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家乡在忻州

我的家乡

(2011-04-17 09:45:55)
原文地址:我的家乡作者:北路梆子

每个人对于自己出生和生长过的地方有一种眷恋之情,我也亦然;如果离家久了,这种心情自然就有点强烈起来,我想许多人也会有同感。我的家乡在忻州,忻府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据《忻州志.建置》记载,“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并有向阳、北赵、磨盘山、肆卢城、北张等多处遗址,以及大量出土文物,文物含有仰韶、石山、彩陶、黑陶文化,有力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在城西连寺沟挖掘出商周的墓葬,境内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生息繁衍,并且共同创造着灿烂的中华文化。传说是晋阳湖,后经王母娘娘点化而成,大禹治水曾在此处停留,系舟山与禹王洞由此得名。在周及周以前,属并域,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司太原郡,汉属太原郡阳曲县,东汉建安二十年置九原县,属新兴郡,北魏永兴二年改称秀容县,隋开皇元年,复立新兴郡,秀容、铜川2县,开皇十八改称忻州,唐宗金元又为秀容,明洪武初年秀容县并入忻州,民国二年改称忻县。1983年撤销忻县,改称忻州市。2001年1月1日撤市改区,改称忻府区。忻府区山川胜迹,景观宜人,充满神话传说的系舟山及其瑰丽多姿的高山溶洞“禹王洞”,磅礴巍峨“避暑圣境”陀罗山,野游佳境、青松覆盖的桃桃山及其伞盖寺,泛舟、垂钓的“双乳湖”、“金山湖”,供人凭吊、观瞻的省保文物千年古刹“金洞寺”和金、元文坛巨匠元好问的“野史亭”、“元墓”,几经兴废仍存奉祀的岱岳殿,“晋北锁钥”巨匾高悬、气势宏伟的明建古忻州北城门楼和“三关总要”的南城门,位于古钟公园的金代铸11520斤重的大钟及其古钟楼,历史传说人物“貂婵陵园”,忻口战役遗址......现代化旅游度假佳境奇村、顿村两大温泉区,等等,不胜枚举。忻州人才辈出,古今灿若群星。春秋时与程婴救赵氏孤儿而惨遭杀害的公孙杵臼,他的墓在今忻府区西逯家庄的九原新村;直言谏汉王的西晋陈元达、王后刘娥;主张“强本”、“推恩”而影响金朝政策的户部侍郎张翰;金、元之际的大诗人、史学家、文学大师元好问;敢于议征战、体恤民力的元代吏部尚书刘宣;力行改革政事、清廉爱民的明代户部左侍郎姜涛;刚直廉明、诗文兼长的明代刑部主事党承志;随左宗棠收复乌鲁木齐而勇战沙俄与英国势力的外族占领军和甲午风云中在山海关、海城血战日寇侵略军的名清武进士、参将宁鸿章、民国年间名释、名儒、名议员的梁硕光,名僧、名士王建屏,名议员、名儒陈敬棠,以及戏剧名家“云遮月”刘德荣、“十二红”刘宝山;抗日、解放战争中著名革命烈士肖镇青、张衡宇、岳云贵;当代历史学者梁园东、书法家宁超武、医学家梁致堂;革命领导干部霍士濂、张挺、黄志刚;全国老劳模、世界环保名人杂李双良,还有体育摔跤多年、多次全国夺冠的英豪猛将们,等等,数不胜数的忻州优秀儿女,为家乡、为祖国献力增辉。
 本地民风淳朴,性情豪爽,与本地流传的宋丑子的故事中宋丑子的性格有点相似,脑子比较活头一些,由于土地贫脊,世代经商者颇多,他们的足迹遍步国内和沙俄边境、新疆等地,在天山的南端有石上刻有忻州人在和田寻玉的记载。忻州世为边关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忻州地处长城内外,是外族入侵的前沿阵地。本地的风俗既有中原文化的影响,也有外族融合的风尚,居民勤劳俭朴,各种手工业也很发达,男人们耕田编织农器,妇女们绣花缝衣剪窗花,心灵手巧。忻州是戏曲的摇篮,有北路梆子、中路梆子和二人台,老百姓很喜欢听戏,许多名角在此演出,唱得好时叫一声“好”,就是对演员最好奖赏。忻州有“摔跤之乡”的称号,农民在农闲之余,男女老少齐上场进行挠羊赛,在明清到民国时期有许多传奇的高手,解放后出现了不少的全国冠军。本地居民信奉中华的传统神灵,每家供奉的有“天地十方万灵真宰神”、“土地神”、“灶王爷”、“财神神”。各村子里有“关帝庙”、“东岳庙”、“观音庙”、“五道庙”等小型庙宇。
  我的家乡在忻州的西南一隅,毗邻阳曲县,旧属集贤乡水马都,如今归忻府区三交镇管辖,名叫付家庄村。有碑上记载“忻郡之西,有都名曰水马,其地山川秀美、土厚民淳;其地美景东有白马庙(听老人们说在我们村东北面有白马山,但未见有庙,可能被毁多年了);西有阁楼山;思林寺以竖其南;玉清观以镇其北;其中则有弘教院为中心”。弘教院就在我们村里,村里老人只记的有一观蒲,就是其遗迹,是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在恒山有一三教庙号称天下惟一,在海南也有此庙,在太原市效区的上兰村,土洞中也有,我看了下宗教的网站,其中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就是三教合一的庙,可能是在元朝后期,全真派在元朝很推崇的原因吧,丘处机等全真七子为发扬全真教四处奔波的结果,使全真教的范围迅速扩大,这种三教庙在北方分布很多;思林寺在离我们村南十里的地方,听人说原有和尚,庙中有四五米高的四大天王,很是雄伟,我估计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与阳曲县的三藏寺、庄磨的三艾寺(也叫青松伞盖寺)都是当地有名的寺庙,是同类型的。据说三藏寺是唐三藏取经回来后,到此地传经说法教化众人而得名,风景奇丽、造型独特,如今香火不断,是讲地藏菩萨的经文;青松伞盖寺在桃桃山,其地山势险峻,树木参天,有大雄宝殿(现建,原断梁殿遗址)、五爷庙(由五台山五爷庙长青法师协建)、千年巨松(胸围约3米、高30米)、铁梁桥(唐代建筑,桥栏雕刻精美)、商代石碾、清代蛟龙柱等,另有山间溶洞、山顶草甸,听人说是和五台山供奉的一样,现在是个风景怡人秀丽游览区,山下连寺沟村商代古墓群(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南香泉寺(旧忻州八景之一)、大保沟天主堂(清代古建、教界地位崇高)、南殿泰山庙。我推测这三个庙代表着如来佛的四位菩萨,因为它们都是在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四月初八这天,讲经说法,四方善民来此进香还愿,但另外一个我无法考证。玉清观在我们村五里的观里村,道观中有牡丹很是有名,因为传说老百姓家里是不敢种牡丹花的,而且此处属北方气侯,不宜成活,也算少见,有老人讲在日本人入侵的时侯开了白色的花,人们说是不祥之照;观中供奉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仪态清秀,慈宁安祥,观中清幽雅致,有历代乡民布施的功德碑,到了农历四月的时候牡丹盛开,国色天香,竞艳怒放。阁楼山在我们村西面,其山势雄伟、地势险恶,居于群山之颠,来到群山顶,还得仰望其巍峨、感叹其高大,三面陡峭,向阳的一面比较平缓,利于攀登;山顶有一空地,颇为平坦,天高气爽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山腰建一小庙,称天池庙,有一小池一尺见方,池中有水流出,天旱时池中水渐少,涝时水会溢出,平常不满不溢,碑上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就有建庙人了,不知是否属实。建庙所用的东西是利用上山放羊的时侯把材料驮在羊背上弄上去的,每个羊驮三五个,要是用人力是非常困难的,体现的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我们那里最为瑰丽奇伟的山。我们那里世称水马川,是因为有个美丽的传说,在我们河的下游有个山势的断层,有二十米多高,中间有二层水池,水流从上奔驰而下,直冲下面的水潭,对于我们没有见过大瀑布的人来说,也算是壮观了,到了下了暴雨之后,洪水汹涌咆哮,气势不凡,水流飞溅,形成巨大的水瀑,即使风和日丽,来此观看,也非常的怡人。传说水潭之中有一水马,经常夜里出来吃草,水里面很深,没人探过底,有两个南方人路经此地,听说此事,决定捕捉,南人水性甚好,潜入水底,他的手被水马咬成了簸萁那么样大,后来还是被他们诱捕走了,人们说它是神马,代表本地人杰地灵,自从被抓走后,本地没有什么大的人物出现,也不得而知了。我们小的时候在那里游泳,但很害怕那么深的水。在我们村东有一山涧,此地虽然狭小,但山峰奇峻,林密草盛,山花烂漫,草药硕肥,山蘑鲜美;溪水潺潺,四季恒温,水中有小虾米游弋,在北方是很少见我们小的进候,抓一些回去,放在太阳下面晒干,还有一种咸味和南方的小虾米一样可口,甚是奇妙。这里的水很是甘甜,有好多的矿物质,在庄磨东岳庙上有碑文记载,在清朝时有一年发生了瘟疫,死伤无数,幸有村妇回娘家,避于溪水下游的山村,村人都没有传染,称其水灵性,可以救人,妇人引村人来此饮水,避过这次大难,后为纪念此事,冯路十三个村树碑相传。2003年非典期间,有人提及此事,相继来此取水,场面很是热闹。这条路是我们那里唯一通往县城的路,是在山崖上开凿,路边有碑文记载,由于古时道路不太通畅,乡民肩挑背负,于山间小路上崎岖难行,才由乡民集资,共同开凿,日积月累才开出一条石板路,如今却废弃了,不过那儿的水真是爽甜可口,无论用此水做饭泡茶都和其他的水质有区别。
  上面提到随左宗棠收复乌鲁木齐而勇战沙俄与英国势力的外族占领军和甲午风云中在山海关、海城血战日寇侵略军的名清武进士、参将宁鸿章,他退隐后回到忻州庄磨镇,不过他的老家就在我姥姥家的村子里,从庄磨镇到这个村子每距离几百米就有一石狮子,说明是有大官才有此级别,这村子叫里沟村,本身不太大在清朝后期却是我们乡里最富的村子,村里姓宁的大部分是富户,后人大多移居此地,村中的上下三院是乡里少见富家宅院。村外有一小山洞,在解放前里面有许多小神像,很珍贵的,那时候人们很迷信是不敢盗取的。后来破四旧以后就全没有了,有人挖开宁鸿章的坟墓,以前古人为防盗贼,封闭很好,有石滚挡门,他们为了弄开此墓费了很大劲,他们盗窃了墓中的大批宝物,其中比较珍贵的是他顶戴花翎上的宝珠,把墓中的棺木抬出来卖掉了,真是让古人死不瞑啊。如今此村却不到20多人,真是时代变迁,岁月流逝。我们村东面山坡有一墓地是明朝的姓吕的驿马,他的父祖曾在都察院、按察司任过官员,是从阳曲县移居此地的。
  村里有一神棚供奉西歧王爷,村人不知其是哪位神仙,后听村人说此神爷的来历,我推断是周文王姬昌,说起神爷的来历,有点传奇,在明朝万历年间村里有一泼赖在陕西韩城做生意赔了钱,在一赌馆赌赙,出来在河滩小解,恰有一神位遗弃于河滩,他当即求告说:“如神爷保佑我赢了钱,我为您重塑金身,修建庙宇,让您老人家有个栖身之所。”他就回去又赌了,先赢了二十吊,完了又输了,反复如此,他忽然想起他许的愿,他赶快收起二十吊钱,背起神位直奔家乡而去,翻山越岭不觉累,快到我们村的时候,放下来歇息,却背不起来了,他到村里叫人前来迎接,村人敲锣打鼓才请进来,村人为神爷重塑金身,在村中向阳的地方,修盖庙宇,是二层歇顶式的,上面有个小阁楼,供奉玉皇大帝,下有五龙王爷神位;每年四月要从正殿请到神棚祭拜,正殿在村东供奉诸多神位(后来在此基础上建了学校,现正殿已经塌的不成面目了),村里人以重大形式,迎接这位西歧王,头戴柳枝,五体投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酬神唱戏,村人家家户户把家中蒸的上等馍贡献给神爷,非常热闹。据说此神爷有求必应,很是显灵,其他各村如遇旱季,来此邀请西歧王去许愿,到夏季之时,你请他邀,甚是让乡人自豪,某年有邻县村子请西歧王前去祈雨,妄图贪占,村人去迎回之时,他们拟数尊假神像相欺骗,村人无奈,跪地祈求:“西歧王求您显灵吧,您要是想跟我们回去,就请指点一下吧”,倾刻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一声惊雷,一口大钟崩裂,露出神像,邻人骇然,不敢阻拦,村人迎神始返,至此西歧王很受村人信奉。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我未曾见过其雄姿。从神爷来自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里,而且周文王姬昌擅长星相占卜之术,可能是司马迁后人把姬昌树为神的。
  最爱的莫过于家乡的山水,这也最引人入胜的,一条小河从村边缓缓流过,宛如玉带穿梭于叠彩峰岭之间,不太大的河滩布满了小卵石,青青的草地,绿油油的,水波不兴、褶皱晶莹,河水清彻见底,鱼游蛙泳,潜翔自由,清晰可见;蜻蜓蝴蝶,在水边飞跃欢畅,留下翩翩的倩影;水石草苔密麻油绿细嫩,翡翠一般洒在水里。每当夏天姑娘媳妇们在河边洗濯衣服,谈笑风生,轻轻的搓着衣裳,伴着涡涡的水流荡出清快的笑声;孩子们在河边追逐嘻戏,忽而凝神注视水中,忽而猛的伸手,双手一拢,一摸捉起一条活泼活乱跳的小沙鱼,那清纯的笑脸,彷佛鲜花一样烂漫。冬天里河水结了冰,洁白一片,一群群幼小的身影,在冰上穿梭滑动,记得小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人一辆小冰车,在冰上滑来滑去,小女孩手拉手小心地在冰上打着滑步,大家无比快乐,没有什么烦恼,满天星光了还在上面玩耍,在河边点燃一堆篝,映出个个冻的通红的小脸,还是那么兴奋,不想归家,成了冬日傍晚的靓丽的风景线,一条小河尚能养育一方,何况江河乎。以强度高、耐压力闻名世界的豆沙就是从我们那里流下去的,在建筑行业很是有名,现在挖到了庄磨镇了,流到岁兴一带叫七里河,以前河面挺宽的,还有一个水库,到了阴山一带,河床平缓,许多大的石头就流不动了,所以有阴山吃石一说,是忻州八景之一。流到忻豆罗归到了牧马河后,出忻州并入滹沱河,流到河北与子牙河会合汇入海河,从天津入海,小河悠悠流动,好比流动的血液,流走了我的童年。
  家乡的山令人神往,群峰恋起,层层叠叠。西山雄秀,东山开阔,七月登高,于山涧林泉石松,静里听来,方知天地自然鸣佩;草际风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才显乾坤风华;云白风清,闲雅野芳,任天水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青山绿水,吞云吐雾,山鸡翻飞,石鸟咕咕叫,雀雁莺声清脆悦耳,很是动听,此界如仙境一般;登高极目,顿觉心旷神怡,高山仰止,以此独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极目远眺,云天相间,青山巍巍,突兀起伏,参差罗立,犹如大海涌动的浪头,现在凝滞了,此处有山与山的对峙,峰与峰的争雄。远望河流如玉带一般曲曲折折,绕过了一道道山腰,躺在草坪注视蓝天,是如此的深遂、如此的宽阔,眼睛有点炫晕了,飞云漂过,如海中游弋战舰、鲨鱼般,目不遐接,如朵朵堆棉、溥纱、柳絮,缕缕悠悠,或邀朋约友,共阅山河,或孤芳自赏,伫立苍穹,心随所想,容入万物之中了,成败得失荣辱皆忘,多少烦恼随风而去了,不必处心积虑,机关算尽,感到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都属于你了,百草青青,层林尽翠,鲜花灿烂,满山红红绿绿,把个山川妆扮的如诗如画、奋研夺目,真的是一种美妙享受。
  最值得回味是家乡鲜美野味,萍果是那么的爽甜可口、枣儿梨儿脆嫩肥美、杏儿桃子咬一口,水灵灵的甜在嘴里,美在心上,与儿时的伙伴一起去山边采摘野山楂、酸枣,那种野味最是鲜美,烧豆角、土豆、玉米,是至美的淳香,秋高气爽的时候,谷子低下头,葵花笑开了脸,豆子张开了嘴,乡亲们喜上眉梢,这个金色的季节,成熟的季节,吃着绿色无污染的鲜美食物,享受无尽的风情,是每个居住在城市的人所羡慕的原因。与儿时的伙伴,捉花鼠逐野兔,抓山雀野鸡,有花蛇、猫豹、老鹰,采药材,奔跑于山岭之间,游玩于溪水之畔,摸鱼是最愉快的事情,是多么的天真浪漫,俱往矣,如今让人好不留恋过去的岁月。
  家乡的山水令人难忘,家乡的父老让我钦佩,乡亲是那么勤劳淳朴,我的家乡,虽不是名山大川,也没有出过名人雅士,可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欣赏它的真谛,谁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也不例外。

                                              
                 
                           王培宾

下面是一位老师所写的桃桃山风光,在我们村子东南数十里,每年的四月初八,与我们的思林寺和阳曲县境内三藏寺(讲的是地藏菩萨的经文),释迦牟尼的诞辰日,讲经说法,教化乡民,为同类型寺庙。我们村距庄磨镇二十余里,在南社村与庄磨中间,有东岳庙,供奉东岳大帝黄飞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酬神唱戏,和奇村的北殿(是三月二十七,规模要比南殿大人多)在几乎在同一中轴线上,真难想象古人是如何测量

 桃桃山,位于忻府区庄磨镇西南6公里处,属五峰山系,主峰1519米.山势俊秀,森林茂密,气候凉爽,花草飘香,堪称人间仙境。境内有断梁殿、铁梁桥、华北第一松等景点,有石狮、石雕、石碑、古墓等珍贵文物,还有茂密的松林1500余亩,以及酸刺梅,峡谷原始植物一千余种。青松伞盖寺立于桃桃山山峦之端,华美景致,昔为忻州古八景之一。因其形状如桃而得名。因松林茂密、漫山翠绿,又名翠崖峰。桃桃山又名西岩山,古称五龙山,与阳曲接壤,距太原60公里。山上松柏常青,鲜花三季,千余种植物与松相伴,百余种动物出没其中。山下有皇堂沟天然植物园。唐代的忻州八景这里就有三景。桃桃山1995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景区。<br>桃桃山可作为春日踏青、夏 被誉为忻州八景之一的“伞盖青松”,在庄磨镇境内的桃桃山(属五峰山系)。来此的游人,行至山腰便可见郁郁葱葱的松林中,一株巨松鹤立鸡群,高逾十丈,遮天盖地,枝繁叶茂,形如伞盖。民间传说,日本鬼子来此见到如此巨松,惊叹之余便欲伐而盗之。谁知钢锯刚刚挨着树身,便有鲜血喷淌。侵略者见状,拔腿便逃。村民睹之,惊呼神树。它笔直挺拔、两人难以合抱的伟岸壮硕的身躯,让每个来此的游人无不起敬,被尊为“华北第一松”。
告别巨松神树,稍行数步,便是古雅的铁梁桥。此桥始建于唐,距今已一千余年,用规整方石堆砌而成,横穿四根碗口粗的铁棍作梁,蔚为壮观,故名铁梁桥。桥上有石栏、石柱,柱上有石狮。四尊石狮,威严雄壮,神态各异。石栏雕有人物故事,工艺精美,形象生动。过铁梁桥,再缓缓爬山几步,便是一座寺庙。因紧傍伞盖青松,故而得名青松伞盖寺。据记载,伞盖寺于后唐初建,设正殿九间,坐西向东,附山而建。宣德九年二月,云游道人师青云(号月窟居士)、王普 、徒行广(号慈舟)共发诚心,营工修葺殿宇,改坐西向东为坐北向南。不料修造半途,师青云和王普 相继去世,只遗徒行广。行广秉承师志,四方力募,盖起歇山转角正殿和前殿、东殿、西殿各三间。正殿名曰大雄宝殿,内塑释迦金像,壁画五方诸佛;前殿内塑各大天王;东殿正塑观音,旁列文殊、维摩面谈不二,十六高僧各执所行;西殿正塑地藏,旁塑十王。全寺金殿华彩,名道峥嵘,焕然一新。正殿又名断梁殿,传为木匠鼻祖鲁班所制。他将此殿正中大梁有意截短三寸,故一端置不到侧墙,只好向下倾斜,而大殿却经年永固。据说,遇有阴天,此梁便自动翘起,与墙垛中立柱吻合;晴天,便又自动缩短,向下倾斜,成为此寺又一奇观。此外,寺内还刻有花栏石桥和龙柱狮桩。寺后临古洞溪泉,风吟水唱;左傍万株青松如伞盖,右携花坡翠柏似浮屠。盛夏,松涛阵阵,凉风习习,柳绿堤边,鸟啼林间,四山花簇繁似锦,云烟霞雾锁如银,真乃一方宜人天地。难怪明代文人党承志有诗云:“寺傍山阿殿阁重,童童如盖荫青松。橙登彼岸歌金涧,泉涌灵岩漱石淙。林动微飚清赖远,龙归幽洞翠烟浓。依稀一假匡庐景,只欠香炉瀑布峰。”

史书记载,远在原始社会阶段忻定盆地是晋阳湖所在地,九原岗巍巍矗立,横亘云际,九原岗下波光粼粼,大海汪洋,是一片水的世界,所以陶唐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和夏后氏部落族的酋长禹,都曾莅临这里,勘察地形,测试水位,筹谟治安洪,忻州东南方向的系舟山(金时易名读书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起名的。《灵山记》云:“五台山有四埵,各去台北二十里。南系舟山号为南,上有铜环铁轴,昔帝尧遇水系舟于此。土人谓禹治水系舟有石,如环轴,曰系舟嵬,一曰小五台,下有薛云谷。”《忻州志·山川》引用了这一段记载。所以“大禹疏通道,打开瑶池口(今定襄瑶池村),空出晋阳湖”之后,忻定盆地才沧海桑田,变成绿洲,逐渐繁荣富庶了起来,成为人口繁衍生息之地。尔后,春秋时的晋国,战国时的赵国,封建专政时代的秦国,乃至唐、宋、元、明、清,都把这里作为晋阳(太原)的门户和战略基地而称之为“晋北锁钥”。

东汉献帝末年,魏五帝曹操驱移塞外流民进入长城,安家落户,与汉人同居,并在建立新兴郡的同时,于忻定盆地的中央、九原之东筑起了的垍土夯打。考古资料表明,隋唐时的长安城也只是夯土城,不过,那时侯的忻州城同样类似堡寨,仅起一种屯兵安营、了敌自卫的功能而已,其墙低矮而窄,其内狭隘而小。        

忻州志·城池》载:“州城(指现在的忻州城)始筑于后汉,西跨九原”。这便清楚地交代了忻州诞生的时间及地点,当时叫九原城,治所就在九原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在今恒山以南的滹沱河和牧马河流域设置肆州取代新兴,治所在秀容城(今忻州市西北)。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九月,肆州的治所迁至了九原城。隋文帝先后灭掉北周和南陈,“由北到南重新统一中国后,州、县二级制便推行到全国”(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移原肆州于雁门,建立忻州,治所九原城才正式称忻州城,这边是忻州城的开始。

唐代中叶和中博陵人(今河北蠡县人)崔宏礼任忻州刺史,宋开宝九年,博野人(今河北博野县)郭进任忻代等州行营马步军都监兵,同时定襄(今定襄)人贺惟忠任忻州刺史兼易、定、祁等州都巡检,雍熙时金城人(今甘肃兰州一带)李重诲任忻州都巡检、沿边十八寨招安制置使时,均有“治行”,忻州城进行了加固修葺,“因而新之”。当时的忻州城“周九里二十步,城高二丈九尺,墉基三尺,池深一丈七尺”,建于九龙之首、牧马之滨,城墙顺坡依势而起伏,随地展开而延伸,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护城濠上横有吊桥,控制着行人车马。城墙内侧门洞旁边修葺砖道,以作上下城墙之用,城墙西北造为钝角,东南方向陡然而降,以照应“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天训舆论。

《守城录》载:“城身,旧制多是四方,攻城者往往先务攻角,以其易为力也。”唐宋时的忻州究竟有无角楼,《特忻州志》无具体的记载,不过,从那时的实际需要特别是由守者这一方历史角度考虑,已经出现了简易之设是比较合乎实际的,以杜绝对方“易为力也”的漏洞。“作战,强者功,弱者守,敌者占。”“城者,所以自守也。”“皇帝五城二十搂”,在我国的文献中早有了这样的记载,“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使“虏不敢犯”,“北兵弗敢近塞”。不过,元代以前的城均系夯土城,明始有砖城。

洪武三年(1370年),浙江钱塘举人钟友谅任忻州知府时,“有长才,当开国初,安辑残黎,创制立法,修举城郭,公署、祠庙、坛圩咸备”(见《忻州志·职官》;嘉靖十六年,山东乐安(今山东博兴一带)举人李用中任忻州之州时“事敦大体,修庙学,葺城垣,劝农课桑,摈除贼盗”(引文同上),又进行了加修,《忻州志·城池》云:“忻州城始建于东汉末年。唐宋时扩建。周长九里二十步。明洪武三年重修,嘉靖十六年加修,二十八年浚隍修葺。”直至清代又曾多修,而现存的城墙则是同治九年的遗构,其雄姿风韵不减当年,为世人所瞩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氏孤儿”和地名
??精品 | 小城忆往(文/安林章)
忻府古村——石家庄村
忻州集镇:市府卫星播明镇(一)
李良和先生其人其事
忻州城边好景点推荐,春游你约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