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姓氏,找寻血脉的那把钥匙

制图张园

“您贵姓”,这是中国现代文明里最起码的开场问候,一开口便直奔主题而去,把姓氏作为培养人际交往的第一道工序,等双方熟络之后,才轮到“吃了没”。姓氏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内容,是由血缘关系而衍生的人本文化。以人类为主体,随着人类个体、家庭、家族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群体的伴生文化。关于姓氏谱牒是家族的史书,寻根谒祖、血缘认同,忠孝仁爱的教诫深入骨髓,浸透血液,世代相传,深固难拔。

现在我们日常见到的那些姓氏,就像赵钱孙李张王刘陈,大概1000年前的宋朝以来就是这样,宋、元、明和现代中国人姓氏的分布数据和分布曲线几乎没有什么大变化,这说明中国人对姓氏使用一直相当稳定。

中国的姓氏是种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血浓于水而胜于水。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说:“我们的姓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家族传承的历史,更记录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如果我们每个人连自己家族的故事都不清楚,怎么能够指望整个民族能够记住自己的民族历史呢!没有父母的孩子是孤儿,那么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也应算是孤儿,精神和文化上的孤儿。”

1 法律条文里关于姓氏的说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民法通则和婚姻法部分条款的解释说明,明确中国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母姓,在三种情形下可以不随父母姓氏,大概是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法律上的硬规定一来,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了很多尴尬。2012年8月,浙江衢州一对皆不姓乔的夫妇想让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姓乔以纪念乔布斯,当地派出所即拒绝了这种申请。

三种情形的明确,很有必要。无他,姓氏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应该而且值得保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名字就是一个符号,的确如此,区分彼此而已。姓则不然,姓,固然也是一个符号,却是与名具有本质区别的符号。

说起人的姓,还需要追溯一下“姓氏”,如果你觉得姓和姓氏是简称的关系,那么你就错了。姓与氏在今天构成了一个词语,专指姓,而在战国以前却是分开的,二者所承载的功能不同。在原始社会后期的母系氏族阶段,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此氏族区别于彼氏族,就是靠“姓”,这个汉字的构成已经说明了问题,“女所生”也。从前的姓极少,顾炎武在《日知录》里统计,“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三”,跟日后的“百家姓”亦不可同日而语。且这23个姓,多与母系的本质——“女”相关,姬、姜、姚、姒、妫等。

氏呢?姓的分支。随着人口的繁衍,同姓越来越多,血缘不仅有了亲疏,过渡到父系社会后,不同氏族的地位与财富也渐渐有了区别,这就必然产生新的区分,标志即为“氏”。比方姒姓之下,就分为“夏后氏、有扈氏、褒氏、费氏”等一大串。而“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等早期著名的氏,虽为神话传说,很可能已经是父系社会的真实反映。到战国,数量很少的“姓”为大量的“氏”所淹没,姓氏不分,或氏姓合一。还拿顾炎武的话来做个小结:“自秦以后之人,以氏为姓。”但无论随母的姓还是随父的氏(姓),都代表你记挂先祖,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不忘本”。

姓和氏,古人分得一清二楚,先秦时期男子从不以姓相称。倘若您有幸穿越几千年,居然迎面撞上见到孔子,切不可说“幸会幸会孔先生”,因为孔是氏,他实际上姓“子”。同样的道理,屈原也绝不是姓屈名原,屈是氏,他实际上姓芈。芈,这个字以前咱不熟,看了《芈月传》咱都知道该咋念了吧。

2 姓氏,是血缘寻根也是文化寻根

姓氏不仅是人的符号标志,还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

关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现在的姓氏制度,确立于秦汉之际;魏晋六朝的门阀制度造成了世家门第、著姓庶姓的社会现象,从而使作为人的个体符号的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别;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交融,直接导致了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化,而胡汉姓氏的混淆互化又反过来促进民族交融。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奉行厚德载物,重生报本,寻根归宗,这也是伟大凝聚力的血脉之源。

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炎黄为人文共祖,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融汇了国内各代民族文化的统一体;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未间断过,即使经历诸侯割据、南北分裂、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等历史震荡,也能奇迹般地重新统一,体现了绵亘不断、强韧延展的连续性。慎终追远,祭奠祖先;春节供祖,清明祭祖;按字排序,区别辈分……背后都包含着浓浓的以姓氏为纽带,以血缘为主线的血脉文化。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问我祖籍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其实,这是一种由于历史原因,百姓人家不知自己祖籍在何处造成的趋同心理,也可以说是一种情绪。

对家族文化(血缘寻根)最直接的平台载体是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历史的先祖档案。家谱这个事,从古至今,不要指望什么档案局帮你忙,都靠一辈辈子孙笔端接力,家谱主要反映的是家族存在的各种社会关系和血缘痕迹,家谱应是对中国历史(正史和方志)的重要补充。家谱也称谱牒学,其核心是姓氏和人名,是血缘寻根的最重要文化依据。进入三四千年前的夏商西周时期,在甲骨文、青铜器上已留下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记录,这是真正记录了当时有关姓氏的历史,所以中国人有文字记载的姓氏历史应有3300年。

一部好的家谱就是一部家族的真实历史,各民族各姓氏各家谱的总和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姓氏历史,也就是一部血缘历史,可见续谱修谱的深远意义和历史责任。中国人“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根擎天柱。“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文化寻根是人类的天性,姓氏寻根,就是中国人的血脉文化寻根,其实就是根源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是人性寻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每当我们谈到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人们总是会怀念炎黄二帝,这是因为当今占中国人口九成以上的姓氏中绝大多数的寻根可以追溯到炎帝和黄帝,均自称为“炎黄子孙”。

我们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实际上自西周春秋三千年以来,在宗法制度下,以父系为中心,来论亲属的亲疏。父系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事。祭祀祖宗,延续香火,被认为是家庭的头等大事,无后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孝。

3 寻祖要到三晋来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祖要到三晋来。因为你的姓氏很有可能就开宗于山西某处。

通过旅游了解姓氏历史文化、游览古建民居,已然是时下出游的热点。这个热点实际上要靠那种强大的根祖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来支撑。

中华民族许多姓氏从山西开宗立姓,目前可查的有40多个,其中王、张、赵、魏、杨、郭、贾、郝、裴、傅、尹、霍、路、冀、万、解、蒲、温、芮、耿、荀、晋、籍、南、祁等姓氏均源自山西,上古母系社会八大姓之一“妫”姓也源自山西。这些姓氏尽管有些因种种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多见,但其中不少姓氏成为中华民族发展中自强不息,人才辈出的望族。在山西,目前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为王姓,其后的九大姓氏分别为:张、李、刘、赵、郭、杨、陈、武、高。顺便,把全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排名前十的也说一遍吧: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从1991年开始,山西洪洞已成功地举办了20多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唤起了华夏子孙、槐乡后裔对先辈故土的思念之情,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及古槐后裔到洪洞拜谒先祖,增强了古槐后裔及全球华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间寻根谒祖活动,“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也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同根同源同祭先祖、联亲联心联谋发展,由姓氏,到大槐树祭祖,再到当下发展,姓氏血缘有了更新的定位。

山西是文化大省,又具备独一无二的姓氏领域资源,山西当然可以做出关于姓氏研究的文化品牌,2015年,由山西卫视和东方风行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大型姓氏揭秘互动脱口秀节目《你贵姓》横空出世。作为文化类节目中的后起之秀,《你贵姓》打破了以往姓氏文化类节目的固有模式,在坚持挖掘姓氏文化内涵的同时,以轻松愉悦的表达方式和时尚多元的电视元素完成了姓氏节目的“换装秀”。“认清自己,从姓开始”,这是《你贵姓》打出的口号,‘认清自己’是回到过去,寻根问祖,找寻先人的精神力量;‘从姓开始’是要和每个人发生关联,让同姓族人找到荣耀感,传承家风,对今天有所启迪、对今后有所指导。

进入21世纪后,我们身边的社会结构进入了一个与以往五千年完全不一样的崭新的历史时期,城镇人口在快速增加,农村人口在减少,城镇建设的巨大发展,保存上千年不变的古老乡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那些不再受村民保护的各姓氏家族文化也许要被强烈冲击。人们的居住地会离自己的祖籍越来越远,催化姓族亲情疏远,原本脉络清晰、记载有序的中国姓氏规则和传统,都将迎来新环境的考验。以姓氏血缘为纽带,寻找宗族文化血脉,在当下和未来,依然需要存在和加强,研究姓氏文化,编纂家谱,希望这不只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的事儿。

本报记者 刘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洪洞大槐树迁出的姓氏?
探索洪洞大槐树,300年前迁出1200多姓氏,很多人来这里找祖先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姓氏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881个姓氏
中国人喜欢寻根,这是一种情怀,天生的
中华民族缘何生生不息?姓氏溯源发现根本动力和精神所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