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线上展览 | 丝路随响:丝绸之路上的乐器——第三单元口簧

、编者按:

文研院有幸得到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及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学术团队的支持,从9月12日起陆续推出“丝路随响——丝绸之路上的乐器”线上展览及相关文章。通过对丝绸之路上的拨弦、吹管、口簧、鼓类等乐器的展示,我们希望在丝绸之路的文献学、历史语言学、考古学和艺术史的研究之外,引入音乐学的视野,进一步丰富丝绸之路研究的内涵。

展览共分为五期推出,本次推送为第四期,展示了丝绸之路上的口簧。

导言

口簧那简洁的形制结构和发音原理或许解释了它的多重起源:从中国大陆到欧亚草原、从西伯利亚到马达加斯加、从斯堪的纳维亚到印度尼西亚,不同地域及不同民族,都以各自的古老名称称呼着自己独特的口簧。在汉语中,口簧又被称为口琴、嘴琴、口弦、中弦、扯篾。这些称谓不但点明了乐器与口腔的关系,也形象地描述了乐器的形制以及演奏的方式。一根含在口中的簧片,通过手指的拨动或拉扯,激发簧片的振动,再经由口腔作为共鸣体,传达出细腻、神秘、动听的音调。

尽管依其声源结构,口簧在乐器学中被定位为以簧舌本体作为振动体的“体鸣乐器”。但小小的口簧在实际的运用中,又启发了自由簧乐器,衍为一类新型气鸣管乐器的先驱。在材质方面,口簧主要有植物材质、金属材质、动物材质之分;依策动(激振)方式,则又可以分为拨片式、拉线式、击奏式等。

古老的口簧有其穿越历史的生命力,作为一种“说话的乐器”,它既具有传统仪式中的神奇效用,又承载着情感交流的诉说,还可以在模拟大自然的音响中传递人与生态的并存信息。而近现代以来,它也成为了重要的音效乐器,广泛出现在卡通和电影配乐中。

*如无特殊说明,

藏品皆为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藏品

延伸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01

石峁遗址骨簧

中国

约公元前2140—公元前 1946 年

约长 8-9cm 

宽约 1cm 

厚约 0.1-0.2cm

骨制

2016年陕西神木石峁皇城台古城遗址出土。

陶寺遗址骨簧-约公元前2000年

赤峰夏家店骨簧-约公元前 1000—公元前 500 年

建平水泉骨簧-商代早期

赤峰龙头山骨簧-西周至春秋

02

骨制口簧

俄罗斯

 古阿尔泰

约4世纪

约长 11cm

宽 1.4cm

骨制

1700年前的一组骨制口簧,2018年由Andrey Borodovsky 在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Cheremshanka发掘出土,有些保存状况良好、仍可演奏。

骨制口簧(俄罗斯)

03

口簧

贵州苗族

1977年

金属制

大英博物馆

金属制单片簧

上:长7cm、宽0.5cm、厚0.1cm、重1g

下:长7.4cm、宽0.5cm、厚0.1cm、重1g

延伸阅读

我们都知道“巧舌如簧”的成语,却不一定知道“口弦”。实际上,“簧”就是“口弦”,而且与成语巧舌如簧有直接关系。或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达吉和她的父亲》电影中,人们听到过达吉弹奏过口弦。但当时在汉族地区几乎没有人知道口弦的发音原理。

相传“口弦”为女娲所创造。汉代的应劭在《风俗通》中引《世本》一书提到过:“女娲作簧”。意思是口弦是女娲发明的。口弦这种乐器充满了神奇色彩,整个先秦时代到元代,口弦都称“簧”,直到明清时期才称“口琴”,现在日本仍袭用此名。民间则依少数民族语言和地区的不同,有各种称呼。例如,“咕咕”、“麻古”、“莫古里”等。口弦通常有竹制和金属制两种。最初用竹制,故民间也称“竹簧”、“响蔑”、“蔑琴”等名,又称“弹簧”、“口簧”。

从“女娲作簧”可初步推断我国口弦的起源非常早,估计它在母系社会就已出现。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东巴文”中有

和演奏口弦的字
。有的研究论文认为:西汉的史游《急救篇》中所提到的“冠帻簪簧结发纽”,冠、帻、簪、簧都属于古代用来结发纽的头饰用品。因此,“簧”可能源自古代妇女梳妆用的发夹。

竹质口弦流行于彝、景颇、拉祜、纳西、傈傈、傣、哈尼、布朗、怒、独龙、基诺、普米、苗、藏、珞巴、羌、哈萨克、回、高山、黎族少数民族和部分地区的汉族中,呈长条形,演奏时横置于口前,拨响竹簧的根部,以口腔为共鸣器,不断改变口腔大小能使簧发出不同泛音,以构成音阶。音色细微轻盈,娓娓动听。曲目有《母女谈心》《蜜蜂过江》等。

竹质口弦不仅有单片的,还有三片、四片、五片等连在一起,彝族姑娘把它置于一个雕刻有花纹图案的小竹管内,随身携带。

早在晋代,著名道家葛洪所著的《神仙传·王遥》中就记述过一个弹奏五片口弦的故事:一次,王遥带着自己的弟子登上一座小山,进入山中的一个石室,石室中有二人。于是王遥让自己的弟子取出所带匣中的三枚“五舌竹簧”,发给他们,三人并坐,一起弹奏口弦。故事带有道教的神秘色彩,它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当时已经有很少人能够演奏五舌竹簧,这是一种秘技。

金属口弦流行于满、赫哲、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锡伯、蒙古、回、撒拉、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塔吉克、彝、傣、景颇、基诺、傈傈、纳西、怒、哈尼、苗、瑶、高山、黎等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中。它的框多为马蹄形,一般用铁制作,簧舌则用弹性铜片或钢片制作,舌根镶置于框的根部。演奏方式与竹口弦相似,所不同的是须波动簧舌尖来发音,有些民族(如景颇族)演奏时的置簧方式比较特殊,不用手持而把金属簧框咬在山下牙齿间,露出簧舌尖弹奏。曲目有《母女相会》《探亲路上》等。

摘自应有勤《中外乐器文化大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04

口簧

云南怒族

2019年

竹制

竹制单片簧

筒长18.2cm、筒口直径2.1cm 、簧长14.4cm 宽1.1cm

内含五段视频:

视频一:海南黎族单片口簧演奏

视频二:彝族多片口簧演奏

视频三:纳西族多片口簧演奏

视频四:日本冲绳扯线口簧演奏

视频五:蒙古扯线口簧演奏

05

木库连

Mukkuri

日本

阿伊努人

约2000年

主体长 16.3cm 

宽 1.9cm

竹制

刘祥焜藏

日本北海道阿伊努人的木库连,两端用线绳策动拉奏。中国境内的达斡尔族和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都有形制和名称均有类似的乐器。

北海道口簧

长 15.4cm

宽 1.6cm

鲁布克 Lubug Qawqaw

台湾太鲁阁族 

 2000年

 长度 12cm

宽度 2 cm

台湾太鲁阁族的鲁布克(Lubug Qawqaw)意为“单片口簧”,与木库连类似,亦为两端用线绳策动拉奏。该地区其他民族也有类似乐器,但有的为另外固定上去的异体金属簧。名称稍有差异。

06

口簧

印度

1924年

竹制

大英博物馆

竹制单片扯线

长21.2cm、宽1.2cm、厚0.1cm、重2g

Guimbarde

长19.1cm、 宽1.7cm 、厚0.3cm

巴黎音乐城博物馆

07

口弦

彝族

20世纪80年代 

主体长约 13cm 

筒直径 2cm 

竹制

传统竹制五片口簧,单片为自体切出式,五片口簧的簧框宽度一致,单片簧框呈矩形,尾部拨奏处削尖。簧舌根部宽于舌尖部。

彝族竹口弦

08

口弦

彝族

约2000年

主体长约10cm

黄铜制

刘祥焜藏

彝族口弦常为二至五个音高不同的簧叶成套,传统为竹制,近代以来为追求更佳性能,亦有黄铜制。彝族口弦是当地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私密交往的必备乐器,其近似语言的音调、音色有代言心意的作用。

延伸阅读·口弦的传说

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云南玉龙雪山脚下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放牧兄妹。一天,妹妹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精美的红色口弦琴,就拾起来摆弄在手中,哥哥看到后夺过扔到一旁,告诉她口弦琴上有别人的灵魂不可以随便拾捡。

可是妹妹实在太喜欢这只口弦琴了,便偷偷的藏了起来并在深夜无人时悄悄吹向它,说来也怪,那些别人要练上三年的曲子,妹妹一遍就吹的很娴熟了。

就这样,十里八乡没有人能比得过她,一天,从外地来了一个小伙子相约天荒坪上比试,吹奏一连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口弦让两个年轻人相爱了。但由于家人的反对,最终他们选择跳下玉龙雪山……”。

纳西族传承人和秋月口述,苗滟记录,2017年5月.

09

口簧

印度

1944年

竹制

大英博物馆

竹制双片,扯奏簧

上:长9cm

下:长9.5cm 、连绳总长20cm

10

铁火不思 

Temir Komuz

吉尔吉斯斯坦

约1990年

钢制

长5.7cm、宽2.9cm、高2.4cm

刘祥焜藏

吉尔吉斯斯坦的口簧称作“铁火不思”,因其音色和用途与弦乐器火不思相仿,且常装在火不思形状的木盒内,但用金属制成,簧片用钢材,外框用铁或铜。虽形制轻薄小巧,但音色强劲、音量较大,可用于歌唱的伴奏,或与其它乐器合奏。

铁制口簧

蒙古国

长 10cm

宽 3cm

簧长 3cm

铁制口簧

尼泊尔

通长 7.2cm

宽 2.6cm

高 1.1cm

重 10g

大英博物馆

金属口簧

巴基斯坦

通长 14.5cm

宽 5.5cm

重 44g

大英博物馆

阿富汗口簧

通长9.7cm

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Guimbarda

伊比莎岛

1825-1900

通长 7cm

宽 4.2cm

巴黎音乐城博物馆

   内含四段视频

视频一:蒙古金属口簧演奏

视频二:土库曼斯坦撒拉尔人的口弦

视频三:回族口簧演奏

视频四:西伯利亚乌德盖(Udehe)族乐器-长号、竹号、口弦

11

瓦尔干

Vargan

俄罗斯阿尔泰

约2010年

长 6.5cm

宽 3.1cm

高 1.9cm 

木盒长9.5cm、宽3.7cm、高2.8cm 

钢制

正面

背面

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国一带的口簧簧片用钢材,外框用铁或铜,常用以为歌唱伴奏,也用在萨满仪式中,因此常装在雕刻萨满形象的木盒中。

钢制口簧

意大利

1972年

大英博物馆

金属口簧

印度

通长 14.5cm

宽 3.5cm

厚 0.5cm

重 33g

大英博物馆

蒙古族口簧

《中国乐器数据库》(样库)

金属口簧

伊朗

通长 14.5cm

宽 5.5cm

重 40g

大英博物馆

绘画中的口簧

1888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12

Chang

阿富汗

约2000年

长 10.4cm

宽 6.2cm

高 1.8cm

铁制

刘祥焜藏

阿富汗的口簧形制较大,框架粗重,常用黄铜制成,上有錾刻花纹,且常有凤凰等典型波斯风格装饰物。印度北部亦有类似口簧,称作莫昌(Morchang),常通体以铁锻成,且装饰很少。

chang 铁质口簧

阿富汗

长 15.8cm

最宽处 3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罗马艺术作品中的口簧

1625-1630

金属口簧

印度

1990s

长 11cm

最宽处 3cm

厚 0.5cm

重 22g

大英博物馆

视频:印度口弦

13

双簧莫昌

 Morchang

印度

约2000年

长 10.7cm

宽 4.4cm

高 1.9cm 

钢制

刘祥焜藏

印度北部的口簧有时具有独特的“一框双簧”形制,可以演奏两个不同基音上的泛音列。两簧为钢制,长度几乎相同,仅在末端以熔化的金属液滴调成不同音高。粗重的框架以铁锻成,上有錾刻花纹,在两簧之间又延伸出一条分支,形成独特的“山”字形框架。

台湾口簧

用于台湾泰雅族和太鲁阁族等,在弧形竹片上装多个黄铜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多次提到的“簧”是什么?
苗族姑娘手中的“魔笛”,只为一人守候
尘封4000年口弦琴现身
八音的初步探索
口弦声声
走近乐器三十五 铁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