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各地饮食文化(五)

世界各地饮食文化(五)  

泰国的饮食文化

★泰国的水果:

  泰国土地肥沃,不仅栽种出丰富的稻米和蔬菜,更孕育出品种繁多的水果。美味的水果或成为每餐的配料,或经常成为烹调的材料,最令人回味的还是成熟季节时,果香扑鼻、娇艳欲滴之令人目不暇接的景象。

  泰国芒果,滋味无穷,在三月到六月间大量上市,它和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的芒果品种不同。一些种类要趁表皮还绿的时候吃,有些要配着用椰奶调味的糯米饭来吃,奇趣各异。龙眼是泰北之特产,出产的季节是6月至8月,嗜食者此时便可大快朵颐一番了。清莱出产荔枝,于4月至6月期间盛产。毛绒绒的红毛丹,内有多汁甜美的白色果肉,出产季节是5月到9月,1公斤大约30~40铢左右。而泰国水果种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菠萝蜜,出产季节则是从1月至5月。形似葡萄柚的柚子,由8月至11月间盛产上市,受到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泰式美食:

  泰式美食受欢迎的程度,可由分布在全世界各大都市泰国餐厅的庞大数量得到见证。于是,许多已尝过泰式饮食辣、酸、及甜味特色的游客,来到这里之后都想亲身体验发源地的佳肴风味。

  大部分泰国人正餐中都是以一大碗米饭为主食,佐以一道或两道咖哩料理,一条鱼,一份汤,以及一份沙律(生菜类),随各人的喜好以任何先后次序吃都可以,餐具则是叉子和大匙。餐后点心通常是时令水果或用面粉、鸡蛋、椰奶、棕榈糖作成的各式甜点。

  蔬菜质料新鲜,料理的方式则多是以中国炒锅大火快炒。国内许多地区都是以椰奶作为咖哩酱的基本调味料,还有许多调味料,包括柠檬草、虾酱、鱼露以及十几种本地特产的香料,而辣椒的辣度由温和到极辣的口味都有,任由阁下选择。

  泰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菜肴。举例而言,东北方人爱吃的就是糯米饭配烤鸡,以及一种叫做“SomTam”的辣味木瓜沙律,这种沙律混合了木瓜丝、虾米、柠檬汁、鱼露、大蒜和随意掺杂的碎辣椒。北方人偏爱一种当地特有的酸肉,叫做“Naem”,随各人品味而变化。南方的食物则是深受马来西亚的回教式风味影响,且有各种生猛海鲜供配搭。而国内普受欢迎的还有:柠檬虾汤或冬阴功(TomYamKung)、脆米粉(mikrop,一种用虾、猪肉、蛋及甜酸酱合炒的米粉)、泰式咖喱鸡(ChickenCurry)、椰汁鸡(TomKhaKai,鸡汤加柠檬与椰奶)与辣牛肉沙律(YamNua).

二十三,山东的饮食文化

山东风味由济南、胶东、孔府菜点三部分组成。以浓少清多,醇厚不腻见长。济南菜取材广泛,刀工精细,尤重制汤。清汤、奶汤、项汤的使用及熬制都有严格的规定。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胶东菜起源于福山,烟台、青岛,同属于胶东。以烹制海鲜见长,口味以鲜嫩为主,偏重清淡,特别讲究共绝。

孔府菜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具体体现。其用料之精广、筵席之丰盛堪与宫廷御膳相媲美。山东菜调味极重纯正醇浓,少有复杂的合成滋味,一菜一味,竭力体现原料的本味。

山东风味的另一大特征就是面食品种极多,小麦、玉米、甘薯、黄豆、高粱、小米、栗子均可制成风味各异的面食品种,既可作为三餐的主食,亦可精制成筵席名点。山东菜点对北京、天津、东北三省等地的影响非常深远。

山东著名的风味菜点有:炸山蝎、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原壳扒鲍鱼、九转大肠、博山豆腐、奶汤蒲菜、氽西施舌、糁、糖醋黄河鲤鱼、福山拉面、银丝卷、长官包子、周村烧饼、盘丝饼等。



风味饮食: 烧羊排 | 青岛大包 | 肴驴肉 | 威海清汤 | 德州羊肠汤 |  
名点小吃: 珍珠琪 | 煎饼卷大葱 |  
特色菜谱: 拔丝苹果 | 海米珍珠笋 | 清汤柳叶燕菜 | 八仙过海闹罗汉 | 焖大虾 |  


  烧羊排 TOP

所属菜系:鲁菜;代表地区:滨州。阳信县是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之一,是山东省回民主要聚居地之一,生羊屠宰量位居全省前茅,大量远销全国各地。烧羊排取阳信本地特产小羊羊排,辅之葱、姜、大料、大茴香、小茴香、白糖等十几种原料制成,具有 卤汁少而浓稠,原料质地细嫩,味道鲜纯之特色,百吃不厌。


  青岛大包 TOP

所属菜系:风味小吃;代表地区:青岛;是由具有30年历史的青岛饭店三鲜肉包发展而来的。近几年经过了系统开发,形成了海鲜、肉类、时令蔬菜等多个系列品种,成品具有用料考究、口味清香、嫩滑、价格低廉等特点。


  肴驴肉 TOP

东营市的广饶县有一远近闻名的名吃--肴驴肉。广饶肴驴肉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乐安关帝庙大殿落成,百官聚集朝贺。盛筵之上,佳肴繁多。唯肴驴肉受人青睐,被推为百味之冠。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广饶肴驴肉又经县城十一村的武举崔万庆举荐至兵部差务府并受称道。自此,肴驴肉奉诏纳入京城宫御膳房,一直延续多年。光绪年间,戊戌七君子之首康有为曾经到广饶,他品尝肴驴肉后挥笔赋诗:旅居京华骑驴郎,残羹冷炙豪门光,当年不知驴肉美,何事扣门却芳香。自那时起,广饶肴驴肉的名声即在全国张扬开去。正宗的广饶肴驴肉出自广饶县城十一村崔家肉铺。崔家多年屠宰,积累了丰富的烹制驴肉的经验,其制作工艺也独具特色。先将洗净的驴肉断成大块,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和一定比例的老汤(以往煮肉的汤汁),锅内置一布袋,内装芳香肴药一剂。有白芷、八角、肉寇、丁香等十几味。药方剂量适度,配搭讲究,有的添香味,有的去腥膻。尔后,急火攻三小时许,开始视肉肥瘦采取除油或添油的措施。肉肥则从汤中除油,肉瘦则添加老汤或油料,始终将肉与油的比例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这时,汤中仅剩一层薄油罩住热气不易蒸腾,再用石头将肉压入汤内,改用文火焖蒸四五小时即可。刚出锅的肴驴肉呈紫红色,内外一致。肉质硬实但易咀嚼,味道浓香却不油腻。因为汤中配搭中药,故夏天蝇不叮虫不咬,不会变质。食用时,横刀断丝,现出均匀的肉质,让人眼见心馋,用以佐餐或下酒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广饶肴驴肉世代相传,一直保持很好的声誉。如今,崔氏家族中经营肴驴肉者竟相涌现。以“福盛”老字号得名的“福生”、“富胜”、“复升”大都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工艺,肴制的驴肉深香馥郁、脍炙人口。近几年,为方便顾客携带与保存,又采用了真空包装,这将使广饶肴驴肉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如今,广饶肴驴肉远销京津、东北、浙江一带,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威海清汤 TOP

威海美食中汤类分海参汤、三鲜汤、鱼腐汤、鸡丝汤等多种,其中以鱼腐汤最负盛名,俗称威海清汤。将牙片鱼肉剁成肉泥,加调味品制成小丸,清水煮熟放在备有香菜的碗内,再把已制好的清汤调好口味冲入碗中,白丸浮上,清澈见底,鲜嫩无比。


  德州羊肠汤 TOP

到了冬季,德州市的大街小巷就可见到卖羊肠汤的车摊了,酱红色的羊肠往碗里那么一盛,再淋上艳红的辣椒油,撒上翠绿的香菜叶,最后再浇上一勺滚烫的热汤,那诱人的香味便悠悠地飘了过来,真叫人馋涎欲滴!羊肠汤走上街头还是近十几年的事。过去,虽然不论哪家杀了羊都要做上一锅香喷喷的羊肠汤,但那是给亲友和邻人品尝的,从没有人想到这连汤带水的羊肠汤还可以拿到街上去卖。

到了八十年代,不知是哪家最先把羊肠汤推上了街头,竟引来了众多的食客,生意红火得很。于是,人们竟相效仿,街头的羊肠汤车摊便多了起来。德州的羊肠汤是用鲜羊肠洗净后灌入羊血、淀粉、香料,煮熟后配上汤料食用,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价格也十分便宜,花上一两元钱,不仅能让人吃饱喝好,而且还能让人喝出一种全新的感觉来,有人这样描述在德州喝羊肠汤的感觉:“第一次是闭着眼吃--怕膻;第二次眯着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着眼吃--解馋。”这一点儿也不夸张,德州羊肠汤就有这种魅力,保你喝了第一次,再想第二次,真可谓越吃越有瘾,越吃越爱吃。尤其是在冬天里,虽然天寒地冻,但只要你喝一碗热乎乎的羊肠汤,你的怀里便如同揣上了一只旺旺的火炉,心里冒火,脸上放光,身上大汗淋漓。

德州街头卖羊肠汤的摊位十分简单,大都是一辆长箱形的木车,所有的家什都放在车上。车前是装着碗筷的水桶,盛放作料的小盆,车后码放的是供食客坐的小凳,车中间是一只火炉,上面架着一口烧汤煮肠用的大锅。在出摊前,摊主要先将羊肠一节节地灌好,把汤烧得滚开,这样一上街便可以叫卖了。有食客来了,摊主便揭开热气腾腾的大锅,将灌好的羊肠放入锅中,稍等片刻便用筷子将煮熟的羊肠捞出来,用一把锋利的小刀斩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排在碗里,再撒些胡椒粉或辣椒油、香菜、盐、味精等佐料,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热汤浇在上面,一碗泛着油花儿、冒着热气儿、飘着香味儿的羊肠汤便递到了食客手中。


  珍珠琪 TOP

珍珠琪是地方传统名吃,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主要采用特精粉,配以蛋清粉、米淀粉、精盐等辅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其外形薄如纸,色如玉、小如珠,具有开锅即熟,久煮不粘、爽滑韧嫩,随汤入喉,和胃养脾以及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等特点。清代,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途经夏津,由于远途疲惫,病卧客栈,不思膳食,侍从劝其食用当地特产“沉珠面琪”。服食后顿感舒适,不几日龙体康复。乾隆回京后,遂命地方官员年年进贡,并赐其名为“珍珠琪”,冠以“三王”偏旁,成为御用贡品。


  煎饼卷大葱 TOP

山东人民普遍喜爱的煎饼卷大葱,是用面粉做成薄薄的煎饼,卷着山东特产的大葱,吃起来又香又脆,葱香满口。说起来,这个传统的山东名吃,还有着一个坚贞的爱情故事呢。

在山东的沂蒙山下,弥河岸边,住着一个聪明、漂亮而又心灵手巧的姑娘叫黄妹子,方圆几百里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她的美丽和巧慧,小伙子们都巴望着和她结双配对,有财有势的人家也想把她娶进家门。黄妹子虽然追求者众多,但她却一门心思和一个叫梁马的小伙子相好,两人情投意合,一个非君不嫁,一个非卿不娶。黄妹子有个狡黠刁钻、见钱眼开的继母,她根本瞧不上贫穷的梁马,一心想拆散这恩恩爱爱的一对,就背地里接受了一个富贵人家的许多钱财,答应把黄妹子嫁过去。黄妹子知道后死活不肯,黄母见状,就设下了一条毒计。黄母派人把梁马喊来,说道:“你想读书求上进,但你家太穷了,不如你住到我家来温习功课,等你考取了功名之后,就和黄妹子拜堂成亲。”梁马一听,以为黄家继母已经回心转意,十分高兴,马上就答应了。继母紧接着问道:“书房和文房四宝,我都给你预备好了,你看还需要什么吗?”梁马忙回答说:“只要有书有笔,其他什么都不需要了。”黄母一听,急忙高声对家奴们说道:“你们听到没有,他只要纸和笔,其他什么都不需要,真是个有志的好儿郎啊!”这样梁马就搬进了书房,埋头读起书来,一口气读到中午,不见有人送饭来,到了黄昏,依然没人送饭来,梁马肚皮饿得咕咕叫,只好自己走出书房去看,但小院门口守着一个家奴,不许他出去,梁马只好再回书房等,直等到月亮西斜,依然不见有人送饭。梁马这才恍然大悟,自己上了黄母的恶当:一定是黄母抓住了自己只要纸笔不要其他的言语,做起了文章,想饿垮自己。情况果然如梁马所猜中的一样,那黄母正是要饿得梁马挺不住,让梁马逃跑,然后再诬赖梁马偷钱偷物,败坏梁马的名声,从而让黄妹子死了对梁马的心。

黄妹子知道这事后,一面心疼情人,一面痛恨继母的狠毒无情,真是又急又气。俗话说,急中生智,果然被黄妹子想到了一条偷梁换柱的计策。黄妹子赶忙动手烙了一叠很薄很薄的白饼,用刀将饼切得方方正正,看起来就如同白纸一样,然后让丫环给梁马送去。丫环刚走到小院门口,就被守门的家奴喝住:“老夫人有令,只许送进纸笔。”丫环答道:“正是送纸。”家奴一看,果然是一扎白纸,就放丫环进了院。饿得头晕眼花的梁马接过这些白纸打开一看,只闻得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定神仔细观察,原来是饼啊!梁马当即三下五除二,吃了个饱,心中十分佩服黄妹子的机智。就这样,靠着黄妹子送来的“白纸”,梁马才得以潜心读书。三天过去了,黄母一看梁马依然心平气和地读书写文章,更是恼火,下决心一定要把梁马饿跑,恶狠狠地吩咐家奴再饿梁马三天。

黄妹子更加气愤,同时又想起梁马光吃饼,没有菜,长期下去营养跟不上,身体会搞垮的。她就在“笔”字上打起了主意,把大葱剥净,剪叶去根,看起来就像一管一管的笔一样,就又派丫环给梁马送一捆笔去。守院的家奴一见是笔,也无话可说,只好放行。梁马就这样每天吃着“纸”和“笔”,温习着功课,不但身体没有瘦弱下去,精神反而却日见健旺。又是三天过去了,黄母得意洋洋地过来问家奴:“梁马这次肯定跑了吗?”不想家奴却告诉她,梁马不但未跑,而且精力充沛,每天不停地看书。黄母根本不相信:“难道他喝风吗?”而家奴说道:“不是喝风,而是把纸和笔都吃了!”黄母十分疑惑,忙叫家奴带她去看。她们偷偷摸摸地来到书房窗外,戳破窗纸一看,只见梁马用纸卷着笔,大口大口地吃得正香呢。黄母真不相信世上还有这种奇事,忙将梁马唤到正房,详加询问,梁马吃了一回亏,这次当然不肯把真情相告,反而装得煞有介事似地说道:“在下九岁的时候,曾有一位仙师教过我点石成金法,我只要把纸、笔轻轻一点,它就马上会变得香喷喷,成为可口的食品。不过仙师也曾嘱咐我,在没有取得功名之前,只能试点一次,等到中榜之后,方才可以随心所欲。”黄母一听。梁马即有仙人相助,日后必是大富大贵之人,马上就换了一副面孔,笑嘻嘻地对梁马恳求道:“贤婿啊,到了那时,可千万不能忘记你岳母啊!”梁马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无嘲讽地对黄母说道:“当然,当然,到了那时,我还要尽力报答您的恩情呢!”黄母听了,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忙叫人退了富人家的亲事,从此对梁马敬如上宾。

后来,梁马果然考中了状元,把黄妹子接到了京城,夫妻二人,恩爱异常,他们还不断重温着吃“纸”吃“笔”的那段生活呢。这个美满的爱情故事很快就传扬了开来,从此,煎饼卷大葱的吃法也就在民间流传开了,沂蒙山区的煎饼卷大葱也就越做越有名。那一带的妇女都有一手好手艺,那一带的人也都个个喜欢吃,但也有一点例外,那就是丈母娘怎么也不肯做煎饼卷大葱给新女婿吃。可见小小一种食品,也充分流露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呢!


  拔丝苹果 TOP

“拔丝苹果”是山东地区著名的甜菜。甜菜在山东盛行较早,历来作为宴席菜的组成部分。古代宴席上菜就有先咸后甜之分。

拔丝菜最早起源山东地区,拔丝、玻璃、蜜汁、蜜腊,都是山东济南传统甜菜的烹调方法。清初山东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当时是这样形容拨丝菜的:“而今北地兴果,无物不可用糖粘”。这说明,山东在明末清初就已经有“拔丝”的烹调方法了,但当时还不普遍。到清末民初时,“拔丝苹果”就逐渐闻名并盛行开来,其后又传到京、津和江浙地区。

现在此菜已成为山东、北京、天津、江苏、上海等地人们普遍喜爱的名菜,是经常被端上宴席的一道甜菜。

原 料:

苹果500克,白糖150克,鸡蛋1个,湿淀粉50克;面粉25克,甜桂花酱3克,花生油1000克(约耗50克)。

烹饪方法:

1.将苹果去皮、去核,切成橘瓣块。鸡蛋清加湿淀粉混合搅匀成糊。将苹果块滚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再放入糊内搅匀。



2.炒锅置旺火上,倒人花生油,烧至七成热,把苹果块一一放入,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炒锅内留油15克,用微火烧至五成热,放人白糖,用手勺搅炒至呈金黄色、起泡时,迅速倒入炸好的苹果,加入桂花酱,随即把炒锅端离火眼,颠翻几下,使糖汁均匀地挂在苹果上,盛入盘内即成。

特点:

色泽金黄,拔丝细长,外脆酥香,里嫩微酸,热吃鲜甜。

关键:苹果块要炸酥。要特别注意火候,炒糖汁时,油温掌握在五至七成热,火力过低糖不成丝,火力过高又容易粘锅发焦。所以操作时动作要十分敏捷,当糖汁搅炒成丝时,立即放入炸好的苹果,连续颠翻几下,使其粘上糖汁即可出锅。


  海米珍珠笋 TOP

原 料:

珍珠笋350克;水发海米50克。

烹饪方法:

1.珍珠笋顺身切成两半,焯水,用冷水控干;



2.香油烧5成热时,炸姜末,烹料酒,放入海米、珍珠笋、高汤、精 盐,颠炒装盘即成。


  清汤柳叶燕菜 TOP

原 料:

白燕窝25克;清汤1500克;鸽蛋12个;火腿15克;香菜叶15片。

烹饪方法:

1.燕窝张发后,撕成丝状放入凉水里浸泡;



2.火腿10克切片,其余的切丝;



3.取12个抹油羹匙分别打入鸽蛋,两头摆上火腿和香菜叶,上笼蒸熟,即成柳叶鸽蛋;



4.再把燕窝控净,下清汤内焯后,捞出,放碗内,上面摆上火腿丝,香菜,再把柳叶鸽蛋摆在燕菜周围;



5.清汤1000克加盐,料酒,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味精勾芡,调好味轻轻淋入汤
  碗中即成。


  八仙过海闹罗汉 TOP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庆寿宴时的第一道名菜。从汉初到清末,历代许多皇帝都要到曲阜祭祀孔子,其中乾隆皇帝就去过七次,至于一些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前往朝拜者就更多了。因而孔府设宴招待十分频繁,“孔宴”闻名四海。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许多名菜中的一种,它选料齐全,制作精细,口味丰富,盛器别致,这种菜用鱼翅、海参、鲍鱼、鱼骨(明骨)、鱼肚、虾、鸡、芦笋、火腿等十几种主要原料烹制而成,以鸡肉作“罗汉”,其它八种主料为“八仙”,故名“八仙过海闹罗汉”。当年在孔府,此菜一上席,随即开锣唱戏,一面品尝美味,一面听戏,十分热闹。

原 料:

鸡脯肉300克,水发鱼翅、海参、鲍鱼、鱼骨(明骨)、鱼肚、活青虾、火腿各100克,芦笋50克,白鱼肉250克,绍酒50克,鸡汤、精盐、姜片、味精各适量,青菜叶、熟猪油各少许。

烹饪方法:

1.取鸡脯肉15克斩成鸡泥,用其中一部分镶在碗底上,做成罗汉钱状。白鱼肉切成条,用刀划开入鱼骨。其余鸡脯肉切成长条。活青虾做成虾环。将鱼翅与剩下的鸡泥做成菊花鱼翅形。海参做成蝴蝶形。鲍鱼切成片。鱼肚切成片。芦笋发好后选取八根。



2.将上述食物用精盐、味精、绍酒调好口味,上笼蒸熟取出,分别放人磁罐,摆成八方,中间放罗汉鸡,上面撒火腿片、姜片及余好的青菜叶,将烧开的鸡汤和少许熟猪油浇上即成。

特点: 原料多样,汤汁浓鲜,色泽美观,形如八仙与罗汉。

关键: 海参、鱼翅、鲍鱼、鱼骨均必须浸透发软,洗净沙子。用鸡肉制成罗汉钱状的形象要均匀、完整。宜用鸡汤烹制。


  焖大虾 TOP

原 料:

大对虾12只约750克、葱段10克、姜片10克、白糖50克、清汤约100克、料酒、香油、花生油适量。

烹饪方法:

1.对虾洗净,去沙线、腿、须;

2.葱段、姜片放入六成热油锅中炸,直至香味溢出,捞出葱和姜;

3.下白糖、清汤、料酒和盐入锅,再放虾;

4.大火烧开,小火煨至汤浓,淋香油上桌即成。

丹麦国菜

[魔鬼太阳]

丹麦人爱吃鸡蛋糕与甜点,做出了风靡世界的丹麦奶酥。丹麦气候寒冷,大地是个天然的冷冻箱,肉类无腐败之虞,可以拿来生吃。丹麦最有名的国菜就是用生牛肉剁成泥状,上面放一个生蛋黄,与肉搅匀了用汤匙挖下来一口一口吃掉,这道菜叫“魔鬼太阳”身价不菲,脾胃虚弱的人看到这道可能作三日呕,但是丹麦人吃起这道大餐却是食之如甘饴。

轰动世界的敦煌食文化

一九00年六月二十二日,敦煌莫高窟下寺的王道士在清理洞窟积沙时,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从中出土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绢画、法器等文物五万多件。这些文献被称为“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古代的学术海洋”。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些文献中,保存了大量唐宋时期的饮食资料。这使我们有机会回到一千多年以前,看看当时的敦煌人吃什么?怎样吃?请看本报记者张冬梅与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高启安先生的访谈录———敦煌属于干旱的沙漠性气候,但由于紧靠祁连山,以祁连山雪水为源的党河、宕泉河、疏勒河等流经敦煌,给敦煌带来了丰富的地下水,是典型的绿洲农业区记:高先生,从敦煌文献看,当时敦煌人是一种什么样的饮食结构?高:敦煌人的食物原料以农业、牧业产品为主,以发达的园林和一定的采集、狩猎食品为补充,是较为完善的食物结构体系。它满足了敦煌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敦煌归义军政权能长期独立存在的物质基础。

     记:丰富的水资源是否给敦煌带来了发达的农业?敦煌人的主食都有哪些?高:考古证实,敦煌的农业开发相当早。最迟在新石器时代,敦煌就有了加工原粮的石磨器。根据敦煌文书记载,唐五代至宋,敦煌种植的粮食作物中,麦类有小麦、大麦、青稞、罗麦、荞麦等;壳类有粟、黍、粳米;豆类有豌豆、荜豆、黑豆、大豆、豇豆、小豆、雁豆等。除此以外,敦煌人还采集一定的草籽充当荒年的食物。

     记: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敦煌人的副食丰富吗?高:还是比较丰富的。敦煌有比较发达的畜牧业,牛羊等家畜是肉食和乳品的来源。敦煌自古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习俗在这儿或多或少留下了踪迹。唐代吐蕃统治过一个时期,吐蕃人喜爱乳食的习惯也影响了敦煌人。敦煌人喜欢狩猎,周围有野兔、野马、野骆驼、盘羊、黄羊等,许多文献记载他们有“猎户”、“黄羊儿”、“野味”等字样和“网鹰”、“捉鹰”活动,说明打猎活动不仅仅是敦煌贵族的消遣活动,也是他们获取肉食的手段之一。

     敦煌的油料作物有胡麻、大麻和红蓝,也可能已栽培油菜籽。

     记:当时的敦煌都有哪些蔬菜?高:唐宋时,敦煌已有堪称发达的园囿经济,除了私人经营蔬菜的种植和买卖外,许多寺院都拥有菜园,品种有萝卜、生菜、蔓菁、葱、蒜、韭菜、葫芦、豇豆、苜蓿等。敦煌人还采集一定的野生植物和菌类,如草豉、荠菜、菌子、马芹子等,用以补充蔬菜的不足和改善口味。

     记:敦煌号称“瓜果之乡”,当时都有哪些水果?高:敦煌瓜的栽培历史很长,早在汉代,敦煌的优质瓜就很有名,东汉明帝时已作为贡品。瓜的种植面积也非常大。有一件敦煌文书记载,沙洲各渠就有十几家瓜园。

     敦煌的果类有葡萄、梨、柰、果子、桃、杏、枣、胡枣、胡林子等,几乎包括了当时中国北方所有的水果。

     记:敦煌人的调味品有哪些?是否也像今日的西北人一样爱吃酸?高:敦煌人的调味品有花椒、生姜、盐、豉、醋、酱、浆水等。

     花椒和生姜来自外地,以“秦地生姜”为上乘;其他调料均在当地制作。敦煌人嗜酸,文献中不仅记载寺院自己酿造醋酱,而且用原粮去街上换取。说明当时敦煌有不少酿造醋酱的作坊。浆水是一种通过将蔬菜发酵而产生的酸菜水,有解暑、降温、化腻、利消化的功效,至今仍是西北人喜食的一种调味品。

     和当时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一样,敦煌人的主食以各种饼为主,这一方面是因为小麦以及加工成的面已取代粟和黍成为主食,也因为从汉代开始,饼类食物逐渐成为北方人喜爱的食物记:敦煌都有哪些饼?高:敦煌饼类食物的名称有近三十种之多,比任何史料中出现的都多,有胡饼、饩饼、饼、炉饼、馒头、水饼、白饼、薄饼、蒸饼、烧饼、沙饼、乳饼、菜饼、煎饼、饼、、馓枝、饼、糕糜、饼、笼饼、梧桐饼、环饼、索饼、饼、饼、龙虎蛇饼、菜模子、小食子、头、等。这些饼大部分用麦面做成,少部分用粟面或糜面做成。当然,这些被称为“饼”的食物在今天看来并不是饼。因为早先人们将凡是用面做成的食物均称为“饼”,如一些炸食、蒸食、有馅的食物及面条等,与今天的饼并非一致。

     记:这么多的饼,我们今天是否都继承下来了?是否有制作方法及制作工具的记载?高:有些饼的制作方法和制作工具是有记载的,我们可以据此得知它们与今天的某些食物之间的传承关系。比如,胡饼、烧饼、梧桐饼、乳饼、炉饼等,与今天在北方流行的烧烤的饼相似;蒸饼、笼饼与现在的馒头相似;龙虎蛇饼是一种做成龙虎蛇形状的蒸食,它们往往用在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仪式上,比如诞生礼、成人礼及其他祭祀上;馒头、菜饼、菜模子则与现在的包子差不多;薄饼、煎饼等,与今天的煎饼、摊饼相同;饼、、环饼、头、馓枝等,都是油炸食品,有些与今天的油饼相似,有些和今天的馓子一样,不过形状各异而已;小食子、饼、饼等,有些与今天的点心相同,有些与今天的油炸糕相似,常用来作为尊贵客人的加餐或点心;糕糜是西北地区惯有的食用谷面和糜面的方法,即将面用开水烫好后,加入酵子,蒸成发糕,这种吃法在今天甘肃的一些山区仍可见到。其他一些饼,如饩饼、饼等,只有用面量的记载,尚不能断定它们的制作方法。

     记:敦煌的饼是否受到了胡食的影响?高:是,敦煌饮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胡食和表现在饮食习惯上的胡风。在其饮食品种中,几乎有一半是胡食或由胡食演化而来,特别是以饼为代表的面食。铺设、坐姿、酒器等也或多或少沾有胡气。东来西往的商客带来各种饼的制作技术,而制作各种饼来满足商人对不同饼的爱好,也是敦煌的饼肆成功的经商方针。

     记:除了饼之外,敦煌人还有哪些主食?高:敦煌人的食谱并不单调。除了几十种饼外,在敦煌还流行粥、馓饭、水面、煮菜面、细供、灌肠面、油面、炒面、麦饭、饭、糌粑等十几种食物。像凉面、馄饨、酿皮子、粽子等今天流行的食物,在当时就已是敦煌人的盘中餐了。另外,敦煌文献中还记载了“须面”,这应当是史料中对挂面的最早记载。

     敦煌的粥有好几种。有浆水粥、白粥、米浆水、酹粥等。其用料并不仅是米或小米,而是用面做的。羹和也是敦煌人经常性的饮食品种。敦煌人之所以喜爱粥及羹,与他们经常吃油炸食品有关。敦煌“饭”的含义也较广,用小麦蒸成的叫“麦饭”,在初唐的卷子上还有记载,但到了五代、宋初就不见了;用面做成的某种食物也叫“饭”,应当与今天河西人将面条等称作饭相同;另一种是粳米做成的“饭”。

     记:听说当时敦煌还有一些特色小吃?高:是的。如灌肠面、糌粑。灌肠面是在动物的肠子里装入面和油、血的混合物,然后蒸熟的一种食物。在今天的藏族地区仍是一种家常的吃法。敦煌曾被吐蕃统治过一个时期,必然受其影响。敦煌人常将灌肠面用来祭神,看来,它是一种高级食物。糌粑也是藏族的饮食品种,在敦煌藏文卷子中有记载。说明在吐蕃人统治时期,他们的饮食文化也在影响着敦煌人。

     唐五代时的敦煌,人们的饮食礼仪正处在一种新旧交替的变化当中。

     餐制、坐姿、用具等,无不显示这一特点记:唐五代时的敦煌人是否同今天一样吃三餐?高:唐五代时,餐制仍处在两餐向三餐的过渡阶段。从文献记载看,有时是一日三餐,有时是一日二餐,有时是在两餐外再用点点心,从事重体力劳动时,也记载有“夜饭”,但定量比另外两餐要少一些。

     记:敦煌壁画中是否有敦煌人吃饭的情景?敦煌人像我们一样在餐桌上就餐吗?高:在有“案”的时代,人们席地而坐,实行分食制,食物放在案上,由厨师或仆人“举案”放在食者前面。从壁画上看,唐五代时的敦煌,食桌已完全代替了案,人们围坐而食。从进餐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人已围坐在餐桌(一种低矮的长方形桌,像现在的茶几)周围进餐,但与今天的合食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每个人的食品仍然分开,每人面前放盘碟,由厨师或专人将食品分给每位进餐者。

     在一些饮食活动的记载中,常常按人头分碗、碟、酒杯等餐具。

     在敦煌及嘉峪关魏晋墓中,可以看见敦煌人跪坐而食,继承着古老的传统。到了唐五代时,大部分已盘腿席地而坐,从壁画中可以看到人们或盘腿围坐在炕上,或在一种和食床一样高的宽长条凳上盘腿或跪坐。这种坐法的优点是避免了因久跪大腿血液不容易流通而发麻的弊端,有可能受了少数民族的影响。敦煌当时已出现了高凳,虽然没有在高凳上进食的画面,但不排除坐在上面用餐的可能。

     另外,由于受众多少数民族进食习惯的影响,也有在铺的食毯上进食的习惯。因为在寺院的进食物品分配中,少不了“铺设”,而在寺院的物品账目上,也不止一次地出现了食毯、食氍毯、食单等。这很容易使我们想起一些少数民族的进食习惯。

     在基本满足生理需求后,人们的饮食活动逐渐增加了社会意义。

     一些固定形式的饮食活动随之出现,这就是我们今天称作的“宴会”。

     敦煌文献中记载的宴饮活动很多记:敦煌人都有哪些宴饮活动?高:当时不叫“宴会”,根据不同的规模和性质,叫做“局”(或“局席”)、“筵”、“顿”、“设”、“看”、“小食”、“中食”、“脚”、“解火”、“解劳”、“斋”等。“局”又叫“局席”,或简称为“席”、“筵”。最早,人们比较重要的饮食活动是在用某种植物编的席上举行的,这种席子也叫做“筵”,后来就以“席”或“筵”代称宴会。至今,一些地区仍将宴会称作“席”。“局席”是唐五代社会对宴会流行的说法,一直流行到清末。时至今日,以“局”称宴会又重新成了时髦,这就是称宴会为“饭局”。当时的敦煌,“局席”一般指比较正式的宴会活动。

     “设”本来指设祭、设供、设馔等,后来引申为一种宴饮活动。

     “看”的本意是礼节性的拜访,但在敦煌是指为了某项事情而进行的饮食活动,有招待、慰问之意。

     “顿”最早为以首叩地之意,后又引申为聚会、宿食之所。敦煌的“顿”,均与某项活动有关,如庆祝上水、窟上下彭、送葬等活动结束后,大家在一起置酒、聚会。

     “小食”、“中食”无疑是一种宴会活动,“小”和“中”并非时间概念,也非参加者的多寡,而多指饮食的等级。从检索到的例子看,规模不小,人员也不少,往往用在送行、照例聚会等活动中。

     “解火”、“解劳”原意是指因劳累而上了火,需通过吃一些食物来败火。这本来是一种简单的饮食活动,但敦煌的“解火”、“解劳”,已演变成了较复杂的宴会活动。

     “脚”又叫“洗”,也是一种特定的饮食活动,类似今天的“接风”、“洗尘”、“压惊”等意。

     “斋”本来指僧人的饮食活动,但因敦煌是一个佛教很盛的社会,僧人饮食的称谓也影响了世俗社会,俗人的宴饮活动有时也称作“斋”。

     ■敦煌石窟中有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酿造图,偌大的敦煌,见诸文献的酒户及酒店近三十家,这还不包括寺院和大量的私人酿酒记:敦煌酒的品种有哪些?高:敦煌酒的品种非常多,按原料分有粟酒、麦酒、青稞酒、黍酒、葡萄酒等;按品种分有清酒、胡酒、甜酒、白酒、药酒、混合酒等。酒的酿造技术已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在榆林窟第三窟中就有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的酿造图。

     

     在敦煌,几乎每一个社会阶层的人都喜欢饮酒。归义军首领、各政权来敦煌的使节、走卒贩夫、佛门僧人,都是酒店的常客。甚至连尼姑,在清灯古佛面壁诵经之余,也来上几口。寺院收入的大部分粟都用来酿酒或换酒。酒的作用已远非一种饮料,而成了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润滑剂,几乎一切世俗的社会活动甚至一些宗教活动,都少不了酒。如招待使节、祭祀娱神、节令仪式、各种宴会、迎来送往、婚丧庆典等,都必须有酒。

     记:饮酒器具有哪些?高:在正式场合中每人一个杯子。敦煌的酒器有瓮、角、注子、洮子、勺子。洮子是用来温酒的,说明敦煌人喜欢饮热酒。

     记:人们在饮酒时,是否有一些相应的活动?高:敦煌人当时喝酒已有了我们今天常见的划拳行令方式,称作“喧拳”,此外还有一种文雅的以“拗笼”做筹的酒令方式,这种方式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常识,因此盛行在士人或贵族之间。

     记:敦煌人酒量如何?高:敦煌人的酒量也非同小可。归义军给来敦煌的使节每人每天所供的酒达到了2升多到3升不等;从一些文书中的记载计算,一些人的酒量达到了每日5升到7.5升不等,约合今天的6斤到9斤,与景阳岗的武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他们所饮的酒大多都是粟酒,酒精含量较低,与今天的白酒不能比。

巴西国菜

巴西国菜:烤牛肉

烤牛肉是巴西上层宴客的一道国菜,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一道菜。烤牛肉不加调料,只在牛肉表面撒点食盐,表层油脂渗出,外面焦黄,里面鲜嫩,有一种特有的香味。烤牛肉依部位有大腿、前臀尖、后臀尖、牛峰、牛排、里脊等十多道,道道色泽不同,风格各异。你要吃什么,服务员便削什么到你盘中。 上国菜之前,先上若干道烤“小菜”:烤香肠、烤鸡心、烤鸡腿、烤猪脊、烤猪排……客人对这些菜最好浅尝辄止,不要填满了肚子,因为这些菜只能算是“配角”,烤牛肉才是真正的“大牌”。所以有经验的食客要等到香喷喷的烤牛肉出台时才大开吃戒。   

巴西饮食文化

巴西菜口味很重,巴伊亚的料理以麻辣出名。大多数巴西人都爱吃红辣椒(Pimenta),放多了的话可能辣得令人吃不消,放得适量的话,可能辣得非常过瘾。不过辣椒酱多半另外备置,随客人喜好自行取用。大多数餐厅供应独家调制的辣椒酱,有时还小心翼翼的谨访调制秘方为人所悉。

  巴西的招牌菜是feijoada,是将黑豆与各式各样的烟熏干肉,以小火炖煮而成。起初作这道菜时,用的尽是厨房切下不要的材料,因为那是给奴隶吃的。而今,猪尾巴、猪耳朵、猪脚等都成了慢熬煨煮的材料。在里约热内卢,周末午餐吃feijoada已成了当地人的习惯,全餐(Completa)包括米饭、切得细碎的甘蓝(Coure)、奶油树薯粉(farofa),和切片的柳橙。

  巴西菜里口味最特别的,首推巴伊亚菜。仅从其中的"dente"棕榈油和椰奶,就不难发现受非洲的影响。巴伊亚人喜欢吃辣椒,许多菜里都采用花生、腰果、虾米为配料。巴伊亚最著名的菜有:Vatapa(用鲜虾、虾米、鲜鱼、花生、椰奶、dende油、佐料和面包熬成的浓汤);moqueca(用鲜鱼、鲜虾、螃蟹或什锦海鲜加dende油、椰奶酱熬煮而成);xinxim de galnha(鸡丁加dende油、虾米和花生快炒而成);caruru(鲜虾加秋葵荚与dende油拌抄而成);bobo de Camarao(作料是树薯泥、鲜虾、dende油和椰奶);acaraje(一种小薄饼,用dende油炸过的花生加入Vatapa、虾米和红辣而成)。这些名菜虽然美味可口,然而油腻的棕榈和椰奶可能使有些人的肠胃不易消化。

feijoada黑豆加肉块、香肠、猪耳、猪尾及白饭;

vatapa鱼油加虾及椰汁配上白饭及面包;

sarapatel内脏加蕃茄、胡椒及洋葱汁;

caruru虾加秋葵、洋葱及胡椒;

churrasco烤牛肉加蕃茄、洋葱酱;

lacaca鲜虾浓汤;

moqueca椰汁海鲜;

chopp生啤酒。

说到巴西的饮食文化,自然少不了巴西烤肉。以前曾经品尝过日本烤肉和韩国烤肉,但是,比之巴西的烤肉,它们根本就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简直是不能同日而语。

  在圣保罗的时候,一日,我们请常驻巴西的王先生和几位朋友吃饭,请他们选地方,他们几人协商之后取得了共识--吃巴西烤肉。只是听人讲过巴西烤肉如何如何,反正我们还未曾领略过,那就见识一下吧。经过十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一个门面比较讲究的饭店,门口有专门负责泊车的服务生,下了车之后,客人将汽车钥匙交给服务生,那服务生则递给客人一个号牌,再拿出一个与你相同号码的项灯(灯座有磁力的,跟我国的出租汽车项灯差不多)放到你的车顶上,然后,将车开进旁边的院子里。在哪里停车,以及有无车位,你就甭管了,接下来,你的任务就是尽情地品尝烤肉。

  一个漂亮的金发女郎引导我们来到一个大长条桌就座后,我一边听着王先生指点我们如何享受巴西烤肉,一边打量着餐厅。饭店的规模不算小,大约有30多张桌子的样子。中间地带是免费供客人随意自选的各种水果、果汁、蔬菜、色拉油、棕榈油、沙拉和调味品等等,反正是品种极为丰富。看到这些,虽令人眼花缭乱,可却刺激起我的胃口来。首先,每人要了一大杯当地啤酒之后,并由一盘蔬菜和沙拉为序幕,开始了显得很严肃而又正规的巴西烤肉大餐。

  王先生将桌子上一个类似牙签盒的圆柱型的东西倒置过来,告诉我们,那是品尝烤肉的信号灯,上下两面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绿色。红灯停,绿灯行。绿色那面朝上,表明可以给客人上烤肉了,当你不想再吃的时候,便要将红色面朝上,否则服务生会一直要给你送来决不可美味可口的烤肉来。再看旁边的桌子上,果然每张桌子上面都立有一个“信号灯”。

  巴西的烤肉实在是太美了!有牛肉、猪肉、羊肉和鸡肉,而且是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火候,随便你选用。他们用长度约60厘米的铁钎子将拳头大小的肉块穿成一串,由服务生将肉串不断地送到每一位食客的面前,如果你喜欢某一块肉,他就用手中非常锋利的刀,按照你所以希望的厚度将肉片下来,你再用你的夹子将肉片放进自己的盘子,慢慢地品尝。遇有烤肉中间带有血丝,如果你不愿意吃下去,没关系,把它放到一个盘子里就行了,那是专门用来盛弃用肉片的盘子。用不着不好意思,没有人会指责你浪费的。

  不论在哪里,我吃自助餐有个原则,那就是力争把门票钱给吃回来。既然这个饭店属于自助式的,那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吃之。一顿饭吃下来,我已是满头大汗、满嘴流油了。最后,每人又上了一大份冰激凌,甜点就免了。酒足饭饱之后,买单吧,拿过帐单一看,便宜,7个人总共才花了152雷亚尔,折合人民币还不足600元!

  巴西有很多的快餐店,绝大多数在饭店门口都标明就餐的价格,大多是9.8R$/KG。什么意思,没看懂吧。这就是巴西特色的奴隶饭。同烤肉比起来,巴西的奴隶饭可算是大众快餐了。一提到奴隶,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80年代在我国上演的巴西电视剧《女奴依左拉》,可那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依左拉吃的是什么样的饭。在这种快餐店里有很多品种,有各式主食、蔬菜、水果等,选好后再去称重,按重量付费,反正是每公斤9.8雷亚尔,而不管你自选的是西瓜,还是烤鱼或是烤肉。奴隶饭这名字不好听,可是,吃起来味道还是不错的。通常,每人一顿饭下来大约有五六个雷亚尔就能吃得很饱了。我们当中很多人都对他们的烤制的三文鱼是赞不绝口,味道鲜美,肉质可口,在国内可是从来未曾品尝过的,再来一杯新榨的橙汁,这么好吃的的快餐,真是不应该叫做奴隶饭的,若是每天都能吃到这样的饭菜,恐怕人们都宁愿做奴隶了。问起这名字,据常驻的朋友介绍说,很久以前,一个奴隶主发现他的奴隶的脸色越来越好看,身体也在逐渐地强壮。他就纳闷,这奴隶最近也没闲着呀,活也没少干哪,这是怎么回事呢?奴隶主就偷偷地暗中监视奴隶的一举一动,原来,奴隶每次都是将主人剩下的饭菜再自行加工一下,就成为了今天的奴隶饭。后来,逐渐推广开来,并流传至今,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极为普通的快餐。

  喜欢吃肉而且不怕发胖的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去巴西,千万别忘记要品尝巴西的烤肉,而且一定要体验奴隶的生活。

印度的饮食文化

印度饮食文化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独具特色。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 20 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饭等等,每个餐馆都飘著咖喱味。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场上还出售各种调料粉,赤、橙黄、绿、棕,五颜六色。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虔诚的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

印度人的主食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又香又脆。

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来送进嘴里。少数人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印度的餐饮文化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

  此外,印度人还常以一种被称为“馕”的面饼为主食。无论在高级餐馆还是在街头树阴下,时常可看见人们撕下一块馕,蘸上菜糊、汤汁以及用豌豆、绿豆等各类豆制品熬成的豆汤,津津有味地吃着。其次,手抓饭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每个人吃时用右手将饭菜反复搅拌和匀,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撮起送入口中。不过,手抓饭只限于自己家里或非正式场合,在上档次的餐馆用餐或出席正式场合,印度人依然使用刀叉作为餐具。

新德里——印度的美食中心

      印度菜口味较浓,但愈往北部则口味渐淡。新德里是印度美食中心,大小餐厅林立,一般食物的烹调法自古以来就受蒙古人的影响,其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是用香料腌过的鸡,放入一种

印度特制的炉灶上用文火烤,到一定火候时,鸡肉芬芳而肉汁也未被烤干,十分美味可口。除了用鸡烤之外,鱼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烤,一样的美味可口。还有一道叫做[可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欢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软,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别。印度还有一种“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这个,是用一种未切的面包叫Nan,用来和米饭一起配着咖哩吃,米饭的清香夹带着咖喱的美味,定能让你一饱口福的。

  在一流饭店内都供应上等的西餐及印度餐,中国菜亦颇为流行,但口味都已改变为当地口味,可能是入乡随俗的原因吧。印度食品的价格浮动较大,尤其蔬菜和水果,价格亦随季节而异。

品尝印度的"芒果文化"

     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印度,出产的果品种类繁多,但印度人惟独对芒果钟爱有加,不仅将这种口味甘甜、营养丰富的水果奉为“果中之王”,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各个土邦国王室的专用贡品,而且对芒果的认知早已远远超越其自

然属性,升华到了文化的高度,形成独特的印度“芒果文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印度首都新德里每年都要在7月上旬举行盛大的芒果节。印度各地的果品生产商都会将他们引为自豪的芒果品种带来现场向公众展示。形状不同、颜色各异、大小悬殊的各种新鲜芒果摆满上百个展台。大的似椰子,重量以公斤计;小的可比核桃,一个不过几十克;“面相”粗糙的,表面疙疙瘩瘩像个未长熟的木瓜;“面皮”细嫩的,让人有弹指即破的感觉。望着这一盘盘红如脂、绿如翠、黄如金、黑如炭的各式芒果,几乎每一位参观者都会啧啧称奇,连呼大开眼界。

  与数百种芒果摆在一起的,还有以芒果为原料制成的各种腌菜、酸辣酱、糖果、果汁、果脯、果酒和果酱等。今年的芒果节现场还免费发放一种用未成熟的芒果制成的饮料。据说印度民间在盛夏有喝这种饮料的习惯,很多地区的老百姓都把它当作消除暑毒的特效解毒剂。在芒果节主办者的眼里,这些特色产品代表了包括饮食文化在内的多种印度传统文化信息,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大力弘扬。因此,他们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组织各种芒果知识竞赛、卡通芒果表演、芒果厨艺论坛、芒果种植历史评说讲解等活动,突出强调芒果节的文化内涵,强化公众对“芒果文化”的感悟和理解。

  印度人将芒果视为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当代印度人相信,芒果作为一种人工种植的水果,最早出现在亚洲南部的印缅地区。他们根据目前存世的古印度建筑雕塑和印度早期文学作品中有关于芒果的形象化记述,推断自己的祖先开始种植芒果至少在4000年前,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及当地特有的印度教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并且执着地认为,目前全世界其他地区种植的所有芒果,最初都是由一位名叫文桑的中国人于公元632年至645年访问印度期间,发现并引种到印度以外的国家的。

  据印度农业部门统计,印度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芒果产地,年产芒果10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全世界已知1595个芒果品种绝大部分在印度境内,在其他国家种植的不过区区41种。难怪印度人提起芒果,总会下意识地流露出一种自豪感。尽管印度并没有定芒果为“国果”,但事实上芒果在他们心中早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在世俗文化或宗教文化中都有特殊的象征意味。

  印度人将芒果花称为春天的灵魂。他们为每一种芒果赋予特定的名字,其中很多芒果的名字与宗教信仰或神有密切关系。印度许多佛教或印度教寺庙里都种有高大的芒果树。成熟时节,庙里的僧侣会挑选出品相和品质俱佳的芒果贡奉在佛祖面前。前来进香祈祷的善男信女也常常带来他们家乡的芒果,表达对佛祖的敬意。前不久,印度农业研究所用印度教一位女神的名字为他们新近培育的一个芒果品种命名,一种看似普通的水果就这样与一个地区的宗教和文化联系到了一起。

  时至今日,芒果作为一种吉祥之果,在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芒果,从南到北,芒果的收获季节长达半年,因此芒果在很多地区成了民众生活中的日用品。他们在婚礼中,喜欢以芒果树枝叶搭建通向婚礼大棚的通道或牌楼。如果哪个结婚庆典上缺少了芒果树的装饰,会被认为这对新人的姻缘不够圆满,婚后生活难以幸福。人们用芒果做菜,作贡品,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天还会用新鲜的芒果树叶接来清水,在日出时分淋撒在神龛前面。

  随着与世界的交往不断扩大,印度的芒果也逐渐为更多国家的人民认识和喜爱。一些珍贵的稀有芒果品种不仅在东南亚地区声名显赫,而且还越来越多地受到欧洲人的推崇。印度独立后的历届政府领导人在与外国政要交往时,都喜欢用芒果作为赠礼。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就致力于将印度芒果以及“芒果文化”推向世界。在他的倡导下,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脑或知名人士都曾经收到过印度领导人赠送的芒果极品——“阿尔芒索”。

“印度抛饼”

    印度餐近年来在国内悄然兴起,对于吃惯了中餐的顾客而言,偶尔品尝一下浓郁的咖哩味,尝尝可口的印度抛饼似乎还很新鲜。但正如中国菜到海外基本入乡随俗、面目全非一样,国人所见的印度菜也绝非正宗的印度口味,而对

于常驻印度的不少中国人而言,虽然能有机会窥其全貌,但全无国人“大饱口福”之惬意。

     边吃饭边准备“灭火”

    曾有人说,凡来印度生活的外国人,必须要闯过“两关”,一是要耐得住印度夏天的酷热,二是要吃得下印度饭。印度虽然气候炎热,但当地人却喜食辛辣食物,南北都一样。尤其南印度食品更是火辣,菜几乎一律以黄色咖喱和一种名为“马萨拉”的香料为作料,菜一上桌,几乎全为清一色的黄色,其浓烈的辛辣味让人无不汗流浃背,连印度人自己在吃饭时都要准备好一大杯凉水,以便随时“灭火”。难怪许多喜欢中国菜的印度人更偏爱中国的川菜,或许辣得“异曲同工”吧。其实不光是川菜,无论是所谓的“上海菜”还是“香港菜”,到了印度的餐馆无不改头换面,被弄得辛辣无比。

     对于中国人而言,印度菜辣还可以忍受,但“糊”却让人难以理解。印度蔬菜原本品种繁多,可除西红柿、洋葱、小玉米等少数色泽鲜艳的蔬菜或被做成沙拉,或原封不动在盘中点缀主菜外,其余的绿叶菜都在下锅前被捣得“粉身碎骨”,经浓汤一熬,全成了“糊糊”,原有的清脆和鲜嫩荡然无存。

     可“糊糊”自有印度的吃法。印度人常以一种被称为“馕”的面饼为主食。就餐时分,无论在高级餐馆还是在街头树阴下,时常可看见印度人撕下一块馕,蘸上菜糊、汤汁以及用豌豆、绿豆、红豆、鹰嘴豆等各类豆制品熬成的豆汤,津津有味地吃着。曾有营养专家说,尽管受宗教影响,印度吃素的人很多,有的甚至连鸡蛋也不吃,但靠着这种面饼裹糊糊以及众多奶制品,印度人的身体依然很壮实。好看却难下咽  印度民族众多,既有数亿以牛肉为主食的穆斯林,也有更多将牛奉为神物,只吃羊肉、鸡肉和鱼肉的印度教徒,而印度东北部的少数民族则十分喜爱猪肉,饮食习惯可谓不尽相同,但手抓饭的用餐方式却基本一样。每个人吃时用右手将饭菜反复搅拌和匀,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撮起送入口中。不过,手抓饭只限于自己家里或非正式场合,在上档次的餐馆用餐或出席正式场合,印度人耍刀叉的技术要比中国人高出不止一筹。

   不久前,记者有幸在印度南方品尝到了一种非常出名的芭蕉叶饭。主人先给每个人面前铺上一张刚采摘下来的翠绿芭蕉叶,然后挨个布菜。先是一小团白色的盐巴,接着便是用芒果酿成的泡菜,黄中带红,煞是好看,此外还有蒜茸、卷心菜泥再加上一张薄饼,芭蕉叶正中摆着用当地稻米做成的白饭。菜上齐后,红、黄、绿、白各色争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加上芭蕉叶不时渗出的阵阵清香,让人不由得胃口大开,就连同行的一位不住唠叨“受不了印度菜辣味”的英国女士也连连叫好。可等到吃两口后,才发觉这“芭蕉饭”的视觉效果与品尝效果真有天壤之别,且不说辛辣无比,就连那让大家耳目一新的“芒果泡菜”也酸中带苦,苦中带涩,实在无法下饭。

“印度抛饼”不是印度菜

近年来,中国菜在印度颇受欢迎,在全印度十分红火,大小餐馆的菜单上均标有中国菜。记者此间遇到的印度人,十之八九对中餐很感兴趣。有意思的是,记者在新德里从未见过国内风行的印度抛饼,当地也少有人听闻。只有一个朋友在印度北部城市亲眼见过,但那也是用死面发成的,全无国内印度抛饼松、软、香的口味,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国内所谓正宗的“印度抛饼”居然还有猪肉馅的,要知道猪肉在印度几乎是没有市场的。经仔细打听,记者认为,国内印度抛饼的真正发源地应是东南亚和香港。由于那里居住着大批印度移民,为了谋生,他们在开餐馆时,迎合了当地人的口味,推出了抛饼。没想到这轻轻一抛,居然也给中国人抛出了印度菜的好印象。

印度.孟买的饮食文化

      谈到吃,印度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与孟买相提并论,各种菜式和特色的餐厅都能在此找到。从五星级酒店附设的高级餐厅,到著名的夜市大厨“巴达——米亚”,随处都能享受到这种美味。如果你是个爱吃夜宵的人,建议你

不妨尝试一下当地的路边小摊,有一道菜叫清真烤肉,堪称一大特色。

印度美食天地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

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

  此外,印度人还常以一种被称为“馕”的面饼为主食。无论在高级餐馆还是在街头树阴下,时常可看见人们撕下一块馕,蘸上菜糊、汤汁以及用豌豆、绿豆等各类豆制品熬成的豆汤,津津有味地吃着。其次,手抓饭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每个人吃时用右手将饭菜反复搅拌和匀,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撮起送入口中。不过,手抓饭只限于自己家里或非正式场合,在上档次的餐馆用餐或出席正式场合,印度人依然使用刀叉作为餐具。

  吃过印度菜的人都会发现, 印度菜式都用上大量新鲜香料, 而且汁料丰富, 最适宜配以传统印度抛饼或米饭享用。著名的印度咖喱和烧鸡都是不可不试的菜式,而松软香脆的油酥饼也尽显厨师的造诣, 保证叫您吃个不停!

    印度口味较浓,但愈往北部则口味渐淡.新德里是印度美食中心,大小餐厅林立,一般食物的烹调法自古以来即受蒙古人的影响,其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是用香料腌过的鸡,放入一种印度特制的炉灶上用文火烤,熟至恰到好处时,鸡肉芬芳而肉汁也未被烤干,十分美味可口;鱼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烤.另有一种叫做[可马]的咖哩料理是把肉用凝乳泡软,也很好吃.还有一种未切的面包叫Nan和米饭一起配着咖哩吃,一般老百姓常常吃.

    一流饭店内都可供应上等的西餐及印度餐,中国菜亦颇为流行,但口味都已改变为当地口味,惟孟买之China Palace中餐厅水准甚高,颇值一试.印度食品价格各省差别甚大,蔬菜和水果价格亦随季节而异.

    为了让您多试一些不同的菜式, 很多印度餐厅都推出了自助午餐, 定能满足您的食欲! 甜品方面, 建议您试试传统的牛奶坚果冰淇淋或其它奶酪冷饮。

秘 鲁 饮 食 文 化

秘鲁烹调是产生于西班牙和本地烹调的偶然交融 二者都已有了大发展-更重要的是受到了 其它多种美食传统的深远影响。从非洲来的奴隶,上世纪居住在秘鲁中部 的中国人,还有意大利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现今的可口而种类繁多的秘鲁烹调。

赛比切鱼片

据普遍假设,“塞比切”来自古莫切语尽管在阿拉伯烹调中也有一道名字相似的 菜这道菜是出于鱼和肉的保鲜需要,把它们浸在卤汁中,由此而发明的。虽然古代的秘鲁人还不知道柠檬这种东西,但他们却知道其他一些酸味水果,比如“CHURUBA”,“CAMU-CAMU”和西藩 莲。这些水果的果汁都能提供充分的保鲜功能。后来在收编沿海地区 的 时尚菜谱时这道菜里又加入了红洋葱,辣椒,咖喱和莴苣,直到安第斯移民的到来,它才最后定形为加入煮红薯和玉米棒子的形式。

皮斯科酒与皮斯科鸡尾酒

皮斯科是受秘鲁荒原上的奇迹和印第安和西班牙结合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葡萄酒。对它来说葡萄酒文化QUECHUA 其名字的意思是“鸟”指的是古代沿海文明。这种酒被储藏 在一种不深的个体较大的圆椎形泥制容器中。皮斯科专门用于这些容器的生产。皮斯科采用蒸馏方法制造,这种传统的技法始自 16 世纪中叶引进葡萄种植不久。我们用皮斯科酒做酸味鸡尾酒,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 。调制时需加入鸡蛋清,糖,柠檬汁,糖浆,苦味液,碎冰块 和 肉桂粉。

辣椒

在秘鲁,辣椒有多种形状,大小,颜色和味道,有红的,紫的 黄的和绿的?有的象胡萝卜一样长长尖尖的,有的象樱桃一 样又小又圆。不知道的人第一次尝到“AJI”常常把它比喻成在嘴里的一把灼热的火。干的“AJI”要留在壳里等它长成熟。“ROCOTO”也许更芬芳美味,但往往也更辣些。碾磨过的“AJI”也可以 作为拌菜的辣椒粉。

 

豆是我们最熟悉的食物之一,常见的有“凉拌土豆丝”、“土豆烧牛肉”和麦当劳的炸土豆条、土豆泥等。在土豆真正的故乡———南美洲秘鲁的山区里,土豆的品种更是多达3000余种。

  秘鲁最好的土豆是黄土豆,当地人把它叫“华依罗”,意思是鸡蛋黄。别看黄土豆外形比较难看,状似生姜,凹凸不平,但味道极好,营养成分非常高,几乎是秘鲁的“国菜”。除了自己食用外,秘鲁还向世界各地出口冰冻或者煮熟的黄土豆。而在西方普遍种植的白土豆,虽然个头很大、外形好看,但味道就比黄土豆差远了。

  直到今天为止,土豆依然是大多数秘鲁家庭的主食。在秘鲁,光是土豆的烹饪方法就有100多种,包括土豆饼、土豆泥蒸鸡肉等等。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要算“巴恰曼卡”大餐。

  在安第斯山区土语中,“巴恰曼卡”的意思是“地上的锅”。在做这道大菜前,先要在地上挖出一个大坑,铺上卵石用火烤热,然后在石头上放上各种肉类、土豆及其他调味料,再铺上芭蕉叶或树叶,最后盖上泥土。大约过上两三个小时,这道以大地为锅、带着泥土气息的大餐就制成了。不过,这道美味佳肴一般不适合独自享用,人们往往在亲友相聚或者节庆时,趁着热闹的气氛才一起制做。它在秘鲁所有食物中的地位,和中国北方的饺子颇为相似。

  秘鲁另一道有名的土豆菜肴是“洛克罗”,其实就是母鸡炖土豆。原料是土养的母鸡1只,黄土豆1公斤,白土豆1公斤,3个绿辣椒,4个洋葱,一些蒜泥。把母鸡切块炖1个小时后,放入已经去皮的土豆和其他辅料,再煮1小时左右即可。

美国饮食文化

美国饮食文化

  美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他们讲究吃的是否科学、营养,讲求效率和方便,一般不在食物精美细致上下工夫。早餐时间,一般在8时,内容较为简单,烤面包、麦片及咖啡,或者还有牛奶、煎饼。午餐时间通常在中午12时至1时,有时还会再迟一点。午餐也比较简单。许多上班、上学人员从家中带饭莱,或是到快餐店买快餐,食物内容常常是三明治,汉堡包,再加一杯饮料。晚餐是美国人较为注重的一餐,在傍晚6时左右开始,常吃的主菜有牛排、炸鸡、火腿,再加蔬菜,主食有米饭或面条等。美国饮食努力的发展方向是向速食发展,他们的蔬菜大都生吃,营养不会损失,更主要的是省时间,现在他们还极力提倡把蔬菜挤成菜汁喝,他们都想把吃菜这一点工夫也挤出来作为他用。到美国旅游的国人当然不必学美国人的样子,一块面包加几叶生菜就解决了一餐,但是美国人简单、方便、注重营养搭配的饮食方式,值得旅途中的人学习。游客在旅途中接触最多的恐怕是快餐店。快餐店主要出售的是汉堡包和热狗这类大众化食品,汉堡包是在切开的面包里夹上几片香肠,再放一把生菜,通常也有夹牛排和洋葱,营养丰富,味道也好;热狗是里面夹着香肠类似春卷的食品,单凭这个有诱惑力的名字,游客都应该试一试。还有三明治和饮料,幸亏美国人发明了这些好东西,游客买了食物回到车上,食与行同时进行,两者都不误。

  美国还有另一种餐馆,叫自助餐馆。柜台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食品,冷热皆备,顾客自行拿着盘子取食物,然后到柜台付款。这种就餐方式对不识英语或不熟悉情况的游客很适宜,而且自助餐馆的食品较便宜,也不必给服务员付小费。

  当然美国也有正式餐馆,而且规格和档次多种多样。多数正式餐馆有点菜、全餐和特餐之分,点菜时顾客可随意点要,内容有肉类、鱼类、蛋类和色拉。全餐有开胃食品、主菜、蔬菜、甜点心和饮料,顾客也可以只选用部分。特餐即份饭,包括用肉或鱼做的一道菜,另加蔬菜、色拉、面包和奶油,特餐最便宜。用餐后不要忘记给服务员小费,一般为总额的15%。美国最好的中餐馆是中国人开的中餐馆,但是无论如何,这些中国菜是不可能地道的。

  食是旅游七大要素之一,没吃上好东西称不上是美满的旅游。说句公道话,美国有许多食品可以说是世界一绝。从亚洲到美国的游客往往先到旧金山这一站,那里渔人码头的海鲜味美,大龙虾,清水一煮,用黄油调柠檬汁蘸着吃;淡红色的鲑鱼和雪白的鲜贝,用火烤来吃,咬一口满嘴的鲜味。到美国无论如何也要吃一下美国牛排,在小说,在电影,在电视里经常看到这个美味,吃过之后也实在不后悔,香嫩的牛排,不要任何的调料,就吃它的本味。得克萨斯州有一种用玉米面做成的肉饼,叫"他马利",是很有特色的地方风味,据说当年福特竞选总统时因不会吃"他马利"而丢了大把选票的故事;最后到了夏威夷,夏威夷土著居民用树根做成的"波伊"食品,虽然不好看,但却十分香甜可口。夏威夷的"卡鲁瓦烤猪"也很有名气,但究竟与广州的"烤乳猪"相比如何?那只有请你前去一尝,才能定夺。

美国饮食

  美国的餐饮多元化,大城市中有世界各地风味的餐馆。欧洲餐厅以法国和意大利餐馆为主,这些地方环境很好,价格也较高;中餐馆遍布全美,以广东餐馆为主,多售卖海鲜类菜肴,价格适中;其他还有日本、印度、中东、拉美和东南亚餐馆。比较富有美国当地特色的则是快餐,如以麦当劳为代表的汉堡包餐厅、以肯德基为代表的炸鸡餐厅,此外还有出售披萨、三明治和热狗的快餐店。在正规餐厅里就餐后要付15—20%的小费,而在快餐厅里就不必付小费了。总体来说,吃快餐比较节省开支。

  在美国旅行,最好最个消费预算,早餐低于5美金,午餐低于10美金,晚餐不高于20美金为宜。

  撇开垃圾食物不提,传统美国的烹调方式有地域性差异。东海岸的海鲜和龙虾远近驰名。佛蒙特(Vermont)和新罕布夏(New Hampshire)出产美味的枫糖浆。另外,波士顿的烤豆和蛤蜊汤(Clam Chowder)也很棒。华盛顿特区和马里兰以软壳螃蟹闻名。

  南部各州的食物差异颇大:路易斯安那州的Cajun 和Creole都是道地的墨西哥食物,另外还有辣得过瘾的什锦饭(Jambalaya)。还有,别忘了嚐嚐佛罗里达的海鲜、德州的烤牛肉和美式墨西哥食物。

  在中部就不得不嚐嚐传统的乾玉米片千层派和炸猪皮,以及吃了让你咂舌的牛排。 另外,中西部有名的落矶山牡蛎(Rocky Mountain oysters),听起来很诡异,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山中海产」,而是指煎公牛睾丸呢!

  加州由於移民人口众多,亚洲和墨西哥食物都不少见,除此之外,融合各方特长的加州菜非常特别,如「湾虾天妇罗」(Tempura Gulf Shrimp) 配烤香菇、香炒饭与柠檬草味的奶油,正是混合了日本、越南菜与欧洲菜特色的结晶,而「大蒜炒绵羊肉」(Stir Fry Garlic Lamb)配新鲜辣椒与薄荷,更是中国菜「葱爆羊肉」的变体。加州菜截长补短,创造食物新组合,实在是美国创新精神的又一表现。

  每个地方都有当地人喜爱并引以为荣的餐馆和风味,但是想在一个地方品尝到世界各国的美味,那就只有纽约了。在纽约这个民族大融炉里,你可以找到高级的法式餐厅,道地意大利菜肴的家庭式餐厅。墨西哥风格的chili 酒吧,韩式烧肉馆,日本料理店,气派的美式餐厅,以及丰富的中式餐馆等等比比皆是。更有数不胜数的各式咖啡厅。总之,如果认真找, 可以在纽约找到任何国家的美食。

  其中美国菜味道清淡,主菜以肉、鱼、鸡类为主。一餐中一般只有一道主菜,而沙拉和咖啡是绝不能少的。热狗和汉堡包是最流行的两种快餐食品,经济而实惠。地中海一带的烹调在纽约贵为时尚, 大半是因为注重健康自然,新鲜海鲜, 烤肉, 西红柿, 橄榄, 胡椒, 大蒜, 橄榄油以及花草。譬如, 希腊菜肴里通常都有胡椒, 羊乳酪沙拉 (feta cheese), 填馅茄子, 葡萄叶, 烤羊肉, 海鲜, 菠菜派 (spanakopita), 及菱形烤饼 (baklava) 等等。摩洛哥菜常常把鸡肉, 羊肉和著李子, 无花果, 杏仁一起烤; 另外还有北非粗麦蒸面 (couscous, 用粗麦粉与蔬菜及肉类一起炖)。斯堪地那维亚 (Scandinavian) 的餐馆著重海鲜,而且通常很正式, 价位也很高。

  纽约的中餐业非常发达,曼哈顿岛上的唐人街和皇后区的法拉 盛基本上已成了中餐馆的天下。在曼哈顿岛,任何地方,隔几条街就会看到中国餐馆的影子。川菜、鲁菜、粤菜、闽菜、扬州菜等等门类齐全。广东的葱姜炒蟹、上海的醉蟹、四川的香辣蟹和阳澄湖大闸蟹,南北大菜和风味小吃应有尽有。

  不过在纽约吃中餐首先要搞清楚类别,以免大呼上当。纽约、新泽西和康乃狄克三州的中餐馆,约有一万多家,其中一半是简易的外卖店,高档的中餐馆亦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而增加。有些中餐馆虽标明是川菜或江浙菜或台菜,其实是什么菜都卖。一流的纽约中餐馆,早先多以粤式(或港式)海鲜楼为主,但川菜和江浙菜也日渐流行。口味上有两类,一类是当然是正宗的中国餐馆,他们做的菜与中国的饭店无异,厨师也训练有素,是真正思乡解馋的地方;另一类是美式中国餐馆,虽然装饰与其他中国餐馆无异,但顾客以美国人为主,那里的菜式都是为美国人设计的,正确的叫法应是美式中餐。特别是中餐的外买,基本上都是迎合西方人的口味。

  吃在纽约,想要经济实惠又简便迅速的话,除了中餐的外买,Pizza是最好的食物了。One Slice一般不超过二元,而且街上随处可买到。此外,有许多的Grocery内设自助式沙拉台,冷食、热食(如:炒饭、炒面、排骨、炸鸡等)均有,按重量算价钱,一般为3.69元/1b,也是方便用餐的一法。而街头林立的热狗摊、烤肉摊和各式的速食店,也都是省钱省时的选择。

  但是来到纽约这个世界之都,不吃些特别的餐厅,对于有心一尝各国美食的人而言,颇有「入宝山而空手回」的遗憾。当然你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基于高人一等的物价水平,一顿饭下来,加上税和小费当然不可能太便宜(在美国用餐后需给服务费, 结帐时帐单上会先示出加了8.25%税的金额, 然后再按照这个金额算该给的小费, 一般是总额的15%左右,所以小费大概是税钱的两倍,算起来也简单)。

  纽约除了各国料理出名以外, 也有很多美味的糕点面包店及熟食店, 尤其是有些熟食店的食物甚至比餐厅更好吃,加上又比较便宜,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去试试看,店内供应的食物不外乎就是各式各样的沙拉,意大利面类(pasta), ?`肉制品,奶油?`鲑鱼,可自由搭配的三明治(可选择的的配料和佐酱多到令人眼花撩乱,难以决定) 冷盘海鲜,切的美美的水果以及精致的甜点。

  纽约,世界美食中心,使你享尽人间美味,创造美好人生。

美国饮食特点

  居家过日子的美国人买的食品都简单。一袋面包,—罐饮料,一袋胡萝卜,几只洋葱,偶而也有人买一盘牛肉的。他们极少用调味品,用得最多的是沙拉油。

  美国的餐馆一般规模不大,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食品种类并不很多。有人总结美国饭的特点,一是生,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这当然是中国人依自己的口味作出的评判,不过倒也切中要害。事实上,美国人吃饭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国人也不大会做饭。

  在美国城乡,咖啡店(兼营冰滇淋)、麦当劳快餐店比比皆是,前者恰似中国四川的茶馆,后者很像中国河南的面馆。到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一个多美元,吃一碟冰淇淋二三美元,边吃边聊,十分惬意。美国的冰淇淋堪称一绝,有各式各样的,上面还撤满了脆香的果仁,十分好吃。麦当劳店更是别具一格:远远望去,不论何时何地的“麦当劳”店都有三面旗子在显眼处飘扬,一是美国国旗,一是州旗,一是店旗。不论哪儿的麦当劳店部生意兴隆,一份三明治或热狗,一袋土豆条或爆米花,一杯饮料,加起来才3.99美元(美国商品标价都这样,以零点九九结尾,决不凑整数,这说明美国商人的精明),何况饮料喝完了再添可不付饯。更有趣的是暑假期间,店里都是雇用一群十二、三岁的女学生,那满脸稚气认真干活的神态,令人喜爱。若遇到假日,顾客较多,这帮女孩身着制服,头带运动帽,还带上一付耳机外加一只小话筒,不时地与操作问联络,那认真的劲头好像海湾战争时的多国部队总司令在指挥一场战斗。

美国特色名菜

  美国的餐馆一般规模不大,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食品种类并不很多。有人总结美国饭的特点,一是生,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这当然是中国人依自己的口味作出的评判,不过倒也切中要害。事实上,美国人吃饭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国人也不大会做饭。在美国城乡,咖啡店(兼营冰滇淋)、麦当劳快餐店比比皆是,前者恰似中国四川的茶馆,后者很像中国河南的面馆。到咖啡店,喝一杯咖啡一个多美元,吃一碟冰淇淋二三美元,边吃边聊,十分惬意。更有趣的是暑假期间,店里都是雇用一群十二、三岁的女学生,那满脸稚气认真干活的神态,令人喜爱。若遇到假日,顾客较多,这帮女孩身着制服,头带运动帽,还带上一付耳机外加一只小话筒,不时地与操作问联络,那认真的劲头好像海湾战争时的多国部队总司令在指挥一场战斗。

  特色名菜

  阿拉斯加鳕鱼柳

  特点:阿拉斯加深海鳕鱼,好味健康

  原料:深海鳕鱼

  制作:先将鳕鱼切成块状,然后用调料和其它作料涂抹在鳕鱼块上,放入锅内炸至色泽金黄即可。

  夏威夷沙律

  特点:夏威夷风情,清爽可口

  原料:各种夏威夷特产

  制作:夏威夷特产特产先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喜欢的酱汁。

  美国大龙虾

  特点:和中国人一样,美国人也喜欢吃龙虾,各具特色

  原料:大龙虾

  制作:制作方法非常多样,多数以芝士焗龙虾为主,这种吃法也是欧美人最喜欢的吃法。

  地方小吃

  苹果派

  特点:香浓好吃,人人会做,人人爱吃

  原料:苹果,面粉

  制作:苹果首先要办成苹果泥,然后用面粉做成派皮,将苹果泥放入派皮,放入烤炉内烤即可。

  美国雪糕

  特点:样式多,口味好,很便宜

  原料:雪糕,其他甜食

  制作:将雪糕事先做好,待想吃时只需尧出即可,可以在上面加上其他的甜品,增加其口味。

  美国布甸

  特点:口感滑溜,入口香甜,样式好看

  原料:糖,奶油

  制作:先将最主要的布甸准备好,然后吃时加入可口的酱汁,非一般的美食享受。

英国的饮食文化

英国是属于西欧各国其中之一,它的地理位置于欧陆西侧的大西洋上,其纬度在50度以北,因受北大西洋洋流的调节及西风终年的吹拂,成为冬暖夏凉,终年有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发展有:栽种饲料作物及牧草,并发展酪农业,但是,由於其本身的食粮及畜牧产品均不足以自给,需要依赖进口,因此,使其在料理烹调上多少都受到外来资讯的响影。不过,英国本身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所以他们在料理上多少还是保留了原有的传统饮食习惯及烹调技于巧。

  英国人一般较喜爱的烹饪方式有:烩、烧烤、煎和油炸。对肉类、海鲜、野味的烹调均有独到的方式;然而,他们对牛肉类方面又有特别的偏好,如烧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时不仅附上时令的蔬菜、烤洋芋,还会在牛排上加上少许的芥茉酱;在佐料的使用上则喜好奶油及酒类;在香料上则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鲜香料。

  较为人知的英国料理菜名有:牛肉腰子派(STEAK KIDNEY PIE)、炸鱼排(ENGLISH FISH CHIP)、皇家奶油鸡(CHICKEN A LA KING)等。英国人喜欢狩猎,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狩猎期中,就有许多的饭店或餐厅会推出野味大餐,如野鹿(VENISON)、野兔(HARE)、雉鸡(PHEASANT)、野山羊(WILDSHEEP)等的烹调。而一般烹调野味时,均采用些杜松子或浆果及酒,此做法是为了去除食物本身的膻腥味。

  英国人对早餐非常讲究!英国餐馆中所供应的餐点种类繁多,有果汁、水果、蛋类、肉类、麦粥类、面包、果酱及咖啡等。 时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 TEA)也是传来自于英国,其较知名的有维多莉亚式VICTORIAN STYLE),内容可说是包罗万象,包括各式小点、松糕、水果挞(TARTE)及三明治等。 晚餐对英国人来说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他们选择的用餐时间通常较晚,而且都是边吃边喝边聊,以促进用餐人之间的情谊,可想见他们是属于极有自主性的民族,而一顿晚餐对他们来说可能要花上好几个钟头!

  苏格兰威士忌或琴酒都是这些众有皆知的酒均来自于它。在英国当地,会有许多爱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为:它本身也是个产酒国家。英国人在饮酒上的花费比起其它的支出还来的多。

法国的饮食文化

法国美食在整体上包括这几大方面:面包、糕点、冷食、熟食、肉制品、奶酪和酒。这些是法国饮食里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其中最让法国人引以为荣的是葡萄酒、面包和奶酪。法国人习惯用西餐,浪漫的法国菜、浪漫的法国餐,有很多细节值得你慢慢品味。

法国莱以其美味可口出名,且菜肴种类繁多,烹调方法独特。欧洲的佳肴几乎都是法国人烹制的,这是因为欧洲第一流的大饭店或餐馆所雇佣的大厨师多半是法国人。他们对饮食的讲究程度足以与我们中国人相媲美,甚至把饮食视之为艺术这点上还胜我们一筹。

法国菜具有选料广泛、用料新鲜、装盘美观、品种繁多的特点。菜肴一般较生,还有吃生菜的习惯。在调味上,用酒较重,并讲究什么原料用什么酒。他们的口味肥浓、鲜嫩而忌辣。猪肉、牛肉、羊肉(肥嫩的)、鸡、鱼、虾、鸡蛋和各种烧卤肠子、素菜、水果是他们喜爱的食品,尤其爱吃菠萝。无鳞鱼是被排除在餐桌外,不受欢迎的食物。进餐时,冷盘为整块肉,边切边吃。名菜有:马赛鱼羹、雀肉会利、巴黎龙虾、火局蜗牛、红酒山鸡、沙福罗鸡、鸡肝牛排、牡蛎杯、马令古鸡。

法国餐是不能用味美或营养丰富来形容的。除了在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程度以及不同地区所演变出的多元化菜肴与烹调方法,法餐可以说其在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它西餐之上。

法国人还特别追求进餐时的情调,比如精美的餐具、幽幽的烛光、典雅的环境等等。大一点的餐厅大都布置得富丽堂皇。有的店里还存有16世纪的路易十四时期的豪华家具,精致的银餐具、水晶杯子等昂贵、华丽的餐具。还有的餐馆把艺术收藏品作为店里的主打。墙上的名画是真正的珍品。绝不是牵强的装点门面的一般艺术挂画。也有的餐馆还将自己的收藏爱好放到店里与客人共享收藏乐趣,如果饭店的历史很短,他们也能想办法摆满各式鲜花。与品尝美味是绝好的情景交融。

法国的美食和法国人对生活的要求以及审美观有直接的关系。法国人将饮食还赋予哲学的意义,认为个人饮食应符合各自的教养与社会地位并将同桌共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有一位被称为“世界级膳食家”的人曾说:“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看看法国人的美味佳肴以及用餐方式,不由得会让人想起克莱德曼手指下流淌出来的串串音符,浪漫而隽永,让你充分领略法式大菜散发馨香的艺术情调。

法国人晚餐的时间,大多在晚上8点左右,有的甚至更晚。到了餐馆之后一切经过专家精心设计的、温馨而典雅的气氛立刻会感染你。餐厅的桌椅摆放很讲究,不仅要方便就餐,还要迎合不同顾客的消费心理,空间更要得到充分的利用。法国餐厅的服务非常到位,不仅要为第一次光顾的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而且还要记住老客户的姓名及其喜好的餐桌位置。每当这些人来此就餐时,他们都主动上前招呼着客人的姓名,使人备感亲切。

法国餐的每一道菜与饮品搭配是一门“艺术”。餐前1杯开胃酒不可缺少。就餐期间酒的种类,甚至颜色都非常讲究。点肉类食品要配红葡萄酒。吃鱼虾一类的海味要喝白葡萄酒,有些人用餐后还喜欢喝一点白兰地一类的烈性酒。每种酒所用的酒杯都不同。

法国餐的菜单很简单,主莱不过10来种,但都制作精美,点菜的顺序是:头道菜一般是凉莱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个品种的“头道菜”供你选择,但只能选择一种,在上莱之前会有一道面包上来,吃完了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菜是一顿饭中的正莱,这是法式菜中最为发挥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细腻、考究,令食客难忘。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种“排”一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也方便。所谓的大餐就是指老百姓常吃的东西加上一些细心和感情佐出旷世的美食,而海参、鲍鱼、穿山甲等山珍海味在法餐中却难寻踪影。法菜中颇为有名的洋葱汤就是用低廉的洋葱加奶酪和面包片熬制的浓汤。喜爱法餐的食客中不乏有冲着洋葱汤而来的。在就餐程序中贯穿始终的是美酒,主要是葡萄酒和香槟酒,这是法国大餐中的经典之笔。酒的选择和搭配规矩很多,比如,吃海鲜要配白葡萄酒,吃红肉要配红葡萄酒。

最后一道是甜食,法国人的认真、细致和对生活倾注的艺术感情都溶进这最后的餐食收尾上,法式的甜品被认为举世无双,清香、软滑的甜品,使整个就餐的尾声完善而回味无穷。

晚餐后喝杯浓咖啡,吃一、二个水果,一块雪糕,那是一天劳累后的享受。喝葡萄酒、苹果酒、薄荷酒、吃煸蜗牛、大鹅肝、黑蘑菇以及百合,则是法国人乐而不疲的快事。

饮食习俗中忌讳菊花、杜鹃花以及一切黄色花、纸花。对墨绿色也抱有反感,认为这些都是不吉利的,故在法式餐厅的摆设和铺台中应注意。在就餐时,法国客人一般不欢迎有人递送毛巾。

法国的奶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是由牛奶、羊奶(包括山羊奶)混合加工而成,并有半凝固态、凝固态以及干块状的,又由于其颜色、味道的不同,可有上百种不同的奶酪。

除此之外咖啡文化也是法国的一大特色。

巴黎的咖啡馆时尚已延续数个世纪。早在1686年,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商人来到这里创办第一家咖啡馆后,巴黎的咖啡馆就一直兴盛不衰,但长足的发展却是近20年内的事,这不仅得益于巴黎这个世界文化名城,更在于旅游业的兴起。有人说。不到巴黎你绝对不能说自己已经去过欧洲。不进巴黎的咖啡馆。你不能说到过巴黎。巴黎大概有1万家咖啡馆,在巴黎城内外,人行道、广场、花园,几乎无处不是咖啡馆。并且生意异常红火。咖啡馆犹如巴黎的城市灵魂,几乎各种社会活动都出现在咖啡馆,情人邂逅、谈天、做生意、赌博和游戏都成为咖啡馆里的景观……巴黎的咖啡馆成为城市的媒介场所,也成为亲情交流的纽带,咖啡馆成为巴黎时尚的另一缘故是,进咖啡馆喝咖啡并不昂贵。你只要花1法郎就可以在里面坐上数小时。夜间也不例外。为吸引顾客,巴黎咖啡馆大都成为无烟馆。因此,许多烟民都在大街上吸烟。

巴黎的咖啡馆还有一大特色,即色彩纷呈、花样别出,流动的、异国的、声像的、餐馆式的、奢华的、固定的、简陋的、英语的、德语的、正宗法语的等等无奇不有,巴黎的咖啡馆甚多,但你却难以找到同样风格的。这里,人们崇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淡雅的木制装饰大受青睐。哪一种人上哪一种咖啡馆,巴黎人十分讲究。你若与情人约会,就请进皇太子咖啡馆,因为那里拥有最具有情调的色彩。你若是游客,需要领略最具有巴黎特色的菜肴。那么就请进埃菲尔咖啡馆,因为你从壁式屏幕画面可以观赏到巴黎全景并品尝到最负盛名的菜肴。总之。巴黎咖啡馆已成为一种特色文化。人们进咖啡馆。不一定要以喝咖啡为目的,或许为观赏、交易或约会。总之,巴黎咖啡馆已远远超出喝咖啡的含义,包含交流、买卖娱乐、展示和享受、具有多种功能作用的最佳去处。

现代的法国美食是法国传统美食的继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现代法国人更加崇尚的是营养美食,以避免各种心血管的疾病。尤其对于女士来说,营养美食的目的是为了永葆青春。

但是,不管社会发展到如何现代化的程度,人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得如何前卫,法国始终未丢弃本国传统而古典的美食艺术。为了不使下一代的味蕾退化,政府定期请饮食专家到小学校进行味觉检查和训练,以使孩子们有一个正常的味觉,能够充分地享受悠久知名的法兰西美食。在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也尽量保持传统的烹制手段,面包是法餐中的主要佐食。20世纪70年代,为了提高效率,面包生产商曾经采用大机器生产,结果破坏了面包的原始味道,市民反对,政府又下令重新恢复手工生产,直到今天法式面包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这和法国人的钟爱和维护是分不开的。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德国的饮食文化

德国人是十分讲究饮食的。

  在肉类方面,德国人最爱吃猪肉,其次才能轮到牛肉。以猪肉制成的各种香肠,令德国人百吃不厌。

  德国人一般胃口较大,喜食油腻之物,所以德国的胖人极多。

  在饮料方面,德国人最欣赏的是啤酒。

  德国人在用餐时,有以下几条特殊的规矩。

  其一,吃鱼用的刀叉不得用来吃肉或奶酪。

  其二,若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

  其三,食盘中不宜堆积过多的食物。

  其四,不得用餐巾扇风。

  其五,忌吃核桃。

德国人饮食有自己的特色。德国人多属日尔曼族,爱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费量达66千克,居世界首位。德国人爱吃猪肉,也喜欢自己养猪。在德国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尽管区内处处是高楼大厦,然而居民都在大楼之间辟出一个个养猪场,每年都雇佣屠夫宰杀自家养的猪,一家人吃上大半年。由于偏爱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及火腿。除了猪肉,德国人均面包消费量也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面包。

    提起德国,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啤酒。的确,德国的啤酒如同汽车、电器、足球一样,举世闻名,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国。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

    德国的饮食文化有其独特之处,他们在“吃”和“请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丰盛的。在旅馆或政府机关的餐厅,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有主食面包、肉类、蔬菜、饮料、水果等,品种非常丰富,且色泽鲜亮悦目。面包有精粉的、黑麦的、燕麦的、白面和杂粮掺和的等等。蜂蜜、果酱、奶油、奶酪、牛油等,都装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内,撕去表面软纸,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费。办公室内大多都设有专门煮咖啡和茶的房间,职工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各有20分钟的喝咖啡或茶的时间,他们同时还要吃一些糕点。这种点缀,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饥饿而过量饮食,是一种科学的“饮食习惯”。

    德国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猪排、牛排、烤肉、香肠、生鱼、土豆和汤类等。在德国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担忧,因为酒宴上,德国人互不劝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为。即使喝啤酒,他们也是先问你是否要,若不要绝不会给你送来。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会用面包将盘内的肉末或汤汁蘸着吃尽,绝不浪费。德国的饮食特点是营养丰富,方便省时,文明科学,吃饱吃好。

    德国城市的街头小吃摊点满目皆是,车站广场上出售煎香肠、比萨饼、汉堡包的,随时可见。街上的大小餐馆很多,还有意大利、法国、土耳其、希腊、西班牙餐馆,当然中国餐馆也可见到。不过在中国餐馆里,中国菜的吃法已被西化了,每道菜都要配上一套公用刀叉、勺子和筷子。每位即席的人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盘里夹菜,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吃。

德国人请客,在我们看来,几乎是吝啬。德国的一个国家机构为中国一个学习班学员结业举行的宴会上,宴请大菜不过3道,形式隆重。晚上休息时,一位去过中国的德国朋友说:“你们也许觉得午餐不够丰富,但我们的国务秘书请客也不过如此。”在州里宴请,只有部长以上的官员有权因公事请客送礼,其他官员一律自费请客。德国有个规定,宴席中凡多要了饮料和啤酒的需自己付钱。

    德国人招待客人讲究节约、简单,饭菜仅够主客吃饱,营养足够就可以了。例如,一个大工业集团的技术工程部负责人为访问学者举行正式宴会。参加宴会前会见和商谈的人很多,但宴会开始,主人方面作陪的只有5人,其他人都回家吃饭去了。宴会上只有一汤两菜,刚好够吃,一点也不浪费,主人也不觉得这样做就显得小气了。

    德国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富裕国家之一,他们不仅本国社会福利种类多,而且还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把钱花在刀刃上,从这点看,德国的精打细算真是令人佩服。

葡萄酒在德国已经形成它特有的文化韵味。仲夏刚过,产酒区的人们就欢欢喜喜地筹办每年一度的葡萄酒节,这也是各个葡萄酒厂家展示他们产品的好机会。借着秋阳,人们合家出游或与亲朋相约,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葡萄酒产地,品尝好酒,享受美好生活。而每年推出的葡萄酒公主更增添了节日风采。游人驻足葡萄酒产区,温和的气候、美丽的风光、地灵人杰,构成了德国一道独特的风景。

  以雷司令为主要种植品种的莱茵高地的著名城市吕德海姆,座落在莱茵河畔,河岸风景秀丽,沿街各具特色的酒家鳞次栉比,无论走到哪一家能尝到上好的美酒。

  德国的空气中弥漫着音乐,德国葡萄酒文化也与音乐生活紧密相连。在葡萄酒产区常有定期或不定期的音乐演出,尤其是夏天,在音乐厅和周围的教堂都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会,露天音乐会也在这时登场。在莱茵高地,每天夏天都将第一流的演奏家和古典及现代音乐乐团汇集一堂。有的音乐会还在门票中包括晚餐或一杯葡萄酒,人们边品酒边欣赏音乐,实在令人难以忘怀。

  商标--酒的出产证明

  酒的产地、葡萄的类别、葡萄的成熟度、酒生产者的特长等要素决定了酒的味道,而德国葡萄酒的商标提供了你想知道和选择的全部信息:

  1、特写的产区,为德国十三个葡萄酒产地之一。

 2、葡萄丰收的年份。

 3、生产葡萄的庄园或村镇的名字。

 4、葡萄的类别。

 5、酒的味道或类型,如Halbtrocken为半干。

 6、质量的级别,表明葡萄的成熟度。

 7、官方的检测号,也是该酒被分析和化验过的证明,所有德国葡萄酒都要此号。

 8、如果为德国葡萄酒制作者或合作者装瓶的则注为"Erzeugerabfullung",其它则为"Abfuller"。

  

  德国的葡萄酒女皇

  德国葡萄酒女皇的历史开始于本世纪30年代。每年葡萄酒农场或生产商的女儿可以被选出作为当年该产区或城市的葡萄酒公主,作为其联邦范围内的德国葡萄酒女皇产生于这些地区级的公主当中。

  葡萄酒女皇的选举条件是:13个葡萄酒产区各送选一名侯选公主;侯选人必须来自葡萄酒生产世家或受过完整的葡萄种植学、酿造学等专业教育;必须年满18岁,未婚,并在当选女皇的一年内不得缔结婚约--根据传统,这意味着女皇的一年内与葡萄相伴。

  女皇的工作范围包括:主持德国葡萄酒和葡萄酒汽酒节的开幕式,接受新闻媒介采访,还要参加各地举办的葡萄酒品尝会和访问一些德国葡萄酒的主要进口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懂红酒酒单,也就是如何在餐馆选酒?
印度小伙来中国开餐馆,然而他最拿手的菜,为何无人敢点!
古代甘肃美食:留存于丝绸之路上的“味蕾”念想
想知道古人吃什么吗?这些敦煌壁画会告诉你!
连云雷|印度美食
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