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一件文物介绍——角形玉杯

每天一件文物介绍——角形玉杯

来自讲故事的翁老头

00:00 07:47


中国人对玉的使用有4000多年的历史,到汉代达到玉器文化发展的高峰。但在灿若星河的汉代玉器中,有一件因为独特的外形、巧夺天工的雕琢,成为我国西汉时期玉器的代表作,这就是1983年在广州市越秀山西侧,从象岗山上南越王赵眛墓中出土的'西汉角形玉杯'。这件玉器是国内唯一一件汉代杯形玉器,在玉器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收藏于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第一代南越王赵佗在广州附近建立政权,此后一直与西汉帝国保持密切联系,后来在汉武帝的时候灭亡。史籍中关于南越国的记载很少,因而南越王墓的发现对于了解南越国的历史和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其科学价值,可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和长沙马王堆汉墓相比拟,在全国汉墓考古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角形玉杯》位列其中。

这件角形玉杯用一整块青玉雕琢而成,呈犀牛角造型,口椭圆,腹中空。高18.4厘米,口径5.9-6.7厘米,口缘厚0.2厘米,重372.7克。杯底有细软弯转的绳索式尾,缠绕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阴刻弦纹一周,杯身以浅浮雕和双钩法饰勾连云纹。器体轻薄,抛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残,青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器表上面线刻一尖嘴兽,回环往复,生动逼真。相传犀牛角的酒杯可以溶解毒物,玉虽不能解毒,南越国的玉匠却借题发挥,就着石头的形状施刀,综合运用玉雕的各种工艺方法,在器身上巧妙布局各层纹饰,再经过细致的打磨,二千年后玉角杯仍放射出温和恬润的光泽。


该文物的纹饰十分精美,自口沿处起为一立姿夔龙向后展开,龙体修长,环绕杯身。夔龙的雕刻手法十分精美,由浅浮雕至高浮雕,及底成为圆雕,而且在浮雕的纹饰中,还用单线的勾连雷纹作填空补白。这件玉杯无法直立,在饮酒的时候要拿起酒杯,从杯口一饮而尽,同普通酒杯的使用方法相同,也反映了西汉时期南越国嗜好饮酒的风俗。


与角形玉杯一样仿动物角的杯子在中国后代发现较多,比较著名的还有唐代何家村牛角杯,这件杯子的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所不同的是,在使用牛角杯饮酒的时候不是从杯口,而是从杯子的尾部。唐代以后这种以动物角为原型的杯子就不再多见,后代只是作为工艺品欣赏。从文物的造诣也可以看出南越国中已有了高超技艺的雕玉工匠。


文献记载,南越王葬所非常隐秘。相传第一代南越王赵忙死后,为了防止后人盗掘,丧事是在十分神秘的气氛中进行的。出殡时四辆灵车分别从四城门运出,且多设疑家,遮人眼目。三国时,吴主孙权曾派几千兵卒南下广州,在今越秀山一带寻掘南越王墓,结果只找到了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的墓。可见第一、二代南越王墓是何等的隐蔽!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广州市进行开发建设,在广州市北部的象岗山挖山平土,沉睡了两千多年的第二代南越王古墓才从黑暗中醒来,首次展现在世人眼前。从古墓中,出土了19枚印章以及大量的陪葬品,其中仅玉器就多达244件,而这只玉杯被发现时,是用上等丝绢包裹着,放在墓主人尸体的头部,显然是其生前的珍爱之物。

这件凝聚古人智慧的国之重器,虽历经千年沧桑,依然温润古朴,熠熠生辉,成为和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齐名的文化瑰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见文物|犀牛角形状的玉杯,你见过吗?
华夏遗珍_玉器26_角形玉杯
禁出文物(055)|角形玉杯
游学博物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看海昏侯墓到底比南越王墓牛在哪里?
略论汉墓出土玉璧及其蕴含的丧葬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