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國梅瓶器形演變脈絡

阅读精彩 瓷器收藏专业资讯,享受经典案例,每天一点醍醐灌顶。本文为 瓷器收藏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





摘要


           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徵及名稱由來:'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于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梅瓶在宋代就十分盛行,在宋朝時期梅瓶也叫經瓶,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


 


         梅瓶為中國瓷器中最典雅器形之一,器身修長圓潤,束口小巧,其原形可溯自千年以前,然盛行於明清。此二件梅瓶,出自明永樂窯、清乾隆窯,相隔數百年,卻皆燒造於景德鎮禦窯址,瓶身均繪富麗折枝花果紋,寄意長壽,子孫綿延,象徵中國造瓷史之兩段輝煌時代。乾隆帝精鑒愛物,煞費苦心再命摹造永樂窯梅瓶,且添增其個人審美偏好。乾隆五十五年(1790),高宗為一件宋代長頸瓶作禦制詩〈官窯膽瓶戲成口號〉:「古瓶盛酒後簪花,花酒由來本一家」,此句用於梅瓶之上,可謂同樣合宜。

3729 明十五世纪 青花高士图梅瓶 成交价

香港蘇富比 2015年秋季拍卖会


             梅瓶器形首見宋代,不同窯址皆有燒造,形制相異,多作酒罐使用,宋時壁畫可見梅瓶用於盛宴場合。至明代,梅瓶仍作酒器,但亦可見盛花用途,當時帝王、皇親貴族、高官墓裡,均見梅瓶蹤跡,作為祭祀用途,為重要禮器。北京近郊萬曆帝墓定陵,出土八件帶蓋梅瓶,書嘉靖、萬曆年款,四瓶置於萬曆墓室,其餘四瓶兩兩出自其二位皇后墓室,書嘉靖年款作例現身萬曆墓,更見明代皇室對於梅瓶之重視。清初之際,梅瓶已多作盛花擺設之器,可見於部分畫作,如宮廷畫師郎世甯《午瑞圖》軸(圖一)。雖見梅瓶插飾各式花卉,「梅」仍用以形容此器形,或因瓶口纖小,適合盛細長梅骨,但也與梅花作為花中君子和歲寒三友大有關聯。梅花冰肌玉骨,傲霜鬥雪,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瓶器形秀雅中見挺拔之姿,也頗契合梅花清雅脫俗傲雪淩寒之風骨精神。

在宋朝,民間生產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鋪裡都能見到。金代、南宋梅瓶:多為窄肩、瘦長的雞腿式。

                                     南京市博物馆藏吉州窑梅瓶


                                   遂宁宋瓷博物馆藏青白瓷梅瓶

元代梅瓶:繼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豐滿,帶蓋,蓋成鐘形,中有管柱形子口,蓋可倒過來當酒杯用。元代除圓形梅瓶外,還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有青花、青花釉裡紅、釉裡紅等釉色。

                                              元代祭蓝留白龙纹梅瓶


明清梅瓶:多用於陳設,器形由修長秀麗變為肥矮豐碩,多抬肩,最大腹徑上移至肩以下,腹部瘦,多有蓋,形體笨拙,上大下小,不如宋代梅瓶造型輕盈秀美。


3607 明永乐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成交价HK10,280,000

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2015年秋季拍卖会

明清梅瓶在器形上略有區別,明代梅瓶,肩部較豐,脛部肥碩。清代梅瓶,肩豐碩而挺闊,脛部內收,至近底處又微撇。以景德鎮窯製品最佳,有各色釉和彩繪裝飾。其中,肩部有墨書或青花楷書'內府'二字者,是宮內用器。清人因瓶口小僅能插入梅花枝而叫'梅瓶'。清乾隆的梅瓶肩部特別豐滿,幾乎成一條直線。腰部以下收得較直.梅瓶講究圖案化,龍紋較死板。嘉慶年間的梅瓶造型多樣,有的向寬短型發展,有的向瘦長型發展,胎體與乾隆時期區別不大,釉色的白度較乾隆時高,而釉的質地較乾隆時有所下降。梅瓶花紋比較多樣,但藝術品位較乾隆時期差。

清 青花釉里红折枝花果纹梅瓶



3080 清雍正 青花「纏枝卷葉」紋梅瓶 《大清雍正年製》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景德镇窑仿明宣德青花折枝果纹梅瓶鉴赏
还没发北京中汉|2016年春季拍卖精品大集合1【配高清图】
千古第一瓶,各个都千万以上——梅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精品瓷器鉴赏
古瓷瓶欣赏—— 梅瓶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游-25 唐宋明清各朝代的梅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