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个老师】丁向红:主题和主线统— ——谈《醉翁亭记》“乐”的功用

友情提示:此平台由华语教学出版社旗下一堂作文课创办,每天推送名师专栏、考试政策、学习资料、高分技巧、家长经验,成功关注,即可订阅。

丁向红: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

“乐”在《醉翁亭记》中是着力表现的主题,是串联全文的线索,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艺术上和谐统一。本文试着谈谈这类行文之妙。

 “乐”,愉快,喜悦。醉翁“饮少辄醉”,不是被美酒麻醉,而是被滁州山水迷醉。醉翁之意何在?乐在山水之美,乐在山水的游玩,把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是主题表达得以统一丰富的手段。

   山水之美,作者有两处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描写。开头交代醉翁亭所在环境,在深山环抱的滁州,在其西南的琅琊峰里,那里“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山美;在酿泉边,深山六七里,远处就“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水美;而醉翁亭,在峰回路转之后,“翼然临于泉上”,造型美。有山有水,山水之美不虚。醉翁亭选在山中水边,可以尽得欣赏山水的乐趣。

  在第二段描写这里的景致变化万端,早上,“日出而云霏开”,傍晚,“云归而岩穴暝”,或明或暗;春季,“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阴”,秋季“风霜高洁”,冬季,“水落而石出”,不同季节典型的美景。幅幅画面,徐徐展开,带来视觉、嗅觉、触觉动态的冲击,在变化多端的美景中,乐趣怎能不无穷无尽?

  于是,朝而往,暮而归,在山中游玩成了本篇叙事线索。上文交代乐亦无穷的自然环境之因,但这是一般人的乐趣。太守之乐,自有太守之得。下文描述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四幅场景画面,才道出太守陶醉治下的政绩。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是快乐安然的游山;“前者呼,后者应”,这道出彼此的关心和乐;“伛偻提携”,游山的还有老少参与,并且被细心照顾;“往来而不绝”,这可是全民乐游。综上感受的滁人游,描述的是滁州百姓和平快乐的休闲生活,“政通”之后才会有的“人和”画面,那是一方太守的政绩。太守带着一行游山所见,自然有抑制不住的自豪。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是就地取材的河鲜;“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以溪水为酒,是水的清冽却有酒的醇香;“山肴野蔌,杂然错陈”,山中的野味野菜做成的菜肴,错杂地陈列在亭中石桌上,虽然粗陋但是野趣盎然;这是简单而丰富,富足而亲民的太守菜单。这岂是菜单,那告诉我们这是个清廉而亲民的太守。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尽兴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莺歌燕舞,那乐的是什么呢?“射者中,弈者胜”,射壶射中了目标,下棋下赢了对手,游戏带来的快乐情绪自不明言;“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酒席上行令和游戏,宾客起起坐坐,大声喧哗,宾客尽情欢乐。太守宴席上的热闹来自宾客的情趣相当相投。

   那太守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在喧哗的众人中间,那个容颜苍老,白发苍苍的老头醉醺醺地坐着,太守原来已经醉了。让太守醉的是什么?美酒佳肴?山泉为酒,山肴野蔌,怎能与饕鬄之宴相比?那是不用提防的相亲相近的僚属关系。

    这是太守谪守滁州一年“政通人和”的业绩,借着游山表现的人文社会环境,也是作者在地方上终得实现的“庆历新政”政治理想,没有贬谪的郁闷和伤感,用自豪自得自乐排遣仕途不幸,展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心胸,只有真正“与民同乐”的人才能有这么高尚的境界。

    这是“乐”在全文一组组素材的描述中得以充实丰富而展现出来的,醉翁不是喝醉了,而是陶醉在山水之美中,陶醉在政治理想实现的自我安慰中了。

    兴尽而返,常常意兴阑珊。但是回去一路是满满的“乐”: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人乐鸟乐。鸟乐不知人乐,人乐不知太守乐,作者用层层衬托法引出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将本文的主题“与民同乐”落实,并巧妙补上作记的作者,就是“我欧阳修”啊,满满的自恋,那个乐自然是溢满身心。

     现在来看本文线索“乐”如何作为明线串联全文的。“乐”是本文的主旨所在,作为主线在每段适时点出,那自然能相得益彰,并且相辅相成,骨架挺立,血肉丰满,自然展现出和谐的生命活力,意趣横生。

    文章开头在描写醉翁亭所在的优美环境后,介绍造亭人和命名人,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既呼应上文优美“山水”的描写,又引出作者的“山水之乐”,巧妙点题,又为下文描写山间景物变化不一,引出“乐亦无穷”,并开始着力描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几幅场景,由自然之美转到人文之美,为后文直接揭示太守与人“同其乐”的主旨服务。情感主线就是文章主旨渐次展开的过程。当用明确的词句表达出来,线索清晰,主旨明了。而当用“也”这个确定而陶醉的语气虚词反复地渲染“乐”之情,本文的“乐”在主题主线上怎能不更感染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全人脊:醉翁亭记优秀教案
28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
旷世奇作:“醉翁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