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基础教育为何让人敬畏

德国瓦尔特堡

许多人评价德国的教育是让人敬畏的教育,说明了德国教育的成功。对于德国的教育我们听得最多或者印象最深的无非就是享誉全球的职业教育和难以毕业的高等教育。

对于德国教育的了解就必须先了解它的教育管理体制。这里主要谈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下次再分析:

一、基础教育管理

1、各州分权的教育管理

柏林墙的倒塌,东德西德的统一,德国开启了新的历程。在统一后的德国,是属于联邦议会制共和国,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相对独立。联邦制决定了德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一个以各联邦州为中心的松散的联邦合作性管理体制。根据《德国联邦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成立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联邦教育和科学部,其主要职责是对全联邦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规划,协调各州关系,保证州与州、州与联邦之间合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德国是没有统一的中小学法律的,各州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独立管理发展本州教育事业。从管理体制上来说,从大到小依次为州教育部、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

州教育部是州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同时也是最高的教育检查和督察机关。它全面负责一个州的教育规划、组织、管理、督导工作。在学校教育系统,州教育部的主要职责是与各市教育局、区教育局一起不断完善教育体系的,其功能是发展符合学生需要的特色教育,完善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和教学评价方式,制定符合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特点的教育标准,促进学生的个性、能力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区教育局是较低一级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在工作上直接受市教育局的领导。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为区属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政策方面的咨询服务,负责教师的招聘和培训进修,负责校长的招聘,负责对教师和校长进行业务上和职务上的督导。小学是归区教育局直接管理。

2、学校内部的管理

从具体的学校来看,德国一般中学设校长、副校长、教育协调员各一人。校长负责对外联络,副校长负责日常教学管理,教育协调员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各年级的协调联络。那么校长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德国,中学校长的任命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有志于担任校长的教师要参加相应的培训。这个培训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对教师的定位阶段,参加这一阶段培训的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和经历,主要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考试、案例分析等进行培训;第二个阶段,新校长接受为期三周的校长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我怎样当校长”“我怎样与政府、教师打交道”“怎样与教师及同事对话”“学习相关的法律、财政预决算的知识”“如何制订课程表”“怎样听课评课”等;第三阶段,针对校长日常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案例讨论等。招聘时,先公布招聘信息,然后通过三个阶段培训由教育局确定两名候选人,经过学校代表大会和办学者的同意后,由教育局任命。(本段转引自“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

那么,德国的中小学校长究竟有什么权力呢?

德国的校长和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但是校长是没有教师任免权的,教师任免权只能属于区的学校咨询委员会。这个学校咨询委员会就是每个区设立的一个机构,每个区一般设置三个“学校咨询委员会”,管理区域的三分之一的中小学。校长的权利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和社会各界进行交往,代表的是学校;二是负责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和事物管理,不包括教学管理,教育管理是副校长的责任。那么,作为校长如何进行教师的引入呢?校长只能向学校所在区域的学校咨询委员会提出建议,比如我校缺少多少名某某科目的教师,不能建议某某老师来我校任教。剩下的事情都是区域的学校咨询委员会考虑的。

德国学校的构成来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学校的校委会,德国的每所学校都设有校委会这样一个机构,区教育行政部门有总校委会,分管各学校的校委会。校委会主要的职责是指导、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负责对学校进行巡视、监督。校委会聘用具备各方面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包括法律、管理等,其中必须有一名教师(这名教师是不需要教学的)。如果有人想要进入校委会,需要事先申请,然后由专门的组织考核。并且市教育局一般每隔5年就要对学校进行巡查,这个巡查包括多个方面,比如观察教师上课、与家长讨论、调阅学生档案袋等等诸多方面,进行打分。

3、学生入学

德国中小学实行的是就近入学,这个词语我们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关心教育的就应该指导前几年就近入学、择校、学区房问题可是讨论非常热烈,在今天热度也不减。德国的学校实行就近入学,学校必须接纳所有适龄学生。对于残疾学生,如果学校接纳身体残疾的学生,政府根据对其教育与护理的投入另外拨付专项费用。德国也有择校问题,学区外学生想到这个学区某学校就读需提前递交入学申请,要填写正式的申请书,这里的批准权不属于学校,属于区里。有几种择校的特例:一是7年级以后的转学,是否接受决定权在学校;二是学生父母不在本行政区,但学生的亲戚在本行政区,学生还是可以申请进该校;三是有特长的学生可以申请有该特色教学优势的学校。

学校作为主体来说,学校没有开除学生的权力,如果学生表现太差,学校可以向区里的学校咨询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解决,学校咨询委员根据学校的申请从解决困难的角度出发,一般会协调学生转学。

二、德国的学制系统

德国的公立教育都是免费的,从幼儿园、中学到大学都是如此。

1、德国的幼儿园

在德国,小孩满三岁以后,就可以进幼儿园了。幼儿园是免费的,每个组大约十五个小孩,一个的幼师和一个助理。德国幼儿园一般只是到下午一点。联邦德国《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甚至,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关于这种禁止学前教育的方式,应该从德国的理念来分析。说起德国教育的理念,我想谈谈德国教育的传统,德国历史上涌现出众多的教育家,从第斯多惠、福禄培尔到洪堡、黑格尔、赫尔巴特、梅伊曼、瓦根舍因等这些不同的人致力于不同的领域,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培养理念到课程论,他们的涌现可以说是德国教育的辉煌,这也形成德国教育浓厚的历史传统,众多的教育理念可以去选择,甚至批判。这里对于幼儿教育中德国理念是: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相比起来,我们的幼儿教育是充满压力的,轻一点说,至少是有压力的。我国的幼儿教育在课程中基本已经能够做到不再课堂上传授知识,大多也采用的游戏教育、活动教育等,没有从知识上灌输幼儿,当然这只能从学校中来看到的,学校外的家长的行为又是怎样的,每个人都不同。根据我的观察,大多幼儿园虽然不强加知识给幼儿,但还是在进行一种规训的教育,只是免除了幼儿知识上的负担,并没有免除现实中诸多规则的驯服。仔细留心就会发现,比如让孩子规范的做好,准时的作息,对“不听话的孩子”的教育等等,教师的出发点可能没有错,却在无意识之中将社会的规则强加于应当自由生长的孩子身上。很多家长可能更甚之,对于幼儿应当让其自由的天性成长,还是“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多才多艺,这是一个无法犹豫又无法承担后果的选择。

2.德国的中小学

德国凡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进入小学学习。除柏林州的小学学制6年,其余各州为4年,4年小学后经过5年级和6年级(两年的定位学习“Orientierungsstufe”)的过渡阶段进入所谓“分流的中学阶段”。这也就是说,德国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他们可以选择进入普通中学(包括5年级至9年级)、实科中学(5年级至10年级)、文理中学(5年级至13年级)【这三类学校,类似于我国的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或综合学校(包含上述几类学校)。当然,国内对于这三种学校翻译不一,各有形容词,但本质都一样,都是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

这里就进入到了德国备受赞誉的职业教育,就是从这三种学校开始的。

德国的普通中学(技工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学校,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学制为5年(5到9年级),结束学业后进入3年期的双元职业教育学校,接受德国职业学校双元制体系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接受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普通中学也可以转入实科中学就读,或是继续在职业预校读到10年级后,其学历将与实科中学毕业相当,之后可进入职业专门学校就读。这种分流很早就开始,对于职业教育的成长具有显著的效果。

德国的实科中学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实科中学学制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技术学校,或者为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做准备的高级技术学校实习,也可以在企业或国家公共机构做中级职员。小学毕业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院校。文理中学学制9年,由初中和高中两部分构成。初中部分为七年级至十年级,高中部分为十一年级至十三年级。文法中学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毕业生凭高中毕业会考成绩而无需大学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文理中学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从19世纪70年代的10%上升到目前(2014年)的三分之一。

当然,进入21世纪后德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就读综合性大学的现实问题。于是,很多邦或州开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措施是组建一体化中学——综合中学,在综合学校里的低年级阶段,不再区分学习成绩、特长能力等,学生们统一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而到了高年级,学生如果想读综合性大学,可以选择转入文理学校就读,如果想接受职业培训,则转入职业学校。

除此之外,德国教育体制中有特殊学校,特殊学校志在给有缺陷的孩子提供一个最合适的学习环境。特殊学校的专业老师和使用的教材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这些孩子们在学习上的生理和心里困难和障碍。

这三种主要的学校为什么能够在德国对学生进行成功的分流?是和德国社会的就业环境分不开的。德国社会对于工作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可能薪水高低、劳累程度的区别,每一种工作的社会地位是相同的。再加上德国这种职业教育的传统,小学毕业后升入职业学校在德国社会的眼中就是要走职业技术人员这条道路,和升入文理学校考大学的学生都是一样的,将来一个是技术人员,一个可能是科学家,但都是德国公民,权利都是一样的,没有特权一说。通过较早的分流方式,让不适合学习的学生尽早的进入到技术岗位,能够减少教育时间的浪费,使得有兴趣和能力的人继续深造,也能够减少国家的教育成本。况且,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就业环境使得职业教育能够受到许多人的接受。

通过比较德国的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也有受其影响,比如初中之后的职业中学,但为什么社会接受程度不高,职业训练程度不够,一些职业中学的学生最后也往往寻求升学的方式(升入专科)来选择自己的轨迹。这和我国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我们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等级社会,在从历史的传统来看,将事物进行分级应该是我们的社会共同心理,纵使没有明确的标志,但都会由一种相同的内心体验,认为工作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希望成为科学家、政府官员以及企业老板,在最初职业选择的时候没有谁会明确的选择成为一名建筑工人、汽修人员,都是最后迫于无奈的选择。所以我们社会对职业的心理倾向影响着就业的导向。中国传统社会到现在都是一个人情社会,西方的理性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是标榜,处事的原则更多的是人情社会的一切,这导致我们的社会流动条件、社会评价标准甚至维护个人权利都会有着独特的处理方式。职业教育出发点也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不可否认的是,有技术的人才在当今社会是受到欢迎的,但却在社会地位上处于一种无声的落寞之中。所以,对于一种国外的教育方式的借鉴并不是“拿来主义”,“水土不服”的典例不胜枚举。

三、德国的中小学教师

德国的优质基础教育离不开教师,德国的教师属于政府公务人员,拥有者良好的待遇、严格的招聘条件和较多的学时

1.高薪养教

德国的中小学教师拥有者良好的待遇,据政府的相关统计,德国政府支付给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为 人均国民收入的2倍多。德国中学教师人均年税前收入超过45000欧元(2006年),与德国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职员的人均年税前收入相当,与其他一些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属于名副其实的“中高收入阶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收入也有一定差异,但不会很大,至多为30%左右,因为德国社会最不能容忍的是不公正,这种价值取向已渗入他们的血脉,积淀成 为一种民族文化。放眼整个世界,德国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高于除瑞士以外的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高居全球第二。而决定德国中学教师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年龄及婚姻家庭状况。结婚、生孩子会使老师的收入增加,年龄越大,工资也越高,因为德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甚至有许多不婚主义者,政府鼓励结婚生子,在收入就有所体现;如果是“资深教师”,收入也会比其他教师高一点,“资深教师”名额很少,一个学校甚至有些科目都没有,况且德国也没有我们所谓的主课与副科的偏见,所以老师们的待遇处于值得期待的水平。

2.高准入制

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至少要过三道“关口”。首先,拿到大学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其次,接受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训练,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相关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最后,参加国家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看似不难,但结合德国的现实,难度非同一般。德国大学毕业难是众所周知,严格的毕业标准导致着学生毕业苦难,所以我们今天听许多人说“海龟”博士之类的,很少有德国毕业生,因为太难,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德国的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平均需要7年, 4-5年能毕业的人是少数。从拿到毕业文凭后,还要应付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尤其是难度最大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这大约要花3年左右时间,就算能够考,但也不一定能够考过。此外,德国的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中小学校学生人数减少,教师职位空缺主要靠自然减员,对于新教师的空缺就不是很大;德国的制度设置又基本杜绝了“走后门”的陋习,单纯的德国人要想成为中小学教师,竞争和筛选十分激烈,只有那些真正热爱教育而又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成为教师。而一旦实现当教师的梦想时,年龄已在30岁上下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备受尊重,基础教育界人才荟萃。

3.高效工作

德国大部分中学均是半日制授课。学生上午8点进校,在校上6节课,到中午13点30分放学回家,学业负担比较轻松。但教师很辛苦,工作量很大。联邦教育法规明确规定,凡中学教师必须同时胜任两门以上学科教学任务。比如,部分学校来看,教师每周工作5天,但平均周课时却达到24-25节,几乎每天都要上5节课,整天上课不息。因为德国中学里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十分民主,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水平,又不肯钻研业务,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那么这样的教师是干不下去的。所以德国的教师即使在家中的半天里,也必须不断地备课、查资料、批发作业。

德国基础的各方面来说,有许多直接学习的地方,困难的就在于我们如何适应国情,毕竟中国的制度设计,是无法杜绝“走后门”情况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敢为天下先的山西新绛中学(二十三)
德国中学印象
“人”才是教育的核心
新建县昌邑中学校长陶茂荣
中学校长谈管理1
长大附中: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