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深护士:生命其实就是一场等待死亡的游戏

等待死亡

砂器  
     

       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网上有云:人过五十谈爱已老,谈死太早。时下纷纷扬扬讨论琼瑶阿姨要不要为夫君插管问题,双方各执一词,有赞成方,停止一切干涉治疗,尊重患者意愿;也有站在平先生子女方,主张插管,总不能见死不救,让病人饿死吧!暂且不管熟是熟非,讨论的契机撩起了我们对生命的思索,在安乐死没有立法的现今,究竟应该怎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才不枉此生!
       
         事实总是走在八卦前。大概六七年以前吧,我在感染科做临床护士,科里来了个乙肝患者,像其他患者一样:人软、乏力、食欲不振、眼黄、尿黄,本来也没什么特别,科里主要的病种无非结核、肝炎、手足口等等,让我们记忆尤深的是病人健谈、帅气、多金。病人有一份正当职业,还做着很大的生意,妻子贤淑,不过很少见他小孩,可能因为是传染病吧,他们有所顾忌。
      

        其实病人自己也隐隐知道自己的病情,慢性乙肝迁延的后果。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 ,网上一搜,什么都知道了,所谓看病上百度,手术找优酷吗!

        因为病人的病情还算稳定,治疗主要是护肝、降酶、对症支持,病人心情不错,挺配合治疗,两周后症状好转出院。我们反复交代禁酒,多休息,勿过度疲劳,要低脂饮食,病人嘴上答应的好好,开心地回家了!

       病房的工作忙碌依旧,病人们来了又去,有治愈的、好转的;也有恶化的,甚至死亡……
       
       也许只有处在“出生入死”的医院,才明白什么叫活久见,所谓岁月静好有时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春去秋来,草木盛衰,此后的数载,由于病人的自我护理不当,病情反复且逐渐加重,开始只是单纯的肝功能受损,发展到后来,DNA剧烈升高,肝脏功能失代偿,不得不上抗病毒药物治疗,病人东奔西走,南昌、上海一路颠簸,好在他们财力雄厚,还受得住。我们也曾与病人交谈,一定要注意身体,多休息,少应酬,千万不要饮酒,药物要维持,不能间断。可病人说,说起容易,做起来难,有时候一忙着生意,就什么都忘了。我们只有无奈地摇摇头。

        记得有位医学院士曾说:一切的失去都是橡皮球,总有弹回来的一天,只有健康是只玻璃球,一旦摔碎永远弹不回来!
        

        可能是因为常年的劳累和身体的透支,后来病人的病情恶化,身体急剧下降,在上海三甲医院求诊,大剂量的白蛋白、血浆、抗病毒药物,就算你家里有个印钞机也不够你花的,而且病情急剧恶化导致的肝及全身多脏器衰竭,就算肝移植也挽回不了颓势,回天乏术,只有回来行姑息治疗,等待……等待……奇迹发生?
    

        也许死亡是有预兆的,再次相见竟成了死亡之约。
        那是一个秋日,风也萧萧,吹落满地黄叶,日头也显得苍白无力。病人被一大群家属簇拥着抬入病房,褐色的皮肤,消瘦的双颊,滞黄的眼神,我曾经的帅哥那去了?隆起的腹部,水肿的双腿,说好迷人的伟岸身姿呢?疾病你真是个可恶的恶魔,丑陋的魔法师……
        

        住院的当天,我们做了例行入院检查,及简单的对症治疗。然而家属却提了个令我们意外的想法,停止所有治疗,不用药,不抢救。什么,这怎么行,要么治疗,要么你们就出院回家,要不然我们就算失职,我们的主任据理解释!我知道你们也为难,怕纠纷什么的,我们先写好协议,一切的行为都是我们自愿,上海的医生已说没有治疗价值了,呜呜,家属边说边小声啜泣……
       
       可是、可是患者是神志清楚的啊,我分明看到他眼里有对生的期待,对亲人的不舍,对家的渴望,我还隐隐听说病人非常想回家一趟,是啊,在外面住院一个多月,谁不惦记着回家,可是家属们却忽视了病人的想法,一定要住在医院里,不会是因为传染病,他们不想让他回家吧,我们低声地偷偷交谈着,但愿我们是臆测。
     
       住院的第二天,病人家属过来问我有没有一个亮一点的灯,我说你们要亮一点的灯干什么呀?她说请了摄影师过来,要拍一张全家福,病房太暗,亮点效果好点。哦!他们是要留下最后的时光,怪不得今天病人穿的格外精神,气色也显得好点,我赶紧把我们的鹅颈灯送过去,出来轻轻的带上身后的房门……

       幕色渐已深了,我例行地进行晩间护理查房,病人疲倦地斜躺着,空洞无神的眼光漂向窗外,像是在回想着那些遥远的过往,曾经口吐莲花、风趣幽默的他再也无力与我们交流了,询问他时,只是用淡淡的眼神回我一眼。

        五天后,病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家属们没有呼天抢地的哭声,只是小声告诉我们,让我们医护人员再次确诊一下死亡。这是我从医二十多年第一次面对的最冷静的与死亡的告别。或许他们的眼泪早已流干,或许他们积压在心底的痛楚与无奈被一次次的失望早已辗碎,或许这场景已在冥冥之中预演了数回,而今不过是真实的重现而已。
 
    

       生命可能顽强,也可能无比的脆弱。当有一天临终来临,是选择静静地离去,还是与死神较劲,住进重症监护室(lcu),苟延残喘地维持更多的时日,这是两难抉择,或者琼瑶阿姨的选择是对的,不要被“加工”地活着,要有尊严地离开!
   
        毎个人都将会有那么一天,若干若干年后的那天,我们还能冷静地决策吗?还有能力决策吗?
        
        突然想起一个段子,说有一富商娶了两房太太,一生吵吵不休。富商临终,妻妾无比和谐,小的问大的:"姐,死老头不行了,管子拔不拔"?“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您走进神秘的ICU病房
浅谈重症监护患者心理护理
舒缓疗护医师——陪你到生命的终结
她走了|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家属的218天全纪录
夜间巡视:护士该不该进病房查看患者?
长歌当哭 感恩永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