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楷指要——中国书画报电子报
小楷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尽管今天的书法已进入到了展厅时代,小楷却仍然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备受书法爱好者的青睐。为使读者更好地认识小楷、了解小楷和学好小楷,我们自本期开始刊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明臣先生撰写的系列讲座———《小楷指要》。本次讲座对小楷的源流,小楷的经典作品,小楷的用笔、结字、章法,学习小楷应如何选材,以及小楷的临习与创作诸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分析与讲解,以使读者在学习小楷知识的同时,写好小楷书法。———编者
小楷指要
杨明臣小楷书作
1/1
共 1 张图片
第一章小楷的源流小楷是楷书中形成最早的一种字体,大约产生于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适应书写便利的需要,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据马王堆出土文献来看,当时帛书上所书文字已具备了楷书的雏形,人们为了书写的便捷,逐渐略去了隶书的波磔,采用顿笔回锋的办法,于是慢慢产生了楷书。书界公认东汉末年的钟繇为小楷的鼻祖,他是完成隶书向楷书转变的奠基人。他的楷书仍带有明显的隶意,体势偏扁,点画厚重,古质盎然。这个时期的文人、士人呈书上表多用小楷。至晋代,楷法趋于成熟,名家辈出。王羲之是书法史上的旷世奇才,他集前人多种书体之大成又裁成一相,在楷书上增损古法又大胆革新,形成了“内法”这一独创性的用笔方法,创造了古朴雍容、柔美中和的艺术风格。王献之在“大王”的基础上勇于创变,变“内法”为“外拓法”,用笔舒展挺括,结字宽绰灵动,整体清虚简净,天然成趣,把小楷推进到新的艺术高度。南北朝时期随着北碑的出现,小楷面目也渐趋繁多,多为直接书丹上石或摹勒刻石,字势雄强峻拔,意态奇异,使小楷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至隋唐,随着国家的统一,书法风格也逐步走上南北融合的局面。隋朝的《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是介于中、小楷之间的作品,已兼有南北书风,是魏碑向唐楷过渡的经典书作。唐代崇尚楷书,楷书因此得到空前的发展,长时期居于统治地位。经过初唐欧、虞、褚、薛的匠心打造,精雕细刻,再到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不断探索,楷书进入鼎盛时期,达到尽善尽美而又风格多样的艺术高度,传世小楷有虞世南的《破邪论》、欧阳询的《心经》、褚遂良的《灵宝度人经》、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钟绍京的《灵飞经》。洛阳附近的千唐志斋,至今还保存有上千块石刻小楷,虽许多名不见经传,但件件是精品。这说明,楷书,也包括小楷,发展到唐代,用笔、结字已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理论和法度。后世讲楷书,基本都是指唐楷,唐以后的书家并不乏善楷书者,但基本未能脱离唐楷的窠臼。宋人尚意,楷书并无大的成就。元赵孟頫将楷书赋予行意,自成一家,后世称为“赵体”。他极力主张书法回归魏晋,小楷独崇羲献,留下了许多小楷碑帖,影响大的有《汲黯传》、《闲邪公家传》、《道德经》等。明代的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黄道周、王宠等,小楷都有很高的造诣。相传文徵明80岁时仍写小楷,留传书作甚多,取法晋唐,精严细腻,遒劲多姿。黄道周、王宠小楷别有生面,主要师宗钟繇,但善用方笔,重意趣,点画沉厚,字形古拙,近年也颇受小楷爱好者青睐。(1)
第二章 小楷法帖经典
在中国古代,小楷是文人士大夫科举从政、治学为文的基本手段,是一种最为常用和实用的字体,因此,历代书法家多能写小楷。清代书家钱泳极而言之:“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中国书法史上善写小楷的大家林立,法帖繁多。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唐代楷书诸家、赵孟頫 、文徵明等都有小楷经典传世。书界公认上品在晋唐,宋以降尽管也不乏精品,也曾焕发过新的活力,但格调上终归不及晋唐小楷。对历代小楷法帖了解得当然愈多愈好,但师法不可过多过杂,“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历代书家的体验认知,哪些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的,哪些是开宗之派、风格卓异的,哪些是传承有绪、影响久远的,几乎已有约定俗成的共识。这里择其要而举若干。
一、     钟繇《宣示表》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出生于汉末名士之家,历经魏武帝、文帝、明帝三朝,官至太傅,位居三公。书法善诸体,尤以完成了古隶向楷书的转变,创立了楷书这一新的书体而在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钟繇的墨迹现已无所寻,见于各种刻帖的有11种,分别是《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力命表》、《调元表》、《墓田丙台帖》、《雪寒帖》、《常患帖》、《白骑帖》、《长风贴》、《还示帖》等,均为后世钩摹或临摹的刻本。其中,最能体现钟繇小楷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者乃《宣示表》。
《宣示表》,凡18行,288个字,《淳化》、《大观》帖均刻入之,其艺术风格雄浑厚朴,沉着高古,天然成趣,幽深无际。其结体宽博,中宫疏朗,点画多姿,字形古拙。章法纵紧横疏,气势开阔,每行字的大小、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自然之趣。用笔沉稳而多姿,平整而多变,字形多宽扁,收笔多内敛。其点圆润凝重,如珠似玉(如“疏”、“当”、“亦”),各点姿态横生,映带顾盼,绝不雷同。横平竖直,横长竖短,笔笔如梁似柱。字形或上轻下重以求稳,或上重下轻以求险,皆稳如铁铸,不可撼动(如“再”、“权”、“绝”)。钩挑很小,劲力内含,圆而有锋,钝而有力(如“诚”、“有”、“为”)。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宣示表》的艺术风格。
历代论书者对钟繇小楷都给予了很高评价。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云:“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虞世南《书旨述》称:“钟太傅师资德升,驰骛曹、蔡,仿学而致一体,真楷独得精研。”张怀瓘《书断》评其“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祖”钟繇书法欣赏
魏晋韵致--浅谈钟繇书法艺术
[轉帖]書法鑒賞——楷書
书法中的魏晋现象是什么?(微国学39)故我在
郭沫若:东晋没有成熟的楷书!网友:胡扯!
王羲之父子是如何学习“正书之祖”钟繇书法精髓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