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

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本条主要讲述了太阳病误治之后的治疗原则,以及桂枝汤的禁忌。

“太阳病三日,已发汁,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太阳病已经三天了,不是刚刚得病,这期间已经治疗过了,但没治好。已发汗,已经用过汗法。而且,发汗一般是指麻黄汤系列,是比较剧烈的出汗。这里没讲是伤寒还是中风,伤寒的话发汗虽对证,但汗不得法,病就不能好。

如果是中风,发汗就属于误治了,当然不能好。总之,现在是发了汗了,但病没有好。
病虽没好,但汗后必然会有损伤阳气,或损伤阴气的后果。到底是损伤阳气还是损伤阴气呢?还模棱两可呢?

无论汗法还是后面涉及的下法,甚至吐法,都是祛邪之法,祛邪的同时必然损伤正气。损伤的这个正气,其实既包括阴气也包括阳气。但每个患者体质不同,有偏阴虛的,有偏阳虚的。对阴虛患者而言,虽然阴阳都有损伤,但阴虛患者阳气偏亢,所以损伤一点阳气根本就无所谓,但他原本就阴虛,损伤一点阴气就不得了了。所以对阴虛患者而言,汗吐下后一般呈现阴液不足之象。

那么同样道理,对阳虚患者而言,汗吐下后往往呈现阳气不足之象。本条讲的是,太阳病汗后不解,接下来又用了其它治法。“若”字作“或者”讲。或者用了下法或者用了吐法,或者用了温针,或者几种方法都用过了。总之是一番胡乱治疗。但病仍然未解,没痊愈。病虽然没好,但正气损伤是肯定的,正气受损,病性就可能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病被治坏了,所以叫坏病。

什么叫坏病?

《伤寒论》中提出了六经辩证理论体系,基本上可以涵盖一切外感内伤各种疾病,一般来说,各种疾病都可以比较清楚诊断归类,但如果胡乱治疗一通之后,往往病性病位就乱了,模糊了,不那么容易归类了。它哪一经病的特点都有一点,但又不很突出,所以很难把它划分到某一经病里去,这就是坏病。

但不好归类只是相对的,只是不容易归类,并非不能归类。所以,坏病也是可以归类的。他仍然可以归到六经病里去,或者是某几个经病兼而有之,所以仍然适用六经辨证体系,当然也就可以根据六经辩证理论来辩证施治。

太阳病治成了坏病,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其实对任何疾病,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辩证施治,这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张仲景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12个字,是伤寒论中对辨证施治这一原则的直接论述。

《伤寒论》讲的六经病,六经病就是六个大证型。每一个大证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证型,比如太阳病这一大证型又可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个小证型,每个小证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分为更具体的方证。伤寒论就是一步一步这么逐步深入论述的。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这一段是讲桂枝汤的禁忌,也是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分野。

他说桂枝汤本为解肌,也就是说桂枝汤的功效不是用来发汗的,是用来解肌的。关于解肌,历代医家有很多解释。我们简单地理解,桂枝汤主要是振奋胃气,生成气血津液,并将气血津液输布到四肢躯干,但没有达到机体的最表层,只是到达了肌肉层。肌肉层气血津液充沛,就可以把肌肉和皮下的代谢废物向外输送,随汗液排出。

因为太阳中风本来就出汗,所以不需要去发汗,只需要制造足够的气血津液,促使体内毒素随汗排出而已。这是伤寒论对桂枝汤作用原理的论述。

“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显然这是太阳伤寒证,太阳伤寒必须用麻黄汤,不能用桂枝汤。而且,这里不仅说桂枝汤不可与之,而且又加了一句话来强调“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阳脉证(清
李培生.《伤寒论》合病、并病证治
伤寒论纲目(2)
《伤寒论》“坏病”探讨
《伤寒论》中的治疗原则
18.04.13【伤寒】丨《伤寒论》第24条说:“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