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林大圩古镇游记

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始建于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商贾云集,经济繁盛,并且在明清中兴,成为闻名全国的商业重镇。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可见当时商镇的盛况,人家遍布,豪绅大士纷纷在此为官为商;北宋以来大圩古镇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有名的广东、湖南、江西会馆及清真寺等。到民国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条大街,即: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泗瀛街、建设街。古镇共有十三个码头,它们分别是寿隆寺码头、更鼓楼码头、清真寺码头、社公码头、石鸡码头、大码头、渡船码头、狮子码头、塘坊码头、五福码头、秦聚利码头、鼓楼码头、卖米码头,以上这十三码头见证了古镇水运的兴衰,昔日的繁华已归于历史。




乘着竹筏从桂林顺着漓江而下大约二十里,便到大圩古镇的码头,古镇依江而建,民居鳞次栉比,屋舍俨然。古镇保存和修缮的古民居都是继承了传统建筑风格的青石板路久经踩踏变得光滑锃亮,石板缝隙之间也成了青黑色,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两旁的民居一家接着一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都是规格整齐的两层小楼,洁白的墙壁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变得枯黄斑驳,有的甚至漏出了里面青褐色的墙体,但正是这样真实的古貌才让人身在其中感受到从数百年前流淌而来的时光。






漫步在古镇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坐在自家门前石阶上的古镇老人抽着水烟袋,袅袅的烟圈在上空盘旋,顽童们牵着大黄狗在一旁捏泥巴,笑声和打闹声将古镇的宁静打破。在大圩古镇静静地走一圈,你就就会感受到从百年时光流淌而来的涓涓历史,从宁静之中窥见几百年前的热闹繁华。从喧嚣到宁静并不是古镇的没落,而是厚厚的历史积淀出来的气韵和沉稳;仿佛又回到了古代那繁花的街市,穿过鼓楼街热闹的集市,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漓江之畔还生长着茂盛的水草,将青石板小路遮挡了不少。



在这处清幽的地方,漓江之上伫立着一个单孔石拱桥,名曰万寿桥,据桂林地方志记载,是明朝初建,光绪年间重建的石桥。石桥造型精美,斑驳的青砖砌成的桥面上都长出了青苔了,桥梁的四角之上还有四只造型各异的小石狮子。这里曾是古镇居民在端午节赛龙舟的地方,遥想当年龙舟纵横,岸上青草依依,杨柳青青,居民们摇旗呐喊,赛舟的人们拼尽全力,还有少数民族的姑娘们唱着龙舟歌为他们加油鼓劲,岸上还准备好了清香的青果、甜腻的粽子和醇香的米酒为勇士们凯旋而庆贺,多么热闹又让人心潮澎湃的场景啊。

如今古镇经千年的风霜血雨,保留着众多的老房子和商铺,镇子里的老街容颜未改,成为现代人最推崇的踏城寻古之旅多了一分从容淡雅和一种岁月积淀的厚重与安宁,这不是古镇的没落,这是古镇在历史长河中演绎的一种气韵和笃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隐居桂林:漓江边幽静古朴的大圩古镇
走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一一桂林大圩古镇
大圩:一个被遗忘在时光里的古镇
大圩古街怀想
从未被列入旅行清单,这5个隐秘的古镇却是广西最后的诗意!
大圩古镇,漓江畔那一抹千年的悠悠青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