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拜谒大司马翁万达墓

癸卯闰二月初六,与潮州官路张氏宗亲驱车近二百里来到大埔三河坝,拜谒官路门下眷生,八世一廉公的门生兼女婿,明嘉靖五年进士、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墓。据介绍,翁大司马出仕前,少年怀志而家道中落,张埙一廉公识才纳其寄读于官路中士书斋,再见其品学兼优,遂以女适为元配。出仕后,虽元配已先逝,然知遇恩重,结发情深,翁万达与官路亲友并不生疏,在其26年的从政从军仕途生涯中,时有书信往来,现仍存:与可山四叔书、张可山诸亲友书、柬张可山等数篇传世。嘉靖二十八年,因父丧,翁万达回乡守制,翌年官路张氏重修宗祠,其亲力亲为题写张氏家庙额字,并恭敬落款门下眷生东涯翁万达拜书,此前还邀请同乡状元林大钦为张氏题写堂号永思堂,另又选伐武夷山“大建木”赠张祠为栋梁,该木至今仍移用在大门楼上做为檐口樑。翁万达与官路张氏的深情,感化子孙,世代相承。

    翁万达,字仁夫,号东涯,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任广西梧州知府,陕西布政使、巡抚,宣大总督,兵部尚书等职,曾参与处理安南动乱,后期统理北部边防,抗击蒙古俺答汗侵扰,统边五六年间,屡立战功。又修筑大同宣府间长城800余里,烽堠300余座,使边境得以安定。后三罢三起,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逝于回乡途中。明隆庆间穆宗追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敏。有《东涯集》、《稽愆集》、《稽愆诗》等传世。翁万达兼备文武才略,被明世宗称为“岭南第一名臣”,张居正评价:(世宗朝边臣)仅仅推公(翁万达)屈一指焉。《明史》称: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寂者,万达称首。其威望远播异邦,如在泰国,被誉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其故乡举登村建有大司马家庙思德堂专祀,潮州府城也有少司马大总制牌坊纪念之。

翁万达画像

    翁万达出身寒门。据《举丁翁氏族谱》所记,翁氏始祖翁雄,为避战乱,年七十二于明洪武三年(1370)从福建入潮州,创居鮀江畔之举登,历二年而去世,其后四代单传,至翁万达祖父翁可方育有四子,翁万达父亲翁玉(梅斋)排行第三。翁家至翁万达出生早已家道中落,其五岁丧母,自小就过着清贫艰辛的生活,但勤于诗书,又幸于官路张一廉识才助力,至嘉靖五年得中进士,时二十八岁。一朝成名后,翁万达开始了26年的从政从军仕途生涯,其中戎马生涯就达16年之久。翁万达的仕途生涯概可分为四个时期,28岁到34岁为户部属吏;35岁到43岁为梧守、征南副使、参政时期;44岁至51岁为川、陕巡抚,宣、大总督,入掌本兵时期;52岁至55岁为丁忧、起复、罢官时期。

举丁翁氏族谱

翁宅后土之神位

    据记,嘉靖三十一年时候,年五十五岁的翁万达同友人抵闽游武夷山,途经三河,被当地山川形胜所吸引,顺便就为自己选择了墓地。在福建清流县途中,翁万达因背疽疾发,急忙回归,至上杭县,于十一月十三日卒于舟中。此前,朱厚熜又感防边重任非万达莫属,于是年十月十三日颁诏,曾第三次起复其为兵部尚书,但为时已晚。翁万达卒后二日,遗体运抵家乡,又四日诏命才临门,《明史》说其未闻命而先卒。翁万达葬于大埔三河坝,其墓地被称为鸣马跼地,又因墓面朝汀江,古时江流湍急,船只逆水而上,船工撑篙躬身俯首,尤似遥遥拜望,到了夜里,无数船只停泊江边,连绵数里渔灯点点,蔚为壮观,故墓誉称:日受人千拜,夜观万盏灯。

    翁万达墓在大埔县三河镇的凤翔山麓,坐西向东,其面朝汀江、梅江汇流成韩江之三河交汇处。据资料载,翁万达墓地原面积2400平方米,呈梯形。现墓造由水泥灰沙构筑,为当地做法,整体呈钟形,长16.25米、宽11.1米。墓碑为花岗岩质地,系原物拼凑补充,高1.6米、宽0.78米,刻:明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襄敏崇祀名宦乡贤东涯翁公墓。墓前并排立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豹四兽左右各一对,其中石人头部系现代修补。墓唇处嵌有1967年出土的圹志。墓左建有翁衙书屋、翁公纪念馆二层小楼,右侧有陵墓碑记亭与化宝炉。1985年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翁万达原墓自山麓起始延至山下河边,占地颇巨,其石人石马等于墓道上次略而立,另还有牌坊墓表等物,明清有多次荒废与占葬而官民重修,民国时墓道建中山公园而范围紧缩,1957年因平坟运动而被毁。1967年,附近村民在现墓基下端10多米处建房,挖出圹志铭。1985年,泰国华侨有感名茔日见荒废,遂萌修复之志,乃出资修葺,后经各方协调,终于翁大司马墓后移重新塑造,即今所见。

明故资政大夫兵部尚书
赠太子少保揭阳东涯翁公圹志

    呜呼!此三河山,吾先兄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东涯公圹也。公家世行实、生卒年月,载诸名公状志、碑碣、传诔,详矣!圹故有志,万化为公同祖兄弟,谨抆泪而书其概云。公生揭阳县举登村,封尚书叔父梅斋公长子,母许夫人。嘉靖乙酉,由郡学生以《书经》中广东乡试陈思谦榜第三十六人。丙戌,中会试赵时春榜第二百六十二人,殿试登龚用卿榜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十三人。为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差监兑湖广、管河西务、督通惠河、赈济顺天,历历有能声。奏劾贵近,词甚峻切。守梧州,恩威并著。时仇帅鸾纵卒扰市民,公悉束缚之。升广西副使,经理交事。龙、凭土舍赵楷等,方为莫登庸腹心。公禀命军门,断其中坚,擒三凶,平四峒,定藤峡。登庸闻之震恐,仇乘间遣奸人入安南,利登庸贿。公廉得,又缚之,登庸益震恐。会升公浙江参政,军门以安南未平,疏留参广西政。登庸既降,擢为四川按察使、陕西左、右布政使。寻擢副都御史,巡抚陕西。未几,擢兵部侍郎,兼都御史,总督宣大。在镇五年,北虏喙遁。以筑边、获奸奏捷,升兵部尚书。己酉,入柄本兵。冬,奔梅斋公丧。庚戌夏,上用廷议,以金革起公防秋。公以父丧未厝,遣疏乞终制。奏及上,虏侵畿甸。公闻报,哭辞几筵,舆疾就道。不四十日抵京,自劾待罪。上疑其迟命,革职候用。旋以兵部侍郎兼都御史,经略紫荆诸关。辛亥春,连疏乞终制,得罢。奔归葬梅斋公,庐於銕林。仇含往事,数中伤公。逮仇以逆诛,上鉴公忠恳,特起为兵部尚书,命至而公徂矣!上闻讣哀悼,遣行人司官□葬,本布政司堂上官谕祭二坛,加赠太子少保。年五十有五。公历官中外一十八任,前后奉勅凡十道,蒙奖赐凡六,封祖父母凡三,封父母、妻凡四。应得例廕亦三,公推廕弟万程与子思佐,其一辞不请。呜呼痛哉!今不复见矣!公幼讳万春,长更万达,字仁夫,别号东涯。配张,赠夫人,公葬之海阳龟山。继配孙,封夫人。子男二,长思任,邑庠生,张出,娶李,蚤逝,未议嗣;次思佐,国子生,侧室薛出,聘佥事海阳陈公一松女。女一,孙出,适都御史莆田邹公守愚子迪。三河之墓,公官按察时,自营乐丘,首□趾甲,凡二竁。公弟万纪、万程、万逵率思佐,卜今十二月庚寅日吉,奉公窆于左,虚右为孙夫人寿藏。然公以忠义之气、孝友之行、该博之学、明练之才,功在封疆,勋纪石室,当与兹山同悠久也,其或百世。鸣马跼地,永望仁人,厚加掩覆,寔为无疆之惠,亦万化无疆之思。因讬公门人莆田生员吴九围填讳并书。嘉靖甲寅季冬之吉,致仕长泰县训导从弟万化顿首顿首谨志。(释文作者天宝七志斋郭思恩

    关于翁万达与官路张氏,门下眷生一节记:
    在思隐公之后,令张氏一门再次与庙堂相“牵连”的,正是在嘉靖年间培养了“门下眷生”一代名臣兵部尚书、宣大总督翁万达。
    翁万达,号东涯,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左、右都御史,早年参与平定安南莫登庸叛乱,居功至伟,后期常年统督三边,屡立战功,使蒙古俺答汗不敢进犯。又修筑边城一千余里,烽堠数百座,使边境得以安定。翁万达文韬武略,明世宗嘉靖皇帝褒其为“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乱”,称“岭南第一名臣”。张居正则评价其:“(世宗朝边臣)仅仅推公(翁万达)屈一指焉”。《明史》称:“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寂者,万达称首”。在后世,翁大司马的威望远播异邦,在泰国,他被誉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明史》关于翁万达本传长达3000多字,比高拱、徐阶等同朝名相、阁老的传记还长,详记其经略北边的历史功绩和个人高尚品格。
    在官路张氏,关于翁万达这个门生兼女婿的故事,则更多了一份情深义重,感人肺腑!据考,翁万达原配张氏,名肃惠,赠夫人,乃原属揭邑龙溪都官路乡庠生张埙、讳一廉公之女,行二。

    明时,龙溪都文风鼎盛,各创办私塾,官路乡也筑有“中士书斋”,族人“暂以儒显”。某次,一廉公有一授业于蓬州“龙泉岩”石室的同窗挚友来访,寒暄中言及儿女事,悉一廉公尚有女待字闺中,遂荐邻乡举登少年翁万达,怀志而家道中落,岩外偷师,一廉公喜纳其寄读于“中士书斋”,果见其品学兼优,而以女适其为元配,留居官路继续深造。
    翁万达生于弘治戊午(1498)年六月二十八日,元配张氏生于弘治丁巳(1497)年正月二十日,女大男一岁,最好匹配!婚后,夫妻相敬如宾,伺亲至孝。
    中士书斋居读多年,少年翁万达在官路留下了神奇传说:深夜苦读,翁万达要如厕,手提灯笼到书斋后厕池,偶遇一小鬼儿,化为石头避墙边,刚好放灯笼位置。翁万达毅然曰:“小鬼好大头”。小鬼惊恐答:“大人好大胆”。市井传说,翁万达乃“文曲星君转世,鬼神共钦,前途无量,必成大器”。

    正德年间,甲戌科一廉公,己卯科一言公兄弟先后登贡元、中举人,各往广西、湖广上任。翁万达和张氏夫妻遂返举登家,夫勤于研读书史,妻操持家计,又伴夫夜读深更,夫妻情深义重。青年翁万达曾赋诗一首《赠小君》。诗曰:
    醉后哦诗诗句好,夜来剪烛烛光摇。
    美人自比秋江月,共锁沙汀明月舠。
    诗人陶醉于妻子伴读、剪烛、促膝长谈的图景,用平静的秋江水锁住明月舠,不让飘向沙汀的比喻,表达了夫妻俩相亲相爱,渴望平静生活的愿望。
    张氏贤慧,苦心支持夫婿专心攻读,其感人故事流传甚广。
    据说,夫妻共用餐时,两人饭碗都盛得一样满。可是张氏却日渐消瘦,原来张氏用餐时,在自己碗中垫了一小碟,强充饭量为夫计,翁万达得知原委后,感激五内,更加倍勤书史,早取功名,以慰糠糟。
    不幸的是,由于常年劳累,张氏卒于嘉靖壬午(1522)年七月初八日。三年后,翁万达中举。又一年,嘉靖五年(1526),翁万达登进士,衣锦还乡,感怀亡妻含辛茹苦、寒夜伴读、抚养幼儿、无私奉献之情,伤感万分,遂重拾其遗骸以金丝串固,戴盖凤冠霞帔,为之守灵三天三夜。嘉靖戌子(1528)年,礼葬小坑。嘉靖壬寅(1542)年,迁葬海阳东浮龟山之阳。

    翁万达与官路张氏亲人之间的往来,并不因原配逝去而生疏。从梧州知府、广西参政,到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巡抚,再到宣大总督,兵部尚书,翁万达一路升迁,与官路亲友的书信始终不断,抒发报国之心,分析边防形势,思念故里亲人,尽见肺腑。可惜其合集《手札》毁于文革浩劫,现今传世的,仅有《与可山四叔书》、《张可山诸亲友书》和《柬张可山》等数篇。

    嘉靖二十八年,因父丧,翁万达回乡守制。第二年,官路张氏重修宗祠,翁万达亲力亲为,题写“张氏家庙”,并恭恭敬敬落款“门下眷生东涯翁万达拜书”;在此之前,还邀请同乡状元林大钦为张氏题写堂号“永思堂”。知遇之恩,结发之情,功成名就的翁万达将这份如山恩情镌刻在了张氏祠堂大门之上,留存至今。而当年翁尚书亲自为张氏家庙选伐的栋梁,一根武夷山“大建木”,历经多次重修,至今仍移用在大门楼上做檐口樑。

    翁万达与官路张氏的深情,感化子孙,世代相承。翁万达之弟翁万化在《明故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揭阳东涯公圹志》中载,公配张赠夫人,子男二,长思任,张出,娶李,蚤逝未议嗣。次思佐,国子生,侧室薛氏出。后来,思佐长子翁锐过继思任为翁万达嫡系冢孙。五百年来,每当官路张氏家庙大祭,翁厝“外甥”表亲都会登门参拜,延续至今,情义绵绵。(本篇摘选自《家国春秋路张》,作者张见悦

整理:忘时堂 · 张声金

摄影:安静声音、张野

参考资料:明史、潮州府志、广东文化网翁万达墓、举丁翁氏族谱、翁万达圹志考略、官路张氏族谱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广东梅州古文化考察】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怎么啦!?
翁万达
三河翁万达墓
民俗故事:潮汕“英勇大帝”翁万达(一)
嘉靖朝第一治边名臣——翁万达
明实录--明世宗实录(标点版)卷391-嘉靖31年(1552年)十一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