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看看戚继光是怎么讲的

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看看戚继光是怎么讲的

李新方

套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形式之一,究竟对实战有没有用处?有多大用处?这是近些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莫衷一是的一个话题,我们不妨看看最反对花法的实战武术家戚继光是怎么讲的。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山东蓬莱人,明代抗倭英雄、杰出的军事家、实战武术家,他的《纪效新书》等不仅是军事名著,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武术名著,所载拳经三十二势,是早期太极拳的杰出代表。

一、花法是指武术套路吗?

综观《纪效新书》,花法一是指军士在实战训练中为了“人前美观”而往正确的攻防动作里加花:“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纪效新书·比较武艺赏罚篇》)。很明显,这里的“凡比较武艺”决不可能指的是套路,而恰恰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实战,如“对抗性武术比赛”。而现在的对抗性武术比赛,是“实战表演”,是为了适应“搏击市场”的要求,打给观众看的,不“以图人前美观”行吗?

武术的基本原则就是进攻对方的要害部位,防守自己的要害部位,而在“实战表演”中,由于有规则的保护,则对要害部位无须防守,目的只有得分,特别是那些高腿而且身体后仰的规定动作,明显违反实战原则,难怪近些年来有些拳王,在赛场外被不会武术的人打死打残的事件见于媒体报道。

二是指“兵士愚下,岂能一一皆习”的实战技法。《纪效新书·或问篇》云:“平日官府面前所用花枪、花棍、花叉之法,可用于敌否?光曰: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容得左右动跳……焉容得或进或退!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到厮打时,忘了拿法”。

这里的花法,是指不适合普通士兵习用的实战技法,包括警用武术和民间武术,而并不是说这些技法不适合实战,只是强调战场武术与民间武术的不同之处。但作为将领,又与普通士兵不同,要身先士卒,在百万军中杀进杀出,与警用武术和民间武术并无差别,只是要求更为高超,故《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又云:“……以上诸法,颇属烦杂,兵士愚下,皆能一一皆习。但载之不得不备,自有用心者精之。而教兵惟用封闭捉拿,上拦下拦六枪。封闭捉拿,有大门小门,只此已足用”。这是讲了将用武术与兵用武术的不同之处。当然,认为“兵士愚下”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但作为封建社会时代的军事家,难以超越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正常的。

二、武术套路的实战作用是什么?

从以引文不难看出,戚继光所反对的花法,并不是指武术套路。武术的实战训练方法,无非是单练和比试两种,两种都是模拟实战,而不能等同于实战,就是现代军事训练中,从单兵战术的刺杀到大兵团、多兵种实弹对抗演练,也是如此。相反,戚继光是特别重视武术套路的,指出“单人跳舞免不得,乃是必要从此学来”(《纪效新书·或问篇》)。

据该书记载:“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打,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锁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可知中国拳术在宋代已形成许多家不同门派,而各家武术不论拳术还是器械,莫不以套路为基本形式。

戚继光在总结明代以前各家武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还创造了枪术二十四势、枪术对练十四势、藤牌(加刀、标枪)八势、狼筅六势、拳术三十二势等优秀武术套路。这正是因为套路是武术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几千年来武术实战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从平民到具有较强实战能力的合格军士,乃至武林高手的捷径。

三、符合实战要求的武术套路是怎样的?

中国武术广大精微,门派众多,但就实战技法而言,不外踢打摔跌拿而已,各家武术只是侧重不同,各有所长,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而就每个习练者而言,实战能力如何,最重要的不是所习拳派,而是所依据的参考系之大小,对武术实战的领悟和用功程度,所谓英雄不必问出身。就是现代竞技武术的自选类,是专习高难动作的,还有太极操、太极舞之类,但这只表明习练者的身份,谁敢因此就断定他们当中没有兼习实战武术,并达到出神入化的人呢?

符合实战要求的武术套路,主要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守中用中一一防守自己的人体要害部位,进攻对方的人体要害部位。《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中平枪,中平枪破。中平枪,枪中王,高低远近都不妨。高不拦,低不拿,当中一点难遮架。去如箭,来如线,指人头,扎人面,高低远近都看见”。又云“上照鼻尖,中照枪尖,下照脚尖”。而拳术与器械无别,故后世又有“中平本是拳中王,高低远近都不妨”之说。

二是势势相承一一套路中的每一势,都能够直接转换成其他任何着势。《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云:“……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有人说,“真正打起来,谁跟你按套路打”?不错,但要反问一句:有哪位传统武术的师父告诉你,跟人打起来要按套路打了?差别只在于你学了套路,能不能做到势势相承。但你没有套路,就只能打“王八拳”了,或眼睛一闭,等着挨打。任何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有套路,拳击的组合拳、现代散打的空击三十秒也是一种套路。

三是通向神明一一逐渐达到实战中的全自动化。《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云:“夫长枪……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神而不滞。又贵于静也,静则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化莫测,神化无穷……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而《易经》作为中国文化总的源头,几千年来,太极学说对武术的发展有着广大而深远的影响,戚继光创造的拳经三十二势就是早期太极拳的杰出代表,王宗岳《太极拳论》则是第一篇自觉地运用太极这个绝对真理,全面总结几千年来武术实战经验的科学巨著,经武禹襄、李亦畬完成了从早期经验太极拳到现代科学太极拳的历史转变。

特别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王宗岳《太极拳论》),对于怎么达到神明境界是有具体练法的,叫做“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走架时无人似有人,打手时有人似无人”,练套路就是练实战,就是逐步走向神明。武禹襄《太极拳解》说:“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是走架与打手不二,并由此达到实战中的全自动化的具体论述。

反思现在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实战技法就是“现代散打”那么几下子,太极拳中也有人只练推手,不学走架,虽然也能练上一定的实战功夫,但终归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离中国传统武术所能达到的实战功夫相去甚远,劝君切莫忽视忽视传统武术套路,也不能小看太极操、太极舞,更不要忘记戚继光的名言:“单人跳舞免不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传武”不能打,能打的“传武”如何训练?看看老祖宗怎么做
太极拳和张三丰没关系,这个将军才是祖师爷,他早说了太极不能打
【理论】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的用途及训练方法
400年来他在国人心中地位崇高,武术成就影响150国3亿人
太极拳的由来
中国武术古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