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什么行为铸就了孩子的悲剧?其实你已意识到,却无法自拔!

微信公众号:37度心理(ID:psy-37),欢迎分享!

14岁的小女孩当着众人的面,连扇父亲十余个耳光,拳打脚踢,飞起来踹,父亲一直没有还手,也没有生气,还在笑!

儿子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儿子竟抓母亲头发。母亲央求道,“快放手,好痛。”当 一个20来岁的女孩前来解围,但被他一声“你滚”喝退。男孩更加张狂,开始伸手掐住母亲的喉咙。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只好向儿子屈服。”

某年上海春运期间,一对准备搭火车回乡的母女等车时,母亲怕女儿站着脚疼,自己蹲下充当“人肉板凳”,让女儿坐着歇腿。从视频上可见母亲大腿上一个十多岁的女儿坐得悠然自得。

青岛某37岁男子身体健康、四肢健全,但吃喝拉撒不能自理,完全依赖母亲照顾......

是什么铸就了孩子和父母间的悲剧?

这些孩子异乎寻常的举动,并非无缘无故,其实都是由于其父母的常年溺爱和娇惯。父母爱孩子,本是天经地义,但是真爱有度,若爱超出了边界,就会变成溺爱。而这种“爱的变质”其实在许多中国家庭都能见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常把孩子惯成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孩子的习惯培养上常常疏于关注,许多家长常常不所谓孩子生活是否规律,不注重培养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玩耍的习惯,而是一切都随孩子的性,当孩子犯错时,更是舍不得打,直到孩子做了特别出格的行为后,家长也只是在忍无可忍下才会对孩子发脾气,但这样做之后又会有愧疚感,甚至为了补偿和道歉而作出更加放纵孩子的行为,或者满足孩子更无理的要求;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些注重孩子教育父母管教孩子时,还常常会遇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阻拦,常常是父母一边教训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边为孩子撑腰.......

中国有多数的家庭存在着溺爱孩子的现象,多数孩子的未来和成长轨迹也暗示着我们,溺爱,绝对是一种毁灭式的教育,在这个温柔的陷阱之下,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冲击。许多家长懂得这个道理,但为何还是如此“前赴后继”地为孩子挖下陷阱、埋下炸弹呢?

溺爱,源于家长对孩子的无限满足

要弄清楚家长止不住地溺爱孩子,首先要明白的是,所有的孩子生来就有生理的需求,他们渴望温暖、渴望饱腹、渴望爱,作为父母的,在孩子小的时候无条件地爱孩子,给孩子需要的食物,这都是应该的。

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到了两岁左右,孩子的自主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他们学习观察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出现某种行为后(比如大哭、大闹、发脾气等)的结果,如果孩子每次大哭大闹都能换来任何条件的满足,那么孩子就倾向于通过哭闹来获得自己想要的。

但是当孩子更大一点儿,如果家长还是看孩子哭闹就满足其任何要求,而不考虑要求的可行性,也不通过正面的引导来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那么孩子就会变成溺爱的产物,之后为了想要的东西,只会出现更多的抱怨、挑剔、无理取闹。

溺爱,是家长对自己的补偿

家长爱孩子,总是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特别是物质上的关爱,这跟家长们的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那些生活在物质匮乏年代的家长,他们小时候就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这通常会导致他们对物质条件的误解,认为爱孩子就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经济条件,让自己的孩子享有自己童年从未有过的东西。

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其实并不是满足孩子的需求,而应该说是满足自己“内心的小孩”。所谓家长的“内心的小孩”,就是家长们理想中自己应该有的童年的样子,家长成长在贫穷的年代,就会认为自己童年缺少的是物质的满足,于是,他们就会将这样的看法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从而认为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才能补偿自己没有在童年享受到的东西。

因为内疚,所以溺爱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还很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内疚心理。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大多数家长还是终日忙于工作,而陪孩子的时间则十分稀少。由于家长没办法全心全意陪孩子成长,这就是家长内疚心理的来源。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家长常常会通过给孩子买玩具、零食来作为弥补。

但是,缺少家长的陪伴和教育,有时候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就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正,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家长本该进行严肃的教育,但由于自己责任的缺失,家长又会不忍心管教,从而导致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且做错事家长也不管教。

真爱与溺爱,仅在一线之隔

溺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爱;而真爱,应该是在一定限度中,既爱孩子又给孩子自由和尊重。真爱和溺爱,只有一线之隔。要做到真正爱孩子,不要老是想着包办孩子的一切,给孩子所有他想要的,而是要懂得放手,接受孩子的独立和成长。

从实践而言,家长们需要在教育孩子上有一定的共识,也就是说,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应该就教育孩子的限度进行一定的讨论,当孩子犯错了,达到什么程度可以用正向的引导,达到什么程度就应该严厉教育,而不是爸妈在一边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在一边给孩子撑腰。

为教育留出一定的空间,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同时,爱孩子,别忘了给孩子多一些正面的强化,可以事先与孩子约定,如果表现良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表现不好,就取消原本的奖励,同时,要尽量避免惩罚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参考文献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4de2090102wj66.html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衡阳县西渡镇5岁男孩为玩手机,从31楼跳下自杀,孰之过?
比老无所依更可怕的,是养出永远躺着的孩子
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浅谈青春期孩子养育:《请你记住我》中的问题学生
怎样教育宝贝尊敬长辈?
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