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把握随文释义方法

把握随文释义方法

有些字,我们虽然掌握了它的本义,并理解了它的引申义,可是当用这样的意义去注解该字时,竟会觉得分外牵强,并不妥帖。这就要研究“随文释义”了。

什么叫“随文释义”呢?“随文释义”就是顺着文章,贯通文气,联系文句,理解文意,然后注释出某一词语的意义的一种方法。

有些词,古人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其词义有时被扩大,有时被丰富,有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而词的这些“新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随文释义的“义”,与词的本义之间,常常出现如下一些关系:

(一)延伸关系

由词的本义,延伸出与之相关、相邻、相近的意义,临时建立一个新的义项,这种延伸的方法近似于间接引申,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其不同点在于:经延伸而来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一种固定意义,这种固定意义,一般均收录在词典的义项中;而经类似于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是该词的一种临时性的“新义”,只适合于特定的语言环境随文而释,离开了文,这一新义也随文消失。例: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篇》)“伤”的本义为“受伤”,引申为“伤害”、“损害”,这些都是固定意义。若以此释之,有悖文意。但我们贯通文气,揣摩“伤”在句中的含义,可体会到其“伤害”、“损害”的程度是极其轻微的,因此我们将“伤害”、“损害”之意,向程度轻微的方向延伸,得出“妨碍”之意,就与原意十分吻合了。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结合文句所运用的“随文释义”的“揣摩”法并非“意译”。意译的目的是把古文译通,而随文释义则是为了探索古人选词造句、随文用义的规律性。兹再举两例: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告子章句上》)“加”的本义为“加上言语,即诬”,引申为“增加”,广义可理解为“受益”,而延伸可得出“益处”的意义来——句中的“加”正是这个意思。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遣”的本义是“送”,引申义为“放逐”、“送回”。句中的“遣”,程度比“放逐”轻,可延伸为“休弃”之意。

(二)传递关系

有的通假字在句中常起中间媒介的传递作用,再由词的假借义间接传递出与之相应的一个新的义项。这种由传递关系产生出来的新义,已完全不同于该通假字原有的假借意义。例: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梁惠王上》)句中的“罔”,可随文释为“坑害”或“陷害”。“罔”与“陷害”之间,本无任何意义上的联系。但在本句中,我们可通过传递关系将“罔”释出“坑害”或“陷害”的新义。这一传递关系的过程为:“罔”通“网”,即“罗网”意;句中“罔”作动词用,意为“张网捕捉”;对百姓们张网捕捉,就成了“坑害”。

“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善”为“膳”的通假字,“膳”的本义为“修补”、“整治”。我们顺着上文“解牛”的意思,通过传递关系,即可明白:“修治”刚宰过牛的刀,这“修治”(膳)的新义即为“擦拭”。

(三)对应关系

运用对应关系随文释义的方法为:从古人作文时上下文互相对应的关系中,去探究该词的“新义”。这种方法,既不同于变文中的互文见义,也不同于义同字异:因为这两者释出的词义,均为该字的本义或引申义,即该字所固有的意义,而通过对应关系随文释义所释出的该词的意义,是一个适用于特定文句的“新义”。例: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谏”本义为“规劝”,但在上句中,“谏”和“追”互相对应,而“追”的本义为“补救”,因此根据对应关系随文释义,可将“谏”释为“挽救”。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事”原义为“奉事”,亦可解释为“为……服务”。上句中,“事”与下文“畜”相对应,“畜”的本义为“畜养”,“畜妻子”意即“抚养妻儿”。通过对应关系理解“事父母”,意即为“供养父母”,“事”释为“供养”。

(四)比拟关系

运用比拟关系随文释义,是指运用比拟的手法,在某一词语与它所搭配的相邻的词语中,随文探究其新义的一种方法。例: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用作动词,意为“抱着”;“握”的本义为“捧着”。但领会文中的比拟手法,可随文加深其程度,将“怀”和“握”释为“保藏”这一新义。

“衡少善属文。”(《后汉书·张衡传》)“属”本义为“连缀”。连缀文字,也就是写文章,故“属”可释为“写”这一新义。

(五)铺陈关系

古人作文,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经常喜欢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这就产生了众多铺陈、迭写的句群。在这类句群中,有的词义,因受到整个句群所要强调的意思的影响,使得该词的意义或增强,或削弱,或改变,从而产生一种新义。我们将这种情况下对某词的新解称为运用铺陈关系随文释义所得的新义。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道德经第二章》)这段话,主要强调事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其中“倾”的本义为“侧”、“斜”,亦即“倾斜”之意,然而在这样一个迭写的句群中,“倾斜”之意,受到铺陈关系的制约,在理解高和低的相互关系中,不该背离这一排比句群所要强调的事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故可将“倾”释为“依靠”这一新义。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孟子·梁惠王上》)这段话着重强调国君在各方面所获得的极大享受,“口”、“体”等均活用为动词。注释时,只要揣摩文意,强化这些词在享受时的色彩,即可与其他动词分别随文释义为“品尝”、“穿戴”、“观赏”、“欣赏”、“差遣”等新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训诂学复习题
理解词语的方法 - 盐道街小学博客
透析汉字“左”“右”的文化蕴涵
[转载]“随文释义”与“以理解文”——文言文阅读的两把钥匙
第三节 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读《〈汉语大词典〉词目商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