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多个导致T波及ST段异常的原因,你了解吗?

70多个导致T波及ST段异常的原因

T波是于心电图5个波段之一。心脏搏动时产生的生物电流,用心电图机从身体特定部位记录下来的电位变化图。
心电图T波改变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某些改变可能是生理性变化,也有一些改变却是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线索。

T波异常变化最常见的有T波低平、T波倒置以及T波高尖,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T波变化比较复杂,不过大多数T波的变化是和心肌的血供异常有关,比如冠心病,有时其他因素也会引起T波的改变,比如脑血管的意外、精神紧张、药物以及电解质的紊乱,均可以显示T波异常。
T波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再极化过程同心肌代谢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我们经常在心电图上看到T波低平、倒置或形态改变以及ST段抬高或压低等。
T波及ST段异常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常常是非特异性的改变。而有些情况下T波改变可能是特异性的,如高钾血症的高尖T波、心肌缺血时的缺血性T波倒置等。
同样,ST段异常也可能是特异性的或非特异性的。特异性的ST段异常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包炎或心肌缺血;非特异性的ST段异常通常为不明显的微小变化。 

图1 分别为正常T波,对称T波,不对称T波,双相T波,高尖T波
以下70多种导致T波及ST段异常的原因:
1.低钾血症(ST段压低,T波低平)

 不同程度低血钾症的心电图改变

严重低钾患者入院心电图

低钾血症患者经补钾治疗后心电图

2.高钾血症(多种可能的变化;严重时经典的表现为高尖T波)

3.低镁血症(低平,宽T波;导致QT延长)

血清镁离子浓度<0.7mmol/L,称为低镁血症。

(1)窦性心动过速较为常见。
(2)早期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变窄,T波高尖但不对称,底部正常。
(3)严重时可见PR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
(4)P波及QRS波群电压减低。
(5)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严重者可出现室颤、心脏停搏。

图11. 低镁血症时心电图表现:QTc 510 ms。


4.高镁血症(T波振幅增加)
高镁血症是指血清镁离子浓度>1.03mmol/L。
心电图特征:

(1)血镁浓度超出正常水平时,可出现短暂窦性心动过速,继以心动过缓。

(2)当血镁>5mmol/L时,出现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T波低平。

(3)当血镁>15mmol/L时,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当血镁>25mmol/L时可发生心脏停搏。

5.高钙血症(短T波伴QT间期缩短;严重时出现J波)
血清钙浓度高于2.75mmol/L,称为高钙血症。
高钙血症时,细胞对钙的通透性明显加大,动作电位的2相快速内流,细胞内钙迅速到达阈值关闭L-型钙通道,降低ADP 2相的时间;激活延迟的外向整流钾电流,缩短ADP的3相。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缩短。

严重高钙血症,QT间期缩短(260 ms)

严重高钙血症的Osborn波

6.低钙血症(低平,宽T波;导致QT延长)
血清钙含量<1.75mmol/L称为低钙血症。
心电图特征:

(1)ST段平直延长,但在等电位而无上下偏移。

(2)T波直立,当血钙严重降低时,T波可低平甚至倒置。伴高钾血症时,ST段延长,T波窄而高尖;伴低钾血症时ST段延长、T波平坦、U波增大。

(3)QT间期延长,但QTc间期很少超过正常的140%。

(4)低钙血症可引起各种早搏,但很少有严重心律失常。当低钙得到纠正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


7.低钠血症(非缺血性ST段抬高)
8.异常起搏后T波记忆

T波记忆多发于下壁导联及V1-V4,方向与起搏后QRS向量方向一致,V3-V4及下壁导联与其他导联相比倒置T波的深度更深、持续时间更长,有时间累加效应,随着时间延长,T波记忆逐渐加重。其特点是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后T波记忆有所不同,T波记忆的方向及导联部位会因起搏部位有所改变。

起搏后T波记忆

9.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后的T波记忆异常
10.LAFB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相关的ST-T异常

11.LPFB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相关的ST-T异常

12.LBBB左束支传导阻滞相关的ST-T异常
发生于左束支传导系统的 阻滞性传导延缓或阻滞性传导中断,称为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13.RBBB右束支传导阻滞相关的ST-T异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是最常见的心室内传导阻滞,亦是最常见的缓慢型心律失常之一。

14.NSIVCD 室内传导阻滞相关的ST-T异常

15.WPW预激综合征相关的ST-T异常
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称为“预激”,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者称为预激综合征。

16.规律心搏相关的ST-T异常

17.PVCs室性期前收缩相关的ST-T异常
18.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已确定的Dallas标准,心肌内浸润的组织学证据为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邻近的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

19.心肌缺血(典型改变为明显的ST段压低;轻度缺血时可能只是非特异的改变)

心肌缺血的ST段形态

心肌缺血的ST段形态

LMCA闭塞引起的广泛心内膜下缺血

心肌缺血导致的广泛T波倒置(在侧壁导联最突出)

20.心肌梗死(NSTEMI)

21.超早期心肌损伤(典型的超急性期T波)
超急性期T波(hyperacute T waves,HATW)是急性心肌梗死和透壁性心肌缺血时最早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之一。快速识别和鉴别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大意义。

22.相应缺血性改变

23.左心室室壁瘤(典型改变为心梗后6周持续的ST段抬高)

24.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CAS)引起的典型变异型心绞痛、非典型CAS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猝死、各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等,统称为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CASS)。

图1:胸痛发作时心电图

图2:胸痛缓解后心电图

图3:胸痛再次发作时心电图

25.地高辛
地高辛属于洋地黄制剂,使用时会出现st段下斜型压低,即‘“鱼钩样”改变。

26.奎尼丁

奎尼丁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基本作用是与细胞膜上钠通道蛋白质结合,从而抑制钠离子内流。

27.三环类抗抑郁药(T波改变;典型改变为QRS增宽)
三环类抗抑郁药最重要的毒性作用在于阻断快速钠通道,可能导致负性肌力作用,进而导致低血压、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表现为QRS波群增宽、PR/QT间期延长、末端40ms QRS波群电轴右偏、右束支阻滞。

28.多种药物过量(下图为可乐定过量患者的心电图,看起来像超急性期T波)

29.心房扑动(房扑波与T波重叠)

30.浸润性心肌病
31.Takotsubo心肌病
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TC)是一种突发性短暂心肌削弱非缺血性心肌病

3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33.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相对少见的亚型,在我国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16%。

日本学者Sakamoto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提出并描述了该病的典型特征:心电图上巨大倒置的T波、左心室造影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影像学上心尖肥厚。

34.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浸润性心肌病,其特征是右室和/或左室被纤维脂肪组织浸润或代替。


心电图提示V4~V6导联和下壁导联T波倒置

患者年入院后心电图。

35.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特征性右胸导联(V1~V3)ST段呈下斜型或马鞍型抬高,临床上可出现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室颤发作引起反复晕厥或猝死。东南亚地区Brugada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

36.长QT综合征

长QT间期综合征(LQTSs)的特征是在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晕厥和心搏骤停通常是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的结果。

37.左室肥厚伴劳损

38.右室肥厚伴劳损

39.心包炎3期(T波低平)

40.可卡因毒性

41.心脏肿瘤

42.Loeffler心内膜炎

43.低体温
44.二尖瓣脱垂

45.心包积液

46.心包脓肿


47.蛛网膜下腔出血(T波深倒置,QT间期延长)

48.硬膜下血肿(T波深倒置,QT间期延长)


49.颅内出血(T波深倒置,QT间期延长)

50.卒中 (T波深倒置,QT间期延长)

5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T波深倒置,QT间期延长)


52.过度换气(可导致ST段压低)

53.肢体导联接反

54.ECG导联接错位置

考虑患者为年轻男性,如果为ACS,高耸的T波不会只出现在其它导联,而III导联为大致正常的T波,故推测本次高耸的T波,为伪差性T波改变,原因为右上肢夹子恰好夹在桡动脉上。为验证推测,改变夹子位置,重新行心电图检查。

55.生理性交界区压低(伴有窦性心动过速)


56.假性ST段压低(操作导致基线不稳,皮肤电极接触不良)

57.肾上腺素能状态升高(疼痛、惊恐发作等)

58.早复极

59.甲状腺功能减退

60.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61.垂体机能减退
62.胆囊疾病
63.肾上腺功能不全
64.肺栓塞

65.餐后
66.持续性青少年T波模式

67.左侧胸腔积液

68.正常变异
69.室性心动过速后T波记忆

多出现在左室特发室速后,T波倒置部位多为室速发作时主波向下的部位。T波倒置的深度、宽度与室速发作时间正相关,可持续数日到两个月。

70.预激后T波改变

预激时继发T波改变掩盖了电张调节性T波改变,阻断旁道后可显现出T波记忆现象。旁道部位不同时,T波记忆的部位也不同,其与术后心室除极顺序的改变相关。右侧预激的心室预激程度大于左侧预激,右侧预激所致T波倒置常出现在下壁导联,左侧显性预激可分布于下壁或I、avL导联。预激程度与T波的深度及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

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可见显性预激,但我们注意到,其II、III、aVF导联为QS型。如果不是预激的存在,我们肯定会诊断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但由于预激综合征时心室提前激动,心脏除极发生改变,若旁路的插入点刚好位于下壁,而后除极远离下壁,可以产生这样的心电图改变。

71.预激综合征导管消融术后T波记忆
术后出现了对称性T波倒置,III、aVF导联T波与术前相应导联心室预激图形QRS主波方向一致,且T波倒置深度与QRS波主波幅度也是一致的,术后T波记住了术前QRS波的方向及幅度,这是生理性的T波记忆现象。

正常情况下,左后间隔旁路消融前

正常情况下,左后间隔旁路消融后

预激存在时,下壁导联的T波由于继发性复极改变表现为直立的T波,在预激去除后,心脏仍然保持“异常”的T波改变,在存在T波记忆的情况下,下壁导联的T波还是低平的,可想而知,其本身的T波很可能是倒置的。

72.运动员病理性T波倒置 

T波倒置可见于:

  • 前壁:出现在V2~V4导联(排除黑人运动员的J点抬高和凸起的ST段抬高,伴V2~V4导联T波倒置;运动员<16岁,V1~V3导联T波倒置;仅在V3导联出现双相T波)
  • 侧壁:出现在Ⅰ和aVL、V5和/或V6导联(V5或V6中至少一个导联有T波倒置)
  • 下侧壁:出现在Ⅱ和aVF、V5和V6、Ⅰ和aVL导联
  • 下壁:出现在Ⅱ和aVF导联

若运动员有猝死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情况,需要进一步评估。

运动员心电图,确诊为心肌病,有心源性猝死家族史(兄弟26岁猝死),V1~V6导联T波倒置。

生理性(A)和病理性(B)T波倒置  

31岁足球运动员,I、II、III、aVF、V2~V6 导联T波倒置,II、aVF、V4~V6导联ST段压低,需进一步评估排除心肌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心电图不同改变的原理是什么
干货收藏!10分钟帮你搞定3种心电图!
血钾异常?让心电图告诉你
形形色色的T波变化,你知道多少
汇总贴|4 种常见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表现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