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能网联汽车进入算力竞争时代

2021年全国两会,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各界代表广泛提及的热门话题。上汽、广汽、长安、长城、奇瑞等汽车公司,百度、360等互联网公司纷纷建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尤其是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汽车芯片,更是格外受到重视。就在两会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汽车与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领域加快融合,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已成为官产学研各界共识。然而在目前发展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仍然面临这一个关键瓶颈——汽车芯片算力不足。

快速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在整车、产业、技术多方共同推动之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5年,智能网联功能新车装载率在2015年只有4.6%,经过短短五年,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48.8%。而在主流车企中,新推出车型必须智能网联化已经成为基本原则。汽车智能网联化,对高质量发展时代中国经济与产业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明确的技术前景和巨大带动作用的推动下,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开启从技术,标准,通讯、道路基础设施到投资以及生产制造等多领域的发展工作。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白皮书》的统计,到2025年国内智能网联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全球市场将达到3万亿以上规模。

智能网联汽车呼唤高算力

虽然智能网联汽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产业前景。但行业当前发展现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消费者体验不佳,车企开发缺乏针对性,行业缺乏供给双方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等。汽车专业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当前市场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感知仍然集中在中控台显示屏、仪表盘等少数领域,语音控制、车联网、HUD抬头显示和远程控制等功能用户声量较低,用户关注和感知明显不足。但即使在这少数几个领域中,用户对智能网联功能的抱怨也十分显著。一项专业调查显示,在当前使用汽车智能网联功能的用户中,抱怨中控屏反应迟钝的用户达到56.5%,反应系统卡顿问题的用户达到50.9%。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智能网联用户根本无法体验顺畅的汽车智能网联服务。更有国内明星品牌车型的车主抱怨,商家借势宣传的互联网功能根本没法使用,而车载导航更是非常卡,自己只用过一次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种种问题,是智能网联汽车只停留在了硬件装载的表面,远远未能达到提升用户价值的程度。

用户感知度低,抱怨度高的现状也让车企相当苦恼。某内资品牌产品开发人员表示,当前的新车研发,智能网联功能必须有,没有屏幕的新车在过内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已经不可想象。但事实上大量功能,都是看到竞品装,自家的产品也装上了,事实上功能的实用性非常有限,自己开的车上大量智能功能几乎从来没使用过。

从用户端的难使用到供给端的胡子眉毛一把抓,智能网联汽车显然没有形成需求-供给相互促进的正向成长闭环。而这背后的原因,本质在于当前汽车产品的算力不足。智能网联汽车是对传统汽车的全面改造。大量传感器的海量信息实时分析,多种动作的快速响应与决策,发动机、车窗、空调、影音娱乐系统以及物联网通信、整车OTA更新等日新月异,汽车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进入智能网联时代。未来的汽车还将实现多屏幕联动,海量APP导入,以及更多的物联网和大数据功能,而所有这些功能并不是简单的屏幕和硬件加装就能够平顺运行的。这些功能能够有效运行的背后是强大算力的支撑。

当前汽车行业的芯片算力水平仍然处在尴尬期。在目前已上市的车型中,行业较为领先理想ONE的芯片使用的是QCM 820A,对标原型是2016年上半年的高通骁龙820。使用骁龙820芯片的手机最为大家熟知的产品就是小米5,而到今天小米手机已经出到了小米11,足足6代代差,但这几乎是汽车行业在芯片方面的最高战力。即将上市的产品中,长城WEY品牌旗下的摩卡使用的是SA8155P芯片,对标2018年底发布的高通骁龙855。搭载这款芯片的手机为小米9,与最新款的手机两代代差。这样的算力水准支持手机的单屏操作都已不是最佳水平,放在不仅要满足屏幕功能,还要满足多个座舱功能,未来还要多屏互动,支持人车界面的全域控制等等,可以说远远不足,极大的限制了汽车智能网联功能发挥。而当前大部分汽车厂商的芯片还达不到这样的算力水平,那么堆砌智能网联功能后,卡顿、无法使用几乎是不可避免了。

解决算力不足急需全行业合作

汽车芯片算力不足使智能网联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从而使得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缺乏良好的认知和明确的需求。而消费者认知和需求的缺乏,也是主流厂家缺乏深入开发智能网联功能的动力,从而进一步阻碍了高算力平台和本已高度发展的车载系统与海量应用软件进入汽车。某种程度上,由于算力不足,而形成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停滞走成了一个死循环。这样的行业发展级bug,依赖于某一单一参与方来打破并不现实,必须全行业群策群力,亟需软件供应商、系统供应商、芯片供应商和车企共同关注,推动解决。

全行业层面必须对智能网联汽车这一发展方向形成深入共识,行业协会、行业领先企业应当发挥自身引领者作用,通过组织行业发展论坛,推动行业内,以及跨行业交流等方式,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战略性前景进行梳理,引导跨行业参与者形成发展共识。

尤其对与传统车企,有必要在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打造自身更加开放的体系与平台,改变过去过于关心竞品,较少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关注需求本质的研发习惯。深入挖掘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功能感知不足,好评不足,从而需求不足的本质原因。深入认识算力不足对智能网联功能触达消费者需求的根本阻碍作用,从而在跨行业层面,以开放性的体系打造高算力汽车解决方案。

非车行业的芯片商、座舱集成上、系统和软件供应商应停止观望,主动参与到汽车行业智能网联的大变革中,与车企一起同步提升,发挥想象空间,在全新的算力平台场景下探索带来用户体验质变的突破点。基于此,芯片供应商应进一步提升对高性能车规级芯片市场的信心和投入度,缩短与移动终端芯片的代差。座舱集成商应积极开发高算力芯片下的集成方案,推动传感器、显示器等智能硬件的高算力适配升级,最大限度发挥芯片算力资源。系统供应商和软件供应商,开发高算力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更多适配高算力平台下的应用以及车载场景下的创新功能。

总体而言,恢弘发展、前途远大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正被算力不足这一核心瓶颈,卡在“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无限循环中无法形成实质性突破。全行业必须共同行动,打破僵局,引导行业迈入新的高度,推动有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业|汽车域控制器行业研究:2019
智能网联汽车“木桶效应”明显 算力不足成最大短板
华为:我要进汽车圈,但就是不造车
新能源汽车:一场出人意料的井喷|新能源汽车
雄文:华为做的事儿是在掀翻博世吧?!
车联天下董事长杨泓泽:智能座舱仍处于起步阶段 芯片算力助力座舱需求升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