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靖朝第一治边名臣——翁万达

翁万达,字仁夫,号东涯,潮州揭阳人。

朝史暮想第一次看到翁万达的名字,是在一份关于明朝与蒙古关系的资料里。翁万达极力倡议恢复明蒙“朝贡”,开边互市。当时的翁万达是宣大总督,其向嘉靖帝的谏言至情至理,从宏观的民族团结,民族稳定角度去阐述了恢复朝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非常有见地。

翁万达 塑像

后来就断断续续地了解了一些翁万达的其人其事,发现翁万达文武兼备,以书生掌兵,文官治边,南征北战,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后世对于翁万达却谈之甚少。清人修编的《明史》,其中关于翁万达的传记多大三千多言,比嘉靖朝的内阁首辅徐阶等人的字数还要多。这种情况其实是非常少见的。那么这次,朝史暮想和大家聊聊翁万达。

文能安邦,武可戡乱,翁万达的宦海之路

翁万达出生于潮州府揭阳县。自幼丧母,父亲以打渔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苦。传说父亲因为带着翁万达出海捕鱼经常无所获,迁怒翁万达而将其扔入大海,后翁万达被龙王所救。其父认为翁万达命格不凡,于是将其送入学堂好生培养。

不论真假,翁万达总算能读书了,亦由此可知明代贫苦人家的孩子得到入学机会之不易。翁万达非常聪颖,据说其“五岁能诵书”,学成后“通古今,操笔顷刻万言”。

嘉靖四年,翁万达中举。

嘉靖五年,进士登科,时年28岁。

嘉靖六年,任户部广西司主事,正六品。之后就开始熬资历,历户部广西司员外郎,从五品;户部山东司郎中,正五品。

嘉靖帝 剧照

这段时间正是嘉靖帝执政初年,励精图治。朝中张璁等人主政,致力于清算庄田,整顿吏治,除旧革弊,推行新政。翁万达跻身改革大潮之中,在赈济灾民,整顿盐政,监督税课,疏通漕运上颇有一番建树,也博得了为官清廉的美誉。

嘉靖十三年,翁万达升任任广西梧州知府,这就四品了。35岁,做到市级行政主官,翁万达的仕途不可谓不顺达。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梧州知府好做。

有明一代,广西等地少数民族的暴动问题一直困扰着大明朝廷。本质上,这是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与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矛盾。翁万达任职的梧州,就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杂居地区。且临近边关要地,各种势力错综复杂。

翁万达一面极力缓和当地的民族矛盾,兴办教育,提高民生质量,一面严厉禁止官绅豪强鱼肉百姓,仗势欺人。期间还把为恶的兵卒抓起来予以惩治。知道这批兵卒是谁的人吗?仇鸾的。对,就是后来那个贿赂蒙古俺答部,吃啥不剩,干啥不行的仇鸾。而当时的仇鸾正领兵镇守两广。由此可见,翁万达还有不畏权贵的一面。

明朝士兵 图卷

梧州在翁万达的治理下,社会安定,各族和睦,政绩斐然。有业绩,有名声,自然就会被上头注意到。不过注意到他是兵部,这也使得翁万达的人生走向开始发生变化。

嘉靖十七年,经兵部尚书毛伯温举荐,翁万达出任广西按察使司征南副使。这是翁万达担任的第一个武职。

时安南(越南)的莫登庸篡位,建立莫朝。因为嘉靖帝对其篡位行径的不满,不承认其政权正统性,双方关系非常紧张。而莫登庸居然还意图染指两广。嘉靖帝准备发大军征讨。

翁万达于此时提出,欲征安南,先除内患。于是朝廷先集中精力除去了与莫登庸勾结的两广地区的土司。翁万达还恩威并施,解除了广西断藤峡地区的少数民族武装,彻底为朝廷征讨安南除去后方隐患。

之后翁万达在莫登庸之事上,主张以抚为主,以剿为辅,各种宣传,策反,一顿操作,引得莫登庸自己来降,称臣请罪,外加纳贡割地,顺利解决了问题。而翁万达亦由此进入了嘉靖的视野。

明朝疆域图

嘉靖二十一年,翁万达升任四川按察使,官职三品。后调任陕西,历任左,右布政使,从二品。

嘉靖二十三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抚陕西。什么概念?全国最大监察机构副手兼陕西省长。这升官速度是不是很夸张?还没完呢。

同年,升宣大总督。

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宣大防线是大明抵御蒙古南下的最重要的防御体系,是大明最强,最牛的军区。而宣大总督,就是这条防御体系的最高负责人。

从嘉靖二十三年,到嘉靖二十八年,翁万达一直驻守边界,防备蒙古。其对手蒙古俺答部虽“势方张,控弦数十万”,仍然不敢轻易南下,这和翁万达在宣大的主持密不可分。

蒙古骑兵

就任宣大总督期间,翁万达积极实边,缓和民族矛盾,主张剿抚并用,恩威并施,经常向嘉靖帝提出富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使得大明北部边患一度得到缓解。

我们不难看出,翁万达的仕途,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从文官到边帅,从六品主事到国之栋梁,翁万达的才智品行始终贯穿其中。

治政掌边,翁万达有多牛?

关于翁万达的主政治边之能,朝史暮想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谈论。

  • 翁万达非常懂得借势

现在的商界大佬经常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这个道理放在官场,放在做事上也是一样的。

翁万达在户部的时候,正好遇到嘉靖的锐意进取,张璁的推新革旧。而翁万达接着这股东风,在清算庄田,整顿盐政上非常卖力尽职,自然容易得到上方的赏识。

在梧州做知府,翁万达之所以敢对仇鸾的兵卒进行惩戒,是看准了朝廷一方面想加强对云广地区少数民族的管控,一方面又怕激起少数民族民变的矛盾心态,用仇鸾的兵卒杀鸡儆猴,达到安抚人心,威慑豪强的作用,同时又可避免引火上身。

少数民族 风情

在对付安南莫登庸的时候,翁万达明白以当时大明的国力,打一场南征之战其实是非常吃力的。翁万达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提出三种策略供兵部尚书毛伯温选择。《明史》有载:

揖让而告成功,上策也;慑之以不敢不从,中策也;芟夷绝灭,终为下策。

意思是,打他不如吓他,吓他不如感化他。其实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国库里没钱。皇帝想打,主要还是面子问题。翁万达不过是把这层窗户纸委婉地捅破了。而后来莫登庸自缚请罪,既免了朝廷一场大的兵事,也给足了嘉靖帝面子,这样的臣子,嘉靖帝怎么会不看好。

还有做宣大总督的时候。翁万达非常明白嘉靖帝所求,无非就是个边境安稳,既不能让蒙古骑兵南下,又不能丢了大明王朝的脸面。所以翁万达就主张打与抚并用。

一方面,积极备战,修筑各种防御工事,操练士兵,研发火器,加强防线的稳固;一方面看准时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果断出击,打出了例如曹家庄大捷等胜利,让嘉靖帝大为欣慰。

山西 明长城

翁万达也是看透了蒙古俺答部“以打促谈”试图恢复明蒙朝贡的意图,并不主张一味地兵戎相见,从民族和解,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角度,几次用计避免与蒙古主力发生激烈冲突,并在蒙古俺答部极力求和的情况下,大胆上书嘉靖帝,力主恢复朝贡,开放边市,从根本上解决明蒙矛盾,《明史》亦有载:

人犯则利在部落,获贡则利归其长 ,处之克当, 边患可弭

无奈被嘉靖帝否决。

  • 翁万达算无遗漏,善弥后患,且勇于创新

要征安南,翁万达认为要先解决内患。两广等地与莫登庸暧昧勾结的土司全部要解决掉,甚至断藤峡的瑶民武装也是一颗定时炸弹,必须解除。

坐镇宣大时,也意识到必须重新加强防御体系。翁万达修筑边墙,前后共计一千余里,及时堵住了防线的薄弱缺口。在修建边墙的时候,从城墙的规格,形制,选材,施工人员的编制,责任监督,奖惩机制,工期制定,安全护卫等等,翁万达都亲自过问,面面俱到。

翁万达练兵,以实战标准要求,曾经让士兵扮演敌方,随时攀爬边墙,突进防线,继而提高守墙兵卒的警惕性,并发现弥补防线缺陷。翁万达排查内部不安定因素,发现边界明室藩王与蒙古人暧昧,便上书将其逮捕押解京城。

三眼火铳

翁万达非常重视城防工事和火器的配合。在借鉴了国外火器之后,翁万达研发出了三出连珠炮,百出先锋炮,铁棒雷飞炮,火兽布地雷炮四种新式火器。这些新式火器的诞生,对今后明朝的军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在万历年间的援朝之战中,就有这些火器的身影。

  • 翁万达品德高尚,心怀家国

翁万达为官相对清廉。在宣大修边墙的时候,当时大同以东宣府以西一段200里边墙,朝廷预算是29万两,限时87日。在翁万达主持下,以20万两,51日提前完工。这是在明朝啊,能不超出预算按时完工已经是很难得了,翁万达却提前竣工,为朝廷省下9万余两。

翁万达在改革宣大边军部署的时候,提出解除并抽调山西内边军力,合力守大同。即大同无患,山西无虞。明面上这是正常的军力调拨,重新分派,实则为朝廷省下每年几万内边守卒,更省下几十万两的军费。

明朝北部 防线

当然,这势必会牵动到很多集团的切身利益,比如新任的山西巡抚孙继鲁,就反应很大,接连向嘉靖帝上书反对翁万达的提议。孙继鲁之后被嘉靖帝逮逮捕狱,病死狱中。翁万达听闻此讯,为因军政观点分歧而致使同僚殒命而深感痛惜,还作了一篇祭文。

翁万达并不嗜杀。从进入行伍之后,一贯主张“剿抚并用”。翁万达善于用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粗暴的刀兵相接。在广西平定土司叛乱的时候如此,解除瑶民武装的时候如此,对付莫登庸的时候如此,对付蒙古兵的时候亦如此。这也许就是后世崇祯嘴里的“不浪战”?比喻也许不一定贴合,不过主要想说明翁万达的慎战。

翁万达尽忠职守,心系家国百姓。慎战的另一层考量,其实就是减轻百姓的负担,反对穷兵黩武。所以他反对在边界无端挑起战事,反对夏言的收复河套的战略构想,多次上书请求嘉靖帝同意蒙古俺答部的复贡请求。

明代边境互市场景

翁万达体恤士兵,与底层兵卒同甘共苦,常常与他们谈心聊天,了解兵卒实情。对于俘虏,也给予善待,甚至遣送放回,感化对手。

如此一位善于用势借势,谋略过人,算无遗策,清正廉明,心怀家国的边臣将帅,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感慨悲悯的结局,是时代的悲哀

嘉靖二十八年,在翁万年回乡为父亲守制的时候,俺答部趁机大举南下,大同失守。嘉靖帝“夺情”征召翁万年重掌宣大军务。翁万年最后以守丧之身,伴着背疽发作,启程动身,星夜兼程赶赴京城。最后扔被嘉靖帝怪罪延误军机,被贬职外放。翁万达却仍然尽心做事,毫不抱怨。

嘉靖三十年,翁万达以背疽发作为由,借“京察”向嘉靖帝提出致仕。嘉靖帝免其官职,后以上疏之中有讹字为由直接将其贬为平民。

嘉靖三十一年,翁万达于旅途归乡时逝世,终年55岁。而嘉靖帝重新起复他为兵部尚书的诏书将于几日后送达。

嘉靖帝 剧照

翁万达常年的军旅生涯,虽然背部有疽,但身体总得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为何嘉靖二十八年守制之后,身体状况就急转直下?这应该和心境大有关系。

翁万达曾经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时世日殊,世局难改,从委曲则辱理道,行直道则蹑颠危。”“今日之事,大势如搏沙浪中,真未易于收拾。”

是啊,时嘉靖临朝,帝皇寡情薄恩,朝中乱象不息,国家财政困难,人心混乱,如此大势,以翁万达区区一人,何谈保境安民,御辱卫边。翁万达颇有无力之感,对世事有些心寒了。而他又是如此一个心系家国天下之人,除了心中的愤闷,他什么也做不了。

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翁万达主持修建的大同段 明长城

翁万达,字仁夫,号东涯,潮州揭阳人,以进士出身,先入文职,后晋行伍,以六品主事起至官拜宣大总督,兵部尚书,文能安邦,武可戡乱,实为大明嘉靖朝不世出之奇才。故而《明史》有赞:

万达事亲孝......为人刚介坦直,勇于任事,履艰危,意气弥厉......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窾者,万达称首。

参考资料:《明史》,《东涯集》等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岭南第一名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的“英勇大帝”
明代军事家翁万达
明朝曾有机会将“越南”重新纳入版图中,为何不这么做呢
【2013广东梅州古文化考察】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怎么啦!?
论明代军事家翁万达
拜谒大司马翁万达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