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联格律--对联谱》四
七言句通常的节奏为二二三式,而在第二、第四两字之后略作停顿。上一节所举之“思亲——泪落——吴江冷”、“置酒——常邀——佳客屐”等八句,皆属此类。也有作一六、二五、三四、四三、五二、三二二、三三一、四二一等节奏者,即在第一、二、三、四、五、三与五、三与六、四与六字之后略作停顿。例如:

此——皇天后土之功。┐

●  ○○●●○○ │

├ 一六节奏

思——赏花虫观竹石。│

○  ●○○○●● ┘

泗水——为文章冠首。┐

●●  ○○○●● │

├ 二五节奏

妻夫——五百载修来。│

○○  ●●●○○ ┘

爱此间——水锁虹桥。┐

●●○  ●●○○ │

├ 三四节奏

想当年——穷途末路。│

●○○  ○○●● ┘

嵩阳学府——传千载。┐

○○●●  ○○● │

├ 四三节奏

万点桃花——百仞冈。│

●●○○  ●●○ ┘

寿喻福生联——犹在。┐

●●●○○  ○● │

├ 五二节奏

栩栩然蝴蝶——梦成。│

●●○○●  ●○ ┘

抚孤琴——御史——曾游。┐

●○○  ●●  ○○ │

├ 三二二节奏

休提说——王柯——丹鼎。│

○○●  ○○  ○● ┘

驻凤岩——留星岭——崇。┐

●●○  ○○●  ○ │

├ 三三一节奏

千竿竹——百本蕉——茂。│

○○●  ●●○  ● ┘

垂杨十里——随风——舞。┐

○○●●  ○○  ● │

├ 四二一节奏

两地姻缘——一线——牵。│

●●○○  ●●  ○ ┘

前面列举三至七言之节奏形式,均为各言之并不难见者。比较罕见的均略之。在划出的节奏中,有的也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如七言句之“思——赏花虫观竹石”,如果作“思——赏花虫——观竹石”,并非绝对不可以,这样,一六节奏就变成了一三三节奏。又“妻夫——五百载修来”,若作“妻夫——五百载——修来”,亦非绝对不可以,这样,二五节奏就变成了二三二节奏。一三三和二三二节奏,前面尚未列出,若作这样处理,则七言句又算多列出了两种节奏形式。

各种节奏句例之平仄,也是就事论事,碰上是平就标平,是仄就标仄,并未穷尽所有的平仄格式。有的平仄格式,特别是因“一三五(字)不论”而出现的一些平仄格式,因为没有必要一一列举,这里没有全包括进来,但别的场合还可能见到或者用到。

超过七言的联句,亦像前面这样分节奏安排平仄。下面仅择要分析几个长句,平仄仍按标准式注明,若碰上实际用字的平仄与标准式不合者,仍像句脚部分那样表示。

八言句,如袁枚赠某园主人联:

胜地怕重经,记当年——丝竹宴诸生,回头是梦;

●○○  ◎●●○○

名园须得主,幸此日——楼台逢哲匠,著手成春。

⊙●●  ○○○●●

这副对联,上下联第二句皆为八言、三五节奏。分出的两个三言句和两个五言句,除了“幸此日”为三仄连用而外。其余都合马蹄韵。“丝”字当仄而用平,不算破律。

十言句,如下联:

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

●●○  ●●○○○●●

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

○○●  ⊙○●●●⊙○

此联可分为三七节奏。上下联前三字平仄皆合三言句律。后七字上联合七言句律;下联首字可平可仄,当平而用仄声字“不”,不算破律,唯倒数第二字当平而用了仄声字“折”,使全句犯了孤平。但“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一成语,无从更改,尽管用“折”字与七言句律不合,只好听之。

十一言句,如赵熙题四川峨眉山联:

有天地便有此山,当白雪团空,谁将这——万丈毫光——荡成大澥。

○○●  ●●○○  ⊙○●●

问菩萨并问诸佛,自青莲归寂,可许那——千年秋月——提上西皇。

●●⊙  ○○◎●  ◎●○○

此联上下联之第三句皆为十一言、三四四节奏。除“那”字当平而用仄应予改正而外,其余均分别合马蹄韵三言和四言句的平仄运用规则。上联之“荡”字当平而用仄,下联之“秋”与“提”当仄而用乎,无碍。

十三言句,如朱仙镇岳飞庙联:

若斯里朱仙不死,知当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

⊙⊙● ⊙⊙ ●●○○ ⊙○●●

倘比邻关圣犹生,见此景铁骑南旋,万民留哭,必保全—我那—精忠报国—赤胆将军。

●●○ ●● ○○●● ●●○○

这副对联,第二句句脚,上联改为平声字,下联改为仄声字,就合马蹄韵了。从句内应平仄交替上看,下联末句完全合三言、二言与四言句律。上联末句后八字即“四四”两节奏亦合四言句律,“黑”字位虽当平而用仄,因本可平可仄,无妨;唯“三二”两节奏,全是仄声,不仅联内无平仄交替可言,与下联亦无平仄对立,应作破律看待。若将“定击”与“你这”改为平声,就合律了,但内容上恐怕又难以照顾。

十八言句,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贺联:

滚滚长江,流不尽——我族——四千六百余年——无量英雄无量血。放眼觇钟山王气,

○●●  ●●  ⊙○●●○○  ◎●○○○●●

楚水霸图。半壁奠东南,大野玄黄,已逐秋风齐变色。

茫茫震旦,要争个——全球——八十三万方里——自由民意自由魂。举手庆汉日再中,

●○⊙  ○○  ●●○⊙◎●  ⊙○◎●●○○

胡尘尽扫。雄师指西北,卿云糺缦,重安夏甸仗群材。

此联上联倒数第二句之“黄”改用仄声字,下联倒数第二句之“经”改用平声,就合马蹄韵了。上下联第二句皆为十八言、三二六七节奏。若将下联之“个”、“万”二字改用平声,各个节奏就分别合三言、二言、六言和七言的马蹄韵平仄运用规则。“四”、“自”两字当平而用仄,“无”“方”、“民”三字当仄而用平,皆无碍。

尚有两点需要作总体说明。

一、对节奏的划分,不是随意的,它在语法和逻辑上有一种制约关系。如上文十言句只划为“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两个节奏而不划为“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四个节奏,就在于“欲以千金裘换酒”在句中是整个地受“李谪仙”制约的。如果分为四个节奏,句子割得支离破碎,其平仄格式也看不出真正的面目了。要是没有“李谪仙”三字,“欲以千金裘换酒”分为三个节奏则无妨。

二、有些节奏的平仄,若单就某言句本身而言,照实标上则可。但既处于一副对联之中,与其上下联相应的平仄之间,也有一种制约关系。如上文十八言句之“要争个”,如不与上联“流不尽”对应,直标“仄平仄”(第一字可平可仄)未尝不可。但上联已有“流不尽”三字的平仄——“平仄仄”在那里,要与之相反,“要争个”的平仄就只能视为“仄平平”了。既视为“仄平平”,“个”字就只能作破律看待。

领字的平仄问题

领字一般是由一至三字组成、可将一个乃至几个联句置于其统管之下、具有承启作用的语言成分。

领字为一个字的叫一字领,为两个字的叫二字领,为三个字的叫三字领。

领字与其所统管的联句都不分开,但其后一般都须作节奏性停顿。也就是说,不管是一字领、二字领还是三字领,都自成节奏。这样一来,一字领就相当于一言句,二字领就相当于二言句,三字领就相当于三言句,其平仄就可以分别按马蹄韵一言句、二言句和三言句的格式来处理。

在对联中,领字的平仄安排,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领字与所统管的联句(不管有多少句,领字都只与与之相连的一句)合在一起安排平仄。如南京燕子矶永济寺联: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      ● ○○○●●    ○       ○    ●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      ○ ●●●○○    ●       ●    ○

上联之“闲云野鹤”,句中平仄为“平平仄仄”,其前之“看”为统管此句的领字,平声。若“看”与“闲云野鹤”合在一起作一句看,全句便为五言,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合马蹄韵五言句的规则。下联“倚”与“片石危栏”,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

又蒋茂华题益阳裴公亭联:

旧地展新姿,欣看绿水飞虹,碧津映月,青龙献舞,白鹿衔花,亭树锁烟霞,

○ ○○●●○○    ●    ●    ○     ○

天宝物华开画卷;



名城多胜事,遥想关侯跃马,鲁督挥兵,唐相传经,明臣奋笔,勋猷昭史乘,

● ◎●○○●●    ○    ○    ●     ●

文韬武略擅风流。



上联之“绿水飞虹,碧津映月,青龙献舞,白鹿衔花”,为其前之领字“欣看”统管。“绿水飞虹”四句,句中平仄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自相对应。“欣看”为平平。将“欣看”与“绿水飞虹”合为一句,句中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合马蹄韵六言句的平仄格式。下联之“遥想”与“关侯跃马,鲁督挥兵,唐相传经,明臣奋笔”四句,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遥”字当仄而用平,无碍。

二是领字单独安排平仄。如南京鸡鸣寺豁蒙楼联:

遥对清凉山,近临北极阁,更看台城遗址,塔影横江,妙景入樽前,一幅画图传胜迹。

○     ● ⊙○○○◎●    ○     ○       ●

昔题凭墅处,今日豁蒙楼。却喜玄武名湖,荷花满沼,好风来左右,数声钟磬答莲歌。

●     ○ ●●◎●○○    ●     ●       ○

上联之“台城遗址,塔影横江”,句中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遗”字当仄而用平,无妨。句前之领字“更看”应为“平平”,“更”字当平而用仄,可视为第一字不论平仄所致。若将“更看”与“台城遗址”合为一句,平仄为“平平平平仄仄”(或“仄平平平仄仄”),不合马蹄韵六言句的平仄格式。将“更看”与“台城遗址”作两个节奏分别单独安排平仄看,则与马蹄韵二言句和四言句的平仄格式,完全吻合。下联“却喜玄武名湖,荷花满沼”之“却喜”与“玄武名湖”,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玄”字当仄而用平,无妨。

又焦石仙题贵州江南会馆联:

靖国亘六七年间,最堪怜无定河边,春闺梦里;

○ ●○○◎●○○    ●

转战在数千里外,休再话五溪鸦阵,三峡猿声。

● ○●●⊙○◎●    ○

上联之“无定河边,春闺梦里”,句中平仄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自成对应。其前之领字“最堪怜”,其平仄为“仄平平”,合马蹄韵三言句的平仄格式。“无”字当仄而用平,无妨。因将“最堪怜”与“无定河边”合为一句,平仄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与马蹄韵七言句平仄格式不合,故只能分开各计平仄。下联之“休再话”与“五溪鸦阵,三峡猿声”,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五”字当平而用仄,“鸦”字当仄而用平,无碍。

上面两种安排所举的四个例子中,领字的平仄安排,都是比较合规则的。但领字的平仄安排并不都是如此,打破规则的情形,时有所见。为第一字可平可仄而出现的变化,属正常现象。若上联已用“平平仄”,下联又用“平平仄”或者“仄平仄”,或者上联用两平或两仄,下联又用两平或两仄,或者上联用三平或者三仄,下联又用三平或者三仄,等等,均属打破规则的范围。领字打破平仄规则,有的出于不得已,有的则是失于斟酌。如“莫负了”三字,全是仄声,有的对联就这样作领字用。对此可以不作苛求,但若将“莫”字改为“休”字,“仄仄仄”变为“平仄仄”,恐怕就要更好一些。

领字亦有用四个字的,所见极少。夏国权先生题长沙岳麓书院联,乃其一例:

名山自昔集名流。历稽宋元明清,有千秋正学,有一代通儒,有九域楷模,有万世师表。

○      ◎     ●     ○     ○     ●

∥尤追思那三贤六君五峰二仲,楚材兴盛,灵麓峥嵘。偕来济济英髦,优游文津道岸。渊源

○○○●◎◎⊙○⊙○●●    ●    ○      ○      ●

洙泗,绪衍潇湘。想当年披沥陶甄,缉熙若入春风座。

●    ○       ○       ●

胜地而今留胜迹。纵览楼阁园林,或台恃赫曦,或亭标爱晚,或碑镌北海,或记著南轩。

●      ○     ○     ●     ●     ○

∥复点缀些横塘曲涧碧嶂丹崖,云气氤氲,江涛舒卷。阅尽茫茫浩劫,依稀鼓舞弦歌。雾润

●●●○○○●●●●○○    ○    ●      ●      ○

琴书,峦含栋宇。欣此日腾骧奋发,彪炳频增上国光。

○    ●       ●       ○

这副对联,句脚仅上联第二句之“清”字当仄而用平,因朝代排下来无从替代,只能如此。“三贤六君五峰二仲”,句中平仄本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两个四字节奏自相对应。若一三五不论,“三”字当仄而用平,“六”和“五”当平而用仄,均无碍。唯“贤”字当仄而用平,打破了马蹄韵四言句的规则。但朱熹、张栻、吕祖谦为理学之友,时称“东南三贤”,“贤”字无从置换,只得仍之。“尤追思那”为四字领。句中平仄为“平平平仄”,与马蹄韵四言句规则不合。但此四字,又可分为“尤——追思那”这样一个一三节奏,平仄变为“平——平平仄”,则合马蹄韵一言和三言的规则。下联“复点缀些”与“横塘曲润碧嶂丹崖”,情形相同,唯平仄相反且无任何打破而已。

七、怎样确定联句在对联中的平仄格式

一副对联,每边只要超过一句,就有一个每边到底用什么样的平仄格式才合适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只要抓住全联句脚的总体安排、联句所在位置的句脚平仄、联句字数的多少和联句的节奏这四个方面,就可以解决了。

把全联的句脚从总体上安排妥当

这是第一步。

把全联的句脚从总体上安排,就是要按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平仄运用规则和格式来安排。这就要求一副对联在进行创作时,每边写几句,每句句脚的平仄如何合马蹄韵,都要有通盘的考虑。务必使写出的对联,句脚不打破马蹄韵的平仄规律。这是一个前提,是确定联句在对联中平仄格式的基础。下文都是以联句句脚完全合马蹄韵正格为先决条件来说的。如果句脚不以马蹄韵正格作标准,就不好说了。

从第五部分可以看出,马蹄韵句脚平仄的运用,是因联句句数的不同而异的。为此,我们在创作对联时,首先就要确定每边用几个联句。联句的句数确定了,句脚用马蹄韵的哪一种格式就确定了。比如已确定对联每边为三句,上下联句脚的平仄,就用“平平仄,仄仄平”这一格式。

如果确定每边为四句,上下联句脚的平仄,就用“仄平平仄,平仄仄平”这一格式。

以此类推。打破了事先的考虑,也没有关系,只要按照实际的句数,将句脚的平仄调整来符合马蹄韵相应的标准格式,就行了。如原打算每边写四句,但写下来每边要变成五句,就将句脚按“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来安排。

确定联句在对联中的位置

这是第二步。

把全联的句脚从总体上即按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平仄运用规则和格式安排妥当之后,接着就确定需要确定句中平仄格式的联句在联中所处的位置,即在联中的上联还是下联,依次为第几句。位置确定之后,句脚的平仄也就确定了。比如所写的是一副每边四句的对联,按马蹄韵的规则,其句脚平仄格式为“仄平平仄,平仄仄平”。需要确定句中平仄格式的是上联第三句,那么它的句脚当用平声字,就确定下来了。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需要确定句中平仄格式的是下联第二句,那么它的句脚当用仄声字,亦可以确定下来。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依照此法,如果所写的是一副每边八句的对联,按马蹄韵的规则,其句脚的平仄格式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需要确定句中平仄格式的是上联第五句,那么它的句脚当用仄声字,就可以确定下来。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需要确定句中平仄格式的,是下联的第三句,那么它的句脚也当用仄声字,亦可以确定下来。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确定联句字数的多少

这是第三步。

全联的句脚已从总体上安排妥当,又确定了联句在对联中的位置进而确定了联句的句脚平仄之后,就要确定联句的字数。联句字数的多少,关系重大,在确定了句脚平仄之后,如果不考虑节奏因素,它就决定了该联句最后的平仄格式。比如是平脚五言联,就可以到属于平收的五言句式中去选择。从第六部份知道,五言平收句只有两种格式,即“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到底定哪一种,还要看具体情况。假如是在每边四句的对联中而且处于上联第三句,还要看另一边(下联)相同位置的联句是否已经写好。如果尚未写好,这两种格式可以任选一种;如果已经写好,则只能选择与另一边联句平仄相反的一种。假设另一边已用了“仄仄平平仄”的格式,这一边就只能选用“平平仄仄平”这一格式。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若另一边用的是“平平平仄仄”,这一边就要选“仄仄仄平平”了。又如需要确定句中平仄的联句是每边七句联中的第六句,根据马蹄韵的句脚规则,七句联句脚的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是下联第六句,句脚应当用仄声字。若联句为四言,就要到四言句为仄脚的平仄格式中去确定。从第六部分看,收仄脚的四言句平仄格式只有“平平仄仄”一种。这样这第六句的平仄格式就定下来了。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面讲可以不考虑节奏因素,就像这样是几言句就按几言句的标准平仄格式安排平仄。如非考虑节奏因数不可,则联句按句意可分为几个节奏,每个节奏是几言,就分别按照几言句的平仄格式安排。如李渔题福建浦城县枫岭关五显庙联:

远看疑画,近看似诗,及至身到其间,又觉——诗画都无着手处;

●●  ◎●○○⊙●●

善者敬神,恶者敬鬼,究竟皆非异物,须知——鬼神出在自心头。

○○  ⊙○●●●○○

这副对联第四句,按照马蹄韵句脚规则,上联为仄脚。因联句有九言,只能分节奏安排句中平仄。从内容看,此句可以分为二七节奏。前两字的平仄就按二言句句脚仄收的平仄格式“仄仄”安排,后七字的平仄就按七言句句脚仄收的平仄格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安排。“诗”字当仄而用平,无妨。下联情形相同,平仄相反。“着”字当平而用仄,宜改而不好改。

至于横向(以横排本而言,若为竖排本,则为竖向),即在对联的一边(只上联或者下联)中,若为两个字数相同的联句,在马蹄韵句脚安排中又正好处于两平或两仄相连的位置上,平仄格式有时可以完全一样。看成都望江楼联:

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销,

○○●● ○○●●

郁郁葱葱,助全蜀山川钟灵毓秀;

临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词雄,南轩学正,

●●○○ ◎●○○

麟麟炳炳,为西川俊杰播美扬修。

在这副对联中,“峨眉月朗”与“夔门日射”、“太白诗豪”与“坡老词雄”就属这种情形。“坡”字当仄而用平,在平仄可以“不论”的范围,无妨。这种字数相同、平仄格式也相同的联句,一般为并列结构。亦可能有非并列结构者,尚需进一步考察。

八、句意在马蹄韵中的安排方式

句意是指每句话的意思。它在马蹄韵中的安排,也有其独特的方式。为了更好地证明这个问题,先同段意作个比较。

句意不同于段意

第五部分讲到马蹄韵在句脚上的安排,有时是分段进行的。这种段落或者说层次,其意思就是所谓段意。

在马蹄韵中,句意与段意的区别在于:一个句意包含的语言单位,一般为自然标点的两个语言结构,习惯上称为两“句”,为了叙述方便,这里称为“小句”;一个段落包含的语言单位,则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单句、复句甚至句群。句意只从一句话(通常为两个小句)中产生,段意则是全篇通盘考虑而划分的结果,它可以由一个句意,亦可以由多个句意构成。

句脚为“平,仄”或者“仄,平”,是句意在马蹄韵中的基本安排方式

句意在马蹄韵中的安排方式,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一个句意一般分作两个小句安排。

第二个特点,是两个小句的句脚总是一平一仄,或者一仄一平。四句以上者,安排呈交替状态。

句脚按马蹄韵写的骈赋,就是这样安排的。看第四部分所引徐陵《玉台新韵序》中的一节:

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万户千门,张衡之所曾赋。周王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

●      ○    ○      ●      ●      ○

└───┘       └───┘         └───┘

玉树以珊瑚作枝,珠帘以玳瑁为押。

○       ●

└───┘

这一节共含四个句意。第一个句意包括第一、二个小句。这两个小句组成为一个单句,句脚为先仄后平。第二个句意包括第三、四个小句,这两个小句组成为一个复句,句脚为先平后仄。第三个句意包括的第五、六小句和第四个句意包括的第七、八小句,亦分别组成复句。五、六小句的句脚先仄后平,七、八小句的句脚先平后仄。平仄交替很有规律。

再看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

●    ○       ○       ●      ●

└───┘        └───┘          └───┘

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

○      ○      ●    ●    ○    ○    ●

└───┘       └───┘     └───┘

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

●      ○    ○      ●   ●   ○      ⊙

└───┘       └───┘      └───┘      └───┘

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    ●      ○    ○      ●    ●    ○

└───┘       └───┘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    ●      ○    ○      ●

└───┘        └───┘       └───┘

这一段十六个句意凡三十二个小句。除一个句脚(即“视”)当平而用仄略有打破而外,其余均合马蹄韵规则。就每一个句意包括的小句看,第一、二小句的句脚为“仄,平”,第三、四小句的句脚为“平、仄”,第五、六小句又为“仄,平”,第七、八小句又为“平,仄”。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第三十二小句为止。

并列意思之间,有人不打句号而打分号。如最后两个句意的小句,就标点为:“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种标点也无妨,因为分号本身就表明前后属两层意思,只是处于并列地位而已。

对联若合马蹄韵,在句意安排上,也承继了骈赋的这种传统。这一点在偶数句正格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也最为整齐。看四川剑阁姜维墓联(二句):

志在中原,费尽平生胆智;

○      ●

└───┘

神栖剑阁,永昭千代英灵。

●      ○

└───┘

又山西介休韩信庙联(二句):

西望关中,百战十年空兔鸟;

○       ●

└───┘

北临绵上,千秋一例感龙蛇。

●       ○

└───┘

又邵阳水府庙戏台联(二句):

妙手空空,一弹秋水一弹月;

○       ●

└───┘

余音袅袅,半入江风半入云。

●       ○

└───┘

又某地司命殿联(四句):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想得出什么主意?

●    ○       ○       ●

└───┘        └───┘

庙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    ●       ●       ●

└───┘        └───┘

又四川德阳庞统墓联(四句):

北望武乡墓,南望昭烈陵。英气未消,共留得汉家抔土。

●     ○    ○       ●

└───┘      └───┘

前有司马徽,后有鲁子敬。品题不谬,我想见楚国先贤。

○     ●    ●       ○

└───┘      └───┘

又杭州武备学堂联(四句):

十年教训,君子成军。溯数十年祖雨宗风,再造英雄于越地;

●    ○        ○       ●

└───┘         └───┘

九世复仇,春秋之义。愿尔多士修鳞养爪,毋志盗寇满中原。

○    ●        ●       ○

└───┘         └───┘

又秦涧泉题南京瞻园联(六句):

辛勤有此庐,抽身归矣。喜鸟啼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暖日。

○    ●     ●    ○       ○    ●

└───┘      └───┘        └───┘

清闲无个事,闭户怡然。对茶热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

●    ○     ○    ●       ●    ○

└───┘      └───┘        └───┘

又海印题益阳裴公亭联(六句):

资水滔滔,淘尽古今人物。问裴公何去,云树犹存,遗址怅空亭,白鹿不来秋欲晚。

○      ●     ●    ○     ○       ●

└───┘        └───┘      └───┘

江风浩浩,吹开天地尘氛。喜海宇荡平,狠烟都靖,名山寻旧约,黄花应笑我归迟。

●      ○     ○    ●     ●       ○

└───┘        └───┘      └───┘

又武昌黄鹤楼联(六句):

楚尾吴头,朝宗江汉。万里奔腾巨浪,淘尽烽烟。睹此日栋宇翻新,依旧荆襄锁钥。

○    ●      ●    ○       ○      ●

└───┘       └───┘        └───┘

湘南蜀北,既导沱潜,千年芳草白云,仍留鹦鹉。俯众山晴岚拥翠,闲看沙鸟帆樯。

●    ○      ○    ●       ●      ○

└───┘       └───┘        └───┘

又沈秉成题镇江金山寺大雄宝殿联(八句):

一峰浮玉,十地布金。忆裴头陀江岸披缁,苏内翰山门留带,光阴瞻逝水,谁续胜缘。

●    ○        ○       ●     ●    ○

└───┘         └───┘         └───┘

愿宏开宝宇琳宫,永镇苍崖翠壁。

○      ●

└───┘

万顷烟涛,千林风籁。想焦仙人幽岩瘗鹤,陆处士中泠品泉,卜筑有芳邻,堪寻陈迹。

○    ●        ●       ○     ○    ●

└───┘         └───┘         └───┘

漫辜负莲花贝叶,同听暮鼓晨钟。

●      ○

└───┘

又国民党清远党部挽廖仲恺联(八句):

扶持劳动,整饬官场。方期贯彻主张,共成帅志,讵料殊勋未集,大雅云亡。

●    ○      ○    ●      ●    ○

└───┘       └───┘       └───┘

堪慨衅起同仇,空阶遍洒卢骚血。

○       ●

└───┘

暴客既诛,元凶待缉。差胜尽除反侧,稍慰英灵,独恨道高毁来,才多见嫉。

○    ●      ●    ○      ○    ●

└───┘       └───┘       └───┘

际此会开追悼,薄海同招宋玉魂。

●       ○

└───┘

以上诸联的每一句意,皆以“平,仄”或者“仄,平”的句脚安排其两小句,无一例外。

如果为奇数句正格,因其末句句脚为单平或者单仄,势必有一个小句要单独表达一个句意,从而打破常规,而这个任务通常都由每边的首句来担任。这种情形,骈赋中即使存在,也没有对联这样普遍和有规律。看薛时雨题南京玄武湖赏荷亭联(三句):

三百年芳策犹存,剩兔诸鸥汀,时有烟云入图画;

○     ○       ●

└─┘   └───┘

四十里昆明依旧,听菱歌渔唱,不须鼓角演楼船。

●     ●       ○

└─┘   └───┘

又吴述云题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三句):

胜地感沧桑,忆当年棋阁妆楼,泥雪尚留遗迹在;

○       ○       ●

└─┘     └───┘

扁舟载烟雨,问他日嵇山镜水,风光得似此间无?

●       ●       ○

└─┘     └───┘

三、有的对联,句脚合马蹄韵正格,但其句意却有用三个小句来表达者。如果说一个小句表达一个句意,已算打破常规,三个小句表达一个句意,则更在常规之外。如无名氏嘲徐学政以貌取士联:

尔小子整整齐齐,或束带,或抹粉,或涂脂。三千人巧作嫦娥,好似西施同进越。

○   ●   ●   ○       ○       ●

└─┘ └───────┘       └───┘

这老瞎颠颠倒倒,不论文,不通情,不达理。十八省几多学士,如何东粤独来徐?

●   ○   ○   ●       ●       ○

└─┘ └───────┘       └───┘

这副对联,第一小句单独一个句意,无从与第二小句合起来表达。第二、三、四小句无从分开,第四小句又不能同第五小句合表一个句意,于是第二、三、四小句便只能视为合起来表示一个句意了。上下联都是如此。这样的表示法肯定不只一副两副,虽不能视为正宗,但可视为对句意传统表示法的一种发展。

句意何以要用句脚为一平一仄的两个小句来表示

句意何以要用句脚为一平一仄的两个小句来表示,道理很简单,主要就是为了读起来有抑扬顿挫。对比如下两副对联:

承军务之终,开吏治之始。同心戮力,相期无负乎平生。知遇溯当年,河度山容成想象。

○     ●    ●       ○     ○       ●

└───┘      └───┘         └───┘

弼三巴之教,总七省之漕。过化存神,尤大有造于兹土。明禋隆祀报,云车风马倘回翔。

●     ○    ○       ●     ●       ○

└───┘      └───┘         └───┘

这副对联题于贵阳黎培敬祠。每边六小句。上联句脚,第一、二小句为“平,仄”,先扬后抑;三、四小句为“仄,平”,先抑后扬;五、六小句为“平,仄”,又先扬后抑。下联情形相同,而抑扬相反。由于表达每个句意的两小句,其句脚皆平仄不同,抑扬交替,读起来便给人以上下回旋,起伏迭宕的感觉。

如果不这么安排,声韵上就单调乏味。看河南许昌天宝宫拜殿联:

使尽无限机谋,为子为孙,临死去只落得一双空手,赴阴司始问子孙安在。

○    ○          ●         ●

└───┘           └───┘

用出多般巧诈,图名图利,到头来徒留下千载骂名,来地府方知名利皆空。

●    ●          ○         ○

└───┘           └───┘

这副对联,下联两“来”字为不规则重字,姑且不说。因其为变格,上联句脚,第一、二小句为“平,平”,只扬不抑;三、四小句为“仄,仄”,又只抑不扬。下联情形相同,平仄相反。由于两小句句脚没有平仄交替,抑时过抑,扬时过扬,表达一个句意,读起来就缺乏音乐感。

九、马蹄韵与联句的层次性

对联的联句,有些是一个层次上的,有些是另一个层次上的,这就是联句的层次性。不分清各个联句所属的层次,对马蹄韵的把握,有时就会出差错。

联句通常都只在一个层次上

所谓“通常”,就是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如此。看王益吾集陆游句题吴城全楚会馆联(二句):

宾馆喜重逢,同上吴城观落日;

○       ●

乡关渺何处,却寻衡岳望归云。

●       ○

这副对联,上联两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两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又河南许昌灞陵桥联(三句):

灞桥自古有行人,问谁策马而驰,传名不朽;

○      ○    ●

曹魏于今无寸土,赖此绨袍之赠,遗像犹存。

●      ●    ○

这副对联,上联三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三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又长沙天心阁联(四句):

望不断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明月当头,如许江山容我醉;

●        ○    ○       ●

是谁赋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幽情无限,满城风雨自西来。

○        ●    ●       ○

这副对联,上联四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四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又刘重威题衡山南岳大庙联(五句):

本南天保障,望七二峰朱陵紫盖,郁郁乎壮哉!愧小子是匹马征夫,也许碧山探芝术。

●        ●     ○        ○       ●

正沧海横流,问三千年金简玉书,爽爽然在否?更何处访元夸使者,上邀赤帝扫欃枪。

○        ○     ●        ●       ○

这副对联,上联五句处在同一层次上,下联五句亦处在同一层次上。

余不赘举。

联句为并列成分时,有的可能退居第二层次

并列成分退居第二层次的情况,时或有之,但大都出现在作宾语的时候。如何绍基述志联:

行路有何难,我曾从天柱、九嶷、三涂、太白、紫阁、终南,直到上京王者地;

○   ? ̄ ̄ ̄ ̄ ̄ ̄ ̄ ̄ ̄ ̄ ̄ ̄ ̄ ̄ ̄ ̄○       ●

得师真不易,所愿与高堂、二戴、安国、子长、相如、正则,同依东鲁圣人难。

●   ? ̄ ̄ ̄ ̄ ̄ ̄ ̄ ̄ ̄ ̄ ̄ ̄ ̄ ̄ ̄ ̄●       ○

这副对联,上联之“天柱、九嶷、三涂、太白、紫阁、终南”,联合起来作“从”的宾语。这六个并列成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与联句的其他成分处于同一层次,就其并列的每个成分而言,皆属第二层次。下联之“高堂、二戴、安国、子长、相如、正则”,联合起来作“与”的宾语,情形与上联之“天柱”等六个并列成分同。

又陈觉是题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双峰云起,古寺钟声,试把酒临流,恰对着曲院风荷,六桥细柳;

●    ○     ○  ?? ̄ ̄ ̄ ̄ ̄ ̄ ̄ ̄●

三面山环,一亭水绕,倘倚栏凭吊,犹想见旧时帝子,何处人家。

○    ●     ●  ?? ̄ ̄ ̄ ̄ ̄ ̄ ̄ ̄○

这副对联,上联之“曲院风荷,六桥细柳”联合起来作“对着”的宾语。这两个并列成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与联句的其他成分处于同一层次。下联“旧时帝子,何处人家”联合起来作“想见”的宾语,情形同于上联。

不同层次的联句怎样按马蹄韵安排,完全由作者创作时的考虑所决定

作者在写对联时,尽管都用的马蹄韵,但对并列成分的处理,却各有差别。

有的凡属第二层次者,皆合起来作一句看待,其句脚只作一个平仄处理,平仄标在最后一个并列成分的句脚上。这样,第二层次就只以一个整体上升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中的停顿,只是节奏性停顿。如刘树屏题南京愚园联:

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    ○        ○           ●

鲽鲽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    ●        ●           ○

在这副对联中,上联末二句之“雨雨风风,清清冷冷”,是并列成分作“不教”的宾语。两个并列成分合起来作一句看待,平仄只标在末句句脚“冷”字下面,“风”字退居第二层次,其平仄隐去不标。这样上联句脚就合马蹄韵“仄平平仄”的规则了。如果把“风”字亦独立并上升到第一层次,把其平仄也标出来,马蹄韵的句脚规则就会打破。下联“暮”字下不标平仄,情形与上联同。这样,句脚就合马蹄韵“平仄仄平”的规矩。

又成都望江楼联:

策杖喜重来。∥看风涛滚滚,流不尽云影波光。天外更昂头,岂徒览南浦清江,

○      ●       ○     ○

西山白雪。



临轩空四顾。∥怅今古茫茫,历多少佳人才子。蜀中堪屈指。复何数吴宫花草,

●      ○       ●     ●

晋代衣冠。



这副对联,马蹄韵是按两段安排的。“南浦风光,西山白雪”为并列成分,联合起来作“览”的宾语,在“雪”字下标平仄,这样上联第二段的句脚便符合马蹄韵“仄平平仄”的规矩。如果在属于第二层次的“江”字下也标出平仄,马蹄韵就会打破。“草”字下不标平仄,情形同此。这样下联第二段句脚也合马蹄韵“平仄仄平”的规矩。

有的并列成分,按语法结构尽管应当居于第二层次,但作者并未这样安排,而是将各个并列成分都上升到第一层次,让其句脚都置于马蹄韵之中。如九龙宋城联:

拓地远尘嚣,适吾居矣。喜园林日永,景物常新,好领取柳底莺声,松间鹤影。

○    ●     ●    ○       ○    ●

升堂多俊杰,把手欣然。想文酒风流,琴棋继兴,勿虚掉梅花时序,荔子光阴。

●    ○     ○    ●       ●    ○

这副对联,“园林日永,景物常新”作“喜”的宾语,“柳底莺声,松间鹤影”作“领取”的宾语。“永”与“声”所在句,本皆属第二层次,但上联若不明其平仄,马蹄韵就会打破。平仄标出来了,其合马蹄韵“平仄仄平平仄”的规矩便一目了然。下联“文酒风流,琴棋继兴”作“想”的宾语,“梅花时序,荔子光阴”作“虚掉”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同,唯平仄相反。

又吴良桐题四川新蔡东湖香晚斋联:

有这样湖山比邻官舍,五花判别,作此间半日主人,试看他丛竹团烟,残荷战雨;

●    ●       ○       ○    ●

最可怜身世隐抱杞忧,百感中来,忍不住一腔积愤,只落得依栏长啸,对酒当歌。

○    ○       ●       ●    ○

这副对联,上联并列成分“丛竹团烟,残荷战雨”作“试看他”的宾语,按理“烟”字所在句应入第二层次。但如归入第二层次,平仄隐没,马蹄韵“仄仄平平仄”的句脚规则就会打破。而升入第一层次,把“烟”字的平仄也计算进去,马蹄韵就符合了。下联“依栏长啸,对酒当歌”作“只落得”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同,唯平仄相反而已。

同为第二层次,出现两种不同的处理情况,皆因作者当初创作这些对联时考虑不同所致,笔者的分析,无非是指明了这两种情况的存在而已。

有的虽居第二层次,但并列成分的句脚又按马蹄韵安排,于是出现了马蹄韵中又套马蹄韵的情况。

这样的对联,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既自成系统,又融入所在上联或者下联中,与其他句脚一起配套使用,以合马蹄韵在上联或下联的总体运用规则者。如李士廉题四川灌县青城后山联:

览胜且入长坪。问小波义旗,献忠佚史,唐求隐迹,杜宇遗踪,往事动高吟,

○     ○    ●    ●    ○     ○

千古豪情添绝唱。



探奇须登大面。看泰安佛殿,宋明墓群,灵谷飞泉,丹岩云洞,风光宜细赏,

●     ●    ○    ○    ●     ●

一山幽意论平分。



在这副对联中,上联之“小波义旗,献忠佚史,唐求隐迹,杜宇遗踪”,句脚平仄依次为“平仄仄平”,合每边四句的马蹄韵规则。因其合起来才能作“问”的宾语,按理这四个并列成分居第二层次,前三句的句脚平仄应当隐去。但这里却不能隐没。因为它们作为上联句脚的一部分,又与上联其他句脚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以合每边七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马蹄韵句脚规则。下联之“泰安佛殿,宋明墓群,灵谷飞泉,丹岩云洞”,句脚平仄依次为“仄平平仄”,作“看”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四个并列成分相同。这种情况在合马蹄韵的对联中并不罕见,前面所举的例句中,有的便是如此,只是并列成分不一定都是四项罢了。

另一类是仅自成系统,除最后一个并列成分的句脚而外,其他并列成分的句脚皆与所在上联或者下联的其他句脚不相干。如闻楚卿题黄山观日峰联:

奇松、怪石、云海、飞泉,是处堪称诗世界;

○  ●  ●  △       ▲

绝色、仙姿、朝霞、夕照,他乡无此好河山。

●  ○  ○  ▲       △

这副对联,每边四个并列成分。因皆为名词,中间的顿号皆可去掉,故当合起来作一句看。这样,对联每边皆为两句,句脚平仄为“平仄,仄平”,合马蹄韵规则。上联的“奇松、怪石、云海、飞泉”,因只有最后一字“泉”可与上联末字“界”视为同一层次,可以标出平仄,其余“松”、“石”、“海”三字,皆居第二层次,平仄不能标出来。但是四个并列词语之末字,其平仄为“平仄仄平”,又独自符合马蹄韵每边四句的句脚规则。下联“绝色、仙姿、朝霞、夕照”,情形同此,唯平仄相反而已。

又王镇藩题武昌黄鹤楼联:

形势出层霄,看江汉交流,龟蛇拱秀,爽心豁目,好消受明月清风。更四顾无边,

△     △    ▲    ▲       △     ▲

尽教北瞻岘首,东望雪堂,西控岳阳,南凌滕阁。

??   ●    ○    ○    ●

沧桑经几劫,举名公宴集,词客登临,感古怀今,都付与白云夕照。溯千年以往,

▲     ▲    △    △       ▲     ▲

只数笛弄费祎,酒贳吕祖,诗题崔颢,笔搁青莲。

??   ○    ●    ●    ○

这副对联,每边四个并列成分。上联“北瞻岘首,东望雪堂,西控岳阳,南凌滕阁”作“尽教”的宾语,只最后一个“阁”字可与上联其他句脚视为同一层次,标出平仄,其余“首”、“堂”、“阳”三字,皆居第二层次,平仄不能标出来。但四个并列成分的最末一字,其平仄为“仄平平仄”,又独自符合马蹄韵每边四句的句脚规则。下联“笛弄费祎,酒贳吕祖,诗题崔颢,笔搁青莲”作“只数”的宾语,情形与上联同,唯平仄相反而已。

这类对联与上一类对联的不同是,如果将并列成分的句脚成分全视为第一层次,全联马蹄韵的规则就会打破。如闻楚卿这副对联,句脚就会变成“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本来是有规矩的,就会变得没有规矩了。

这类对联,非马蹄韵用得十分熟练者,不能为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平仄查询网
多句联句脚平仄与马蹄韵
楹联知识--对联格律
联律通则解读
余德泉《对联格律·对联谱》(1)
【楹联欣赏】 马老师联学课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