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硅谷调研(一)

2016年4月起,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双创生态环境课题组对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广州、深圳和美国硅谷创业创新生态环境进行了密集调研,累计调研时间三十个工作日,实地走访各类市场主体过百家,召开各类专题座谈会、研讨会几十场。根据调研我们发现:中美双方在创业创新环境领域,不约而同聚焦在三个方面,且形成了基本共识。第一个共识在创业生态中创业者最重要;第二个共识是风险投资在创业、创新环境生态中很关键;第三个共识是完善创业创新生态是核心。中美双方虽然有共同的foucs,但在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其目标核心内容、关键点、推进路径等方面又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不同



全球生物制药领军企业基因泰克创始人塑像 调研团队合影


中美创业者比较


谁在创业?

在硅谷,AMINO创投机构,我们看到了一张美国独角兽创业者的数据分析表。


独角兽创业者平均创业年龄在34岁,其中74%的创始人担任公司CEO,76%是连续创业者,86%有联合创始人,92%的创始人是技术出身,有19%的创始人有退学经历,并且在创始人中有50%是第一代移民。这些数据说明:技术创新、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是创业成功最关键的三个因素。访问美国硅谷的民办高校,德雷普英雄学院,该学院有资深投资家Tim Draper创立,其旗下基金累计投资两千个创业项目,他们在全球招募优秀创业者,进行了为期七周的创业培训项目,目前有会员650人,学员创业比率高达50%,我们调研时遇到了来自中国的创业女孩格欣,他证实英雄学院的招生原则是英雄不问出处,只找对的,更有创新精神的人,国际学生占50%,不找贵的,不用名牌学历背书。独角兽公司创始人有19%退学,也能佐证创业不能唯学历,但阅历和经历是非常重要的积累。


与国外不唯学历的创业者删选机制相反,在国内调研时发现,:创业者特别是创新驱动的创业者高学历、海归,几乎是标配。在双创政策中重点关注四类人群创业,包括大学生、科研人员、留学生和农民工,其中留学生创业是最有亮点的,所有调研地区的留学生是创业园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已有几百个留学生创业园区,留学生的创业项目多数进展顺利,业绩良好或前景可期。


推论一,中国以创新驱动的创业,人力资源前期投入更大,准入门槛更高,美国学渣创新没人怀疑,中国创业基本需要学霸来背书。


思考题:为什么中国学生出国来几年之后就具备了成功创业的条件呢?问题还在教育上。




大学生创业


在美国我们重点访问了加州伯克利分校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两所学校都位于全球排名top5,相距五十公里左右,都位于旧金山区域,该区域形成三大支柱产业集聚发展之态势。 一是以IT技术为特征的硅谷经济,公司13000家,GDP过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学习的榜样,一直被模仿,至今无出其右者。二是生物制药保健品为重点的健康产业,以基因泰克公司为龙头,聚集生物公司两千余家,其产品美国市场占有率为65%。三是好莱坞电影娱乐板块。在价值塑造、文化传播、出口创汇方面都是NO.1。旧金山区域形成的三大支柱产业集聚发展之态没有政府规划的产业引导,自发聚集过程中大学的作用居功至伟。虽然大学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不竭之动力,但两所大学,我们共访问了五位教授。老师们一致认为,大学生其核心任务是完成学业,不是创业。不鼓励学生在大学休学创业,但却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技能。每所学校都开设创业辅导中心,并且有个各种孵化器、加速器。让学生模拟创业、创新环境,演练各种创业情境及技能。2015年,斯坦福商学院毕业的MBA中,16%的毕业生选择创业,就是说每六个毕业生中就有一个是创业者,另外还有28%的毕业生进了高科技公司。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多数都是创业创新公司。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相对于创业技能的培训外,伯克利和斯坦福都不约而同地强化了创业者的价值追求引导。伯克利强调技术让社会更美好,学生创业中心展示了一件手控的3D模型,是伯克利的学生为一个缺少四指的孩子研发的让手指行动的智能控制装置,为一个残障儿童开发的设备其产量产值都是非常低预期的,但其中澎湃的人文观照让人肃然起敬。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Dasher教授,介绍了斯坦福学生培养的三个重点:深爱与激情(passion)、勇气(courage)、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三者中passion是发动机,而design thinking 代表执行力,而courage是保障。走进斯坦福大学华美的天主教堂,恢宏的穹庐下,四壁都是唯美的圣经教义图,下面是古朴厚重简洁的长木椅,仿佛诉说着,理想可以很高远落地,落地一定要踏实的言外之意。



斯坦福大学天主教堂一角

在斯坦福,科学艺术,人文和宗教,非常自然地混搭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即使创业,人文和艺术学科也一样和科学家组成团队,没有学科壁垒和思维方式的冲突,反而呈现出多样性的互补与和谐。


反观中国,大学生一度是天之骄子,考上大学等于饭碗 体面的社会身份,随着大学扩张,大学生快速增长,大学生的社会地位日益走低。最近一些年,安排大学生就业成为各级政府的阶段性重点工作,每年700万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问题。有不同机构估计中国大学生创业率在1%到2.5%之间,在各地调研各类孵化器及园区时普遍反映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从硅谷调研的情况比重来看,大学生缺乏阅历,思想不够成熟,不是创业最佳的年龄。


推论二,大学生创业总体上不靠谱,创业需要年轻人的勇气,更需要成熟稳健,脚踏实地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科研人员创业


双创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特别在利益分配方面作出重大调整,政策明确了科研人员利益分享可以占比70%的。地方政府,部分高校陆续出台了一些实施细则,有些地方个人最高可以享受95%的收益。


国外的情况是如何呢?和斯坦福的教授们介绍,大学老师兼职的情况,大学老师不可以在公司兼职,斯坦福、伯克利规定,大学老师在公司兼职一般不最多不能超过两个,斯坦福规定大学老师禁止担任公司管理阶层。可以做顾问工作,也可以申请两年离职创业。核心是平衡老师的经历,保证把教学作为主页。在利益分享方面,斯坦福的教授,可以每周有一天在企业做顾问,可以接企业的项目回实验室研究,可以转让知识产权给企业,利益分享个人占比1/3,所在系占1/3,所在学院占1/3,而学校是不要收益的,这样较好的协调了多种利益相关人的关系。


国内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有一些激进元素。虽然政策很激进,但实际上大学和研究机构下海创业的人更少。科研人员不愿意下海创业,有三个层面的原因,第一个是能力层面有三个方面不足,一个是我们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有很大的脱节。技术转化、转移有相当的难度。第二,科研人员缺乏市场经营、企业管理、财务统筹等多种能力。第三,科研人员的团队意识普遍不强。从创业动机这个层面上来讲,科学科研人员普遍属于风险规避型,不愿意承担任何创业风险。当然还有重要的环境方面的因素,留到创业生态部分在讨论。


推论三  科研人员创业要内练筋骨皮,相对大学生创业培训来讲,科研人员的创业培训,更加必要。



                       

说感知,录真情,

参天地,格万物,

理想国,践行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硅谷成功有三大因素: 斯坦福、冷战与失败文化 (
斯坦福的创业教育
探秘硅谷:独角兽在哪里出没?
中国高校的教授们离「先挣它一个亿」的小目标有多远?
关于创新生态的16个真相
硅谷三大孵化器,长这样也是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