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扑面而来的平台型组织
导读  


极具商业洞察力的老板们敏锐地看到商业模式转型的方向,但新的战略和业务调整却不能落地或者高效落地,很是遗憾!

笔者先后主持过大型国企改制及转型的全过程落地辅导工作,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组织在变革中的作用。

1

组织在变革中达成的作用

1.分工:使成员明确职责,让组织中每个成员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达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

2.协调:通过组织架构、分工、权利与责任划分及信息沟通等协调手段,来树立成员的共同目标,规定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确定成员做事的流程,确保各成员的行为形成合力,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

3.激励:组织通过制订统一的权利义务匹配体系,明确成员获利规则,调动成员的积极性,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良好的组织结构是完成组织目标、提高业务活动效率的物质基础。组织结构确定了组织内责权分配。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属性的组织,有着不一样的组织目标,适用于不同的组织结构。因此,企业在业务发展、战略转型过程中,需要适时匹配组织调整。

2

组织模式转型更重要

极具商业洞察力的老板们用对市场的敏感可以看得到商业模式转型的方向,但大多数情况下既有组织模式并不一定匹配。

致使新的战略和业务调整不能落地或者高效落地。

伴随商业的发展,组织结构也历经变革,处于不断进步优化中。

以往组织结构有五种基本类型:

1、直线型组织结构;
2、职能型组织结构;
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4、事业部组织结构;
5、矩阵式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1、直线型组织结构,也称“科层制”,“金字塔结构” 

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

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

2、科层制是目前为止最成熟的组织形式

科层制以行政权力对员工提出标准化的动作要求,再以荣誉和情怀要求员工额外贡献。

最大的优势在于效率,表现出来就是产量和规模,适用于传统制造业流程型业务开展。

高效的同时也存在重要且不可逾越的缺陷:“部门墙”“隔热层”和“流程桶”,因此科层制效率大打折扣。

3、职能型组织结构

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本质是对职能部门进行分权;

各职能机构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可以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直接指挥下属。

4、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结合了直线型组织和职能型组织特征。业务单元内部继续进行职能分权。

上面三种是集权性层级制的组织结构,适应了社会生产体制由作坊式小生产体制向工厂化的社会化大生产体制的转变,提升了组织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5、事业部组织结构

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独立经营、单独核算。主要适用于不同业务开展,用于新业务的孵化。

6、矩阵式组织结构。

有职能划分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

在借鉴以上组织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纳入了项目信息,允许按项目的分配组织资源,适用于项目更接近市场的组织。

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属于分权型层级组织形式,其特点就是有利于个体参与决策,提高管理效率,适应组织规模扩大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国际化需要。

3

平台型组织

面对VUCA时代,战略方向的调整,组织架构的变化,如何才能准确地择优选聘到最合适岗位要求的人才?

需要用更加全面的视角来思考组织的内部结构、个体特质、管理活动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在尝试了包括了系统组织理论、权变-系统组织理论、群体生态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等之后,现代组织提出了多中心-分布式组织形式。

平台型组织就是让员工以类似“合伙制”(而非“被雇佣”)的形式深度参与,奉献自己“做事业”(而非“打工”)的热情方式,是“事业合伙制”。

平台型组织的运行机制就是以业务端为龙头,联动企业中后台资源形成项目组。项目组员工以“合伙人”标准自我要求,企业中后台资源为所有项目服务。项目组具有事业部的权责特性,可以单独核算,项目组组成同时也具有矩阵式组织结构的特点,内部角色完善。

平台型组织应该具备三个构件:精神底层、共享机制、资源洼地。

平台型组织包括三个层次:平台、平台战略和平台组织,分内部平台型组织和外部平台型组织两种类型。平台型组织的特点:更好地响应客户要求,更快地调动项目资源,人力资本价值得到提升数字化技术升级变革

1.外部经营平台:“大平台+富生态”

主要为经营和生态赋能平台,是企业利用已有资源优势,打开组织边界,通过搭建平台,赋能内外部经营前端,扩大网络效应,客户可以享受更多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甚至技术,其他参与方企业也可以利用外部平台的资源和网络效应在平台上创业创新,形成“大平台+富生态”的价值体系。

2.内部管理平台:“后台-中台-前端”

内部平台主要是管理赋能平台,通过功能性平台的打造,赋能市场前端、内部平台以'后台-中台-前端'的方式运行,后台主要为职能管理平台,负责整合资源,打造开放管理体系,构建内部生态。中台主要为业务赋能平台,负责匹配、赋能、分析市场前端的需求和特征,快速有效满足业务、资源、技术、数据等方面的需求,前端则围绕客户,挖掘并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商业成功。

适用于销售型、研发型、项目型业务的公司。

因此,无论你的战略方向是经营(商业)模式的转型,还是数字化升级,其中的核心工作一定要注意组织的变革。

时代面前,有的人看到机会,有的人满眼挣扎,有的人苦炼内功等待时机。
如今群雄逐鹿,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不断进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台型组织。
学者专栏|井润田:平台型组织的“危”与“机”
平台型组织的五大价值
什么是你能理解的平台型组织?
新形势下谈组织转型,设计院如何应用“平台化”思路?
平台型企业的崛起:平台阿米巴的魅力及其搭建结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