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古幽会美传多,哪位痴情如尾生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出自《诗经·邶风·静女》

欧阳修在《诗本义》中曰:“《静女》一诗,本为情诗。”这首写男女相悦、幽期密约的诗,很多人熟悉,且能成诵。

有人说,读这首诗时,内心雀跃,情不自禁会想起年少时偷偷和心上人约会的情景,和诗中男子的心情一样,既焦急,又充满了期待,等约会结束后回家,看着窗外皎洁的月亮,心里还泛起甜甜的幸福。

是呀!少男少女时代,背着老师和朋友,找一个幽静的咖啡馆,一起喝一杯卡布奇诺,谈天说地,畅想未来,或者跟父母撒谎要补课,手拉手偷偷去看一部电影,总会有一种赚到的感觉,对不对?睡前还不忘回味她或者他偷偷那个吻,觉得脸上还烫得发烧,在梦里都要笑醒了。

《静女》中这对恋人幽会,也是瞒住了身边的人,可是我读诗时,总是忍不住会想他们是怎么联系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他们怎么能约定好时间、地点的呢?

要知道,古代人的婚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男女双方是不见面的。试想一下,这对相爱的男女偷偷在城墙角落某处约会,必然是经历了一系列繁琐的过程。那时候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不能即时通讯。他们想要约会,得先偷偷传递消息,已是不易,而且这期间,如果有一个人有突发事件要去处理,对方都不知晓,只能苦等到天黑了。

春秋时,鲁国曲阜就有一个憨厚的老实人,叫尾生。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在梁地对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一见钟情,于是君子淑女私定终身,但是女子的父母嫌弃尾生是白屋之士,不名一钱,不愿意自家的闺女嫁去过朝齑暮盐、啜菽饮水的苦日子,于是两人便相约私奔回曲阜,黄昏时分,“城外桥面,不见不散”。

然而女子因私奔的事情败露,被父母禁锢家中,尾生并不知情,一早就等待在木桥上,也是尾生运气不好,那天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电闪雷鸣,滂沱大雨,倾盆而至,随即山洪暴发,滚滚洪流裹挟泥沙席卷而来,很快就淹没了尾生的膝盖,可他因为与女子的那句约定,“城外桥面,不见不散”,怕女子来了找不到他,一直不肯离开,洪水越来越大,四顾茫茫,水波浩渺,尾生却寸步不离,抱住桥柱,至死方休。

后来,女子趁着父母不注意,夤夜逃出,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洪水渐渐退去,女子看到抱柱而亡的尾生,悲痛欲绝,嚎啕大哭,纵身跳进河中,为爱人殉情。

《静女》这首诗中的恋人比尾生幸运,他们总算见到了对方,不过是怎么费尽周折的,诗中没有言明。我想,或许是他们太想见面了,太思念了,便千方百计地相约相会,可他们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只是悄悄地“俟我于城隅”。

男子到了很久了,左顾右盼,女子还是“爱而不见”,所以他才会万般焦虑,才会“搔首踟蹰”,想象着恋人的明眸善睐,踮脚翘望,终于看到恋人翩翩而来,金色的夕阳下,她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若飞若扬,男子喜不自胜。

古代男女幽期密约不容易,约会的地方也要特别选择,这首诗中,是相约在“城隅”,《诗经·鄘风·桑中》中,男子是一边摘麦,一边想象与恋人的相约,“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不管如何,古代恋人相会的地方,也无外乎山间溪畔、林荫花园、城外寺院等这些中规中矩、能避人耳目的地方。

倒是《牡丹亭》提到了两个别致的约会地点:一个在梦中,一个在画里。

杜丽娘读了《诗经·周南·关雎》,惹动情思,在昏昏梦中看见一个俊俏书生折了半枝垂柳来求爱,梦醒后作诗云:“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而柳梦梅呢?他进京赶考,借宿观中,无意中捡到杜丽娘的画像,情有所钟,思念至极,终得与画中人相会。唱和诗曰:“丹青妙处欲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欲傍蟾宫人近远,恰如春在柳梅边。”

这样的约会,看似大胆荒诞,却是真情流露,爱情来了,很难解释清楚,“情不知何时起,一往而情深”。

恋人约会中还有一些小事,很有意思,能为对方一个微笑、一个小礼物而傻乐到天明,就像诗中,女子送给男子一个小礼物,“贻我彤管”,“自牧归荑”,男子拿着这一束野外的茅草,心里乐得要飞起来了,“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是喜欢的人赠予,所以再不起眼的小东西,都饱含着缱绻的爱意。

想一想,你有没有珍藏过恋人送的那些很有纪念意义、却并不值钱的小东西?那一刹那心情是不是也如诗中男子那般快乐呢?

古人描写男女约会的有趣诗句很多,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菩萨蛮》,很有名。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那时候大周后病重,小周后进宫探望,李煜爱上了小姨子,两个人常偷偷幽会,暗通款曲。李煜词中这个“手提金缕鞋”蹑手蹑脚,不顾一切跑出来赴情郎约会的小姑娘,正是与李煜演绎一曲凄婉动人爱情悲剧的小周后,那时候她才18岁,芳华正茂,艳若桃李。

然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大周后知道此事后,心中悲恸愤恨,至死再也没有看过李煜一眼。后来,大周后死后,李煜娶小周后,隆重的婚礼轰动整个南京城。

可惜呀,“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南唐渐渐式微,鲜花着锦的日子终究有一天也会晦涩无比,小周后也是苦命人,没福消受这泼天的皇家富贵,悲惨的日子随着亡国而开始。

有些时候,别看爱情绽放时,美得动人心魄,美得让人忘乎所以,似乎可以天长地久、长长远远地幸福,可是很多时候越是美好的事物,就越像镜中月、水中花一样,容易逝去,不要妄想永远都那么美,那么纯粹。

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谁也不免为贪嗔痴爱所困,相恋伊始,几乎都像《静女》中这般甜蜜,可想要一起白头却没那么容易,“有情皆孽,无人不冤”,总会吃些苦头,摔些跟头。我们羡慕那些从没有红过脸、拌过嘴的夫妻,却不知他们幸福不仅是因为能一起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能一起扛过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苦难,还因为他们横眉冷对时都关紧门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第九十篇《风雨》
张继:枫桥不眠夜
爱上一座城,是因为爱着一个人。
古代恋人如何约会
转:经典:诗经中的二十首诗,简直写尽了爱情中的所有悸动
《静女》理解性默写汇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