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劳动教育,从家庭开始

专家提醒: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参与劳动

■话题

近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很多学校也都开展了劳动相关的活动。但在生活中,关于劳动实践,很多家长持不同意见。

有家长觉得劳动对孩子成长意义重大,所以从小教会孩子拖地、洗碗、收拾房间。更有家长会采用金钱鼓励孩子干家务,比如刷一个碗给孩子一元钱。

有家长觉得不用刻意强调劳动,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得了做家务。特别是如果孩子去国外生活,在环境的塑造中,自然就会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

还有家长对劳动教育不在意,觉得孩子学生阶段学习时间很宝贵,特别是初高中孩子,家长更是觉得:“把学习搞好就行,别的不用你干!”长此以往,孩子对劳动缺乏认识,也会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

父母到底该如何看待劳动教育?如何在家庭中合理地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懂得心存感恩,热爱生活?

■数据调查

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内涵

特邀观察员:张熙(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来自北京市劳动教育状况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37%的家长表示对学校劳动教育“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72.2%的家长希望学校进一步改进劳动教育相关课程;60.6%家长完全赞同“家长应将劳动教育摆在跟学科学习一样的高度”,而超过半数的家长表示“孩子学习压力大,没有足够时间去做家务等劳动”;52%的家长完全赞同“开展劳动教育,家长的责任不可或缺”,但同时也有近一半家长对自身在孩子劳动教育中的作用信心程度不足。

这些数据说明:在家长眼中,劳动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劳动教育在家庭中处于弱化地位;家长对劳动教育存在高认知度与低行为度形成巨大反差;家长对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责任不明确,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成为孩子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和培养者。

其实,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更好地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内涵。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并不仅仅表现在学会某种劳动技能,而是通过劳动教育,不断提高孩子的劳动素养,培养孩子的劳动态度和习惯。特别是置身信息化社会,面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新挑战,劳动教育必须加入新的要素,将劳动教育从简单的以技能为主的体力训练,提升为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劳动需求的实操技能以及以沟通、应变、探究和创造为主的脑体结合能力培养上来,同时还需加强契约、环保、协作等现代劳动观念的培养。

同时,家长要加强修养,加强和学校沟通,学会更多的劳动教育的本领,家校协同共同促进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老师朋友到我家,我是劳动小行家”活动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老师朋友到我家,我是劳动小行家”活动

■支招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特邀观察员:王学东(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劳动”不但使生活五彩缤纷,更促进人的成长,彰显人的智慧。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的观念。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幸福生活靠劳动得来。只有热爱劳动才能尊重劳动人民,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惜公共财物;才能养成勤俭朴实、尊重他人、吃苦耐劳、谦虚谨慎的良好品质;才能在劳动中体会创造的成功与快乐。

其次,父母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部分家长经常有意或无意向子女传达,如果不好好读书,长大后就会去做扫大街的、送快递的、收破烂的等职业,这些看似不经意间的“激励”话语,传递的是对大多数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蔑视贬低。长此以往,孩子势必形成错误的观念,也就不可能愿意从事体力劳动,更不可能具有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子女,劳动只有分工不同,绝无贵贱之分。

再有,劳动是体恤家人、热爱家人的行为表现。做家务是对家人爱的一种表达,不应该把做家务这件事等同于赚钱,用金钱等物质鼓励孩子去劳动。

家长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劳动。有舍才有得,父母需要在劳动教育中合理引导,舍得对子女进行劳动教育。孩子完成了劳动任务后给予适当奖励或表示欣赏。这里的适当奖励和赞赏并不代表金钱奖励,来自父母的一个赞许的眼神、欣慰的微笑、温暖的拥抱、真诚的欣赏都会扫除劳动后的疲惫,更会增强亲子间的友好互动。

家长勿代劳,让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

特邀观察员:陈雪芬(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副校长)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老师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学习、爱劳动。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学习压力大,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重视不够,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很多应该让孩子干的活家长都代劳了。这样做的结果首先是孩子的劳动技能低下,很难适应将来的生活工作;其次是容易形成自私的性格,觉得很多事情理所当然都应该父母去做,走上工作岗位后,这种“犯懒”心理也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因此家长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性格特征。

父母在进行劳动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劳动意识要尽早。最佳年龄应该是在两三岁时让孩子完成一些最简单的劳动任务,比如摆齐一些不易碎的东西;给孩子布置的劳动任务难度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形成习惯化。这样能让他体验到劳动给他带来的价值感。小学阶段主要是整理房间,包括摆放物品、扫地、擦灰、倒垃圾等,还可以跟家长一起去买菜;中学阶段可以墩地、清洁房间、洗衣服、做些简单饭菜等。千万不要把劳动当做奖赏的条件或惩罚的结果,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劳动不是自主行为,而是被控制。只要父母温和地坚持,孩子一定会成为心灵手巧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学生周末参加城市清洁日活动,学生走上街头,和海淀环卫中心的工人一起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城市清洁。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学生周末参加城市清洁日活动,学生走上街头,和海淀环卫中心的工人一起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城市清洁。

■综述

新时代拓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视野

特邀观察员:刘宏森(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青年学报》主编)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推进青少年劳动教育,需要人们不断拓宽视野,准确把握当下青少年群体的实际状况。

当今大多数青少年衣食无忧,一部分青少年甚至已经拥有非常充裕的生存发展资源,尤其是物质资源。在此情况下,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通过劳动获取生存资源的现实压力,从而对劳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切身的感受。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必须准确把握青少年在职业选择和劳动态度等方面的新特点,因材施教。

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以新理念、新方法,直面、破解这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首先,需要更新劳动教育的理念。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养育的青少年必须也必然是一个能够自立的人。而“自立”,首先就意味着青少年能够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为自己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随着青少年一点点长大,他们必须逐步对他人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而其最基本的责任之一就是为他人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很显然,劳动教育是帮助青少年逐步“自立”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其次,优化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事实证明,当今青少年并不排斥劳动,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很喜欢参与劳动实践。青少年中的DIY现象,就是生动的例证。互联网为青少年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搭建了前所未有广阔的平台。许多青少年在网上晒出自制的糕点、饰品、文具,甚至家具等物品。这说明广大青少年既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制作乃至创造的冲动。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好奇心和制作乃至创造的冲动,是他们参与劳动的重要契机,也是推进青少年劳动教育的重要契机。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把体力劳动和身体锻炼结合起来,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水平和创新能力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从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快乐和享受。

(本报记者:王小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穷养”儿女为好
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怎样引导孩子做家务!-头条网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小培养家务劳动开始
怎样下好孩子“吃苦”这盘棋
上学那些事儿:会做家务的孩子更有好前程
《向上吧少年》:想要孩子快乐成长,这种力量不容忽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