我的教学智慧、检验教育观的试金石。正如郝老师所说的,万州公交坠车案中,真正掌握方向盘的是司机,而在教室里,我才是掌握方向盘的人。偏见、责难、怨恨、自暴自弃可以轻易地使这辆“公交”上的孩子们和我坠入深渊,而作为教师的我,才是那个承担驾驭并有望突出重围的人。我庆幸当时的抉择,它不仅让我认清了自己,也使我锻造成一个深入表里,而敏于思考的人,一个止于抱怨,而敢于行动的人,一个直面困难,而勇于突破的人。

我想这篇叙事之所以动人,是因为这实际上是许多新网师人的故事。它是一个关于自我的“ 英雄之旅”——打破旧我、重塑自我的故事。因此可以说,打动人的生命叙事,常常刻画着心灵的觉醒与反思。

以上通过管中窥豹,我们了解了打动人的生命叙事的共性,即其中之“道”。

而在“术”上,如何着手撰写呢?

在本次共读的论文中,作者提出了叙事的四种功能,也可以理解为生命叙事的四个要素和步骤,分别是:

由于此前周老师已经详细阐释过,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网师人也有自己的思考。郝老师在《生命叙事是什么,如何写》中提到, 叙事有四个关键词:故事,意义,张力,真诚

而郑建业老师在《书写生命成长故事》进一步具体化地提出6条建议:

1.确定写作主题,选择关键事件。

2.真诚地讲述,冷静地表达。

3.梳理生命状态,重在深度反思。

4.关注成长实践,超越现实生活。

5.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6.学习优秀叙事,反复打磨修改。

无独有偶,王辉霞老师在《如何写好年度生命叙事》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客观记录,慎用修辞;平时记录,年末整理;利用飞轮效应,开始写”的实用技巧。在生命叙事的撰写过程中,这些建议能够为老师们提供明确的写作方向。

我不敢妄想能够提出更上位、更凝练的建议,但回到生命叙事这个主题上。当我们把它拆解为生命和叙事时,我们会发现生命叙事的背后,生命在场,叙事交融。撰写生命叙事,就是在追寻生命的原型和意义。那么在撰写生命叙事之前,不妨叩问自己这些问题:“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曾经历过哪些'震荡’的事?”

“我想当一名怎样的教师?”

“我当前的生活状况如何?”

“什么是我所困惑的?”

“什么是我所追求的?”……

如果正如作者所说:“自我叙事事实上体现的是一种'自传契约。”那么——

你将如何重构、讲述和阐释你的叙事?

你将如何创造你的第二重生命——在物质生命之外,由书写和思考构建的第二重精神生命

只管写起来,一切答案,就在书写中。

以上是我的思考与分享,感谢大家的聆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秀年度叙事的四个朝向
青春期,我们一起走过
阅读何刚老师《选择滚烫的人生》有感
打开教师专业成长的视野
第三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4
王开东:谁在鼓吹去生活化的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