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躬耕微头条(六十)隆中风景区的“岗枕南阳...
躬耕微头条(六十)
隆中风景区的“岗枕南阳”楹联是写给隆中的吗?

如果我们拿出这样一副楹联,“岗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让大家分辨一下这是哪个武侯祠的,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说这写的是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啊,“岗”就是卧龙岗,“南阳”就是南阳城,“枕”是卧龙岗与南阳城相互依存的形象描述。
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惜的是,南阳武侯祠没有这幅楹联。
那么,哪里有呢?有网友告诉我,隆中风景区的武侯祠有,在隆中武侯祠的一殿前檐正中置一竖匾“汉诸葛丞相武侯祠”,石质的门楹刻有楹联:“岗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
何谓“岗”?“岗”,《新华字典》解释是“高起的土坡:山岗。景阳岗。平面上凸起的一长道。”去过卧龙岗的人都清楚,那里正是这样的地形。而隆中风景区位于山沟里,林密山高,何来“岗”?至于“南阳”,隆中武侯祠建于清乾隆年间,此时南阳就是南阳县、南阳城,与隆中八竿子也打不着啊!卧龙岗“枕”南阳城,白河畔“田园淡泊”,情理相符,天衣无缝。而隆中清代只能“枕”襄阳城吧?如果“枕”南阳城,太远,恐怕会落枕的。
这幅楹联的作者襄阳风景区没有记载,只说是“无名氏”。那么,这个无名氏为什么要给隆中武侯祠题这么一副明显肯定卧龙岗的楹联呢?为什么不说“山枕汉水”(襄阳说是很喜欢山的,又是“山人”,又是演义的“山不高而秀雅”),为什么不说“躬耕隆中”?亦或还有其他原因?
感谢互联网,我上网一查,原来这副楹联最早并不是题给隆中武侯祠的,而是题给成都武侯祠的,原件就在成都武侯祠的二门,内容一模一样。“岗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至此,疑惑豁然开朗。这就作者在成都武侯祠回顾武侯一生两个重要阶段,“躬耕南阳”和“统开西蜀”。由于明清时期南阳所指没有任何歧义,所以,此联和襄阳隆中没有任何关系是毫无疑问的了。
类似这样的楹联成都武侯祠还有许多,例如:
庐隐南阳,抱膝长吟留正统;
祠光西蜀,鞠躬尽瘁仰纯臣。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岳阳方显题。)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原为二门对联,是清道光十一年曾任四川总督的鄂山所题。)
南阳诸葛真名士,天下英雄惟使君。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将军到四川时撰写的楹联。)
很明显,成都武侯祠的这些楹联反应了作者浓浓的南阳、西蜀情义,其所指不言而喻。
故,隆中武侯祠的这副“岗枕南阳”楹联就是隆中风景区从成都武侯祠复制过来的,只是复制者太粗心,阴差阳错的把宣扬南阳卧龙岗的楹联移植到了隆中而已。
复制外地武侯祠的楹联文物是隆中风景区的一贯所为。当然,这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像复制南阳武侯祠的岳飞手书碑刻的手法就有点儿不地道了。这个大家清楚,不赘述。复制可以,但拿来之后瞎解释骗游客就不太好了。就这副“岗枕南阳”楹联,隆中风景区的解说词是这样的:
“(武侯祠)门前还有一副对联,‘岗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这对联说的是隆中一带的山岗枕卧在南阳郡的大地上,这里的田园就如过去那样淡泊。诸葛亮开创了蜀汉的事业,在隆中至今还留有他那清高的遗像。”呵呵,张冠李戴,信口雌黄,移花接木,凭空臆想大概就是这样吧。不仅编排南阳,连楹联中说的成都武侯祠的诸葛遗像也变成襄阳的了,因为襄阳隆中武侯祠的孔明遗像不是前几年才捐献的吗?怎么一转眼就成了清代楹联中的“遗像”了?
隆中复制他人的作品不止这些。辛亥革命前十几年建的“古隆中”牌坊两边石柱上雕刻着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的诗《蜀相》说的是成都武侯祠没有一点儿问题吧,这和南阳、襄阳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可就在抄袭复制过来的这两句诗,隆中风景区也能解释出新意来。且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意译为:刘备三次来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以求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感激刘备的三顾之恩,辅佐刘备开创蜀汉基业。
奇怪了,杜甫原诗提隆中了吗?在“襄阳专家”嘴里,一转眼又成隆中碗里的菜了。看来,这套手法隆中风景区娴熟得很呐!
最后再说一句,襄阳专家一直攻击建于元代的南阳武侯祠是纪念性建筑,证明诸葛亮一生也没有去过宛县。那么,建于清代的隆中武侯祠是不是一个纪念性建筑呢?是不是也证明诸葛亮一生都没有去过襄阳隆中啊?做人要厚道,言行一致,不能对人一套,对己又是一套。
@国际襄 @飘逸的历史 @汉上痴生 @襄阳甜 @襄阳论语 @明眼观世界@天星弛8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汪重阳云游记(13):卧龙岗上访卧龙
名联千古,清代五任南阳知府顾嘉蘅心中的躬耕地
明诸葛祭文碑认定南阳卧龙岗为躬耕地,嘲讽、否定襄阳“古隆中”
“三顾茅庐”的原地的争论
臣本布衣,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南阳!南阳!南阳!南阳!南阳!南阳!!!!!
诸葛亮躬耕地和刘备三顾茅庐发生地终于有了最权威最公正的论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