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 爱 读 书
userphoto

2022.07.06 上海

关注

我爱读书始自小学高年级,最初是看小人连环画,少儿时离家不远的邻街有一家小人书店叫“三山书店”,放学后总爱掏个一两分毛票跑去三两人挤坐的低矮的长条小木凳上翻看小人书,记得因为是邻居熟人老主顾,时常会额外多看个一两本,挺高兴自得的。

读书最多的时候是上初中的学生时代,那时蚌埠市第一中学的图书室在教学楼的西侧,是一排带走廊的平房,它隐在一溜葡萄架后面,课后时间学生们会手持图书或借书卡走出教室穿过葡萄架下的步道,到借书窗口排队借书,时常有十多人排队,因此从教室到图书室的数十米距离,同学们还会为争先排在前面而一路小跑。

管理图书的是带着金丝眼镜,气质文静、苗条修长、和蔼可亲的杨素冰老师,图书室每天都有几位高中年级的同学轮流值日协助杨老师工作。每当我透过借书窗口向室内望去,看到室内温柔的光线下一排排书架,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层层的书籍,思绪总会随着它们起伏荡漾,《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红旗谱》中的子弹伴着儿女情长,青春在硝烟中绽放霞光。《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古人将天地两层、人间精怪一笔描尽。 《家》、《上海的早晨》、《山乡巨变》对青年人的社会教育有着现实意义。《海底两万里》《机器岛》打开了“想象之门”让人穿越时空。读完《鲁滨逊漂流记》曾让我有种冲动,幻想着有一天有一个孤岛让我一个人独处狂风暴雨。而《八十天环游地球》给了我极其深远的影响,虽然它不是一个大部头书籍,但这本书里描绘的丰富的地理知识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近乎精算的时间和交通工具的换乘衔接,将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不可能实现八十天环游地球一周的赌局,在经历自然的和人为的路途中的万千艰难险阻后将充满了刺激和冒险、戏谑和讽刺的情节演化为胜局这本书对当年视野不广、阅历不深、国门闭塞的年轻人有诱惑力,以致若干年后我在旧书店里再遇此书时,也以喜剧的形式一下买了两本呢,而且书中的游历情节常应用于我在退休后的旅游途中。

在初中阶段读书,对我来说正是“生逢其时”,阳光沐浴的积累成长正逢明媚岁月,如饥似渴地求知欲望正处春日环境。各类书籍包罗万象一本接着一本借阅。之后的高中阶段、知青下放阶段、工作阶段都没有了那时的图书室借书环境和心无旁骛的读书环境,那时候的书,竖排版的还比较多,有不少繁体字的书,看的多了是不会看错行的,繁体字也比不爱看书的人多认识点。

读书朗诵是一体,所以,班级的读报任务就由我来承担了,每天下午的读报时间我会站在前面的讲台边朗朗读报。

杨素冰老师1919年9月生,退休前曾任蚌埠教育学院英语科(系)主任。1936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西洋文学系,194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在国立中央大学附中沙坪坝分校教英语,并一度兼任四川省立社会教育学院英语讲师。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蚌埠市山香寺小学教师,蚌埠江淮中学(今二中)一中、四中教导主任。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7年被打成右派,后平反。


1969年下放兵团,连队里有个上海女生的姐夫在上海新华书店工作,我知道后就托她帮我在上海买新出版的书籍,记得买到的第一本书是几毛钱的郭沫若著的《甲申三百年祭》和另一本季米特洛夫的《我的控诉》,后来我时常让这位女生帮我买书,她就是我现在的夫人吕幼莉,也许当时“买书”的这条线就成了后来牵手的“红线”。

知青时期有26元的工资了,省下的零花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书了,那时候起开始把书当做自己财产的一部分,看过的书,借出还回来的书是要锁在衣箱里的。

1975年调工进厂,有机会出差在外地,我是逢新华书店必进的,出差补助多买了书籍。之后每逢探亲回上海,我和夫人必定要到淮海中路上的“三联书店”、南京东路上的“新华书店”去寻买书籍。

成家后,家中除了双人床,1米8宽、2米高的书柜是第二大家具了。中外名著、诗词歌赋、名人传记、小说书法、史地哲学等等,渐渐地、一本一本地增添,从六安到上海的转场搬家前已是满满的一架子书了。

常年看书我还养成一个习惯就是从不在床铺上看书,要看书就端坐在书桌旁看,也有过一本书一口气看完的,也有通宵达旦看书的,上床不看书,头一挨枕头就呼噜。我从未在不雅处抽烟看书,从不在书上划痕折角,反感别人借书不还,曾置一借书薄,同事借阅书籍时间一久,会籍记录索书,借钱不还可等,借书不还会讨要。

爱读书,使我急躁性情渐变平稳。爱读书,使我思考问题举一反三。爱读书,使我明事理知世事。我读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读见皇宫中有一幅对联“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我便撷取上联的五个字,找人用24毫米见方的牛角印章刻了一方“有书真富贵”的藏书章。我爱读书,深知书籍的知识是无限的,实践的知识是有限的,用无限的知识指导实践,使生活工作更美好,现如今我已七十有三,眼睛早已老花,记忆大不如前,也很少能静心捧卷阅读了,很少买新出书籍了。

旧时社会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高头马”,勉励子弟发愤读书。现代社会资讯发达,网络文学大行其道,快餐式的阅读、碎片化的文字记忆,已不知道年轻人读过几本书?又听说今人有对遗产中的书籍视如弃履弃而不取,哀乎哉!

两天前我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整理并编撰出了这件《我的藏书书目》群组表格,看着表格里的大几百本的熟悉的书目,不由的我想写一篇文章来纪念我的读书生活,就此记住我的藏书。

 2022年7月6日仲夏末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书有景有空调,暑假避暑这些书店不容错过!【附龙园试睡第二季入选名单】
曾再新|我的癖好——藏书
开启阅读之旅,学好语文多读书重要,读好书更重要
不以卖书为目的“新形态书店”
江城芜湖淘书记
我的书香情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