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子的自旋是如何发现的?

https://www.toutiao.com/a6528759417888833806/

​答:电子自旋的发现故事,得从一位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说起,不过泡利在其中扮演的是"反面"角色。

上世纪初,按照当时量子力学对原子能级的诠释,电子在轨道上绕行,必定伴随着一个角动量J和磁矩μ,并满足:


其中角动量是量子化的,量子力学预言,角动量J在磁场方向上一共有2j+1种情况,也就是原子光谱会分裂成奇数种可能。


可是在当时,有两个实验与此相悖:

1、斯特恩-盖拉赫实验:1920年,奥托·斯特恩和瓦尔特·格拉赫发现,银原子蒸汽通过两条细缝后,经过一个真空的不均匀磁场,最后在底片上形成两条黑斑。

2、反常塞曼效应:在弱磁场中的原子,原子精细结构因弱磁场的存在而发生分裂的现象,叫做塞曼效应。最初发现的都是分裂为3条,称作正常塞曼效应,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能级还能分裂成偶数条,比如碱金属原子就分裂成两条,这在当时的理论图景下,得不到合理解释,称作反常塞曼效应。


以上两个实验,让当时的物理学家困扰不已。

此时的泡利,在物理学界已经赫赫有名,而且具有很高威望。


克罗尼格(Ralph Kronig)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生,1925年1月,他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设,但还未发表,此时,他正在德国物理学家朗德的实验室访问。

巧合的是,泡利也在此访问,于是克罗尼格见到了早已名声在外的泡利,并向泡利提起自己电子自旋的设想。


泡利可是出了名的尖刻和爱挑刺,他经常毫不留情面地批评其他人,同时他的指责也有非常严谨理由。

当泡利听了克罗尼格的想法,随即给了他一顿批判,而且毫不留情面,并严厉地指出,如果电子存在自旋,那么为了产生足够的角动量,电子假想赤道表面的线速度将超过光速,这是相对论不容许的。


遭受打击的克罗尼格,一下对自己的研究失去了信心,使得克罗尼格并没有发表他那开创性的论文。



半年后,两位荷兰物理学家George Uhlenbeck和Samuel Goudsmit,发表了关于电子自旋的文章,并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巨大反响。

当克罗尼格看到这篇文章时,悔恨不已,对泡利的那盆冷水耿耿于怀,克罗尼格对电子自旋的研究,实际上要比乌仑贝克和古兹米特研究更深入,但是他现在已经失去了首发权。


克罗尼格是哥本哈根诠释的支持者,这件事很快让波尔知道了,于是波尔鼓励克罗尼格把他的研究发表出来,以至于在电子自旋的史册上留下一笔。(克罗尼格的论文,最终于1926年4月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但是泡利这位"反面"角色,并没有息停,他不仅给克罗尼格泼冷水,还对乌仑贝克和古兹米特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批判。


随后1925年12月11日的一次物理学家派对中,参与者包括洛仑兹、爱因斯坦、波尔、泡利、斯特恩等人。

泡利和斯特恩对电子自旋的观点是一致的,两人还试图说服波尔不要接受电子自旋的观点,因为当时电子自旋还有很多概念未清楚,所以波尔也处于质疑当中。


随后爱因斯坦也和波尔一起讨论电子自旋,其中自旋-轨道耦合是解释反常塞曼效应的关键所在,爱因斯坦告诉波尔,自旋-轨道耦合是狭义相对论的一个直接推论,这一番话让波尔茅塞顿开,波尔彻底接受了电子自旋的概念。

就算如此,泡利还是死守阵地,不接受电子自旋的说法,这时泡利手中还有一张王牌,就是碱金属原子的双线光谱中,一个因子“g”,预言值是测量值的两倍,这一理论缺陷,让泡利占领着最后一块领地。


好景不常,不久这个难题就被一位英国年轻人Llewellyn Thomas解决了,原因在于之前没有考虑相对论效应,当加入洛仑兹变化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托马斯进动",而且理论值和实验值以超高的精度吻合,有效数字高达十多位,至此,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的能级问题,完美地得到了解决。



后来,人们还相继发现其他基本粒子,也存在同样的自旋现象。


刚开始泡利并不认同托马斯的诠释,因为泡利始终认为,自旋电子就是经典世界的旋转,表面线速度超过光速是他无法接受的,在波尔等人的反复沟通下,最终泡利接受了电子自旋的概念,在1926年3月12日,泡利对波尔的回信中写道:"我现在别无选择,只能无条件接受,……我深深地表示抱歉,因为我自己的愚蠢,给您添加了麻烦……"。



后来,泡利也因为提出泡利不相容原理,在1945年,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


到这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粒子的自旋并非经典的旋转概念,而是基本粒子的内秉属性,和质量、电荷的概念是一样的。

之所以叫做自旋,是因为这个概念和经典的旋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电子自旋造成的原子能级细分,我们更多地称之为原子精细结构,每一个原子的精细结构都不一样,我们利用原子这一特性,可以测量遥远天体的元素成分;而电子自旋共振效应,也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当中。




注明:该回答的部分内容,截取自我2018年3月4日发布的文章《电子自旋的发现史》。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这里,喜欢我们答案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量子理论的诞生和发展(7):“上帝的鞭子”和他的不相容原理
泡利的错误 (中)
粒子,物理眼中的“世界”
电子并没有自旋磁矩
电子自旋的首次发现
1902 年诺贝尔物理奖:你是电、你是光,你们解开电磁的神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