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未必知道的抗日战争:凝视深渊

#历史##日本侵华战争#

1941年4月16日,距离珍珠港事件还有235天——

日本深陷中国战场,连天皇皇居的铁栅栏都被送进了炼钢厂。日本人想要南下东南亚获取资源,但这会惹毛美国,而美国是不能惹的,因为此时日本驻美武官的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

而当时美国已经准备要对德作战,正在极力避免两洋作战,所以默契的双方达成了《日美谅解方案》。

美国人开出的条件是:只要日本不南下,就承诺逼迫蒋介石承认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的合法性,继续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且可以和平获得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日美双方互不侵犯。如此优厚的条件也几乎得到了日本政府和军部的一致赞同。

但第二天,外相松冈洋右带着《日苏中立条约》回国了,这意味着日本南进再无后顾之忧。这个条约让他成为了日本民众心中的英雄,他在日本的肖像销量甚至一度超过了李香兰。松冈洋右极力反对这个与美国人妥协的方案,在民意的加持下,他向美国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和谈条件,日美谈判陷入了僵局。

松冈洋右

1941年6月22日,距离珍珠港事件还有168天——

这一天,德军攻入了苏联,日本人又重新燃了起来,陆军跟海军又重新掀起了南进北进之争。仿佛不久前诺门坎战役的惨败完全没有发生过一样。

1941年7月7日,距离珍珠港事件还有153天——

东条英机组织了70万士兵参与的以苏联为假想敌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裕仁天皇在演习场迷茫的问东条英机:和苏联开战的目的是什么?

东条英机的回答居然是:现在开始考虑。

裕仁天皇在当时就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这B早晚得害死我。

1941年7月22日,距离珍珠港事件还有138天——

德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遭到苏军的顽强抵抗,那一天,大本营机密日记写道:斯大林政权却与我们预料相反之强韧,远东苏军亦基本未动。至此,日本彻底放弃了北进战略。两天后,日本在法属印度支那登陆,美国立刻冻结了日本在美所有资产,并联合英国和荷兰展开了对日本的石油禁遇,日本丧失了绝大部分的石油进口渠道。

1941年8月4日,距离珍珠港事件还有125天——

首相近卫文磨越想越害怕,决定去美国面见罗斯福避免日美开战。罗斯福表示可以在阿拉斯加会谈,但提出了新的谈判条件——日军必须从中国大陆和法属印度支那全面撤军。当然阿拉斯加之行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成行的,不仅是美国人要的价码太高,还因为此时被称为绝代恶人的辻政信已经从上海找到了十几名专业杀手,并把四颗定时炸弹发了下去,只要近卫文魔去跟美国人谈,就炸死他。

辻政信

1941年9月5日,距离珍珠港事件还有93天——

裕仁天皇召见了陆军元帅杉山元。请记住这次谈话,因为这次谈话是在位63年的裕仁天皇的智力巅峰。

天皇问:“一旦日美开战,陆军需要多少时间?”

杉山元回答:“只是南洋方面的话,有三个月就能够打扫干净了。”

天皇又问:“你在支那(中国)事变开始的时候是陆军大臣吧?当时你说有一个月就能收拾干净了,到现在过了四年,不是还没有办法收拾干净吗?”

杉山元回答:“支那纵深太广,所以没有办法按原定计划完成。”

天皇最后问:“一开始不就知道支那的纵深很广吗?如果说纵深很广就需要四年的话,太平洋的纵深不是更广吗?根据什么说三个月能解决问题?请说明一下。”

杉山元站在那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1941年10月16日,距离珍珠港事件还有五十二天——

坚决反对对美开战的首相近卫文磨不堪东条英机的步步紧逼,宣布内阁总辞职。随后东条内阁正式成立,对美强硬派又占据了上风。

1941年12月1日,距离珍珠港事件还有七天——

御前会议上,裕仁天皇批准了对美开战的方案,日本对美进入临战状态。

日本时间1941年12月8日凌晨03:15——

裕仁天皇收到了罗斯福总统的亲笔电报,呼吁避免战争,重启谈判。这封电报裕仁天皇本应该在十几个小时前收到的,但通信科少佐户村胜雄居然认为美国总统发的电报没有意义,私自决定延时上报。正当天皇看着这封电报陷入深深的思考之时,四分钟后第一波攻击的183架战斗机、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已经到达了珍珠港的上空,尘埃落定,无可挽回。自此,中途岛、瓜岛、塞班岛、关岛、硫磺岛、冲绳岛,在太平洋宛如碎玉一般的岛屿上,日本人一路玉碎。

前往偷袭珍珠港的第一攻击波

1940年3月9日——

日本上下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因为日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可蒋介石还是不投降。而占领区甚至更让人头疼——因为到处都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也不知道是怎么活下来的游击队。

于是日本人在1940年3月9日夜晚向蒋介石开出了谈判条件:一、承认伪满洲国并与汪伪政权合作。

二、除在华北和内蒙少量驻兵外,把军队撤出整个大陆。

但是日本眼睁睁的看着四月丹麦没了,五月荷兰、比利时没了,六月不仅挪威全境沦陷法国居然投降了。法国,法国,刚才地图上那么大一个法国突然一下就没了。从德军的破竹之势中,日军憧憬起了德日共克中东,饮马印度洋,会师西伯利亚的美好未来,所以这个仗还是得打。

当然会师西伯利亚的梦想最后还是实现了——1945年,在西伯利亚的战俘营里,德日正式会师,而且苏联外交部后来多次对外表示,60万日军俘虏在苏联护士的精心护理下,被照顾的很好。

1937年7月7日晚上11点——

日军驻北平、丰台部队正在夜间演习,二等兵志村菊次郎因为突然腹痛而离队拉稀,这次拉稀他一共拉了20分钟左右,这20分钟里发生了很多的事。

志村菊次郎

20分钟后志村菊次郎拉完了,但是中国驻屯军上层蓄谋已久的七七事变已经爆发,事情瞬间变得很尴尬,日军只好把至村巨次郎退出现役,遣送回国。七年后,兵源不足的日军把他再次送到了缅甸战场,这次他再也没有因为拉稀而闯祸,而且作战非常英勇,然后就被孙立仁将军的新编第一军打死了。

1937年7月8日05:54,七七事变后六小时54分钟——

日本陆军中央部收到了中国驻屯军的事件汇报电报。日军中其实是有聪明人的——以参谋本部的石原莞尔为代表的主和派极力主张绝不能扩大战争。

石原莞尔

石原莞尔说:“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中国有自古以来的高度文明,而物质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有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可能,这些都成为对持久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虽然石原莞尔很聪明,但他的命运是坎坷的,他的不扩大主张不仅被少壮派官兵所厌恶而不断受到排挤,而且当年在策划了918事变后他还不小心被自己所配的军刀捅中了裆部,导致尿道口撕裂,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长期尿血,最终因膀胱癌60岁时病死家中。石原莞尔自诩为中国通,却并没有学到中国的民间智慧,因为老一代的东北人经常会说一句歇后语——

裤裆里耍大刀——够鸡巴呛了。

1937年7月8日18:42七夕事变后19小时42分钟——

参谋本部对中国驻屯军发出了电报指示:为了防止事件扩大,要避免进一步使用武力。

1937年7月11日11:30七七事变后四天——

日本内阁召开了五相会议,主要内容有:

一、派关东军、朝鲜军火速南下增援中国驻屯军,显示武力,逼迫中国道歉。

二、要彻底遵循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既定方针。

但事实上,此时在民间和少壮派官兵中,扩大派的声音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1937年7月17日七七事变后十天——

蒋介石发表了庐山谈话的抗战声明。这个声明东北人民已经等了足足六年。庐山谈话后,日本军部里的扩大派迅速占据了上风,并很快策划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全面侵华战争迅速爆发。在此后八年,他们将会有150万名官兵被击伤、俘虏,击毙在这片他们不该踏入的土地上。

1931年9月18日——

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不要说日本政府和天皇,事实上连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也是不知道的,虽然他确实是事后的事件扩大者。

板垣征四郎是大佐,石原莞尔是中佐,他们相当于中国旅团长级别。你能想象李云龙一个人擅自挑起了两个大国的战争吗?李云龙只是换了个突围方向,就被发配到被服厂跟妇女同志们一块缝被子去了。

但当面对若槻内阁的质询时,石原莞尔甚至做出了全体关东军放弃日本国籍的威胁。这就是二战时的日本。天皇并不能完全约束下面的政府,政府并不能完全约束下面的陆军省,陆军省不能完全约束参谋本部,参谋本部并不能完全约束下面的关东军,关东军司令并不能完全约束下面的关东军参谋。

由于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东北全境沦陷,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来没有被真正的征服。日军最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他们日后会在剖开的杨靖宇将军的腹中找到答案。

1921年10月28日——

四位在欧洲工作和考察的日本青年军官相聚在德国小镇巴登巴登,立志要拯救危机之中的日本,组成了巴登巴登集团。

这四个人就是永田铁山少佐——陆大23期,巴登巴登集团核心,未来1935年被刺杀。

小畑敏四郎少佐——陆大23期,未来128事变策划者。

冈村宁次少佐——陆大25期,未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

东条英机少佐——陆大27期,未来日本头号战犯。

后来又有梅津美治郎——陆大23期,未来关东军总司令;松井石根——陆大18期,未来南京大屠杀的元凶相继加入。

回国后,巴登巴登集团先后扩大为二叶会和一夕会。这段时间又有土肥原贤二——陆大24期,未来日本在华特务头子;河本大作——陆大26期,未来皇姑屯事件策划者;板垣征四郎——陆大28期,未来九一八事变策划者;石原莞尔——陆大30期,未来九一八事变策划者;牟田口廉也——陆大29期,未来卢沟桥事变的挑起者陆续加入。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不就进入了国运上升期了吗?为什么还需要拯救呢?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最为自豪的三场战争一场是小克大的甲午战争,一场是黄克白的日俄战争,一场是徒克师的一次大战。

甲午战争成为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跳板,日俄战争使日本拿到了列强世界的入场券,而一战期间日本更是从入超国变为了出超国,农业国变为了工业国,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一跃成为战后世界五强。

三场战争带来了一场比一场更大的战争景气,但是战争带来的收益并没有给到普通国民,他们得到的只有巨额战争借款带来的负担。畸形的繁荣在一战后迅速的退去——

1918年,日本爆发了超过一千万人民参与的大暴动“米骚动”,1920年又发生了全国规模的经济大危机,1923年还未从经济大危机中走出的日本又发生了8.1级的关东大地震,而日本银行为救济而发出的4.3亿日元的贷款成为了1927年昭和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正当日本在金融危机中苦苦挣扎之时,1929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又呼啸而来。

日本农业年报中有这样一组统计数据:

1931年,山行县卖女儿的农户有四五千户。举西小国村作为例子,该村15岁到24岁的女性467名中,被卖掉的有110名,占23%,另外还有150名外出做女佣或女招待。

而在当时的日本,除了贫富矛盾之外还有一种更加可怕的社会矛盾——那就是代际矛盾,也就是年轻一代和上一代的矛盾。

这个世界上的年轻人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没有很好的家世也没有什么惊世的才华,他们唯一拥有的就是年轻和努力。可是如果流动渠道被堵塞,社会出现板结,阶层跃升只拼资历或出身,那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很危险,因为此时年轻人的一无所有就变成了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中老年人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制定者、分配化石人和秩序守卫者。当日本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增量时代还好,可一旦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厮杀,代际矛盾就被大大的激化了。

尤其是日本的青年军官们,他们自诩国家精英,但是日俄战争以来日本已经快30年没有过大规模的战争,他们原本想要在战争中进爵封侯,现在却整日为暴涨的房价而焦虑,他们一向最瞧不起的资本家却在大发其财。

为什么已经是昭和时代,一帮明治老人还在掌控着日本的权力和财富呢?也许是时候再来一次昭和维新了!

就是在巴登巴登集团成立这一年,日本进入了最为疯狂的暗杀时代。

截止到226兵变,日本人已经刺杀失败了他们的第25任、28任、31任首相,成功的刺杀了他们的第19任首相,第20任首相,第27任首相,第29任首相,第30任首相。以及四大财阀中的安田财阀首脑善次郎和三井财团首脑团琢磨。

二二六兵变这些可悲的底层青年军官们,心里面只有他们的天皇。发动兵变也是认为他们仁慈英明的天皇被军侧之间蒙蔽了圣听。但兵变后裕仁天皇不顾所有人的劝阻执意要处死他们,陆军不肯的话朕就亲率近卫师团动手。

临刑前,大卫矶部浅一在狱中的日记中写道:

陛下,在日本哪里也找不到如我等同志这样的忧国忠君之人,为什么如此虐待忠义者呢?为什么不认真体察民情?日本国民的九成在贫困中枯萎,连奋起的气力也没有了呀!

他们的天皇不仅不体察民情,他们的天皇在未来还会带日本走向坟陵。

逃脱了战争罪责的人。天皇在战后视察京都大学时,被1000多名大学生打出了条幅:

我们的父辈在你的战争中死去,请不要再次成为我们的神。

1883年4月2日——

日本陆军之父山县友朋成立了日本陆军大学,为刚成立的参谋本部输送人才。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陆军一直师法法国,但是普法战争中法国打的实在是不像话,于是山县有朋派人去找德国元帅老毛奇,老毛奇派出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梅克尔少校执掌陆大。

陆军大学成立后不久,日本就出现了言必称普鲁士,无将不是陆大出的局面。如果说陆大奠定了整个日本二战的风格,那么梅克尔少校就奠定了整个陆大的基因。

在梅克尔少校的教导下,日本陆军大学培养出来了一大批军事素养很高,但是只懂战术不懂战略的狂热分子。在这一点上,日本还不如德国,因为日本在战争中连顶层设计都没有,永远的走一步看一步。接受了完整严格的西方近代军事教育的陆大生们,完全无法跟大山岩,儿玉源太郎等为代表的日本老一代的军事将领相提并论。

因为老一代将领大都出身旧藩,既懂军事也懂政治,虽然大都也是军国分子,但不是战争疯子。而陆大毕业生们就知道打,打的越大越好,打不赢也打,打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打,永远不知道军事只是手段,政治才是目的。这样的军官让日本后来赢得了一场场的战斗,最后却输掉了战争。用麦克阿斯的话说就是:

“日本人只有12岁。”

其实陆军大学只是日本陆军三级培养体系中的最后一环,日本陆军会从日本男孩中挑选13到16岁的好苗子进入陆军的众多幼年学校,其中的佼佼者进入陆军士官学校,优秀毕业生在进入陆军大学。从小到大接受远离社会的封闭式洗脑教育,先后上过这三类学校的就是最被日本陆军所器重的三校生。比如东条英机、岗村宁次、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就同为中央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的同学,多年之后的日本人应该会后悔于当初的选择。如果当初陆军大学让法国人来教就好了,何至于挨两颗原子弹呢?平型关大捷就投降回家了,学习法国连原子弹都能躲开,法国人真是太有力量了,难怪中国有个成语叫法力无边。

1905年,正在打日俄战争的满洲军总参谋长,被称为明治时期第一智将的儿玉原太郎回国汇报战果,问参谋次长 长冈外史 和谈的事情怎么样了?长冈外史说还没有什么进展。

儿玉原太郎勃然大怒,骂道:“战争一旦开始,最大的课题就是怎样结束,连这个你都不懂?!”

长冈外史当然不懂,他是陆大一期毕业的,他老师是德国人,他哪学过这个?如果德国人知道及时结束战争,今天的欧洲可能就不是这个版图了。

长冈外史行事一贯天马行空,极具想象力,经常会脱离现实说些优势在我的胡话。他同时也是早年间蒋介石在日本的老师。1927年,蒋介石到日本与长冈外史见面时,还写了“不负师教”四个大字,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老师这个行业的重要性,遇上有问题的老师,真的是跟臭气篓子下棋,越下越臭。

但实事求是的讲,既精通政治又精通军事的领袖是很难得的,也不能过于苛求。中国这么古老这么大一个国家,历史上既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军事家的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而近代100多年,中国也不过才出了一个人而已。

毕业于陆军幼年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的堀江好一在其回忆录中说:

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时下的青少年心存鄙视,他们姿态懒散,懈怠,说话没有规矩,与当年那些昂首挺胸、说话掷地有声、英姿飒爽的幼年学校学生相差甚远。

他这番话说的很对,在今天的日本街头,当年的昭和男儿和当下的令和肥宅擦肩而过,无话可说,都是彼此眼中的傻X。

从昭和男儿到招核男儿,再到令和肥宅,这就是这场战争带给这个民族的未来。

好了,倒看侵华就暂且倒到这儿吧,在往前倒那就是上一期 你未必知道的抗日战争:万恶之源 的内容了。

欢迎点赞关注评论,新人作者期待您的支持→淮河路知史的头条主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参谋石原莞尔——读俞天任著《有一类战犯叫参谋》(3)
东条英机愚蠢至极的几项决策,令他臭名昭著,带日本走向最终失败
对中国犯滔天大罪,他主动申请当甲级战犯,被拒:你不配
下克上是怎么造成的?
细思极恐的石原莞尔设想!侵华战争原定1956年,该设想现实吗?
石原莞尔的不扩大战争战略:日本差点就赢得了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