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全管理】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解析(上篇)

一、前言

中国民航局正在积极推进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 )的建设,这是世界航空运输界面对安全管理形势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航空安全管理发展的最新成果。




我国民航安全纪录已处在领先地位,但航空运输总量持续高速增长,国家和社会公众对航空公司安全期望日益增长。民航局作为行业安全主管部门,不断通过安全管理体系(SMS )实施,引导航空业优化和完善安全运行管理系统机制,规范运行,提高管理效能,保持持续安全。


本文从中国民航引入安全管理体系(SMS )的背景、安全管理体系(SMS )的内涵、安全管理体系(SMS )的理论基础、安全管理体系(SMS )建设的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 )进行阐述和解析,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的重视和更进一步地研究,从而,更好地推进东航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建设。

二、中国民航引入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

安全管理体系(SMS)是航空安全管理发展的最新管理模式。纵观航空安全管理的发展,航空安全管理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 世纪70 年代之前的技术致因理论。那个时期飞行事故主要是由于机械和不安全飞行规章制度两方面原因造成的,管理的特点是对机械设备等硬件进行改进;基于事故识别和分析飞行器的缺陷,并努力进行建章立制以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硬件设备可靠性大幅地提高,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由此造成的航空事故率也逐步降低。


第二阶段:是人为因素研究阶段。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人为因素造成的航空事故所占比率上升到70%~80% ,而技术因素已逐步降低到20%~30% 。当时航空安全管理的特点是改进人机界面,建立人员培训体制,完善各种规章和程序,优化机组管理(CRM),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


第三阶段:是组织系统阶段,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特点是研究组织和管理因素对事故原因的影响。特别是90 年代以后,虽然飞行事故率保持在低水平的0.7~1.2 百万飞行小时之间;并呈现稳定趋势,但随着世界航空运输量的高速增长,飞机事故的绝对数量仍会增加。



尽管在事故分析中人们都注意对人的原因分析,但是人为因素只是航空安全管理中人、机、环三大因素之一。单独强调某一元素,并不能确保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应从系统运行的规律出发,分析安全发生的机理,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提出,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从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角度,强调关口前移与系统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拓展了航空安全管理理论。


民航事故具有突发性、国际性、舆论关注度高和一次死亡率高等特点,使得民航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都很大;并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乘飞机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快捷性有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近年来世界的总体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我国虽然航空事故在逐年减少;但航空事故征候、地面事故还比较多,安全的隐患较多。如何进一步打破民航安全水平发展趋势放缓,甚至是停步不前的局面,如何进一步有效地改善复杂的航空系统安全水平,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在航空运输发展初期,航空业基本上从事故或者事故征候中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事故和事故征候材料一直作为设备设计、维修程序、机组、空管等部门与系统改进的重要支柱。



这一时期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航空器本身或者相关的运行保障设施的物理因素,事故发生率较高,人们对航空安全管理停留在关注事后调查处理,通过查找安全方面的漏洞进行事后管理模式。这种事后的关注,反而使航空营运人和管理者忽视了事故金字塔中的基座部分——事故症候和事故隐患控制和管理。


20 世纪90 年代,民航行业内部已经形成了具有完善的运行规章、政府监管和企业运行规范运行体系。应用完善的规章和规范,使得航空事故发生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这种不断完善的规章管理方式也遇到了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就是无论法规体系如何健全,它们仍不能涵盖民航安全方方面面,而对于因此造成的安全问题或隐患,管理人员基于法规的管理显得无所适从。



随着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运行中的新情况层出不穷,法规的调整和制定明显滞后。


这种管理方式随着长期的发展,会使法规体系越来越复杂,从业人员无法再从巨型的规章制度中获得教训,达到提高安全水平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安全管理理论不断的发展,西方主要的大型航空公司已经普遍地采用安全管理体系(SMS),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我国民航为缓解安全基础相对薄弱,与民航快速发展的矛盾需要一种先进的、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同时,也是满足国际民航组织对缔约国的要求,在全民航推行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建设。

三、安全管理体系的内涵

安全管理体系(SMS)是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对安全实施管理,特别注重风险管理,强调对运行安全状态实施闭环反馈控制;着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最终实现安全关口前移,确保持续可靠的安全目标。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政策、安全保证、安全促进、风险管理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这四个组成部分又称为安全管理体系的“四大支柱”:


1.安全政策

安全政策反映了运营人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对安全的承诺,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并为建设积极的安全文化提供了清晰的导向。


2.安全保证

安全保证功能运用质量保证技术(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调查和评估等)判断,设计于运营人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是否在被实施并按计划运行,以确保设计后的风险控制过程与要求持续符合,并在保持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内持续有效。安全保证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系统评价、预防与纠正措施等环节。航空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安全保证功能,可以实现企业内运行安全的闭环管理,以确保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持续符合要求。



3.安全促进

安全促进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些“软文化”。安全促进包括: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培训、安全培训、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发布、安全管理沟通等环节。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每个员工自愿地、积极地参与到安全管理中,通过安全观念文化、人的行为文化、哲学文化、思维文化、制度文化等优化人的安全观念,提高人的安全行为水平。


4.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过程常用于分析运营人的运行功能及其运行环境,以识别危险源,分析评价相关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监督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证、可靠地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科学管理方法。



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本质是建立并实施系统地、清晰地、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和安全基础运行系统。它强调以系统化和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强调事故的预防,倡导安全部门要特别注意安全计划;承担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工作和分析、故障监察和排除等任务,提供与安全有关的技术支持,同时,积极促进公司内部工作交流。


安全管理体系(SMS)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阶段,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风险优先控制顺序,是一个循环过程。




因此,风险管理是一种事态管理,这与传统的事件管理有很大不同;事件管理的目的是:防止不安全事件再次发生。安全管理体系(SMS)则是通过分析隐患问题,提早控制,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而且,安全管理体系(SMS)明确指出安全是有成本的,只有当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超出可接受的水平,安全才是第一。


我国民航在实行安全管理体系(SMS)时,应该将重点放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环节,找出民航系统内实际的缺陷,采取措施完善系统实际的缺陷,实实在在地推动系统完善工作。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航空安全管理体系解读(上)
民用航空器维修中的风险管理方略探讨
国际民航SMS效能评估实施进展
民航安全 || 安全管理体系在中小机场有效落地的问题和措施研究
AS9100专题14:AS9100D-"8.1.3 产品安全"标准重点解析[【AS9100D-014】
久安微课堂——如何理解双重预防机制(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