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记十二本纪·五帝本纪》黄帝的创业史

1.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少典是黄帝的父亲,炎帝与黄帝是少典的嫡子,嫡子的意思是男子与其正妻所生的儿子为嫡子。少典是有熊国的部落首领,有熊国位于现今河南一带。

黄帝的姓是有争议的。

虽然司马迁认为是公孙,但有民俗专家考证,公孙姓起大约源于春秋时期。《黄帝内经》中记载“公孙”是一种穴位名称,但此书成书在战国之后,所以黄帝姓公孙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民间最为流行的说法是黄帝姓轩辕。首先要说明一个区分,在原始社会,姓氏是分开的,姓的来源是部族祖先的名字,后代将其名字作为姓使用。而氏是一个部落的标志,例如一位女子远嫁到其他部落,她仍然使用自己原有的姓,但氏会随着她部落的转移而发生改变。轩辕便是一种氏,黄帝的部落原为有熊氏,后改为轩辕氏,所以此说法并不成立。

姬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西周人认为黄帝姓姬,但西周与黄帝时期已经相隔两千年,并且商朝的甲骨文并无相关记载,但对于炎黄二帝和西周贵族来讲有许多巧合之处,西周兴起于陕西地区,黄帝和炎帝恰好都是陕西人。西周王室姓姬,黄帝本人恰好也姓姬。姜姓部落是周人最主要盟友,西周一大半王后姓姜,炎帝恰好也姓姜。商朝先祖是契,西周先祖是大禹,契是大禹的助手。商朝人说契是帝喾的后代,周人说后稷是帝喾的嫡子。

黄帝是否有姓也存在争议,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且众说纷纭,俨然成为谜团。

黄帝被称为轩辕氏,一种说法是黄帝降生于“轩辕之丘”, 第二种说法就是因为这个氏族里的人会“造车”,轩和辕都是古代木车的部件,所以叫做轩辕氏。

2.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弱”3岁以下,“幼”指10岁以下,“长”指16岁以下,“成”指16岁以上。

徇齐:形容非常聪明,意为疾速。徇,通“迅”。

3.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此处“轩辕之时”代指黄帝作为部落首领的时期。

神农氏为炎帝;干戈:指用武力;不享:不进行朝贡的人。

4.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侵:攻打;陵:通:“凌”,欺凌;咸:都。

五气:四时节气;五种:五谷作物;度:丈量土地

熊罴 xióng pí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熊是陆上肉食类中体形最大的动物。罴,熊的一种,也叫棕熊、马熊或人熊,古称罴。

貔貅pí xiū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瑞兽,来历说法不一。貔貅能吞万物而从不泄,故有纳食四方之财的寓意。中国传统是有“貔貅的习俗,和龙狮一样,有将这地方的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

貙虎 chū hǔ貙和虎。亦泛指猛兽。

黄帝与炎帝进行了阪泉之战,最后黄帝收服了炎帝。阪泉所在,有四说:

(1)在山西省阳曲县东北,相传旧名汉山 。

(2)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

(3)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南。而如今在延庆县张山营镇有两个村庄,分别叫上阪泉和下阪泉。它

们在过去原本是一个村庄,叫做阪泉村这里也有可能是阪泉之战的战场。

(4)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5.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黄帝一统中原的过程。逐鹿: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

6.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东至于海:指今东海;丸山:也称凡山,现称为吉山也称纪山,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岱宗:泰山。“岱”指始祖,“宗”指长者,意为山中之王;空桐:即今崆峒山一带,位于甘肃省平凉市;鸡头山:位于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开边镇;南至于江:即今长江;熊山:位于今长沙益阳县安化附近;湘山:位于今湖南北部洞庭湖君山;荤粥xūn yù:匈奴的古称;釜山:位于今河北徐水区和易县交界;阿:山脚。

7.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筴:通“策”;风后:传说为黄帝的宰相。一说风后即风伯,后是东夷领袖称呼(如夏后启,后羿等), 即风姓部落的首领。一说山西解州人,生于海隅之地,务农自耕;力牧:畜牧氏族的首领,被黄帝请去做大将,并为他取了个名叫力牧。常先:黄帝的大臣,发明狩猎工具;大鸿:黄帝的大臣,擅长军事;

8.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西陵:西陵古国,位于古蜀西部成都平原一带的丘陵地区,即今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境内;江水:即今岷江;若水:即今雅砻江;蜀山氏:古蜀国国王;桥山: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镇。

原文大意

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大家都叫他轩辕。黄帝十分有灵气,出生不久就会说话了,而且非常聪明,幼年便诚恳机敏,少年时诚实勤奋,看待事物十分通透。黄帝统领部落的时候,神农氏炎帝的实力已经衰微了。各个部落首领相互攻打,虐杀百姓,但是炎帝没有能力去征讨。于是黄帝便动用武力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部落,最后首领们都顺从了黄帝。炎帝想要侵占其他部落,首领们都来归顺黄帝。黄帝于是宣扬道德,训练部队,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貅、躯、虎等猛兽,于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三次,最后收服了炎帝。蚩尤发生叛乱,不听从黄帝的号令。于是黄帝发号施令各个首领,与蚩尤在涿鹿的郊野进行大战,活捉并杀了蚩尤。于是各个首领尊崇黄帝为天子,代替了炎帝。天下有不服从的,黄帝便去征讨他们,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此文是史记中对于黄帝的记述。主要记述了黄帝的两个功绩。其一黄帝一统中原及黄河、长江流域地区,北到河北,南到长江,西到甘肃,东到东海,都是黄帝的统领区域,这是中华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其二是黄帝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寻觅到了规律,对于气候、农业、畜牧业、哲学、天文、历法等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皇—轩辕
“炎帝”研讨
红山文化与上古社会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的祖先,炎黄二帝是如何起源的?
按迹循踪,探索中华上古历史文明(一)黄帝真的存在吗?
炎帝黄帝同一时代,为何炎帝是三皇之一,黄帝仅为五帝之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