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航空安全管理体系解读(上)
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推行的航空安全管理体系(SafetyManagement System,SMS)是对世界航空运输界面对安全管理形势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航空安全管理发展的最新成果。世界航空在 2005 年下半年经历了“黑色 8 月”, ICAO 宣布“世界民航安全持续改善”的状况中断,安全纪录水平又回到了世纪之初 。根据统计显示,在那个时期,世界民航安全水平的发展趋势放缓,如何有效改善复杂的航空系统整体的安全水平,成为航空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2006 年3 月 20 日至 22 日 ICAO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总部召开了民航局长全球安全会议,会议对航空安全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希望找出实现改善安全方面的方法,在会议上提出了实施 SMS 的应对策略。

一、民航安全的发展背景

SMS 是航空安全管理发展的最新管理模式。纵观航空安全管理的发展,航空安全管理共经历了 3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的技术致因理论。那个时期飞行事故主要是由于机械和不安全飞行规章制度两方面原因造成的,管理的特点是对机械设备等硬件进行改进 , 基于事故识别飞行器的缺陷,并努力进行建章立制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硬件设备可靠性大幅提高,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由此造成的航空事故率也逐步降低。第二个阶段是人为因素研究阶段。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人为因素造成的航空事故所占比率上升到 70% ~ 80%,而技术因素已逐步降低到 20% ~ 30%。当时航空安全管理的特点是改进人机界面,建立人员培训体制,完善各种规章和程序,优化机组管理(CRM),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第三个阶段是组织系统阶段,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特点是研究组织和管理因素对事故原因的影响。特别是 90 年代以后,虽然飞行事故率保持在低水平的 0.7 ~ 1.2 百万飞行小时之间,并呈现稳定趋势,但随着世界航空运输量的高速增长,飞机事故的绝对数量仍会增加。
尽管在事故分析中人们都注意对人的原因分析,但是人为因素只是航空安全管理中人、机、环 3 大因素之一,单独强调某一元素,并不能确保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应从系统运行的规律出发,分析安全发生的机理,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SMS 的提出,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从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角度,强调关口前移与系统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拓展了航空安全管理的理论。
SMS 正在推行。加拿大运输部正在通过管理当局要求的形式在所有航空运行中实施 SMS,美国联邦航空局也在推动 SMS 的应用,欧洲联邦航空局也推荐SMS。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其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附件 6(航空器的运行)第 30 次修订中,对各缔约国提出了明确要求,2009 年 1 月 1 日起,缔约国应要求航空承运人实施局方可接受的 SMS。近 l0 年来,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安全管理正在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转变,安全第一的理念已得到全行业的普遍认同,我国民航安全纪录已处在领先地位 [8]。但是,中国的航空安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航空运输总量持续增长,安全保障压力持续增加。同时,中国航空安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短板,如安全管理人员的队伍不足,不同航空公司管理水平层次不一致等。如何应对国家和社会公众对航空公司安全期望日益增长的趋势,是国内航空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课题,应对这些要求需要借鉴航空管理发展的新的管理经验与理论。
我国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民航 SMS 建设。早在 2005年,民航局在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推进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自我监督、自我审核、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的要求,并把 SMS 建设纳入民航“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标志着安全管理从被动模式转向主动模式。2008 年 4 月 29日,民航局飞标司下发咨询通告《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全行业范围推进 SMS 建设,要求各航空公司为此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推进路线图,计划于 2011 年 1 月 1 日前通过局方审定。同时,民航局也选择了一些单位开展了 SMS 的试点,2009 年3 月 23 日,厦门航空公司成为中国民航首家获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规范”的公司。2010 年被民航局定为“安全体系建设年”。

二、 SMS 的主要内容

SMS 是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对安全实施管理,特别注重风险管理,强调对运行安全状态实施闭环反馈控制,着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最终实现安全关口前移,确保持续可靠的安全目标。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安全促进 4 大基本构成要素,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这 4 个组成部分又称为安全管理体系的“4 大支柱”。
1.安全政策
安全政策反映了运营人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对安全的承诺,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并为建设积极的安全文化提供了清晰的导向 。
2.安全保证
安全保证功能运用质量保证技术(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调查和评估等)判断设计于运营人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是否在被实施并按计划运行,以确保设计后的风险控制过程与要求持续符合,并在保持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内持续有效。安全保证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系统评价、预防与纠正措施等环节。航空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安全保证功能,可以实现企业内的运行安全的闭环管理,以确保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持续符合要求。
3.安全促进
安全促进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些“软文化”。安全促进包括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安全培训、安全宣传、教育、安全信息发布、安全管理沟通等环节。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每个员工自愿地、积极地参与到安全管理中,通过安全观念文化、人的行为文化、哲学文化、思维文化、制度文化等优化人的安全观念,提高人的安全行为水平 。
4.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过程常用于分析运营人的运行功能及其运行环境,以识别危险源,分析评价相关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监督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证、可靠地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科学管理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全管理】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解析(上篇)
民航局部署民航安全工作七项主要任务
民用航空器维修中的风险管理方略探讨
持续安全理念的内涵
国际民航SMS效能评估实施进展
民航安全 || 安全管理体系在中小机场有效落地的问题和措施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