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隐居桂林:漓江边幽静古朴的大圩古镇
寰驽斋主
2017-01-193评
去年年底,曾在广西桂林的“大圩古镇”上“隐居”了几日,今天就看看这古老的“圩镇”吧!
“圩”这个字,本是“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而在我国广大的南方地区,客家人又称“乡下的集市”为“圩”。
据说,广西古代就有有“四大圩镇”,而位于桂林近郊灵川县的大圩古镇就是其中之一,另三个是宾阳的芦圩、苍梧的戎圩、和贵县的桥圩,而“大圩”既然得名为“圩”,那自然古来就是个集市交易的场所了。
据介绍:大圩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古镇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就称此地为“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大圩古镇古韵犹存,幽静古朴,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老街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明清时,大圩已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行应有尽有,明初解缙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寺,百尺深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爨后,僮人荷叶裹盐归”。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有名的广东、湖南、江西会馆及清真寺等。到民国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条大街,即: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泗瀛街、建设街。沿江亦形成十多个小码头,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之说,铺面商号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称,体现出当时“大圩”极尽繁荣的景象。
现在的“大圩“,那条漓江边绵延着的老街还在,只是除了万寿桥到鼓楼码头那一段还是“商业街”外,其他地段的老街主要是当地居民居住,但感觉街上没有什么人,显得格外的冷清。
从鼓楼码头到万寿桥这一段,就是现在大圩老街最热闹的一段了,清代的建筑万寿宫、汉皇庙和几个会馆都在这一段,狭窄的老街两边游人如织、店铺林立......当然,这里和国内所有的“古镇商业街”一样,基本上都是来自浙江义乌的货物唱“主角”。
“万寿桥”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单拱石桥,位于马河与漓江汇合处,桥体稳健古朴,为当地的重点保护文物。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广西壮族的民间传说,改编摄制了一部电影《刘三姐》,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可以说是当时家喻户晓、人人爱看的一部电影。而电影《刘三姐》就在大圩古镇取了很多外景,据说那部电影的开头就是从这座“万寿桥”开始的。
走过万寿桥,沿着老街往东,就是古镇上最著名的老宅子“廖家大院”了,这个四合院目前保护的非常好,进去参观需要买10块钱的门票,但院子里的每个屋子门上都有详尽的文字介绍,而且不限时间,俺那天为了等日落,索性就在大院堂屋的“太师椅”上休息了好半天。
从“廖家大院”再往东,就快到老街的尽头了,老街上的每段之间,都用一座带墙的拱形圆门间隔着,这门上写着“泗水钟祥”四个大字。
回过头来,再来看看从鼓楼码头往西走的这一段老街,靠近码头这里是一栋看起来非常“现代”而壮观的欧式建筑“中华银行”,这应该是民国时期的银行吧,旁边还有典当行,修的非常气派,和旁边那些低矮的老房子在一起又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从“中华银行”往西,主要就是古镇上的“居民区”了,这里是清一色的青石板老街和老房子,但许多房门都是关着的,街上也没什么人,显得非常古朴、幽静。
这一段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这座叫做雨亭的高大的风火墙砖木建筑了,据说这建筑建于清道光年间,内有戏台、大厅等三进建筑,但大门紧闭,没法进去看看。
古朴的大圩古镇,曾经繁华的水路码头,紧挨着漓江边的古渡口,长达5里的青石板路,镇上的青砖青瓦楼房,都成为古老圩镇的见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林大圩古镇游记
大圩古街怀想
大圩古镇,漓江畔那一抹千年的悠悠青色
走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一一桂林大圩古镇
大圩:一个被遗忘在时光里的古镇
老电影《刘三姐》拍摄地 时光逆流的大圩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