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子时夜子时古已有定论
转载文章《否定早晚子时之说是对古历法的无知》
   民国袁树珊在《命理探源》中,就讲万育吾关于一日分为一百刻的讲法,子时上半时辰属于前半夜即为昨日,下半时辰属后半夜即是今日。
    连古代修道士也非常看重 正子时之说,否定早晚子时,就等于非要人家在农历除夕11点钟时来迎接新年一样可笑。
李淳风也算个有名的古人吧,他的预测技术也是人人认可,他就讲:“古历分日,起于子半”(见《新唐书&8226;历表》)
    从西周起,历法就把与“日中”相隔半日的“夜半”作为一日之始。用12地支记时表后,子时恰被日子的更替时刻所平分:后一段为子正或称早子时,属今日;前一段为子初或称夜子时,属昨日。一日始于早子时之初,而终于夜子时之末。所以早晚子时古己有之,非后人杜撰。
    在《七修类纂》中也有此类明确**,“如子虽属阳,上四刻乃昨夜之阴,下四刻今日之阳。鼠前足四爪象阴,后足五爪象阳故也。”是以子时应分早子时与晚子时。
    至少在殷商时代,我国古人即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并分别以夜半、鸡鸣、平旦(昧爽、昧旦、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昃)、哺时、日入、黄昏、人定来指代。《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无逸》:“自朝至日中,仄,不遑暇食。”  
    而现代不少人,却仅凭古人仅有十二时辰,而去否认有早晚子时的存在,实为可笑。我国最早的历法宝典当推伟大历史巨著《史记》中的《历术甲子篇》《历术甲子篇》以“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 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正北,十二,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为历元。。。 上面引用部分的意思是,在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合朔与冬至的交气时刻同在“夜半”。“夜半”是几点几分呢?   “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前一个“无大余”指合朔(初一)那天的干支数次是“”,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合朔的具体时刻是“”,即点分。后一个“无大余”指冬至那天的干支数次也是“”,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冬至的交气时刻也是“”,即点分。以上充分证明,“夜半”子时,指的是深夜零点零分,古人计时从“夜半”子时即零点开始。
    既然古人就重视正与非正的子时之别,而现实存在的夜半11点与12点,古人以早晚子时去区别命运又有何不可。常理中有特殊,这也是自然规律。正如邵康节大师对夜半子时的感悟:冬夜子时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大音声正希。。。子时的特殊,古人有特殊论法,也是后人可以研究的地方。所以古人总讲子不论命,肯定有其特殊之处。而后人以此研究,又有何不可?
    早晚子时论命,善用者就用,不善用者可以不用,用不用是你自己的事,但以己之见来否定其他,实在不是研究学问的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底有没有早子晚子
早晚子时之争
早晚子时 — 【正确用法及依据】
梦溪笔谈?象数一全文
古人计时的时、更、鼓、点
《歷書》四(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