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趣的对联


《晏殊巧逢“燕归来》

一次,宋代词人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 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后来,晏殊把这一对句用到《浣溪沙》词和一首七律诗中,得到了人们的好评。

《林则徐“愿闻己过》

林则徐年轻时候,一边刻苦攻读史书,重视爱国情操,一边认真练习楷书,写了许多对联。 起初,他出任江苏廉访史时,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做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狗官”。为了表明这一观点,他就给自己的大堂上榜书了一幅对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上联号召人们揭发贪官污吏,他将主持正义,大胆处理;下联鼓励人们给自己多提意见,他将虚心接受,坚决改正。后来,林则徐又升任两广总督,责任更加重大。那时,帝国主义者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不敢抵抗,只好让大量白银不断外流。

林则徐目睹这种情况,极为气愤。于是,他于一八四零年勇敢地挺身而出,坚决查禁鸦片,并给自己的府衙又亲笔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可为后人之鉴。

《洪秀全“摇动满天星斗”》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广东花县人。他家世世代代受地主压榨剥削,生活较为贫苦。他少年时代得到亲友资助,读了几年私塾,学会了写文章编对子等等。传说在一个星光灿烂的夏夜,他和几个小伙伴到池塘游泳,看到明亮的繁星倒映在池塘里,经大伙这一搅动,顿时波光翻滚,满池生辉。洪秀全遂口吟一联: 夜浴鱼池摇动满天星斗早登鳞阁力挽三代乾坤 上联据事写景,以景述情,构思奇特,气魄雄伟;下联直抒胸怀,言明志向,映衬上联,深化用意。

他深感伙伴们年龄都还小,但知祖先开创的夏商周三代伟业,却不知清政府的昏庸腐败。而这种令人愤恨的社会,必须彻底改变。一因此,触景生情,吟对言志。伙伴们一听,拍手称快,赞不绝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到的增多,洪秀全进一步看清了自己处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动荡的时代,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少年时期的理想一直激荡着心胸,他就怀着满怀愤恨之情,迅速走上革命道理,动员和率领农民兄弟进行太平天国起义,坚决要推翻清朝的反对统治。

《天国女考争状元》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把文殿阁内布置得焕然一新,由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亲自主持,进行新考。这种打破常规的作法,人人称颂,到处飞传。

考试那天,试场周围彩旗招展,大门两旁写了一联: 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 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 太平天国实行新政,各方面都要男女平等。这种新思想新作法,是对几千年封建势力的一种反叛。因此,上联中的“男女同权”,在太平天国之前,谁曾见过妇女也能光明正大地应试科举,和男子一样争考状元?下联中的“军民协力”,是男女平等等典型反映。

太平军有十万女兵,积极参加反清斗争。她们会种田,会织绣,会打火炮会耍刀;她们与男子协同作战,金鸡岭前摆奇阵,牛头山上破妖兵;她们不遗余力,怒斩顽妖,为农民革命斗争历史,写下了最新的篇章。这幅对联通俗易懂,内容新鲜,是我国历史上反映男女平等最早的一幅对联。 石达开“磨砺以须”。

《 曹雪芹的“鸲鹆眼”》

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1名著。曹雪芹为写好这部作品,动笔前曾收藏到一方珍贵的端砚。 我国墨砚,以广东肇庆出产的端砚最为有名,它石质细嫩,石色美观,研磨的墨汁及其滑嫰,光泽煤亮。其中又以有“眼”者最为珍贵。所谓“眼”,就是断石经过长期风化,形成类似某些动物或自然界某种形状的花纹图案,如“羊肝暗紫”,“鸲鹆金星”等等。

曹雪芹是个大文人,对端砚十分爱慕。他千方百计搞到一个有鸲鹆眼的紫里透红的端砚,就显得特别珍贵。他结合“怡红公子”和自己失意时的情况,先给这个端砚取名为“怡红冷翠”,再高高兴兴地给这个砚台又刻上自己编写的一幅对联:高山流失诗千首 明峡秋风酒一船 这首对联言简意赅,情景交融,概括地写出了古代文人与壮丽山河,古代诗人与醇香美酒,都有密切关系。曹雪芹在砚台上刻下精美的联语,容易使人窥见他以大观园为奇特的背景,正在醉心于为《红楼梦》编写诗文的动人情景。

据有关资料记载,《红楼梦》前七十回手稿,就是用这个砚台磨墨写成的。现在,这个砚台被保存在国家博物馆内。

《 蒲松龄“高人一等”》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故居,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浦家庄的南北大街上。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座十分幽静的小院,这就是古往今来誉满天下的聊斋。古色古雅的聊斋,主要是三间老瓦北屋。屋门极为精致,上边寓悬着研究蒲松龄的著名专家路大荒先生题写的“聊斋”匾额。进门后,又可看见正墙上挂着清代著名画家宋湘鳞精心为蒲松龄的画像。画像两边是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二年初冬到这里参观时编写的一幅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院子里边,还有一座展室。室内放有国家领导人及著名学者、作家、艺术家题写的诗词绘画等,约有一百多件。其中,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撰有一联: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著名画家吴作人也有一联: 岂有真鬼狐,前贤形此箴世 安得装妖冶,后代剥它画皮 这些对联虽出于名家手笔,但表现手法却基本相同。

从上联的内容来看,蒲松龄为了写好《聊斋志异》,曾在街头十字路口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一边给过路人供水解渴,一边热情闲聊,积极收集有关“鬼狐”的各种奇闻。经过日积月累,精心整理,他终于写成了我国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由于这本书里的鬼狐是封建社会反对势力的化身,遭到深刻的揭露和沉重的打击,因此,书成之后,广为传播,深受读者欢迎。上述各联上联的意思,就是据此而来。下联是写《聊斋志异》通过揭露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既能以艺术的力量鼓舞人们进行英勇斗争,又能以它重要的价值在我国和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

《孙中山“博爱从吾好”》

一九一八年四月,孙中山遭到桂系、直系军阀的沉重打击,被迫辞去陆军大元帅职务,于五月二十九日来到广东梅县松口地区,住在谢逸桥的爱春楼里,联系华侨、侨属,继续进行革命活动。谢逸桥是同盟会的老会员,和孙中山的交情一直很好。

一九零六年,他和许多留日学生奉孙中山之命,回到松口地区,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加革命运动。这次,他喜迎孙中山来到家里,心情特别高兴。白天,他陪着孙中山到外边进行演讲,宣传革命道理;晚上,他和孙中山又在一起,畅述胸怀,加深了友谊。他恳请题词留念,孙中山因置身于“爱春楼”里,遂以“爱春”二字为主,提了一联: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上联阐述了孙中山“平等、博爱”的思想,下联凝聚着二人的深厚情感。谢逸桥看后,十分满意,但孙中山仔细琢磨,嫌意境不美,诗味不浓,又提大笔,另撰一联: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此联与前者相比,文辞俊秀,气魄较大。特别是将“爱春”二字嵌用两次,既能表示孙中山“爱国爱民”的远大抱负,又可说明迎接“春风春雨”的革命思想。这种前妙自然富有新意的笔法,令人钦佩,值得称赞。

《黄花岗“春云湛碧血”》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进行过多次起义。最壮烈的一次,是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的广州起义,也就是名震中外的黄花岗之役。广州起义,是孙中山、黄兴、赵声等人在槟榔屿策划而成,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得到过华侨的巨大资助。仅从新加坡、槟榔屿回来的华侨,不下五百余人。越南华侨以打石工人石锦泉为首,组织敢死队,积极回国。缅甸、印度等地的华侨也踊跃参加。

这次起义,原计划挑选八百名革命志士,准备英勇斗争。由于情况发生变化,彼此没有联系妥当,敢死队成员还没有完全到齐,黄兴就指挥部分战士向总督署发起猛攻。起义战士英勇作战,但因寡不敌众,惨败而终。战死和被害的烈士遗骸,收殓了七十二具,安葬于广州黄花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称,由此而来。

一九二零年,有关部门为了纪念先烈的英名,发扬先烈的战斗精神,在安葬七十二烈士的黄花岗,修建“黄花岗烈士陵园”。园成之后,在精致的正门两条通花铁柱上,嵌有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佻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上联赞美了烈士为国献身的可贵精神,下联概括了全国人民悼念烈士的深切之情。

《莫作空头文学家》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长期间,和中文系讲师鲁迅先生在思想认识上,特别是对黑暗社会的看法上,有相同之处,二人的关系就十分友好。

鲁迅病逝后,擅长制作对联的蔡元培先生,满怀对旧社会无比憎恨和对鲁迅沉痛悼念之情,撰写一联,痛挽挚友: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此联队仗工整,语义浑成,对鲁迅先生在文学事业上的功绩,作了公正评价。上联概括地写出了鲁迅著作的最大特点,下联号召人们必须化悲痛为力量,才能学好鲁迅的战斗精神。“莫作空头文学家”本是鲁迅先生留下的遗言,蔡先生把这句话用到自己的对联里边,先表示这是鲁迅先生的“遗言”,再表示这也是作者的“心愿”。

后来,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的时候,陈毅同志也用蔡元培的手法,并根据,鲁迅自己说过的话及其一生英勇斗争的特点,撰写了一幅总结鲁迅战斗经验和歌颂鲁迅革命精神的挽联:要打巴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喜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此联文辞精炼,寓意深刻,既是对鲁迅思想的热情歌颂,也是学习鲁迅思想英勇斗争的一种号召。

《郭沫若幼年“步蟾宫”》

郭沫若,原名郭清贞,少年时代在家乡私塾读书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钓鱼”二字,要求学生用对句的形式进行回答。年仅六岁的郭沫若,忽然想起不久前看过的木偶戏《杨广打虎》,便脱口对道:“打虎”。老师见他年龄很小,竟能对得出奇,心里就特别高兴。后来,老师见到他父亲,喜眉笑眼地说:“这孩子出口不凡,将来必成大气。”

又有一次,郭沫若和几个同学一块儿玩耍,到庙里摘下桃子,偷偷地吃个痛快。和尚发现桃子丢了,肯定是学生偷的,但又不知是谁,只好去向老师告状。老师把学生叫到一齐,问了好久,都不吭声。老师又另想办法,告诉学生:“咱们对对子吧。我先出个上联,谁能对出下联,偷桃的丑事,我就不再追究。”那幅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稍加思索,大声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听了,大为震惊。他不但没有责罚,反而在学生面前,把郭沫若善于对对子的事,大大地夸奖了一番。

《奇园“望梅止渴”》

风景秀丽的西安莲湖公园,在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四七年间,里边设一茶馆,名叫“奇园茶社”。 开业那天,茶社窗明几净,显得格外清爽。人们前来祝贺,只见门楣上有“望梅止渴”四个大字,两边是一幅崭新的对联:奇乎不奇不奇又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人们来到这里,欣赏一下这副对联,比品茶还有兴趣。那奇特的词语,俊秀的书法虽然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一般人却不知道这副对联的真正含义。

“奇园茶社”,原是我党设立的一个秘密交通站。党组织委派梅永和同志担任站长,以茶社经理身份公开出现。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知道这一情况,以明中有暗,暗中有明的寓意手法,在开业那天赠送这副对联,巧妙地表明了心愿。“望梅止渴”中的“梅”字和梅永和的”梅“字暗合在一起,意味就特别深长。


63

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幼年即善作对。某日放学回家,在半路上见到一群人正以池鸭为题口对而戏,其中一人已出好上联而无人对出下联。上联是:

母鸭无鞋空洗脚

林则徐走上前去对道:

公鸡有冠不梳头

后来林则徐由父亲肩架着去赶“县试”,行至考场时,考官戏曰

以父作马父亦甘愿作马

林父听了甚为难堪,林则徐应道:

望子成龙子必立志成龙

60

清代江西人刘凤诰貌丑而才高,参加殿试取中探花(第三名),皇帝召见他时发现他不仅长相不佳,而且还是个独眼人,心中便犯起了嘀咕:此人是否真有才学?便出句让刘对答:

独眼不登龙虎榜

刘凤诰对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38

戴大宾5岁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曰:“阁老。”众人戏之曰:

未老思阁老

戴大声答道:

无才做秀才

22

明人解缙小时就善对句。九岁时,父亲携他到长江边洗浴,父子把衣服脱了挂在江边一老树上。父亲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树为衣架

解缙随即对句曰:

万里长江作浴盆

23

某日,解缙的父亲与友人对弈,开局之前,友人吟道: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父一时语塞,站在一旁的解缙应声替父解围: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25

一秀才不服解缙的才华,找到解缙,振振有词地道出一副“佳对”: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难比鹰

解缙对这种浅薄的人十分反感,遂笑着对那位秀才说:“我也送先生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6

明代程敏政极有才华,十多岁即被荐入京。宰相李贤欲招之为婿,便在一次宴会时手指案上的果品对程说: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明白李的心意,便答道:

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于是决定把女儿许配给程。

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根岁末话对联\白头翁
郭沫若对联轶事
名人们的绝妙对联
一宰相出一上联,他用一年时间对出下联,如今成千古名句
对联轶事:
千古绝对:“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你能对出下联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