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0五)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半夏泻心汤

【原文】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王之。

半夏泻心汤方: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而肠鸣”就是水跑到肠子里面去咕噜咕噜的叫,“心下痞”我们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张仲景就说了,当有表证的时候要解表,不能攻里。如果有表证的时候不知道,结果去攻下,结果造成了表邪下陷。当表邪下陷很轻的时候就是心下痞,重者,会变成悬饮,包括十枣汤,甘遂半夏汤。

心下痞,我们有五个泻心汤,在这里介绍的是半夏泻心汤。我们在学泻心汤的时候,心中要有一个概念,黄芩是对胃,有胃发炎,胃里面不舒服的时候,舌苔是黄的,舌苔也是代表胃气所在,舌苔是黄的,我们就会重用黄芩,到了小肠里面的时候,病人会肠鸣,肚子会咕噜咕噜的叫,这就是用黄连。所以,黄芩和黄连才会出现在同一个处方里面。

当病人有恶心,胃里面有停水,我们就会加半夏,这个食物跟饮水吃到胃里面去,胃里面太冷了,这个水一路跑到小肠里面去,小肠里面是冷的,这个时候,我们会加干姜。病人有呕有恶心,我们加人参和甘草还有大枣,把吐掉的津液给补回来。

当我们了解处方的方义以后,就可以变化。在临床上面,我们看到半夏泻心汤,病人长年的下利,一天六七次,吃完东西就拉肚子,这也是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出现的时候,会有腹痛。如果病人有呕,心下痞,但是,没有肠鸣和腹痛,这是甘草泻心汤。如果是下利,肠鸣很重的人,半夏泻心汤都去不掉的时候,我们就要增加生姜和干姜的量。当增加了生姜的量以后,就变成了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专门治疗肠鸣很重的下利。

当医生不要舍不得用药,说药贵,少用一点,这样不行。

如果胃里面有心下痞,但是,没有肠鸣,那就把黄连去掉,这个就是方剂的加减。

在泻心汤证里面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皮肤表面上的水是靠胃消化食物后再出来到皮肤表面上保护人体,这是正常的状态。有一天气候变化过快,我们皮表因为气温突然怱冷忽热,时出汗时又止,此时病毒就会趁机攻击你。

当病毒进入表后,人体会很快做出反应,自卫能力会去跟它相抗,此时体能好的人就可以把病毒通通阻止在表面上,可是体能差的就不行了。当病毒进来以后,你的抵抗力只能出来抗衡一部分,另一部分病毒就会进入三焦淋巴系统。如果渗到肠子里面就变成肠炎,这个时候如果你再吃西药下去治疗肠炎的话就更糟糕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张仲景说遇到这种情形'呕而肠鸣’心下痞气,我们只要看到心下痞,胃里面难过、消化不好就一定会用到人参、甘草、红枣,这几个先拿出来。遇到有肠鸣下利时,我们知道是因为胃里面没有办法消化食物,甚至于我们喝下去的水也跑到肠子里面去,于是造成了肠鸣。

人体正常的水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我们喝的水。还有一种是存在食物里的水份,食物里的水会在大肠里面被吸收掉。正常情况下我们喝进去的水在胃就应该气化掉,结果水却渗到小肠里面去,所以我们要开半夏把水利掉,从小便出来。

第二个是利用黄芩、黄连来治发炎,就是去热。还有干姜,可以让肠蠕动正常,半夏泻心汤的方义就在这里,一般肠胃病来说都会用到此方。半夏泻心汤是治痞的主方,简单讲就是治胃痛的主方,胃病、急慢性胃炎的主要处方。

如果是胃炎引起的下利,就是前面介绍的'生姜泻心汤’。简言之,半夏泻心汤就是用在腹痛兼有肠鸣的时候。如果没有肠鸣也没有下利,只是胃里面难过,就用'甘草泻心汤’。肠鸣是因为水分很多在肠里造成的,但是当水进入肠间后所产生的雷鸣,也会有肚子里面咕噜咕噜的叫声,这已经是己椒历黄丸证了。

呕而肠鸣:中焦虚寒,邪热来犯,中焦失于斡旋之机,胃气逆升于上,则发呕吐。寒湿冲激于下,则发肠鸣。

心下痞者:中焦升降机能失常,邪热乘虚而客于心下,使其痞塞不通,而发心下痞。

半夏泻心汤主之:病为寒热错杂,所以治用半夏泻心汤,黄连、黄芩清上泄热,人参、甘草、大枣培土补中,干姜、半夏降逆止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泻心汤
泻心汤类方
腹泻  半夏泻心汤
【泻心汤类的区别】泻心汤
金匮要略70:吴茱萸汤、桔皮生姜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芩加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
倪海厦讲肠鸣,肚子响,痛,半夏泻心汤;不痛,甘草泻心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