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喜报!上林县法院一案例入选最高法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2022年第35期)

四月如期,春意盎然,开年喜报催人奋进!

4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民法典颁布后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

上林县人民法院民事庭审理的

“金融机构长期怠于核查更正债务人信用记录可构成名誉侵权——债务人诉金融机构名誉侵权案”

入选其中,

也是广西法院系统唯一入选的案例。

下面和小编一起学习讨论

这篇入选案例吧!

金融机构长期怠于核查更正债务人信用记录

可构成名誉侵权

——债务人诉金融机构名誉侵权案

简要案情

原告周某某为案外人莫某某向被告上林某银行的贷款提供连带保证担保,后经2018年作出的生效判决认定,周某某的保证责任被免除。三年后,周某某经所在单位领导提示,于2021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个人信用,发现其已被列入不良征信记录,遂向上林某银行提出书面异议,并申请消除不良征信记录。但该银行在收到周某某提出的异议后未上报信用更正信息,导致周某某的不良征信记录一直未消除,周某某在办理信用卡、贷款等金融活动中受限制。周某某遂诉至法院,要求上林某银行协助撤销周某某的不良担保征信记录,赔偿精神损失和名誉损失费,并登报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裁判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九条的规定,信用评价关涉个人名誉,民事主体享有维护自己的信用评价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有权对不当信用评价提出异议并请求采取更正、删除等必要措施。上林某银行作为提供信用评价信息的专业机构,具有准确、完整、及时报送用户信用信息的权利和义务,发现信用评价不当的,应当及时核查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本案中,上林某银行未及时核查周某某已依法免除担保责任的情况,在收到周某某的异议申请后,仍未上报信用更正信息,造成征信系统对周某某个人诚信度作出不实记录和否定性评价,导致周某某在办理信用卡、贷款等金融活动中受限制,其行为构成对周某某名誉权的侵害。遂判决被告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报送个人信用更正信息,因报送更正信息足以消除影响,故对周某某主张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典型意义

近年来,金融机构怠于核查、更正债务人信用记录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件渐增。本案依法适用民法典关于“信用评价”的相关规定,明确金融机构具有如实记录、准确反映、及时更新用户信用记录的义务,对督促金融机构积极作为,加强日常征信管理,优化信用环境,引导公民增强个人信用意识,合法维护信用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1

END

1

图文/编辑  by  韦姗婷  邓   洁

上林法院

分享·关注·责任·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总第21期】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权时,执行担保债权人可否参与分配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
浅谈商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四编 人格权法 - 一条龙服务中心,我在这里等你啊@! - ...
谁侵权?偷录他人辱骂视频发微信群,遭对方8分钟语音回骂
花木兰邱少云被恶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